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力志環球

    在中國曆代開國皇帝中,爭議最大、甚至評價完全相左的,莫過於明太祖朱元璋;老百姓對歷代開國皇帝的認知程度最高的,也莫過於朱元璋。蘇北這一帶人談古時,常常說老祖宗是蘇州閶門人,是“洪武(朱元璋年號)趕散”時遷來的。也有說是“洪武趕殺”——如果不遵號令遲疑不遷就會被殺頭,所以人們都沒命地奔逃,連小拇腳趾都磨掉了半邊,這也成為我們這一地區移民人的生理特徵。除此,則主要通過說書人演講朱元璋幼時放牛、當和尚掃地和做皇帝“炮打功臣樓”等帶點神話色彩的故事熟悉朱元璋的,人們對朱元璋評價則呈現兩個極端:明君與暴君。那麼,朱元璋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實際上,朱元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他的功和過都非常突出,我們不能簡單地論斷他,而是要辯證地認識他。

    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與過

    首先,應該充分肯定朱元璋,他是一個有大功於國家的人。第一,他完全統一了中國。通過長達20多年的艱苦作戰,他的軍隊消滅了南方陳友諒、張士誠等各個割據政權,接著又大舉北伐,最終推翻了元朝統治,統一了中國,特別是統一了“雲燕十六州”(今河北、北京、山西、內蒙一帶),這一帶自755年中唐“安史之亂”起,就一直處於分裂和混戰狀態,在朱元璋手中結束了這一帶長達800多年的分裂和少數民族化,實現了真正的統一,這是一件了不起的歷史功績,他提出的“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綱領的精神,基本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所繼承,他恢復的版圖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第二,大力發展經濟。元朝統治者的殘暴統治和殘酷掠奪(遠遠不只是什麼剝削了),元末長達30年左右的戰亂,使全國土地大部荒蕪,災年餓殍遍野,全國經濟衰敗到極點。朱元璋家族世代為佃,在瘟疫中死去的父母和大哥連葬身之地都沒有(後來由鄰居贈地掩埋)。朱元璋建立政權後,實施了移民墾荒政策,國家支援糧、種、耕畜,其歷時之長(直至永樂朝),規模之大(涉及地域為晉、冀、豫、京、津、陝、甘、寧、魯、鄂、浙、蘇、皖、滬等地),是歷史上所沒有過的。到洪武二十六年,全國墾殖面積已達到6億多畝(一說8億多畝),比元末增加了一倍多,全國6000多萬人口,人均耕地10畝左右。同時,解放所有奴隸,大力興修水利,發展商業,全國逐步進入太平盛世。第三,長期厲行反腐。朱元璋出身貧苦,從小飽受元朝貪官汙吏的敲詐搜刮,對腐敗有著天然的仇恨,在參加起義之初就發誓:一旦自己當上皇帝,先殺盡天下貪官。他規定貪汙60兩以上銀子的官員格殺勿論,堅持從自己身邊“高幹”開刀,對自己培養的官員也決不姑息,同時發動和支援百姓監督官員,制定整肅貪汙的綱領《大誥》。長期而又堅決地反腐,雖然沒有殺盡貪官(這成為他的一大憾事),但終洪武一朝,沒有出現鉅貪。第四,大力興辦教育。他總結了元末教化廢弛的教訓,剛登上皇位,即採取一系列強制措施,興建學校,選拔學官,並把參政議政能力作為學官的基本選拔標準,把是否重視和辦好教育作為衡量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

    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與過

    其次,朱元璋的過失也很突出。為了朱家王朝的統治,朱元璋在清除權臣權力中,借胡(惟庸)、李(善長)、藍(玉)大案,大肆誅連,其中胡案被殺者就達3萬多人。在反對腐敗中,不但藉機清除異已者,而且發明了“剝皮揎草”刑法,殘酷之極。同時,建立錦衣衛,實行特務恐怖統治,弄得為官者感到朝不保夕,一個個惶恐不安,雖欲辭歸田園也難如願。

    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與過

    對朱元璋的評價,我們不能因為其出身低微就鄙視他,不能因為他的猜忌和濫殺就無視他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的巨大功績,也不能因為肯定他就掩飾他的過犯。歷史就是這樣公正無私:你對國家、民族、人民做了好事,歷史就會銘記你的功績;反之,歷史也會記下你無法抹掉的恥辱。對朱元璋是這樣,對我們每一個人何嘗不是這樣?用自己的行動寫好自己的歷史吧——這也是朱元璋的功過是非給我們留下的寶貴啟示。

  • 2 # 折返888

    那個曾經喝過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底層布衣農民,自從25歲參加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後,幸運之神像開了掛一樣,格外青睞這個叫朱元璋的農民,他一路高歌猛進,率領他的眾多弟兄和數十萬大軍與元軍展開拼殺,徹底趕跑了元朝的王公貴族,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會成為一國之君。但是,朱元璋確實做到了。他開創了自己的千秋大業。

    朱元璋於1368年正月在應天府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王朝。同年秋天,攻佔大都,後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和其他新生封建朝代一樣,充滿了無限的活力。作為它的領頭人朱元璋更是鞠躬盡瘁,盡心盡力治理國家。在所有封建王朝時代,朱元璋是唯一一個不設丞相的君主。雖然有防止丞相專權的部分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朱元璋的工作量。一個朝代的君主如果能夠全心全意的治理朝政,那麼也是這個國家和人民的一大幸事。另外,在人才選拔上也是費盡心思,成功設立國子監培養人才。這也算是對知識的一種尊重吧。

    朱元璋治理國家以廉潔,反貪腐最為著名,封建社會反貪第一人的稱呼名副其實。在他治理期間,無論王公貴族,還是開國元勳,在涉及反腐方面,朱元璋都是採取零容忍的態度。時任駙馬歐陽倫縱容下屬倒賣茶葉一事被朝中大臣查實之後,朱元璋一樣秉公執法,忍痛處斬駙馬。處斬駙馬一事,對朝野上下震動極大。因此,朱元璋時期,朝中廉潔自律風氣十分濃厚,國家穩定發展。

    當然,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朱元璋既然有諸多功績,那麼錯誤和失誤也是難免的。它們是相輔相成互相矛盾的雙方。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鞏固國家的發展不受外來因素影響。曾經提出了海禁的政策。雖然這一政策實施的初衷代表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明朝與外部先進事物的聯絡,沒能做到與其他發達國家同步發展。眾多專家認為,朱元璋海禁政策的提出,代表著中國封建社會閉關鎖國的開始。

    朱元璋對自己後代的管理上,也沒能很好的合理安排。造成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不過,歷史證明朱棣還是一位相當不錯的皇帝。這也多少給九泉之下的朱元璋些許心裡安慰吧。

    朱元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進行反貪的同時,也實施了一些殘酷的暴行。胡惟庸,藍玉事件就有很多人受到牽連,致使很多無辜之人慘遭殺戮。猜忌和誅殺有功之臣也是朱元璋其中的一大過錯吧。

    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他的正能量。雖然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統治出現過諸多過失和錯誤,但與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推動封建社會向前發展應該說還是微不足道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主流方向還是非常符合歷史潮流的。

  • 3 # 賴床大賽河南分割槽總冠

    功:

    1 推翻蒙古元朝 光復華夏正統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大家都是中華民族 都是一家人 不過 在當時可絕對是漢人思念百年的頭等大事 絕對激勵人心 推進漢族的發展和生存

    2公開倡導民族團結 民族和解 朱元璋在民族問題上很有遠見 廢除了蒙元的四等人劃分 也拒絕了其屬下殺光蒙古人 殺光色目人的建議 而是倡導 蒙古 色目雖非我族類但若愛我華夏 朕以愛之如華夏類也 在明朝的軍隊 將領中就有很多回人 色目人

    3體貼民情 生活節儉 善待百姓 朱元璋的生活 可以說在皇帝中算是很樸素 很節儉的 有個大臣因為天天喝蜜水被他責罵 還有個官員因為送他一些大理石鋪路 被他大罵並且退回不用 而且朱元璋時常告戒官員不許干擾百姓 不許盤剝百姓 否則嚴懲

    4很尊重法律 不徇私枉法 他的親侄子因為貪汙被他處死 他最喜歡的女婿歐陽倫因為走私被依法處死(當時公主 皇后 宰相 大臣都求他網開一面 也沒有打動朱元璋) 北伐時大將胡大海的兒子因為強姦民女被處死 當時很多人害怕因此而得罪胡大海而招致軍變 朱很乾脆的回答 就算皇帝不當 大海嫉恨我背叛我 我也絕對要依法處理

    5整頓吏治 嚴懲貪汙 朱元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痛恨貪官 最反貪汙的皇帝了 不論什麼高官 不論什麼貴戚 只要貪汙就一定嚴懲不待 在朱元璋時期一共處決了近50000多貪汙官員那段時期也是明朝吏治最好 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過:

    當然 朱元璋也有很多缺點 比如 嫉妒自私 枉殺成性 很多大臣被他無辜處死 興八股 搞特務 但是 總體來說 朱元璋的貢獻遠遠大與他的罪過 尤其是他的勤政和愛民是絕對值得肯定 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值得學習和發揚的 因此 我們不能否定朱元璋 這個對中國 對南京都有莫大貢獻的好皇帝的偉大 更不能因為他是安徽人而全盤否定 他的祖籍就是江蘇南京

  • 4 # 夢到紫龍

    這個問題挺好答的,作為歷史上唯一的布衣百姓成功通過自己奮鬥,及加上眾多的運氣加持,成為一個輝煌皇朝的開創者,朱元璋,這個洪武皇帝,身負的功過真是太分明瞭。可以這樣說,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從三皇五帝到最後一個王朝清朝,都沒有任何一個開國皇帝象朱元璋一樣,作為皇帝,有著如此鮮明的功與過。

    作為元末的義軍一員,朱元璋首功,當屬結束了整個元末時期的混亂局面,並在統一了全國的義軍後,北伐中原,釋出《諭中原撒》,文告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在大將徐達,副將常遇春率領下,統兵二十五萬,一舉攻克元朝首都北平,結束了元朝在中華大地近百年的統治,使華夏文明再次迴歸正統,此功,善莫大也。

    同時,他也在這一過程中證明一件事,中國的統一過程,不再是隻有從北向南的橫掃天下,從南向北,也能一統六合!這點,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王朝建立,從未發生過。只有後來現代社會的國民黨北伐軍才能重新做到。

    創領制定了頭可斷,血可流,中華骨氣不能丟,這種鐵血精神,並至明朝滅亡之時,這種,不和親,不苟安,不認慫的三不政策,都在後來者嚴格執行著!明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土木堡之變,瓦刺太師也先成功打敗明軍,六十多名大臣戰死,英宗也被也先抓住,押到京城要明朝投降,自家的皇帝都給人家當了人質了,但明朝在大臣于謙帶領下,硬是頂住,另立一新帝,也要同敵人作戰到底!這是何等硬氣!

    至明朝最後一帝崇禎,寧可梅山樹上吊死,也決不降。所以,硬氣,這是朱元璋的二功。

    發展經濟

    建立政權後,實施了移民墾荒政策,國家支援糧,種,耕畜,其歷時之長達數十年,規模之大,達晉,冀,豫,京,津,陝,甘,寧,魯,鄂,漸,蘇,皖,滬等十數省地區,是整個中華史上所罕見,至洪武二十六年,全國的土地已從千地無人的荒草地變地耕地面積六億多畝,當時人口六千萬左右,人均耕地達十畝之多!同時,解放所有的奴隸,大力興修水利,發展商業,使全國步入太平盛世,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此,為朱元璋三功也。

    歷行反腐,且是長期的。

    由於出身自貧寒,自小飽受元朝各級貪官汙吏的敲詐,對腐敗有著刻入骨髓的仇恨,在義軍中就曾暗發誓,如果天幸自己能當天子,一定先殺盡所有貪官!南京登基後,規定貪10兩銀子者立即拘捕,貪60兩銀子者一經確定,立馬殺頭,有明洪武一朝的三大案之一的空印案,整整殺了一年多,近二萬各級官員人頭落地!為中國日後的反貪腐事業作出了示範性的貢獻。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甫登帝位,即採取一系列強制舉措,興建學舍,選撥學官,並實用性地把參政議政能力作為學官的基本選撥標準,並且在各級地方官員把是否重視和辦好教育事業作為衡量政績和升,降的重要指標。你老兄在江州乾得很好啊,商業繁榮,物產豐富,當地百姓安居樂業,但是,這次官考你不能升遷了,不降你為縣令就不錯了!因為在你的治下只有一所學堂!呵呵,明白老朱對社會的貢獻了吧?

    說完了功,我們來說說朱皇帝的過,這一點,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濫殺

    可能所有痛恨,漫罵朱元璋的人,都對其濫殺無辜十分痛恨,的確,這是他一個汙點,洪武年間除空印案外,胡,藍案殺了二年多,三萬多人被誅連殺掉!這期中無辜者達半數以上!這是多麼令人髮指的時代啊,就一句無證物,證人的供詞,有多少人人頭落地,出生入死為他打江山,平天下的猛將,悍將,為他出謀劃策幾十年謀士文臣,一個個倒在他的屠龍刀下,這期中,的確有些傲兵悍將,心懷不軌的野心家該殺,但大部份是無辜躺槍的!略舉一二例,如傳友德,李善長,劉基,徐達等,只為怕日後帝皇逝去後無人制衡?還是其心可誅?為日後的繼承者掃清莫須有的危險?這真是太過份了,縱觀整個華夏文明史,這種濫殺,誅連,也唯一在明洪武皇帝身才能發生!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這都是朱元璋永遠洗不掉的汙點!這是第一過。

    設立錦衣衛

    這是一個十分壞的制度和舉措,你堂堂一個開國皇帝,天下的話事人,富有四海,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所有的官員都名義上由你任命,為你朱明皇朝打工,所有的生殺,富貴,貧窮,只要你的咀開口,念頭一動,都立馬發生變化。這樣還不放心,去搞個特務恐怖機關出來,弄得人人自危,為官者惶恐不安,上朝者感到朝不保夕,連回家與小老婆打個馬吊誰和牌最多都在你朱皇帝的眼內,還有那個官員敢說敢做,為國出力,盡忠?

    設立錦衣衛恐怖的特務機關統治,是朱皇帝的第二過。

    目光短淺

    雖然受各種社會,時代背景所限,未能放眼世界。但是,作為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應該也接觸到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來朝官員,特別是中國東南沿海各國的國情,及歐美傳教士,朱元璋錯失了中國率先發動工業革命的大好良機,致使後來在世界的發展史上一步後,步步後!

    目光短淺,是為朱元璋皇帝的第三過。

    小結

    對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功過評價,已是汗牛充棟,如天上繁星之多,我們在這裡不能因為他的猜忌和濫殺就無視了他對民族,對國家,對歷史的巨大貢獻,也不會因為他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而對他盡唱讚歌,歷史,就是如此的奧妙,神奇,讓我們通過評論朱皇帝元璋的功過是非,反思當下,做好自己,寫好自己的歷史,也算為社會作出的小貢獻了,各位看官,然否?

  • 5 # 一蓑煙雨FW

    朱元璋的出身甚至還不如“布衣皇帝”劉邦。因為,劉邦好歹做過亭長,朱元璋卻是個放牛娃、叫花子、和尚。但朱元璋卻從一個叫花子登上帝王寶座,成就了中國帝王史上的傳奇。

    一·朱元璋的歷史貢獻

    1.推翻元朝,建立大明

    兩宋時期,少數民族政權一直對兩宋保持高壓態勢,北宋亡於金、南宋亡於元,至元更是統一全國,蒙古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統治期間將全國百姓分成四等,漢人列為最下等。朱元璋推翻元朝,恢復了漢族對全國的統治地位。

    2.體恤百姓,與民休息

    朱元璋出身貧苦,對百姓的艱辛有深切體會。他輕徭薄賦,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讓老百姓開荒拓田,還免費給百姓提供耕牛和種子,採取一系列惠農措施,減免賦稅,調動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他還在全國建立社會救濟機構,為貧苦無依的百姓提供生活保障。這樣體貼民情的帝王,歷史並不多見。

    3.整頓吏治,嚴懲貪腐

    朱元璋對官員貪腐深惡痛絕,採取嚴厲甚至有點殘酷的手段懲治貪官。官員有貪汙60兩銀子以上的,即刻處死。洪武一朝,殺的貪官不計其數,對當朝和後世的官員都起到了巨大的震懾作用。

    4.改革內政,強化君權

    朱元璋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他廢除丞相,設立殿閣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分散各級地方政府的權力,將司法、行政、軍事分離,互不干涉,直接隸屬中央,這樣就將地方各項權力緊緊掌握在皇帝手中。設立錦衣衛,加強對百官的控制。這些措施,有效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後人對朱元璋的非議多是因為他的殘暴,他確實殺了很多的人,該殺的和不該殺的都殺了好多,對貪官更是絕不容情,死時還讓38名嬪妃殉葬。他被非議最多的主要有:

    1.誅殺功臣

    朱元璋誅殺了近一半的有功之臣,僅藍玉一案,牽連到一萬多人。

    2.實行海禁

    朱元璋頒佈了禁海令,嚴禁出海貿易,對海外經商。這對於中國走出世界,和世界的交流是不利的。一定程度上延遲了中國近代化的過程。

  • 6 # 牽毛驢追大奔

    朱元璋早年可以說是個徹徹底底的貧農。出過家,當過乞丐,還放過牛。現在有草根老闆,而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皇帝。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25歲時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68年獲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又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所以朱元璋統一中國有功。看過電視劇《聚寶盆》的都應該知道。朱元璋最恨貪官汙吏。朱元璋對於貪官汙吏的懲治力度,也是歷代少有的嚴酷。應該說懲治貪官有功。

    對外加強海外貿易。也證明他具有領導的外交政策和手段。在主政期間,基本上實現了輕徭薄賦,還救濟災民。

    洪武26年,錦衣衛指揮蔣獻誣陷藍玉謀反一案,可謂牽連甚廣。誅連九族達一萬多人。27年,殺穎國公傅友德和藍玉的副將,同年還賜死王弼。可以說明朝開國功臣幾乎殺盡。誅殺功臣己是鐵一般事實。容不下任何人,將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

  • 7 # 小M說史

    中國歷史上幾百個皇帝,沒有誰能夠十全十美。即使是功蓋萬古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有或大或小的汙點,秦使皇橫徵暴斂,漢武帝窮兵黷武,唐太宗殺兄逼父,宋太祖得國不正。與他們相比,朱元璋也是類似的,他的功業足以永垂不朽,但也遮掩不了在他身上的諸多爭議。總體而言,個人認為朱元璋是功過皆有,但功大於過的。

    另外,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為明朝創立了諸多的典章制度,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奠定了明朝兩百多年的基調。但這些制度設計中也有諸多缺陷,比如分封制度引發靖難之役,比如海禁政策使中國與外界隔離,比如重農抑商把明朝打造成大農村,還有在《萬曆十五年》中被多次吐槽的稅收制度等等。

    實際上,朱元璋是一位很有抱負的君王,他做很多事情的出發點都是給農民好日子和維護自己的統治。但由於農民出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性格原因,很多事情解決起來簡單粗暴,只求達到目的和不留後患,對後果考慮不足。雖然這裡面也有由於歷史侷限導致的認識不足,但他的很多做法確實值得商榷

  • 8 # 飛哥說史

    朱元璋,一個歷史上倍受爭議的帝王,從乞討的行腳僧一步一步登上帝王的寶座。征戰中他以絕佳的戰略能力,不俗的領導能力,知人善用的遠見卓識,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最後在毫無爭議中登基稱帝。

    稱帝后他強化中央集權,嚴厲整肅吏治和腐敗,但同時他治國剛猛,濫殺功臣手段偏激而殘忍,據統計死在他屠刀之下的達十五萬之眾,但對窮苦百姓他又愛護有加,與民生息從不亂用民力。

    對洪武年間的明朝官員來說,朱元璋是暴君是劊子手,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洪武帝又是一個慈祥的長者。如今人們一提到朱元璋大多會想到乞丐皇帝、暴君、屠殺功臣、錦衣衛,很少有人會想到他自從1355渡江佔領金陵以後,與第二年就開始設立“營田司”軍屯,他希望用軍屯的方式實現軍隊的自給自足而不用從百姓手中搶糧食。在與張士誠等敵爭天下時,他還多次罷各郡縣寨糧。登基以後他更是多次調整軍屯政策,1376年又將《守邊策略》立為制度,把邊軍分軍屯和營吞兩種,軍屯就是邊防要地的屯田、營屯就是各地區衛所的屯田,多種制度下保證軍隊自給自足。

    為了防止官員貪汙腐敗禍害百姓,朱元璋親自參與主持修編《大明律》、《大誥》,對懲治腐敗做出詳細規定,並嚴厲實行,同時朱元璋下令將《大誥》等其他多種司法教材發到每個家庭中去,做到了真正的普法。對貪官汙吏的處理也極為嚴苛,在他主政期間,大批不法貪官被處死,包括開國將領朱亮祖,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等等。

    在鐵腕反腐的同時,朱元璋還鼓勵民間反腐。在1385年,朱元璋向全國頒佈了《大誥》,其中有一條新規定:今後布政司、府、州、縣在職的官員,賦閒的官員,若膽敢“操縱詞訟、教唆犯罪、陷害他人,勾結官府,危害州里”,當地賢良方正、豪傑之士可以將這些人抓起來,綁送京城。如有人膽敢中途攔截,則梟首示眾。朱元璋擔心到南京申怨的老百姓見不到自己,特意在通政司的門口放置一塊紅牌,上面書寫一行字:“凡是想向我報告卻又不能進入宮殿者,取拿此牌,可以直接進入內府,各門守衛、官員不得阻攔”。同時午門外設立“登聞鼓”,號召受冤的百姓們擊鼓鳴冤。為了防止此行為虛設,同時命令一名御史每天在那裡負責。為了讓下級官吏有參政機會,朱元璋打破常規,規定不論朝廷官員品級、隸屬均可參加早朝上殿言事,有隱情還可單獨召見;朱元璋不僅允許民告官,還鼓勵百姓越級告狀;他甚至鼓勵普通百姓把貪官直接綁赴京城治罪。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能做到如此為百姓著想的帝王恐怕是獨此一例了。

    朱元璋為何如此痛恨貪官汙吏又如此愛護百姓?這還是因為其幼時悲慘的個人經歷。當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兄弟二人甚至沒錢買棺材,也沒有土地能安葬自己的親人,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當朝無能的統治者和貪汙索賄無所不用其極的貪官汙吏們所賜。而當年朱元璋做過行腳僧,曾挨家挨戶乞討,是普通的百姓從本就微薄稀少的收成中摳出的糧食養活了他。一個是害他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一個是讓他活下來的恩人,套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

    朱元璋身上有其殘忍冷血的一面,他幼時經歷註定了他不會如隋文帝楊堅或唐太宗李世民那般恢巨集大氣,但同時他身上又有熱血溫情的一面,因為他對百姓和親人是極好極好的。

  • 9 # 知謇

    看了這麼多回答,關於過的部分全是胡扯。功過是非要看對國家,對民族是否有利,而不是個人恩怨,階層矛盾。

    說朱元璋殘忍好殺,殺的是什麼人?

    說殺功臣,胡惟庸貪圖享樂,聚斂財富。擅自決定官員的生殺升降,內外奏章自己先看,對自己不利的就匿不上報,連大將軍徐達都敢謀害。他兒子馳馬墜死,居然把挽車的人殺了洩憤,最後甚至還糾結一幫人想造反,該不該殺?我們現在別說是官員犯錯,就是富二代開個寶馬撞了人,是不是人人喊打?

    說殺官員,對貪官下手毫不容情,剝皮充草,手段殘忍。但是現代哪個貪官被抓不是大快人心,貪得多的也沒人說要寬大為懷嘛,這種人該不該殺?

    朱元璋殺過老百姓嗎?對老百姓那麼好的皇帝,為什麼還有老百姓去罵他?還非要把滿清畫的豬腰子臉到處宣傳,說那才是是明太祖的真相。

    說朱元璋海禁,閉關鎖國。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那時的中國,是世界上科技最先進最發達的時代,沒有元朝把宋朝的科技成果傳到歐洲,那幫蠢人怕還不知道什麼叫文藝復興,更不知道在中世紀之前自己還有什麼文明存在,只會被阿拉伯人揍得他媽都不認識。

    我們的工業產品絲綢瓷器到滿清快滅了還在掙歐洲的錢。要不是宋明的火器被歐洲學了去,滿清又不讓漢人搞火器,我們才是對外搞科技封鎖的國家。現在美國說不出口晶片,一幫人就慌得一逼,說什麼中國沒有晶片就造不出來了。要知道,那個時候最先進的科技都在我們這裡,不是之一喔,是所有科技。

    說到航海,在同時期,有比明朝更先進的國家嗎?鄭和航海圖、寶船建造圖在滿清統治後,中國大陸居然沒有了,還要從外國找回來,到底是誰阻擋我們的科技發展,是誰不讓我們發展貿易?

    說朱元璋貪戀權力,設立東廠。對老百姓有什麼壞處?

    明太祖是殺了不少官員,是為什麼殺?除了貪官汙吏,有多少無辜之人,有多少冤枉之人?滿清文字獄殺了多少人,還有人吹捧什麼狗屁康乾盛世,我那個去。殺貪官的成了貪戀權力,毀書殺人的成了盛世,這是什麼標準?

    為了監督官員,因為怕公權力沒有監管,變成了私權,讓他們欺上瞞下,侵佔民利,才設立東廠。如果官員沒有了監督,老百姓的日子才會不好過吧。更何況,有用這個來監督百姓的嗎?

    如果是官員士大夫們罵明太祖,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的利益被剝奪得所剩無幾。如果是老百姓罵他,那可真是有點看不懂了。

  • 10 # 樹人園丁

    朱元璋 別名:朱重八、朱國瑞。1328年生人。

    從“朱重八”這個別名,不難看出,朱元璋的出身。在元朝,老百姓家裡如果沒有做官或者讀書,就沒有名字,只能以出生年日期命名。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家裡窮,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這些,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他以後的決斷。

    朱元璋的功勞

    1、推翻了黑暗統治

    朱元璋這輩子,最大的功勞就是:推翻了元朝的黑暗統治,趕走了蒙古人。讓飽受摧殘的農民緩了一口氣。

    2、重視人才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立即恢復了科舉考試,選拔人才。

    雖然只實行了四年,但是,他對人才的重視,值得讚揚。

    後來中斷了十年,其原因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的人才,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踐經驗,不能立即拿來使用。沒有辦法的朱元璋,只能通過舉薦的方法選拔人才。這在人才緊缺的當時,也是無奈之舉。

    洪武十七年,科舉制度重新恢復。這說明,他並沒有廢除科舉制度,只是當時的實際情況不允許。

    3、體恤農民

    這點和他的農民出身,有著密切的關係。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農民皇帝。即使當了皇帝,他也沒有忘本。

    詔書原文:

    朕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

    朕本農夫,深知稼穡艱難。

    他多次告誡大臣們,要關心農民,愛護農民。這還不夠,他甚至頒佈過這樣一個法令:如果官吏貪贓枉法,農民可以將其扭送到衙門治罪。

    為了鼓勵沒有田地的流民定居、開墾荒地,施行免除三年的賦稅的優待。

    他還下令,軍隊要實行“軍屯”制度,儘量自給自足,不能給當地老百姓添麻煩。

    朱元璋對農民這麼好的原因是:他生活在殘酷的元朝末年,深知,盤剝,壓迫農民,對朝廷的危害。明朝初期,江山不穩,更需要依仗農民的支援。

    不管朱元璋有何種考量,他執政時期的農民群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優待。

    朱元璋的過失

    1、重農輕商

    重農,之前已經說過了。施行海禁,就是朱元璋輕商的表現之一。他把對外貿易權收歸中央,直接砸了,那些靠對外貿易的商人的飯碗。

    他捨不得收農民重稅,對待商人,卻從不手軟。還不允許商人蔘加科舉考試,這些都是明顯的歧視政策。

    這些舉措抑制了社會發展,被後人稱為倒退的王朝。

    2、濫殺官員

    在官員眼裡,朱元璋是個劊子手。死在他手下的官員竟然達到了十五萬之眾。他先後頒佈了《大明律》、《大誥》,內容大都是懲治貪官汙吏的,政令往往都是矯枉過正的。寧可錯殺十個,不漏掉一個,造成了當時濫殺朝廷官員的局面。

    這些都與他的身世有關。小時候,朱元璋及家人,沒少受到,當時元朝貪官汙吏的欺負。這些時刻提醒他,整肅吏治。

    結束語

    朱元璋是在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他有功有過。總結來看,我認為是功大於過。在封建社會,明初的農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懷,這就是他最大的功勞。他對社會穩定,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是一位可以肯定的歷史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應該用哪種社會制度的標準評判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