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愣子大叔

    一直以來小米手機中國產化做的都不是很好,下面我們就拆解下小米今年的旗艦手機——小米10,看下小米手機的中國產化究竟有多少?

    處理器

    小米10採用的是最新的高通驍龍865,8核CPU,頻率為1個2.84Ghz A77 + 3個2.42GHz A77 + 4個1.8GHz A55,GPU為高通整合的Adreno 650。

    螢幕

    小米10的螢幕採用的是6.67英寸AMOLED 曲面屏,90Hz 重新整理率, 180Hz觸控取樣率,解析度2340×1080,螢幕畫素密度386PPI,常規亮度800尼特,峰值亮度1120尼特,對比度5000000:1,100%覆蓋DCI-P3 和sRGB 色域,通過德國萊茵低藍光護眼認證,覆蓋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螢幕由三星和華星光電同時供貨。

    攝像頭

    小米10的前置攝像頭採用了20M的攝像頭,後置攝像頭採用了13M超廣角+200萬微距+108M主攝+2M景深四攝,並採用了三星的1億畫素感測器。攝像頭的供貨商分別用中藍電子,舜宇光電和歐菲光。

    指紋識別

    小米10的屏下指紋識別採用了匯頂科技提供的晶片。

    電池

    小米10的電池是冠宇提供的,不過電源管理晶片是高通提供的。

    NFC

    小米10的NFC晶片採用的是荷蘭公司NXP。

    小米手機的中國產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短時間內還是無法擺脫這些國外供應商的。

  • 2 # 瑞克科技聊

    總體來說,小米手機的中國產零件使用率還是挺高的。

    如果要細說的話,要分價位,小米不同價位的機器中國產零件使用率是不一樣。

    因為國外的零件大部分都比國外貴,體驗更好,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和小米等眾多廠商,喜歡使用索尼的攝像模組,喜歡萊卡的演算法,喜歡lg和三星的螢幕是一樣的道理,也包括三星的快閃記憶體。既然擁有好體驗和高成本,這些零件就必須要使用到旗艦機上,廠商肯定要根據手機的定價來控制成本。所以說不同系列的手機,中國產化的零件率是不一樣的。如果泛指一個小米的話,那麼就從旗艦級和千元機兩個方面來說吧。

    如果是在旗艦機,就拿小米十來說,小米10的中國產零件使用率的確不高,是用的三星的螢幕,高通的處理器,當然也包括三星的快閃記憶體。小米10大約有7成零件來自國外,統計不出來精確的概率,因為小米高管曾表示,小米10降價後會使用華星光電的螢幕,而華星光電是中國產屏。

    如果是在千元機的話,那麼中國產零件使用率會大大提高,50%左右,有可能還會高於這個資料,首先就拿紅米note8pro來說吧。

    紅米note8pro採用中國產聯發科處理器。使用聯發科的通訊方案,射頻晶片什麼的,肯定清一色的聯發科。螢幕採用華星光電和天馬供應,這兩家都是中國產廠商,無需質疑,也沒有什麼可質疑的地方。現在國外的LCD屏成本提高,素質也是最好的,旗艦機都用不上,更不要提一個千元機了。目前我知道的夏普LCD僅有iPhone搭載,攝像模組採用三星機GW1,注意這僅僅是一個攝像模組,並不能代表所有的鏡頭,鏡頭應該是豪威的,電池毫無疑問肯定是中國產。

    近年來由於聯發科的崛起,小米手機的中國產零件使用率會繼續提高。而旗艦機目前仍擺脫不了兩個方案,就是美國和日本的零件,無論是小米,還是華為,都避不開。就算是中國產率極高的華為,避開了美國也離不開日本。

    最後再補充一點,山寨手機的中國產化挺高的,因為山寨品牌是為了利益,不建設品牌,更不注重使用者體驗,所以他們大都使用聯發科的入門級晶片,其他的零件什麼也是能中國產儘量中國產,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節省了不少的成本,但是體驗恐怕就只有使用者知道。

    其實對於中國產零件真的是手機廠商不支援嗎?他們也想支援,小米也想啊!但是一個是中國產零件供應商不爭氣,另一個是使用者也不爭氣。

    使用聯發科會被指責卡慢,使用中國產屏會被指責辣眼睛。你可以看一下華為和小米的論壇。大家基本上關於螢幕方面,都是在討論如何用系統抓包,來分辨出螢幕廠商,然後退貨繼續購買,繼續抓包,導致手機廠商不得不升級系統來遮蔽手機螢幕供應商資訊。如果哪一天消費者真正能做到不在乎體驗了,手機的中國產化零件率也就提高了。

  • 3 # 煙波客11546399

    這個提問很有問題:把“小米手機中國產化率”,改為“供應鏈中國產化率”更合適。因為小米公司,是手機終端產品製造企業,不是配套供應鏈企業,不生產配件,只是按需選擇供應鏈產品。

    眾所周知,哪一個終端企業,都不可能做到“全產業鏈”覆蓋。包括南韓舉國之力,整合、堆砌起來的“三星”,依舊在基帶等方面存在缺陷。所以,目前的手機,都是依賴供應鏈的“組裝機”。

    所謂的“中國產化率”,最早被大量使用,是在中國產汽車上。多少年過去了,還有人在天天提汽車的中國產化率嗎?

    仿製階段,所謂的中國產化率,就是生產地點的變化,並沒有什麼技術成分。

    研究階段,會出現部分替代品,所謂的“配套廠家”,實際就是合作單位,供應鏈的基礎單位。只要是使用國內配套廠家的產品,就可以被視做中國產化。這個時期,是“中國產化率”出現率最高的時候。實際是產業鏈的擴大,可採購中國產配件的提升,而並非終端廠家獨立完成的“中國產化率”。

    設計階段,這時候出現的“中國產化率”,開始帶有一定的、真正的“中國產化”成分。因為確實有了一部分屬於自己的、獨立的智慧財產權。比如華為的晶片、基帶,顯然,這些是實實在在中國產化率的提升。但是,依舊做不到完全的中國產化。因為不要說華為,整個國家,都找不到完整的供應鏈企業,更不要說完全前端、優質的產品。供應鏈基礎,我們還是太薄弱了。

    進入完全的競爭階段,中國產化率,慢慢的就極少出現了。技術,先進的技術、優秀的配件,是競爭的首選。最終是產品說話,擇優選擇配件,是競爭使然。中國產也罷、國外也罷,首先是這個產品足夠優秀,技術含量足夠高、足夠先進。

    手機行業再也不是國內鬥法,而是要和蘋果、三星在全球市場一較高下。狹隘的繼續用所謂的“中國產化率”來針對終端手機廠家,是錯誤的。手機終端生產廠家需要經歷競爭,同樣的,中國產供應鏈企業,也要經歷這種高科技、高品質的競爭。從小米拆機,我們應該看到這種發展趨勢,也同樣看到中國產供應鏈的競爭力依舊存在不足和空白。

    請明白一點:我們現在參與的不再是國內競爭,而是全球競爭。中國產化率,只能為這種競爭錦上添花,而不能成為阻礙這些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障礙。

  • 4 # 扶蘇科技

    根據權威機構拆解小米10內部結構來看,中國產化僅佔一成,元器件佔比結構如下:為什麼小米中國產化程度如此之低呢?

    原因是在小米的價值觀,小米堅持做“感到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採用世界最頂級的元器件,比如高通驍龍865(美國)、LPDDR5(美國)、一億畫素CMOS(南韓)等等,雷軍也曾經吐槽過,採用驍龍865,單晶片和射頻模組成本就高達1200元,成本2720元,售價僅為3999元,可見小米在產品上堆料夠狠,價格夠厚道!

    為什麼小米不能向華為那樣自己做晶片呢?

    首先,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手機公司,網際網路公司最注重的是效率,雷軍曾在釋出會上講過,做晶片小米“九死一生”!可見研發晶片的難度之大,前期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失敗的機率會很大,對於講求效率的小米來說,研發晶片的優先順序肯定靠後!

    第二,小米是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成立不過10年,而且成立之初依靠的是MIUI!相比對手華為,成立33年,通訊行業起家,投入研發的成本有1000多億,這是小米所不能比擬的!

    第三,創始人背景不同,雷軍是靠金山軟體起家,拿手的專案在軟體,這也就是為什麼MIUI會如此成功的原因,任正非是做硬體起家,最早的一款產品是交換機,而且華為拿手領域是在通訊技術,所以任正非敢砸那麼多錢在晶片上,畢竟有技術研發的底子在!

    看了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對小米的中國產化已經有了深入的瞭解,不要再問小米為什麼不自己研發晶片不大量採用中國產元器件了,因為小米的初衷就是輕資產運營,因為小米注重的是效率,小米堅持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其他的交給拿手的人或企業去做,為發燒而生,小米在旗艦機上猛堆料,採用的都是行業最頂級的供應商,不特意針對哪個國家,如果中國有行業頂級的元器件,小米也會採用!小米要做的是“感動人心,價格厚道”,比的是我堆這麼多料,我成本高,我定價厚道!價效比是小米的基因,友商只看表面不就內裡學不到精髓!

    最後要說的是,價效比是小米的優勢,感動人心、價格厚道是小米的價值觀,如果哪天小米不再厚道,不再感動人心,那麼小米就不是原來的小米了!雷軍的目的是打造新國貨,改變世界對中國製造的看法,提高行業效率,推動行業進步,雖然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但是因為小米,你今天能夠真真實實的感受到!

  • 5 # LeoGo科技

    中國產化就像一根刺插在目前大多數中國產手機中,對於很多手機廠商來說,中國產化或者中國產率多少確實稱為我們關心的問題。我們今天以小米手機為例,聊聊哪些方面非中國產?

    小米手機的重要部件

    2.螢幕。三星的AMOLED螢幕,這個螢幕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也是小米手機的一個重要核心部件,對於螢幕來說,三星確實是目前排名數一數二的AMOLED螢幕,因此,小米使用它的螢幕也無可厚非。

    中國產化的難度

    我一直認為並非不是小米手機不想使用中國產的部件,而是對於中國產部件來說很多內容它並不能夠完全的符合現在手機的需求。

    高通處理器,三星的螢幕這些內容來自於國外,但是如果小米手機並不使用這些部件的話,它可能在手機的硬體配置上就落後於這個時代。

    我們在質疑小米手機部件的中國產化少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中國產手機在發展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以及目前手機銷售必須要面對的事情,在一些重要物件屬於國外廠商的前提下,我們如果要提升手機的效能,很多時候你就必須要使用國外技術。

    現在是全球化大生產,如果不能夠將所有的技術融合在一起,那麼,企業的發展一定會受到限制。

    小米等等中國產手機在發展中它確實需要進一步加大部件的中國產化,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手機廠商發展的需求,同樣我們也必須要知道,只有我們自己突破技術限制,逐漸打破外國技術的封鎖,未來的中國產化是一定會實現的。

  • 6 # 知熱點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小米一直自詡的是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是手機公司,這在小米手機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近日有網友對小米10拆機會發現,小米10中國產化的程度只有3%!

    小米和高通一直關係不錯,基本上最主要的手機晶片都來自於美國;在螢幕領域三星算是行業大佬,基本上小米的旗艦機螢幕來源都是它,不過目前也偶爾用用中國產的華星光電相機一般是採用日本索尼的,畢竟別人的技術擺在那裡;手機記憶體則是美國的美光,玻璃蓋板則來自美國康寧。

    把這些手機主要的零部件一去掉,小米手機也基本上算個空殼了。

    別的方面不說,光晶片這項就讓所有品牌頭疼不已。目前走的最前面的華為在不借助臺積電代工的情況下也只能和中芯國際合作生產出麒麟710A,這是比2018年7月釋出的低端晶片麒麟710還要差一檔次的晶片。雖說我們一直強調目前手機晶片效能有些過剩,但是用這款晶片的話手機效能估計也頂多能達到目前2000元檔次手機的水平。

    華為最近的情況估計大家都瞭解的比較多了,簡單點說就是被美國死死的卡著脖子;前一段時間的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MS,導致華為目前的海外市場已經全部淪陷;如果華為連臺積電代工的晶片都沒法使用,那麼華為國內的市場也估計要涼了。

    為什麼我這邊提到小米也需要中國產化呢?這主要和小米的營銷策略有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拿到晶片首發是小米手機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米總是能提前拿到高通最新款的晶片並且利用時間差進行銷售,由於短時間內小米手機效能上確實有優勢,這樣小米手機前期一般銷量不錯,但是後勁不足。一旦小米也被高通卡了脖子,沒法拿到第一手晶片,那麼小米手機很可能會銷量暴跌。

    手機中國產化已經迫在眉睫!雖然華為目前看起來形式並不樂觀,但是作為第一個敢吃螃蟹的華為已經走在了最前面;只要華為能扛住這一波,那麼未來絕對可期!

  • 7 # Geek視界

        從小米10的拆解來看,中國產化非常低,主要的晶片來自於美國供應商,處理器來自於高通、螢幕來自於三星、儲存來自於三星和美光,如下圖所示。

        主機板晶片

        小米10採用了雙層主機板設計。

        主機板正面:主要的晶片均來自於美國供應商,比如wifi晶片、射頻晶片、音訊編解碼晶片等均來自於高通,而射頻晶片來自於Qorvo。

        螢幕混用

        小米10首發採用了三星的AMOLED螢幕,不過為了推動器件中國產化,小米還定製了華星光電的AMOLED曲面屏,也可以說是“螢幕混用”。在顯示效能方面,華星光電的AMOLED螢幕,採用了自有專利的珍珠排列,效果與京東方的“周冬雨排列”處於一個級別。

        總之,從目前的市場佔有率來看,只有華為的手機實現了“去美化”,其它手機品牌仍然是美國晶片佔大頭。

  • 8 # 極速說天下

    面對美國三番五次的對中國頂級科技企業進行制裁,“中國產化”這個概念也逐漸出現在人們面前!中國產化程度越高,就代表這中國的工業體系越完整,抗風險能力就越強!目前,中國產化,或者說去美國化,做得最好的要數華為了——華為Mate30系列中國產零部件(成本)佔比做到了42%,而來自美國的零部件只佔到1%左右

    (一)小米手機中國產化不高

    其實不只是小米,OPPO,vivo等大廠都是如此。處理器來自美國高通,螢幕來自南韓三星,相機來自日本索尼,玻璃蓋板來自美國康寧,記憶體來自美國美光……在小米10的拆解中,中國產零件佔比只有2.7%,而美國零件佔比高達75.68%……(該資料來自集微網)

    有時候,並不是非要選擇使用進口做營銷噱頭,只是國外的的確是素質更高!想衝擊高階市場,高通頂級處理器少不了吧,三星頂級螢幕也少不了吧,索尼/三星頂級鏡頭也是需要的,這樣一來中國產化就非常低了……(比如小米10Pro與OPPO Find X2Pro)

    1、就拿處理器來說,國內海思麒麟很強,但是他不賣呀,還剩下的就是聯發科與紫光了,紫光的虎賁晶片目前只是入門機級別,聯發科又頻頻翻車,小米旗艦也不敢用……而剩下的就只有高通了,至於自己研發,小米在做了,但體量小,底蘊薄目前依舊在掙扎……

    2、再看螢幕 國內有多個螢幕供應商,其中比較出名的是京東方與維信諾,其次還有華星光電等……小米也多次與維信諾——基於清華大學有機發光顯示器技術成立的公司 達成合作,小米10後期也會採用華星光電的螢幕!不過,中國產螢幕在素質上的確與三星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三星螢幕在業內的地位是真的強——這也是iPhone、OPPO、vivo、一加、魅族幾乎所有高階旗艦(除華為外)都選擇三星螢幕的原因!

    3、鏡頭部分 目前我們所使用的的相機一般來自三家——索尼,三星與豪威!索尼相機無疑是最優秀的,華為和OPPO也多次與索尼合作定製鏡頭(IMX600y,IMX700,IMX689);其次則是三星鏡頭,小米和vivo分別在三星這裡定製了素質非常不錯的鏡頭(HMX與即將釋出的GN1);最後則是中國產鏡頭豪威,綜合素質與國外確實有差距,小米10青春版因為四顆鏡頭都採用了豪威,而被許多對手嘲諷……

    總結

    使用國外零件並不丟人,最近很火的ASML光刻機幾乎有90%的零件來自國外,中國製造大飛機的各種零部件也是全球採購!小米,OPPO ,vivo等誰不是供應鏈的整合商?

    作為主打線上銷售的小米,在如今資訊公開的時代,面對一群懂引數的使用者,往硬體上推料是唯一的突破點!小米的產品既沒有情懷加成,也沒有自研智慧,想要與友商爭奪市場,唯有在硬體上更加出彩,而遺憾的是——優秀的硬體國內並沒有……

    中國需要華為,因為他擔負著祖國的脊樑,面對制裁,我們絕不可以認輸!但中國更多的是如同小米一樣的企業,雖然利潤偏低,更被極端粉絲稱為“組裝廠”,但真真正正為為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正如小米電視那一句宣傳語:讓每一個人享受科技的樂趣!

  • 9 # 東風高揚

    小米手機拆解,中國產化是多少?雷總說小米是一家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做手機只是為了他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對於晶片研究那就交給更加專業的公司。所以很多人看來小米手機比如小米10系列拆解的晶片後發現,會對所謂的“核心自研自主”產生失望情緒。

    在小米10手機拆解中發現,幾乎手機用到所有的27片關鍵晶片都是美國高通提供,如果把這些算作核心科技,也就是小米沒有所謂的“手機核心科技”研發。手機處理器,高通的;5G基帶晶片,是高通的;視訊晶片,也是高通的;電源晶片,還是高通的;WIFI晶片,更是高通的;等等。反觀華為榮耀的V30Pro,裡面幾乎主要的20多片晶片基本都是自己研發的,於是有了很多人的華為擁有“核心自主”,更值得尊敬的論調。

    公司定位不同,其所發展的核心理念就不同。小米既然定位於網際網路公司,他可以說就是基於應用型產品的發展,而非基礎產品的發展。小米是基於全球化時代起家發展起來的,雷總應該是信奉科技全球化,而且應該也是深信這是不可違逆的風潮,至於卡脖子、或者被科技打壓,在小米的字典裡可能那是不會存在的,所以整合全球化資源成就小米把高科技搞成白菜價產品就是小米公司的使命。

    筆者以為兩者並沒有誰對誰錯,或者誰更高尚。小米整合全球資源是科技全球化正風行的時候,只是最近遇到了全球化挫折我們被卡脖子恰巧成為了“被比較被調侃”的物件。而華為這麼多自研產品,也是從自己公司利益出發做些準備,也是恰巧遇到了全球化挫折更加凸顯了擁有“核心自主”是多麼的重要。

    如果科技全球化一直順利的這麼走下去,也許我們國內相當數量的科技企業,還會繼續這麼迷醉走下去賺著微薄的利潤同時也幫著國外“核心自主”企業賺取更大的利潤,大家其樂融融的走下去。我們也並不苛求每個企業都如華為那般有實力去搞核心自主,有能力有實力的願意搞就搞,沒有實力做做組裝賺錢也是一個企業的生存辦法。

  • 10 # 小伊評科技

    小米手機的中國產化率問題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因為根據拆機情況來看,小米家族的旗艦手機的中國產化率是非常低的,核心部件幾乎全部都依賴於進口。

    我們以小米10這款手機為例來詳細的剖析一下小米系手機的中國產化問題。

    小米10的螢幕來自於南韓三星(後期可能會有中國產華星光電的版本),SOC來自於美國高通,WI-FI晶片,射頻前端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基帶晶片,射頻晶片等和通訊相關的核心部件也全部來自於美國高通以及博通;NFC晶片則來自於荷蘭的NXP(恩智浦);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晶片全部來自於三星,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小米10在主機板上的所有核心的一些晶片全部都來自於國外供應鏈。

    在其他方面,小米10的一億畫素主攝來自於南韓三星;幾顆副攝分別來自於日本索尼以及美國豪威公司(OV);電池的供應商是三星的ATL,至於雙揚聲器以及X軸線性馬達的供應商目前並不明確。不過根據現有的資訊來看,我們大體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小米10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幾乎都是來自國外品牌的產品,中國產化率是比較低的

    手機核心技術自主化是一個未來大的趨勢。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小米一直走的是這樣的路子的話,對自身的未來發展並不是一個好事情。遍觀當下在世界上排名前三的手機品牌蘋果,三星以及華為無一例外都是把一些核心的技術掌握在了自己的手機,譬如蘋果的SOC,系統;三星的螢幕以及一整套產業鏈;華為的處理器以及通訊優勢等等,而反觀小米幾乎沒有能夠的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

    有人會問了,要核心技術有什麼意義呢?原因很簡單,只有擁有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之後才能去打造產品的差異性,而在存量市場中,差異化配置恰恰就是能夠觸動消費者的不二法門之一。

    另外還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和認知差異,這種差異在和平友好時期可能並不會太過於凸顯,但是一旦到了某些特殊的時期,西方很有可能會對我們進行科技的制裁和斷供,那麼這個時候這些企業應該怎麼辦呢?去年的中興以及華為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麼?所以說,居安思危,只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才不怕發達國家的制裁,也只有我們強大了才能和國際上的供應商平等的對話。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煮小米粥要開水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