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油緣來聚

    1晶片每年進口超過石油

      【PConline 雜談】一個人要是無“心”,要他成就一番事業那只是天方夜譚;一個國家要是長期無“芯”,那隻能被動地選擇全球產業鏈下層位置。不管是處理器晶片,還是快閃記憶體儲存晶片,抑或是其他型別的晶片,電子產品的“芯”幾乎相當我們人體裡的心臟,“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國是一個長期無芯的國家,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局面呢?

      石油,堪稱國民經濟的命脈,沒了石油,天上飛的,海里遊的,地上跑的的鐵甲機器都將停滯不前。中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每年花掉大量的外匯去換取其他國家的石油。然而,你是否知道,晶片進口金額已經超過石油,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

       據報道稱,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但中國產晶片的市場份額只佔10%。中國晶片產業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2000多億美元是什麼概念?有關資料顯示,中國一年製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階晶片專利費用卻讓大家淪為國際廠商的打工者。

    殘廢”的中國產晶片:龍芯

    手機晶片:處處受限於人

      華為海思、MTK等國內的手機CPU,無非就是買了ARM公司的授權,在最核心部分用一個Cortex,然後在外圍佈線和整合晶片,所以核心技術依然受到西方列強控制。只是因為手機的特殊性,包括基帶等晶片,所以才有華為等具備通訊技術實力的廠商將其包裝成中國產CPU。

      而目前智慧手機幕後的最大一個BOSS,無疑就是高通。高通是全球唯一一家能提供完整2G/3G/4G手機晶片解決方案的企業,擁有眾多核心專利,雖然ARM看似與通訊技術關係不大,但是一旦把ARM CPU以及通訊技術合體到手機,那麼必定觸碰高通的專利,你就要給高階高昂的專利費用。這一點,也是對中國手機CPU廠商一個很大的發展阻礙。

    這片完全空白的:儲存晶片

    2為什麼我們長期無"芯"

    為什麼我們長期無"芯":

      第二,因為我們這些年來過於追求實現進口替代,以至於在晶片產業發展的理解上,過於簡單、急於求成,缺什麼做什麼,前些年的CPU、儲存器,這些年的移動互聯技術、感測器,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如果說“出身”讓中國產晶片廠商輸在了起跑線上,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為追趕而付出的昂貴費用。

      第三,技術壁壘的痛,龍芯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想在零售市場見到它都難,更不要說飛入平民百姓家了。這是因為,龍芯的MIPS架構根本就不能在Windows上執行!一直以來,龍芯的推廣主要依靠Linux這個開放式系統,但是Linux的流行度之低可想而知。就是技術壁壘的痛。

      第四,除了技術因素,行業的資本消耗也太過巨大。據報告顯示,當半導體工藝製程為22nm/20nm時,它的建廠費用45-60億美元,工藝研發費用10-13億美元,產品出貨量至少在1億片以上才能盈虧平和,如果在14nm以下,其投資金額大到絕大多數企業難以負擔,而中國最大、全球第五大的代工廠中芯國際2013年營收才20.7億美金!

    我們面臨的困局:西西弗斯推石頭

      中國的晶片產業就像古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推石頭的故事一樣,每個半導體產業新的週期或者每個新時代的發展中,我們都在強調這個產業的重要性,似乎結論都是:國內半導體產業過去的週期中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和國際差距卻在拉大,如果現在不發展,會浪費最後的機會。於是重視,相關政策出臺。但努力幾年後,下一個週期來臨時,似乎又回到原來的起點。

    千億資本再造“中國芯”: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對於儲存晶片產業的發展已經密集討論了接近兩年,最近已基本敲定 在武漢塑造儲存晶片產業龍頭 ,但官方暫未公佈這一訊息。”知情人士稱,中芯國際、武漢新芯將聯合打造儲存晶片國家隊,預計需要募資總額250億美元左右,“國家大基金領投,中芯國際、湖北省,以及一些社會資本都會投資。”

      我們的儲存晶片技術專利來源匱乏、人才團隊組建艱難、資金支援投入高昂,而這不是某一個地方政府能夠承擔的責任之重,必須上升到國家戰略。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公佈中國晶片產業的15年規劃;2014年10月,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公司成立,超過1200億元政策基金落地。與此同時,紫光集團、中國電子、長電科技等公司相繼通過數十億美元的收購大手筆佈局,躋身晶片國家隊。

      中國晶片市場面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同時在製造瓶頸、資本戰爭和巨頭打壓下,這種空間和時間窗也會轉瞬即,面對瓶頸和挑戰,產業政策、企業家精神是否能形成合力?這也許才是中國晶片市場能否崛起的重要因素。

      別老用PPT耍嘴皮子,上頭抓得緊,經費要用在正途上。中國芯,一定再綻放!

  • 2 # 不立而立

    毫不震驚,晶片的進口總額在2014年之初就已經超過了石油等大宗商品,智慧手機的興起讓我們國家對晶片的需求與日俱增,在2014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儲存晶片採購國,彼時我們的晶片採購量已經高達100億美元,佔據全球晶片成交額的20%,這幾年也在快速增長中。

    國家也意識到了半導體行業的缺陷與短板,出臺了大量的政策用於扶持國內的自主品牌,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比較好的企業,比如華為海思、中芯國際、上海微電子、振華科技,長電科技等等涵蓋了半導體的上中下游整個產業供應鏈。但是受限於國外發達國家對半導體技術的保護,技術壁壘嚴重,國內的半導體主流工藝還是停留在14nm製程,尤其是在高速數字處理晶片領域,短板比較嚴重,還比較依賴美國的技術,7nm製程目前主要代工都在臺積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半導體技術是科技的核心技術,對半導體技術的重視是正確的,石油是重要的戰略儲備能源也是不能再生資源,將晶片和石油放在同等地位,是沒有問題的,目前晶片的採購量超過石油等大宗商品是因為技術力量達不到,經歷了這幾次貿易摩擦以後尤其是華為事件以後,相信國家會對半導體行業空前重視,以後依賴進口的情況會有所改善。

  • 3 # 少年風

    這個資料的確讓人感到震驚,但這又是不爭的事實。

    石油進口世界第一,半導體進口世界也第一,半導體超進口金額超晶片,可見中國科技發展是迅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產型的企業可以做強做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