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龔166916589

    三國諸葛亮人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算五百,後算五百。

    。說實話也不過說說罷了,在三國的能人很多除諸葛外,還有很多頂尖能人。比如:郭嘉,旬彧,司馬懿,徐庶,周瑜,張昭,陸遜,許攸,陳宮,李儒等等都有濟世之才。在二千年前看待這些人物,多少有些唯心觀念,說得神乎其神,在現代社會以唯物觀念看能人,現當今的能人,如發明試製成功的二彈一星的科學家,我想一定比諸葛亮,司馬懿髙明。

    。所以說在二千年前的諸葛亮當然是能人他的智慧要比一般人髙得多,但是經過千年歷史傳承被人們神化了。對待諸葛亮的才能,從唯物史觀而論他是人,而不是神,所以對火燒上方閣事件,他沒有能力事先知道有雷陣雨,他還不如現代的天氣預報,所以,大火被雷雨撲滅後,他哎嘆地說了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説明是唯信主義的天命論。

    。諸葛在未出茅廬,隆中對,他分析了天下形勢,三分天下,那麼他出山後助劉備打天下,劉備東征作古,諸葛亮為啥‘’強姦天意‘’六出祁山,諸葛亮在勞累過度,壽命難繼,為了延壽讓星,禱告北斗借壽亦未成功,這都是在高人身上,人為強加的唯信思想,實不可信,再次闡明諸葛亮是人,是高智商人,絕不是神,不宜將他神化。

  • 2 # 子仙TT

    上方谷火燒司馬懿,不見於正史記載,應該是羅貫中創設的情節。《三國演義》一方面把諸葛亮塑造成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甚至奇門遁甲,也應用自如的神人,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赤壁之戰中借東風,但是另外一方面,卻在上方谷一戰中,竟然不能預測天降大雨,更遑論更改天氣了。難道這是作者的疏忽導致的敗筆嗎?作為一篇鴻篇鉅製,三國演義不可能有如此低階錯誤,這樣的設定,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司馬懿是重量級的歷史人物,他的生死有明確的史料依據,而且三分歸晉,也無法更改,這些基本史實,也是三國演義創作的根據,上方谷一戰,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智謀遠超司馬懿父子,又把未能大獲全勝的原因歸咎於天意,一舉兩得,實為精彩之筆。其二,既然天命歸於司馬氏,那麼諸葛亮縱然神機妙算,也難違天意。所以,諸葛亮可能也已經早預料到會有陣雨,但他仍然想盡力一搏;可能他會在判斷下雨的時間前,就已經解決了司馬懿,可能,可能,當我們被諸葛亮的忠誠和堅韌感動的一塌糊塗的時候,我們看到大雨之下,劫後餘生的司馬懿父子抱頭痛哭的那一刻,我們的眼淚也會情不自禁留流下來,但不是為司馬懿慶幸,而是替諸葛亮不忿,會陪著他一同仰天長嘆,淚流滿面,這時候的讀者會主動腦補各種各樣導致司馬懿逃過一劫的原因,誰會願意相信是諸葛亮決策不夠嚴密呢?

  • 3 # Wanghu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剛一出山就是亮點不斷。在赤壁之戰中,竟然能夠呼風喚雨,為周郎借來東風。其實這件事情荒誕不經,諸葛亮根本就沒有法術,但是這個人卻看得懂天象,是個民間科學愛好者,他從日月星辰風雲的變化中,判斷出過幾天就會出現風向變化。

    別忘了在長江三角州地區,氣候還是比較有規律性的。而且,當時天空中沒有那麼許多高聳入雲的建築物,遮擋視野,也沒有工業三廢汙染大氣,夜間的能見度很好,所以諸葛亮能夠藉此做出準確的判斷。

    而在上方谷作戰之時,一來諸葛亮的身份也不同了,他是大軍統帥,三軍司命。不僅如此,他還是蜀漢帝國的丞相,可以說對內對外都是一把手,而諸葛亮這個人做事事必躬親,完全不知道放權,這就使得他每天都恨不得有48個小時。這樣一來,他的精力受到了極大的牽扯。

    我想他很難像當年那樣有這份閒心,仔細地觀察天象變化,這就對諸葛亮最後判斷上方谷附近的天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了在進行火攻之時,天降甘霖,使得司馬懿父子死裡逃生。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諸葛亮長期生活在荊州,對於當地的氣候條件,非常的熟悉,這也是他能夠準確“借”到東風的原因。而上方谷的位置則在陝西,那裡的氣候條件和相對溼潤多雨的荊州來說,完全不同。

    雖然可以在書籍中對當地的氣候條件有所瞭解,但是書本上的描述很大程度上帶有主觀色彩,這給諸葛亮的準確判斷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因為這場戰役是羅貫中先生自己腦補出來的,壓根就不存在。之所以寫這麼一個橋段,就是為了突出諸葛亮在智慧上,其實是力壓司馬懿的,沒辦法,誰讓人家是作者的愛豆呢!

    只不過最終,羅貫中也不敢篡改歷史,於是乎就來了一場天降大雨,救了司馬父子。最後,諸葛亮悲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隨著作者的筆觸,一個古希臘悲劇式的英雄形象更加豐滿,諸葛亮不是和一個人在戰鬥,他是在和歷史的車輪作戰,他就是三國時代唐吉訶德!

  • 4 # 鄭非夢妙文

    諸葛亮是人不是神

    首先亮明我的觀點,諸葛亮是整部《三國演義》中第一謀士,不接受反駁。他胸有百萬雄兵,腹有奇謀良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諸葛亮確實有神鬼莫測之術。

    火燒上方谷司馬懿成甕中之鱉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三十五萬大軍六出祁山,與司馬懿四十萬大軍對峙於渭水一線,欲決一死戰。雙方各自調兵遣將鬥智鬥勇。幾次交鋒之後司馬懿兵敗不出,採取了龜縮防守的戰術。

    諸葛亮一邊安排儲運糧草以做長久之計,一邊觀察地形,發現上方谷地形特殊,狀如葫蘆,是圍殲司馬懿的絕佳場所,於是諸葛亮想出誘敵之計。

    諸葛亮一邊命杜睿,胡忠二人在谷中用特製的木牛流馬來回運糧,將上方谷營造成糧草儲備基地。又命士兵將乾柴、硫磺、火藥埋藏於谷中,同時在上方谷兩側高山埋伏數千精兵,口袋張開只等司馬懿入內。

    諸葛亮令魏延出兵引誘司馬懿出戰,司馬懿採取了兵分兩路,一路直奔諸葛亮後方,待諸葛亮派兵到後方相救時自己親率一路人馬攻打上方谷燒掉諸葛亮糧草大營,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三國演義》原著是如此描寫當時情形的:

    懿心疑,謂二子曰:“倘有兵截斷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聽得喊聲大震,山上一齊丟下火把來,燒斷谷口。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齊突出,草房內乾柴都著,刮刮雜雜,火勢沖天。司馬懿驚得手足無措,乃下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於此處矣!”

    應該說當時的情形,司馬懿父子是必死無疑。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司馬懿父子逃脫之後,諸葛亮仰天長嘆說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這樣的話,讓人聽了很是慘然傷感。

    司馬懿並非碌碌之輩,其謀略並不遜色於諸葛亮,諸葛亮深知上方谷一戰司馬父子逃脫,日後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而諸葛亮恰恰失去了唯一也是最後一次殲滅司馬懿的機會。

    結語: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上方谷之戰諸葛亮的對手其實已經不是司馬懿了而是上天了。只可惜,西蜀無福,孔明無福,上天站在了他的對立面。此正是: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 5 # 醬文字

    瀉藥。

    首先,三國演義是基於史實的,不是架空小說。所以雖然對於人物塑造可以發揮,可以引入各種怪力亂神,但是重要史實無法杜撰。比如關二爺,演義裡牛逼到極點,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但是歷史上還是敗走麥城給孫權砍了腦袋,羅貫中對他再喜歡,也無法把他寫成最後滅呂蒙誅魯迅砍了孫權。又比如諸葛亮,顯然是羅貫中極為喜愛的人物,各種BUG級別的描述啊,中國民間對諸葛亮的崇拜,羅貫中功不可沒。但是即使如此,也無法寫成諸葛亮最後一統三國恢復漢家天下的結局——因為史實不是這樣子的。類似的例子是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些人物如紅花會群雄再牛逼,也沒法殺掉青年乾隆,為嘛?因為歷史上乾隆是中國少見的長壽皇帝,命不該絕,就這麼簡單。

    上方谷的火體現了一種天命思想,羅貫中賦予了蜀漢君臣美好的品質,卻無法解釋這樣一個有著優秀君臣的蜀漢為何最終滅亡,於是歸之於天命。同時它也使小說結局不違背晉一統天下的歷史,又突出了悲劇的美。

    其次,如果我們從演義的角度來說,諸葛亮與司馬懿皆深諳韜略,通權知變,可謂當世之奇才。但從二人屢次交鋒中可以見出,諸葛亮之慮事先與司馬懿,故司馬懿往往扮演失敗者之角色,甚至在上方谷被困,險些喪命。論才幹,論智謀,諸葛亮較司馬懿略勝一籌,可二人功業卻相反。

    諸葛亮曾經和魯肅有一談話,古今統兵者,均自以為將帥之才,豈不知將帥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曉,平庸之將多考慮兵馬多寡,勇猛如何,此為武將如呂布、袁紹等輩比比皆是,不足掛齒。高明統帥不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者,還要觀天時、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讀兵法,統帥萬軍,遊戲自如,今知曹孟德、周公瑾也。

    然而名將帥之道也,多來自善於用兵,兵有可見和不可見之區分,不可見多來自天氣、氣候、植物、山川等所現。這裡便提到周公七十二氣候圖,諸葛亮熟讀此圖,對待各個季節,各時的氣候熟記於胸,還記得赤壁之戰,諸葛亮登臺做法求得三天三夜東南大風,幫助周瑜一舉大敗曹操。做法是騙人的,只是瞭解到氣候的變換,知道那幾天有大風而已。

    草船借箭也是利用氣候的變換,大霧奏起,曹操多疑,遇到有大軍進攻,因為不知道來者何人,敵數多少,所以只能射箭抵抗,這統統是諸葛亮利用氣候的變換所設計。

    周公七十二氣候圖是中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這個源於黃河流域,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

    諸葛亮熟讀此圖,在發起上方谷事件時必然考慮周全,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於東吳此時也從東南進軍魏國的合肥等地,司馬懿經過和諸葛亮的數次交鋒深知厲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馬懿堅守不戰。於是兩軍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於蜀軍遠道而來不可久戰,所以諸葛亮籌劃的這個計謀,當時以糧草為誘餌,並且糧草全部澆上油料,周圍全部是易燃的草料和竹竿,當司馬懿上當進入谷中,得知此為騙局,便紛紛往外逃竄,但是此時大火已起。諸葛亮看到此時的場景必然成竹在胸,司馬懿必死矣。

    上方谷是陝西的地方,而且用的是周公七十二氣候圖,周公何許人也?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善於製作樂器,而且喜好記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人文考察,創造的七十二氣候圖。大家要記得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三國發生在東漢末年,公元220年左右,會算時間的可想而知,這個氣候圖還是最有效,最準確的嗎?

    周公七十二氣候圖以黃河流域為限,時間久遠,環境改變,人為損害,這個氣候圖多是參考,準確性已經不具備了。就拿現在的天氣預報,冬天和秋田天氣較為準確,春天和夏天並不是時刻不變的,因為氣候受環境影響太大了,科學技術尚不能全部正確,又何況諸葛亮一人之所為,諸葛亮也是一位發明家,他知道萬事萬物瞬息萬變,都會有所改變,並不是一成不變。然而當年他發動的上方谷戰場,由於沒有算計到小概率事件——突然下雨氣候改變,沒有制定任何應急機制和備用計劃,因此遺恨終身。

    正所謂:知天易,逆天難。

  • 6 # 韶華傾夢

    諸葛亮是一個全能型人才,其不僅懂天時地利人和,還會五行八卦和奇門遁甲。最為突出的,不在乎是在赤壁之戰時能夠草船借箭,借東南風以火燒赤壁。而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更是用了遁甲之法和驅六丁六甲之法斬殺魏將秦朗,嚇退司馬懿。

    很簡單,神人也是人。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在赤壁之戰中表現出“呼風喚雨”,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諸葛亮學會觀察天時,懂地總結規律。要知道,諸葛亮在成為劉備勢力的謀士之前,他一直是在荊州南陽一帶隱居,躬耕于田畝之中。

    因此,諸葛亮在多年的耕作經歷下來,定然學會了觀察天時,學會總結規律。再加上南陽距離江東並不是很遠,只要諸葛亮懂地觀察和總結,再實地考察一番,必然會總結出大霧和東南風的結果。

    同時,因為上方谷是葫蘆谷形狀,再加上當時正處於秋季。在這種情況之下,諸葛亮所率領的蜀軍一把大火就把上方谷給燃起來了,當冷熱氣流對衝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難免會突然出現區域性暴雨。

    所以,就是突然狂風大作,便是驟雨傾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算諸葛亮是神人,但他卻不可能超前地懂地這種科學手段。

    但諸葛亮卻說不可再做殺孽,便自制起了饅頭(蠻頭),親自到瀘水邊祭拜才得以回京。而上方谷一戰時同樣如此,諸葛亮在戰前就事先做好了全部佈防,只待魏延和馬岱引誘司馬懿進入上方谷,便可點燃大火。

  • 7 # 田文談歷史

    諸葛亮身為一名“智者”,他雖然會算命之術,但他不會用算命的方式去決定行軍打仗這種大事,所以諸葛亮還是相信用科學的觀點去解決問題,這樣比較靠譜,也符合他這位智者的身份。

    諸葛亮與司馬懿在“上方谷”這場戰役中,他對此地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屬於進來容易出去難的環境,只需對司馬懿的大軍稍加引誘,必定會進入此處,接著前後堵截燃起大火,兩邊又無出路,所以諸葛亮料定司馬懿的軍隊會覆滅於此。

    諸葛亮對“此計”確實胸有成竹,他認為沒有絲毫懸念,可自信過度了就會影響智商。

    恰恰因為他對此事太有自信了,使得他沒有更進一步的考慮天氣問題,正好現實也是這麼巧合,諸葛亮這邊放大火,老天就在那邊就下大雨,好像故意在跟諸葛亮做對似的,同時也像是在救司馬懿的命。

    也應了那句老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雖然聰明絕頂,也照樣未達到智慧圓滿的境界,一步棋走錯,讓人悔恨終生啊!如果司馬懿死在這場計謀中,估計蜀國的大業極可能成功。

    諸葛亮“親力親為”的做事風格,也是這次“大計未成”的原因。

    劉備在去世前,把蜀國未完成的事業全部託付與諸葛亮,諸葛亮為了不想辜負劉備的遺願,無論大事小情,諸葛亮都是親力親為,他認為只有這樣心裡才踏實,什麼都交給別人辦理,他感覺就等於輕視了劉備的託付。

    正是因為諸葛亮的這種做事風格,使得他沒有充足的精力思考周全“上方谷”這個計謀,才導致眼看就要成功的大事,敗在了最關鍵時刻。

  • 8 # 哈迪斯愛寫作

    怎麼說呢……我個人認為會從兩點分析:

    1:首先從著作的角度來說,三國只是根據東漢末年的一些歷史事件,羅貫中本人也不會完全把歷史真實的記錄下來,所以歷史上有沒有上方谷這件事也不好說,就算有是不是如三國演義裡面寫的場景也不一定。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局可能跟本身的創作也是有關的,事情就是被這麼設定的。退一大步講,如果這件事是真實發生的,那隻能說這是一個很小的概率事件了,或者說這就是天意吧……大家都知道如果大量的煤油起火會發生爆炸的,同時也會很大,所以從時間上來講讓司馬懿大軍覆滅也不用太久的時間,可見我們分析這雨可以說是起火之初就下了,來的很突然,很詭異,所以讓人很難理解。還有一點就是諸葛亮只是在上方谷做好了準備,他並不知道司馬懿具體哪天什麼時候會去上方谷,也就是說諸葛亮只是做了個套,至於司馬懿會不會上當?什麼時候上當?這些在沒發生前都是未知數的,畢竟沒有人能真正的預測未來嘛……如果說定好了時間,也許諸葛亮可以小測一下會不會有雨[摳鼻][摳鼻]

    2:這要從作者的內心世界考慮了,因為這是作者創作的,也許真實都沒發生過這件事,但大家知道,汗末晉初,而司馬家就是晉朝的老大,所以這裡不能讓司馬懿就這麼死了……那不就跟大框歷史對不上了嗎!你看感覺司馬懿處處都敗給諸葛亮,但總是毫髮無損,其實我覺得無論怎麼樣,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當時和現代人的一個寫照和縮影……就是這樣,這就是生活,有時也如諸葛亮萬般無奈,和司馬懿的超強隱忍……

  • 9 # 歷史吃瓜客

    首先,諸葛亮想不到的事情還有很多,來咱們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先宣告一下,不要說我是諸葛亮黑,我只是覺得像《三國演義》這樣總結失敗原因才是真黑。

    諸葛亮沒想到曹真提前預知他下次會從陳倉突破,給他準備了一道咯牙的硬菜——郝昭。諸葛亮沒想到馬謖真的是趙括,當參軍出謀劃策挺厲害,一旦臨陣就沒了章法。諸葛亮沒想到李嚴因為無法及時供應糧草而撒謊,進而導致大好形勢付之東流。諸葛亮沒想到劉禪會那麼思念他,這邊正打著仗呢,召回來以解思念之情。諸葛亮沒想到自己正在施法為自己求壽,憨乎乎的魏延走路帶風,吹滅了蠟燭。諸葛亮沒想到張苞、關興會英年早逝,傷心的兩次吐血。諸葛亮沒想到送給司馬懿女裝,這個沒羞沒臊的傢伙真給穿上了。……

  • 10 # 北社野老

    這是不是天意呢?一場大雨在上方谷救了司馬懿父子的命。對於諸葛亮來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葛亮謀無不成,然而,事物的發展常常帶有諸多的偶然性。諸葛亮精心設計的上方谷火藥爆計劃,要殺死司馬懿父子志在必得。而司馬懿似乎也有預感,然而,他還是小心翼翼地進了上方谷。

    諸葛亮處心積慮,身體日見衰弱,司馬懿挫敗不餒其志,身體尚且硬朗。諸葛亮知道自己是熬不過司馬懿的。如果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諸葛亮心情稍舒,或許還能支撐幾年,上方谷一場大雨救了司馬懿的命,也摧殘了諸葛亮的意志,後來軍事上再沒有大的進展了。

    司馬懿偶爾活得性命,鼓舞了他的鬥志,他認為天不絕我,後來必將有大的希望。

    讀者多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抑曹揚劉的觀點所左右,許多人為諸葛亮惋惜。幾乎沒有人為司馬懿而慶幸。而我著實應為羅貫中點贊。司馬懿死於諸葛亮之後,兒孫們建立了晉朝這是正史。《三國演義》只能在此框架下去演義或者虛構,上方谷這一場大雨是有沒有的事,尚且有待商榷,羅貫中無論如何也不敢寫成司馬懿被燒死了,他虛構了一場驚險。這一場驚險同情惋惜了諸葛亮,把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於蜀漢的形象進一步美化。把司馬懿及其父子逢凶化吉,必當正統天下進一步顯示,司馬不滅,這是天意。

    羅貫中在成功顯示了自己的才華,成就了《三國演義》的文學魅力,但他忽悠幾百年來的讀者。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 K3,realmeX,Z5X,Redmi K20,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