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界觀

    第一,情報工作太差,臨時抱佛腳。叛亂爆發,唐玄宗認為這是大家編瞎話,六天後,各方確認下他才相信事情是真的。這下急了,唐軍的正規部隊根本趕不回來,就臨時在長安洛陽招兵,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和作戰經驗的新兵,到了戰場上一打就散了,而安祿山全是精銳,沒多久,就攻入洛陽。第二,聽信讒言,臨戰殺將,不納忠言。沒辦法,大將常清,高蘭芝只能防守,結果唐玄宗聽信讒言,將二人處死,任用他人。臨戰換將,兵家大忌,新來的將領建議防守。而另外兩名唐軍將領,郭子儀和李光弼在河北對付史思明,打得還不錯。他們也向唐玄宗提出禦敵之策,結果唐玄宗又聽信讒言,都不聽,又招來失敗。第三,沒有統一指揮,一盤散沙,錯失評判最佳時機。到了第三年,安祿山被殺,史思明投降,叛軍內亂。這是個絕佳的機會。唐肅宗於是集結了十個節度使。數十萬人馬,卻不設元帥來統一指揮,讓節度使們自由出擊,結果變成一盤散沙,大家各打各的,還互相扯皮,各懷心思,史思明一看這種情況再次叛亂。不久後,唐軍大潰敗。後面雙方也沒有辦法了,就這麼耗著,打來打去,一直進行到第八年,叛軍再次內亂,唐軍抓住機會這才評定。仔細分析,不難看出唐朝政府的問題,奸臣當道,皇帝無能,指揮混亂,反而是叛亂前期這些都做的很好,這才造成了八年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也成了唐朝衰敗的轉折點。

  • 2 # 大福讀史

    初期是玄宗舉止失措令哥舒翰盲目出關對敵,但是按照大唐一百多年的經營,百姓士子對唐朝還保持著忠心,剿滅安祿山也並非要耗到八年。實際上在安祿山攻克長安後,唐朝還有一次可以翻盤的奇策,但是繼任的唐肅宗急於收復長安卻沒有施行。可以說,如果唐肅宗採納了李泌的策略,當不至於有後來的藩鎮之禍。

    公元757年,距離安史之亂爆發已經過去了兩年,此時唐朝的形勢大致還不算很壞。叛軍在攻陷長安後並沒有立刻追擊唐玄宗,一則使唐玄宗平安入了蜀地,二則亦使得繼任的唐肅宗順利到達了朔方。此時的安祿山在洛陽正在籌備著稱帝,加之攻克長安的叛軍將領彼此爭奪著長安的仕女財帛,更是無暇顧及唐朝二帝。此為潼關以西的大體局勢。在潼關以東的戰場,叛軍南下江淮的軍隊已經被張巡、魯炅等扛住。可是此時的河北戰場形勢卻很不好,好在李光弼等人守住了太原,形勝之地山西還沒有完全失去。同時,駐蹕在靈武(銀川)的唐肅宗已經得到回紇以及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的兵將共計15萬支援,加上江南的物資已經被輾轉送來,唐朝的反攻基地漸漸形成。更令唐人高興的是,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

    先前,安祿山收得長安、洛陽等地的財物寶貨後,第一件事就是運往老巢范陽。同時,安祿山還封第一主力大將史思明為范陽節度使鎮守范陽。但是安祿山死後,坐擁強兵富資的史思明開始拒不聽從安慶緒的命令。於是,唐肅宗的謀主李泌開始建議唐肅宗實行756年獻上的滅敵方略。

    “賊之驍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數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陘,郭子儀自馮翊入河東,則思明、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守忠、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兩軍縶其四將也,從祿山者,獨承慶耳。願敕子儀勿取華陰,使兩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徵之兵軍於扶風,與子儀、光弼互出擊之,彼救首則擊其尾,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數千裡,疲於奔命,我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來春覆命建寧為范陽節度大使,並塞北出,與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陽,覆其巢穴。賊退則無所歸,留則不獲安,然後大軍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資治通鑑》

    大意是暫時不急於收復長安、洛陽,而是以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為主。因為叛軍此時擁有三大基地,一為長安、一為洛陽、一為老巢范陽(治幽州,今北京)。安祿山手下能獨立作戰的驍將首推五員: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其中,安守忠、田乾真守長安,史思明、張忠志守范陽,唯獨阿史那承慶跟隨安祿山駐守洛陽。令,郭子儀拿下河東保持居高臨下的威懾,以窺探長安至洛陽的叛軍聯絡線。令,李光弼出太行山騷擾河北,牽制史思明、張忠志。同時,唐肅宗自統大軍主力屯駐在鳳翔一帶。然後,三方面的唐軍開始配合消耗叛軍,讓叛軍來回奔走。等到叛軍的有生力量消耗的差不多了,再令建寧王率兵繞路塞外抵達叛軍老巢范陽,再令李光弼配合出擊,達到傾覆叛軍老巢的目的。叛軍老巢遭到攻擊,長安、洛陽的叛軍卻不能分兵救援。待到叛軍老巢被滅,大軍則四面合圍,叛軍則無處可逃。此為戰國時代“圍魏救趙”的翻版。

    但是,唐肅宗急於告慰天下,遂發兵東向收復長安。最後,唐軍將安慶緒擊退至鄴城(河北臨漳縣)後,又被史思明的援軍擊退。隨後,史思明又兼併了安慶緒所部,此時距離安史之亂結束還有4年。這四年也是唐朝遭受損失最大的四年:回紇入侵,吐蕃入寇,而安史之亂仍未平定!

  • 3 # 流嶺

    其實安史之亂,歷史過程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們現在再來看為什麼能打8年。

    其實大的戰爭在前幾年已經結束,最後是達成和解。河北集團形成實質上的割據勢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1、藩鎮不出力了,其實靠近河北的我們都知道還有安徽、山東為什麼沒見動那,都在傭兵自重,稱霸一方。

    2、河北集團的獨立,朝廷的威信降到了極點沒有辦法,只能與各地方達成權利妥協,維持現狀。

    4、朝廷管理秩序混亂,安史之亂前幾年大部分已經平定,應該趁此機會速速精簡機構,淘汰冗員,可是朝廷作死,想恢復往日榮耀,財政力不從心。

    5、軍隊管理混亂,軍閥層出不窮,主要還是財政問題。

    6、安史之亂中期沒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按部就班,沒有實行改革最終導致,大唐的沒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荒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