回覆列表
  • 1 # 若羿文學屋

    這些人都有姓的,闔閭和夫差姓姬,周的同姓。勾踐是夏禹的後代,姓姒。墨翟一般認為他姓墨名翟(也有認為這兩個字一個是名一個是字的,但沒有什麼直接證據)。專諸姓專,要離姓要(讀腰,平聲),這兩個姓今天少見。

    之所以感覺好像沒有姓,有的是稱呼中不帶姓,比如春秋夷人被中原人瞧不起(孔子說蠻夷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所以吳越的國君都不稱呼姓。還有的是姓氏稀有,現在感覺不到它是姓氏。

    還有的人因為後代有了氏,原本的姓反而少見了。

  • 2 # 雨人186

    先秦時期的姓氏和現在不同,姓和氏是分開的,男子稱氏,女子稱姓,而且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隸沒有。奴隸社會時期,姓氏和人名的聯絡不像現在這樣密切,更多的是用以區分氏族和封地。如商鞅就是姬姓,公孫氏,衛國貴族,所以商鞅應叫公孫鞅。再有,楚國貴族為羋姓,以楚懷王為首的王族為羋姓熊氏,像屈原這樣的貴族則為羋姓屈氏,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所以楚懷王叫熊槐。秦始皇嬴政則是嬴姓,趙氏,正確的叫法應為趙政。

    闔閭為姬姓,名光,稱公子光。姬姓為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勾踐為姒姓,同樣是上古八大姓,其先祖可追溯至大禹,在夏朝初始就已建立越國。像專諸,要離這樣的刺客,平民出身,自然有名無姓。

  • 3 # 觀上靈雲

    秦以前,是奴隸社會,就姓氏而言,不是誰都有的。

    首先,奴隸肯定沒有姓氏。平民百姓只有名而沒有姓,他們的姓更多的是跟諸侯走,比如秦人括,就是秦國的一個叫括的平民。

    姓,只能貴族才有,用來標定自己的血統,同時也是為了紀念祖上的事蹟,如果自己有了需要紀念的事,姓就可以改。

    我們今天的姓,除了少數幾個外,其餘的是平民後來加的,也有很多被秦解放的奴隸自己起的,他們是不能用貴族的姓,所以秦以前的姓後來就基本少了。

  • 4 # 告鳥之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一個家族裡,大家互相見面,會把全名叫出來嗎?一般不會的。都是建國、建軍那樣叫。大家都是一個祖宗,你姓什麼?誰不知道?古代的國家脫胎於部落和部落聯盟,本質上父系都是一個,但是人多了就要有區別,父系不好區別,就用母系區別,就好比一個富人有好幾個小老婆,如何區別這些孩子的地位高低,就用母親的代號加以區分。姓就這麼誕生了。

  • 5 # 楊朱學派

    提問中提及的夫差、勾踐是其名,而非姓。

    先說夫差。

    吳國祖先吳太伯是周文王伯父,為姬姓。故吳王夫差是姬姓,是為姬夫差。

    再說勾踐。

    越國之姓說法不一。 《史記·越世家》記載: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禹姒姓,有人認為越王當為姒姓。

    還有人認為勾踐,祝融之後,允常之子,芊姓也。還有彭姓諸稽氏之說。

    還有墨翟、百里奚二人。墨、和百里皆為兩人姓氏。確切的說,是二人之氏。

    專諸與要離是其名,其姓不可考。

  • 6 # 王祖蔭1

    謝謝是請。題主所說的姓,當指姓氏。也不能說秦以前完全沒有姓氏,孔孟不都是姓氏嗎?《論語》裡就出現不少姓氏,如曾(參),顏(回),公冶(長),管(仲),晏(子),季氏家族,,可能各地區出現姓氏的時間不盡不同,而且姓氏制度有個形成和完善過程。

  • 7 # goggletan

    上古,女用姓,男用氏。如秦始皇,姓嬴,氏趙,名正,字政。(書稱之為‘秦王政’)

    今常見,姬昌,姬發,姬旦,嬴政,乃將其等女性化了。

    直至秦代,尚聽得‘公子扶蘇’之稱謂,則證姓氏合流應在漢代。

    問者所提闔廬,夫差,勾踐此三者係君主之稱號,類似愛德華八世,尼古拉二世等。

    其時,吳越乃番邦,上述三君與專諸,要離兩刺客都係譯音。

    墨翟氏墨,百里奚氏百里。

  • 8 # 自吃自圓

    兩種可能讓你產生了這種認知。

    第一:我們現在對秦之前的名人的稱呼大多稱呼是這人的職位或者特點特色,就像我們一直知道的春秋五霸中,我們只是說春秋五霸第一霸齊桓公,卻很少有人說春秋五霸第一霸齊國姜小白。這就是刻板的習慣性思維導致的。

    第二:秦朝之前的姓氏很多在現在看來更像是字,比如秦國君主姓贏,周天子為姬姓。給人感覺好像沒有姓一樣。這也是由於我們固有的思維定勢或者淺薄的認知導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歌手蔡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