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姜維的兵權就是劉禪給的,為的是北伐曹魏。他怎麼可能會剝奪姜維的兵權呢?因為離開了姜維,還有誰能夠擔當北伐的重任呢?而且,劉禪就是姜維北伐的最堅定的支持者。

    在大家的心目中,劉禪就是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當年劉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的時候,就說劉禪能夠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諸葛亮你就自立稱帝吧。言外之意,對劉禪不抱太大希望。可是,歷史的事實證明,如果劉禪是一個庸碌無能的皇帝,他怎麼可能在位那麼長時間。

    在劉禪在位期間,蜀漢雖然內憂外患,可是沒有發生大的動亂。蜀漢的君臣團結一心,為恢復漢室江山而努力。在三國之中,蜀漢的政局是最穩定的。蜀漢最後失敗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眾寡懸殊,蜀漢國內無人造成的。劉禪投降之後,還採取假痴不癲的手段,保住性命得了善終。

    從劉禪的生平來看,劉禪是一個表面忠厚,內心堅定的人。他有著自己的政治能力,並且能夠因勢利導,保住政權的平安。在諸葛亮執政的時候,劉禪垂拱而治,給諸葛亮創造條件,這才留下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的佳話。在諸葛亮去世後,他遵照諸葛亮的安排,任用蔣琬、費禕,不再發動對曹魏的大規模的攻伐,讓蜀漢休養生息。

    但是,在劉禪的身上還是流著劉備的血液的。有著劉備的遺志,加上諸葛亮長年的薰陶,劉禪的心中還是懷著恢復漢室江山的理想的。於是,他在長期休養生息之後,就想實現北伐的願望,可是這個願望只有姜維才能實現。

    在諸葛亮去世後,蜀軍因為魏延和楊儀的內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不但損失了魏延這樣的將領,還損失了他率領的那支蜀漢的主力。當時,姜維這些將領暫時還沒有成長起來,這使得蜀軍的戰鬥力一落千丈。在這種情況下,蜀漢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是必須的,在這段時間裡,一方面積蓄力量,一方面培養軍事實力。

    在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積累後,劉禪認為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蔣琬、費禕根本就無意北伐,唯一以北伐為己任的將領只是姜維。可是姜維的軍事行動每每被當政者壓制。費禕對姜維說,咱們的能力都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尚且北伐不成,何況我們。我們要做的就是守好基業,等待將來有能力的人來領導北伐。

    從費禕的話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根本就沒有北伐的意願,不但如此,他們還不贊成別人去北伐。其實,蜀漢在這個時候,已經到了諸葛亮說的,等待就是死亡的階段。北伐還有萬一生存的可能,不北伐就是坐以待斃。終於,費禕被曹魏的降將郭循所殺,姜維接任了大將軍的職位,蜀漢這才在姜維的領導下進行了北伐。

    姜維接任大將軍的職位後,連續向曹魏發動了七次北伐。在這些北伐中,姜維給了曹魏沉重的打擊,但是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北伐耗費了大量的蜀漢的財富。戰爭進行到最後,由於戰爭的沉重負擔,蜀漢的老百姓都面帶菜色。

    不過,我們一般都把這一切都歸結為姜維的努力,卻沒有看到在這裡所包含的劉禪的付出。姜維和諸葛亮是不同,諸葛亮是以丞相的身份來領導北伐的,他可以用自己手中權力來協調軍政關係,排程各方面的力量來支援北伐。

    而姜維則只有軍權,沒有行政權。也就是說,姜維只能調動他能夠指揮的軍隊,而對其他方面的資源是沒有能力動員的。而我們從姜維的軍事行動中,也可以發現一絲端倪。那就是,以諸葛亮的權力和能力,在他五次北伐的時候,還屢屢被後勤的供應而困擾。在五次北伐中,就有兩次是因為糧食用盡而撤兵。可是,我們可以發現,在姜維多達七次的北伐中,竟然沒有發生過缺糧的問題。這說明了說明?

    這說明了,蜀漢政權上下一心,全力支援了姜維的北伐事業。在姜維北伐的期間,蜀漢政權在物資上、後勤上都保證了姜維的需要,解除了姜維的後顧之憂。而在蜀漢政權中,唯一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劉禪。可以說,如果沒有劉禪的支援和協調,姜維可以說寸步難行,他的北伐根本就不可能進行。這是因為,在北伐這一點上,劉禪和姜維是君臣一致的。

    而且,費禕的死也是一個謎團。費禕是堅定的保守派,只要他活著,蜀漢就不會北伐。費禕的死,使得劉禪能夠親政,而姜維可以掌握軍權,這就使得費禕的死帶有了一絲疑雲。後人在研究那個刺客郭循的時候,發現這個刺客和姜維是同鄉,是姜維的俘虜,加入蜀漢後又升遷異常。這個刺客和曹魏又沒有什麼聯絡,他刺殺費禕後,曹魏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再聯絡到姜維好功名,喜歡養死士。費禕平日對姜維的壓制,加上費禕此人野心很大,他因為相士說成都沒有宰相位,就遷居漢壽。這一切都表明費禕的死很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這背後很可能有劉禪和姜維的影子。

    不管怎樣,費禕的死,使得劉禪和姜維終於實現了北伐的願望。僅僅從劉禪將姜維的後勤供應整頓得井井有條,我們就能夠看到劉禪的能力。但是,劉禪的皇帝道路卻走得十分艱難。雖然他拿到了權力,可是卻難以行使權力。由於長年的傀儡身份,使得劉禪在蜀漢失去了威信,造成他執政舉步維艱。

    劉禪只得在軍事上依靠姜維,內政上依靠黃皓這樣的宦官。而姜維能力有限,北伐沒有成效。又加上姜維長年受到的傳統教育,在思想上對宦官當政十分厭惡,引起了與黃皓的衝突。

    劉禪對姜維的信任是無以復加的。以至於在諸葛瞻死的時候,說自己不能外製姜維,內除黃皓,把他當作黃皓一樣的被劉禪親信的人。但是天命難違,雖然劉禪盡了最大的努力,信用姜維,給姜維創造了最大的條件,姜維的北伐依然沒能成功。最後由於蜀魏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再加上姜維的能力有限,蜀漢最終還是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不過,即便是到了最後一刻,姜維還是實施詐降計,想要恢復蜀漢政權。雖然最終事情不成,姜維也死於亂兵之手。不過姜維也算是以死為蜀漢盡忠,報答了劉禪的知遇之恩。

  • 2 # 過盡飛鴻矣

    諸葛亮死後,姜維並沒有隨心所欲的北伐,至少前期沒有

    蔣琬費瑋主政的時候,並不贊同繼續北伐,認為休養生息,發展國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主戰派的姜維受到壓制,竭力爭取之下,每次北伐只領著一點點微末的兵力 ,對於曹魏無法造成大的威脅,充其量只能算是騷擾曹魏的邊境而已

    直到費瑋死後,五十歲的姜維才終於有了動用大軍的權力,此後數次北伐,有功有過,相對來說,對於國力的消耗也增多了

  • 3 # 凡人侃史

    姜維道號幼麟,在諸葛亮北伐時被收編過來,諸葛亮也是看中了姜維之才華。當年諸葛亮評價姜維,善於用兵,知兵法。而且可以靈活運用,因而在諸葛亮臨死之前才把畢生所研究出來的兵法,交給姜維研習。

    在諸葛亮死後,姜維並沒有立馬當權,做上蜀國的大將軍,而是在蜀漢掌權人,蔣琬,董允,費禕,相繼死後,姜維才逐漸掌管蜀漢的軍事大權。

    為什麼劉禪沒有拿掉姜維的兵權呢?道理很簡單,當年諸葛亮評價劉禪,“天資仁敏”,言外之意就是說劉禪這個人絕對不像表面這樣單純,其實劉禪是懂發展之道的,蜀國本來人口不多,綜合實力在三國之中又是最小的,何以立足?除了自強不息之外,那便是做好安防工作,在軍事上加強一下。

    在軍事方面,整個蜀國,恐怕也沒有人可以超過姜維。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自然也是礙於諸葛亮的面子。

    劉備臨死之前說過,讓,劉禪,劉理,劉永,三兄弟父事諸葛亮。對於諸葛亮所指定的接班人,劉禪他怎麼可能輕易廢掉他的兵權呢?

    第三,劉禪本人亦是贊成與曹魏交手的。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因為劉禪亦明白一個道理,弱小的國家,如果不在戰爭之中成長,那麼便在戰爭之中滅亡,只有越戰越勇的部隊,沒有越耍越壯的兵士。

    劉禪看則平凡,實際上他掌權40多年,絕對不是表面上那樣單純,沒有幾把刷子劉禪他不可能坐穩皇位,更沒有辦法穩定朝中幾大股勢力。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很少有人知道,劉禪是蜀漢政權除諸葛亮與姜維之外,執意堅持北伐的第三個人,諸葛亮去世後,蔣琬執政,對於北伐蔣琬一直是消極對待,而作為蜀漢政權皇帝的劉禪居然專門下了一道旨意要求蔣琬北伐,蔣琬才不情不願進行北伐的準備工作。

    蔣琬之所以執政期間沒有一次北伐,一是蔣琬能力有限,不足以擔任北伐大任;二是蔣琬北伐的意願不強,要不是皇帝劉禪逼的,蔣琬壓根就不想北伐,雖然執政期間,蔣琬弄了一個從漢中沿漢水到上庸攻打曹魏的計劃,這個計劃遭到朝中大臣及軍中的一致反對,劉禪還專門派了費禕來勸蔣琬,蔣琬終究沒有實施就去世了。

    姜維從費禕執政時期開始,一直到蜀漢滅亡前,前後進行了11次北伐,雖然姜維最終的官職是位至大將軍,算是蜀漢政權的最高軍事領導人,但姜維與諸葛亮不同的是,姜維沒有任何政治權力,在朝中也經常受到排擠,姜維不僅僅被宦官黃皓排擠,而且被諸葛亮兒子及其他幾乎所有的大臣排擠。

    雖然如此多的人反對姜維,但始終有一個人是支援姜維的,這個人就是後主劉禪,劉禪不僅支援姜維,而且一直在背後支援姜維北伐,劉禪算得上是蜀漢政權堅定的北伐派,劉禪為何如此支援姜維北伐?

    先說劉禪有沒有支援,然後再說劉禪為什麼支援。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朝廷一致的意見就是反對北伐,或者消極北伐,看看蔣琬、費禕等人執政時的表現就知道了,姜維能在這麼多人反對的情況下,前後有11次北伐,如果不是最高領導人劉禪的支援,姜維連北伐的機會都不會有。

    不斷的事例印證了劉禪是極力支援姜維北伐的,這個不容置疑,劉禪這個皇帝,雖然算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也是能力較為平庸無能的皇帝,一個無能的皇帝,為何總是不斷要求北伐,攻打敵國,他不怕窮兵黷武導致蜀漢滅亡嗎?

    一、北伐是劉備和諸葛亮時代確定的國策。

    這在諸葛亮的《隆中對》和《出師表》中都有明確的說明,《隆中對》中說:霸業可成、漢室可興,《出師表》中說: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意思都非常明確,就是要北伐,統一天下,無論難度有多大,無論阻力有多大,北伐已經成為蜀漢的既定基本國策。

    從劉禪的為人來看,他不是一個叛逆的人,而算是一個守成之君,劉禪能夠延續先輩確定下來的國策,再加上劉禪能力不強,對於國策,他沒有任何改變,只有一味的繼承,兩漢以孝治國,後一任皇帝大多能夠繼承上一代皇帝的心願,劉禪也是如此,所以直到蜀漢滅亡,劉禪都是堅定不移地支援北伐。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三國時期一下子出了三個國家三個皇帝,這本來就是違背華夏民族傳統精神的,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再加上劉備建立的朝代是”漢“,與劉邦建立的”漢“和劉秀建立的”漢“是一樣的,從劉備的角度說,他就是想繼承漢朝的遺志。

    想繼承漢朝,就必須統一天下,想統一天下就必須北伐,所以北伐是蜀漢政權存在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因為沒有正統王朝是偏安一隅的,也沒有一個正統王朝是不能統一天下的,為了正統性與合法性,劉禪才能堅定不移的支援北伐。

    蜀漢到了後期,各種社會矛盾開始尖銳起來,尤其是益州本土士族日益強大的實力與他們弱小的政治權力之間的矛盾,和益州本土士族與佔統治地位的外來階層,尤其是荊州派系之間的矛盾,如果不對外進行戰爭,那內部鬥爭就會不斷髮生。

    別說蜀漢,看看東吳政權與曹魏政權,同樣是如此,曹魏內部激烈的政治鬥爭讓司馬家族掌控了權力,東吳內部激烈的政治鬥爭讓東吳的實力不斷消耗,最終促成了晉朝統一天下,劉禪別的不懂,這個道理還是懂的,所以他只有不斷地北伐,轉移注意力和矛盾,才能團結益州各派系,才能讓蜀漢政權的統治更穩定。

  • 5 # 韶華傾夢

    姜維,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收服的一位降將。因為姜維在之前的戰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才能,使得諸葛亮很重視他。隨後,諸葛亮便一直把姜維帶在身邊,時常指導他,就如同之前的馬謖一樣。

    而在諸葛亮逝世於五丈原後,姜維成為名義上的接班人,但實際的權力還是掌握在繼承諸葛亮丞相之位的蔣琬手上。對於姜維,劉禪是很看重的,但一時的看重並不代表著信任。因為姜維是從曹魏投降過來的降將,雖然有著諸葛亮的背書,但是其所在蜀漢的根基還是太淺了。

    而且,因為諸葛亮去世的早,並沒有能夠很好的為姜維在軍權的掌握上鋪好路。所以,當諸葛亮一去世之後,蔣琬和費禕等人便開始處處限制著姜維的行動,就連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站在蔣琬等人一邊。

    除了不信任之外,很大程度上還有著蜀漢的兵源和糧草跟不上戰爭的需要。因此,在諸葛亮去世後的二十年中,姜維一直在被“雪藏”之中,兵權在實際上也被蔣琬和費禕等人限制著。所以,劉禪也不需要做這個惡人,不需要剝奪姜維的兵權。

    而到了蔣琬和費禕兩人的去世之後,姜維才真正地掌握著蜀漢的兵權。而經過二十多年的考驗,劉禪也不需要再限制著姜維。況且,劉禪之前也很看重姜維。在蜀漢後期人才凋零的情況下,姜維這種鳳毛麟角的存在,就是劉禪所需要的。

    所以,在費禕死亡的第二年,姜維就被劉禪任命為督內外軍事,大將軍,直接成為蜀漢軍事上的最高長官。

    那麼,劉禪為何會讓姜維繼續北伐呢?

    一方面是兵源和糧草已經逐漸恢復了。當時在諸葛亮的掌控下,前後五次不間斷地北伐,使得蜀漢的兵源和糧草一直很緊缺。而如今,經過了蔣琬和費禕兩代“丞相”的努力之後,利用了二十多年才使得蜀漢恢復了元氣。

    另一方面是劉禪支援北伐。而劉禪之所以支援北伐,是因為這和蜀漢政權的社稷有關。當初劉備能夠建立蜀漢政權,並且得到眾人的擁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曹丕建立曹魏政權後,傳來了漢獻帝被殺的訊息。正是因為漢獻帝被殺的假傳聞,再加上通訊落後,遠在益州的眾人沒有得到最確切的訊息。

    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備才能夠在眾人的高呼下坐上了帝位。但是在後來傳來漢獻帝沒死的訊息,再加上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政權便一度垂危。要不是諸葛亮及時的進行南征孟獲,以及五次北伐,恐怕蜀漢內部已經鬥得翻天了。

    所以,在關於蜀漢政權的安危,已經蜀漢的名聲問題下,劉禪是支援姜維北伐的。這從公元238年劉禪下給蔣琬的詔書中就足以看得出來。“賊寇反亂未除,曹叡又凶狠驕橫,遼東三郡人民難以忍受暴虐... ... 總率各軍駐紮漢中,一待東吳舉兵北進,兩國構成東西犄角,伺機反擊。”

    這份詔書,很明確地表達了劉禪對北伐的支援。而且,因為當時的劉禪已經沒有諸葛亮在壓著,其必然也掌握了國家的實際權力,蔣琬和費禕等人是沒有諸葛亮那般威望的。所以,這很肯定是劉禪自己的意願。

  • 6 # 阿欣影視

    無奈之下,姜維只能退出蜀漢朝廷的政治圈,偶爾北伐出去打一下,雖然朝中有不少人反對北伐,但"漢賊不兩立"是劉備定下的國策,又有諸葛亮大力宣揚,所以姜維北伐雖然有些障礙,但也沒遭到明確拒絕。

    可姜維能放手一搏的時候,已經距離諸葛亮去世19年,當時蜀漢北伐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凋零,幾乎找不出人才,劉備當年冊封的五虎上將,關羽兵敗被殺,黃忠戰死,張飛被暗算,馬超也去世,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就只還剩趙雲了,然而北伐大業未盡,趙雲也去世了。

    姜維身邊還有誰呢?細細數來只還有廖化、張翼、柳隱等人,廖化本事不大,其他人也都不行,但卻還有個人,他知名度雖然不高,卻成為姜維北伐的主心骨,此人就是張嶷,史料沒有記載當時張嶷多大,但想來也不小,因為他已經患有風溼病,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著了。

    張嶷作為蜀漢的蕩寇將軍,主要是給予姜維等人精神上的支援,姜維放開手腳後,公元254年夏天出兵,兵至隴西郡,斬殺魏將徐質,大破魏軍,這是姜維北伐過程中最大的勝利,儘管史料沒對這場戰役做多大的記載,但可以看出,但一句"斬首萬餘人"就足夠了。

    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姜維這次雖然取得決定性勝利,然而卻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其中最重要的是張嶷的陣亡,張嶷是個鑑定的主戰派,跟姜維同心同德,張嶷不僅是蜀漢的損失,也是姜維內心的痛,因為從此以後,北伐又少了以為支持者。

    蜀漢後期,雖然人才凋零殆盡,而劉禪作為懦弱之主,也不主站,可姜維還敢北伐,一方面是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另一方面就是有張嶷的鼎力支援,如今張嶷去世,姜維後來北伐果然數次失利,最終只能投降鍾會,想必姜維內心的苦,沒幾個人能理解吧。

  • 7 # 拉磨的驢

    劉禪在位四十一年,在此期間,前11年控制在諸葛亮手中,劉禪絲毫權力都沒有。諸葛亮死後的二十年是蔣琬、費禕、董允執政的時期。在次期間,後主劉禪牢固掌控了用人權。劉禪通過帝王術,對朝廷有非常好的把控。

    蔣琬執政時期,劉禪一步一步給他大權,直到給予了他全權。蔣琬晚年身體不好,隨後將自己的權力分給了費禕、董允。在費禕、董允早期,劉禪並沒有給予他們實權,尤其是軍事權力。費禕執政五年後,劉禪才允許大將軍開府,掌握軍國權力。

    費禕執政時期,姜維被授予錄尚書事,同時擔任將軍的職位。姜維一直想大規模北伐,每次都遭到費禕的限制,費禕給他的人不超過萬人。這樣小規模的北伐,不可能取得任何成績。後主劉禪默許了費禕的安排。

    費禕去世後,姜維執政,隨後則展開了連年的北伐,將蜀漢國力掏空了。此時的劉禪具備全部權力,為何不阻止姜維呢?難道劉禪看不出來,當時的蜀國已經無法承擔北伐的巨大經濟壓力了?其實,劉禪心裡如明鏡一般。

    劉禪之所以支援北伐是不得已而為之。蜀漢從劉備到諸葛亮,一直堅持的主導政治思想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是所有蜀漢人共同的政治理想與政治目標。諸葛亮時代達到高峰。蜀漢軍民一直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到費禕執政時期,原來的荊襄人士退出了歷史舞臺,新生代的高階官員多數都是在益州出生長大的人,他們對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沒有太大的熱情。蜀漢面臨意識形態的巨大危機。如果再不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整個蜀漢統治階層就會徹底分裂。

    一直反對戰爭的費禕,也不得不支援北伐。不過,在費禕看來,北伐就是為了凝聚人心,但是不應該作為真正的軍事行動來看。所以,他給姜維的兵力很少。通過戰爭轉嫁內部矛盾的辦法,被後主劉禪習得了。所以,費禕死後,劉禪支援姜維北伐。

    劉禪最後幾年,重用宦官黃皓,並沒有叫停北伐,是因為他已經清楚,蜀國的共同理想已經破滅了。最後的五年,是徹底的失控五年,劉禪已經做好了做亡國奴的準備了。蜀漢的速亡,與劉禪的心灰意冷關係很密切。

  • 8 # 籃球達人

    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連年征戰,蜀漢的國力耗損過度。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劉禪繼續讓姜偉繼續北伐而沒有剝奪姜偉的兵權呢?

    首先從動機來說,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只需死守消耗魏軍,不至於過早被滅亡。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這個戰略是諸葛亮在世時就定下的,姜維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諸葛亮死後,蜀漢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極快,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劉禪寵愛的宦官黃皓最為突出。董允在世時,每見黃皓必怒斥之,所以黃皓不敢有所作為。董允過世,朝中便無人再能製得住他。姜維曾想除去黃皓,但為劉禪所阻。而黃皓也因此忌恨姜維,屢屢想奪去姜維的兵權,然後加以謀害。姜維深知其中利害,所以不敢放棄兵權。而保住兵權的唯一方法就是領兵出戰。

    姜維歷次北伐,具體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而且姜維北伐的基點已經從諸葛亮時秦嶺西縣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了。正是因為姜維多次挫敗曹魏大將曹爽,王經,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制在秦嶺一線

    連年征戰,耗損國力至巨。在最後一次北伐進行時,廖化勸姜維休整軍隊,認為“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建議勿“強欲行難為之事”。

    《三國演義》卷末有詩說:“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到了蜀漢後期,優秀的將領所剩無幾,稱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張翼,以及後來的降將夏侯霸。面對強大的魏軍,姜維一人要擔負起統帥,大將,參謀的全部職責。可見姜維當時作戰的艱難,儘管是在這種條件下,姜維仍然能在戰術上不斷取得勝利。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樊志起飾演的姜維

    北伐中的兩次失敗,都是敗在魏將鄧艾手裡,即便鄧艾是魏國最優秀的將領。而且姜維攻,鄧艾守,從兵力和補給上也是魏國佔優,姜維敗在他的手裡可謂敗得其所。說姜維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維繫了不斷衰退的蜀漢政權。

    曾有人說姜維北伐造成了蜀漢“兵困民疲”,這的確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樣道理,魏國也有損耗,而且作為戰敗方的魏國損耗遠比蜀漢來得大,因此正是姜維的積極北伐才縮小了蜀魏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

  • 9 # 無根樹花正孤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代的一代人傑,在他的前半生他沒有找到能夠託付自己終身才華的人,到後面和魏國作戰的時候,才發現姜維這枚人才,他認為將為足以繼承自己的衣缽,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北伐大業。當時姜維也是被諸葛亮打動投降蜀國,以後為蜀國盡心盡力,到諸葛亮死的時候,姜維繼續執掌北伐大全,但劉善卻沒有剝奪他兵權。而是繼續信任他,這其中原因為何?

    姜維在後期堅持的就是諸葛亮這種戰略,他率領大軍屯兵在蜀漢與魏國交界的地,帶來抵擋曹魏的進攻,並尋找機會進行北伐,而不是諸葛亮那種一味的北伐流散,十分相信他,因為劉禪在國內積極發展親戚可以為他提供無盡的兵源和糧草。

    所以在戰爭的基礎之上,劉禪會選擇與發展經濟並行來磨練蜀漢人的血性,讓他們知道國恆亡的道理,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安逸,如果追求安逸的話,就會像後世的南宋和東晉一樣迅速地走向滅亡。

  • 10 # 潘多拉效應

    劉禪實在是個天真善良的人,他聽從劉備的話,視諸葛亮如父親一樣尊敬,諸葛亮說的話劉禪就會深信不疑,當然論劉禪的智慧,根本上不會分析得出北伐到底該不該,只是諸葛亮生前不停地北伐,前後出師表中更多番說明為何要北伐,劉禪自然也就下定了北伐的必然性心理,這主要是被諸葛亮的思想感染出來的結果,對於北伐他是絕對支援的,否則姜維又怎能持續二十多年的十一次舉兵北伐呢,劉備叫劉禪聽從諸葛亮,劉禪百分百地照做,所以諸葛亮堅持要北伐,劉禪於他死後也就還是繼續遵循他的路線

    恰好又有姜維來接替諸葛亮的主帥位置,故此劉禪就繼續北伐,因估計於劉禪心裡,父親的話永遠是對的,這是劉禪最值得人欣賞的地方,雖然他智有點弱,但孝順的思想就是他的優點

  • 11 # 梨花說史

    劉禪絕不是簡單的弱智腦殘,可能他作為帝王來說確實平庸了一些,但是基本的帝王權術劉禪還是具備的。不然也不可能統治蜀漢四十餘年。如果橫向對比三國的話,你會發現比起曹魏的高平陵之變,東吳的宮廷血鬥,蜀漢的政局相對來說還是最穩定的。那麼諸葛亮死後,劉禪究竟做了哪些措施保證權力架構的平穩執行呢?劉禪為什麼仍然任用姜維去北伐呢?

    一、蜀漢自諸葛亮後不再設立丞相。

    丞相這個官職在魏晉時期曝光度還是很高的,不管是權臣曹操,還是忠臣諸葛亮。他們在生前都擔任過丞相這一官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統治者對於這個位置還是比較警惕的。曹丕自建立魏國時就廢除了丞相制度,而蜀漢在諸葛亮擔任丞相期間,劉禪也曾經說出過“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種意味深長的話。所以諸葛亮死後他立刻宣佈蜀漢不再設立丞相,而繼任的蔣琬 費禕等人也確實達不到諸葛亮的威望。只能休養生息,蕭規曹隨。保一方安寧。

    二、利用諸葛亮鞏固統治

    劉禪更加聰明一點(或者憨厚一點)在於他沒有清算諸葛亮,沒有把他塑造成一個權臣的形象,而是利用諸葛在朝野上下的威望,將諸葛亮高高掛起,以至於連他的兒子諸葛瞻一路也平步青雲。據記載諸葛瞻做什麼事情都會獲得百姓的擁戴,諸葛家族在蜀漢的威信可見一斑。劉禪把諸葛抬起來,也容易增強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因此自從諸葛亮死亡那天起,民間的神化演義就再沒有停止過。那麼對於諸葛一生提倡的北伐大業,劉禪也當然會貫徹下去。不給別人以賣羊頭掛狗肉的口實。不過早年劉禪還懂得制衡之道。始終沒有放權給姜維,而是利用蔣琬費禕等鴿派牽制北伐派。費禕就曾經反對過姜維北伐。因此姜維最初的北伐規模很小。也沒有取得太輝煌的戰果。諸葛亮去世後十餘年光景裡,魏蜀兩國都沒有太大的戰事。

    三、窮兵黷武與最終崩潰

    所以,劉禪沒有收回姜維的兵權意圖十分明顯。直到現在人們都有這個印象。姜維是繼承諸葛北伐遺志的傳人。劉禪為了抬高諸葛的地位,必須用他。一開始還可以達到平衡。不過自從蔣琬費禕紛紛去世後,蜀漢格局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而劉禪平庸弱點也開始暴露。找不到平衡點的他這個時候真正放飛自我,任由姜維北伐。對內任用黃皓,禍亂朝政。於是窮兵黷武的蜀漢迎來了最後的滅亡。

  • 1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姜維是劉禪的一把手培養的,為何要換?

    要說劉禪撤換姜維其實並不會收到太大阻力,畢竟諸葛亮已經去世,姜維又曾是魏將是外來戶,撤換這樣的將軍蜀漢內部並不會有太大的反對聲,另一個角度想想,這或許也是劉禪親政後不錯的立威辦法

    可問題是,姜維當時權利並不大,為什麼要撤換他呢?

    按照史料記載,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後遺命是把軍權給了楊儀,這個時候的姜維僅為輔漢將軍(雜號將軍的一種),直到公元254年,劉禪拜姜維為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也就是說劉禪是考驗了姜維整整二十年,姜維一直很忠心而且有很好的軍師才能,劉禪為何要撤換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刀郎的音樂是流行音樂嗎?有什麼不同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