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瓜媽媽育兒說

    怎樣才能發現新生兒聽力異常?關於這一點,首先醫院會在寶寶出生後的48小時內,給寶寶做聽力篩查。如果寶寶聽力篩查通過,媽媽們就可以放心了。但是,如果聽力篩查沒有通過怎麼辦呢?這時候,醫生會通知家屬讓42天以後帶寶寶複查。

    之前我在媽媽群裡就遇到有個媽媽她家寶寶就是聽力篩查沒有通過,醫生讓42天后再去複查的。可是,作為媽媽,42天對她來說太過漫長煎熬了,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是這樣的,都想快點知道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媽們自己在家裡測試一下呢?

    以下方法可供您參考:

    1、在寶寶吃飽後並且清醒的情況下 ,將寶寶仰臥位放在床上,家長站在寶寶的身後,寶寶看不見的地方,雙手放在寶寶耳朵附近,擊掌發出聲音,交替在寶寶的左右兩邊擊掌。看寶寶是否對擊掌聲做出反應。

    2、選擇一個顏色鮮豔的玩具,可以是撥浪鼓或者沙錘,在寶寶眼前一邊搖動一邊左右移動,觀察寶寶的眼睛有沒有追蹤移動的玩具。

    3、在平時的生活中觀察寶寶的行為,比如,寶寶在睡著的狀態下是否容易驚醒。我家小寶在月子裡的時候,只要有一點兒聲音就會被驚醒。有好幾次就是我剛把寶寶哄睡著,然後爸爸推門問寶寶睡著了嗎?結果寶寶一下就醒了。如果寶寶在睡著的時候,對旁邊發出的聲音毫無反應,那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做得早發現早治療。

    最後,願天下的寶貝都健康成長!

  • 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在胎兒期24周時寶寶的聽力已經形成,可以聽到母親的各種說話聲音,母親心跳的聲音和腸胃蠕動的聲音,大一些的噪音胎兒也能聽到,較強的噪音,會使胎兒躁動不安。同理,胎兒滿6月後就可以開始做胎教了,給寶寶說說話、唱唱歌、聽聽音樂都可以。新生兒時期嬰幼兒的聽覺器官在出生時就已經基本成熟,但是它與大腦皮層的纖維聯絡是很少的,需要很長時間的發育才能達到成年人的聽覺能力。嬰兒出生後,因為耳內的羊水尚未清除乾淨,因而聽覺不靈敏。出生一週左右,羊水乾淨後,寶寶的聽覺就有顯著改善。

    正常新生兒:聽力篩查一般在生後 48 小時至出院前進行。

    如果第一次篩查有未通過或者未進行,需在生後 42 天進行復篩。復篩仍未通過的孩子:需在生後 3 個月時轉診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聽力篩查主要包括兩種篩查方法:耳聲發射和聽覺腦幹誘發電位。

    1. 耳聲發射是指正常耳蝸在接受到外界的聲刺激後會發出聲音,這股聲音經過聽骨鏈、骨膜反過來傳導到外耳道的現象。這種自發的聲音可以通過儀器記錄,從而評估耳蝸的功能。因為儀器需記錄微小的聲音,所以耳聲發射檢查會受到環境聲音、外耳道狀態、受試者配合程度的影響。對嬰兒來說,在安靜睡眠中進行這個檢查更準確,可以避免孩子哭鬧、吞嚥等干擾實驗結果。需要注意的是,耳聲發射僅僅能夠評估耳蝸的功能,無法評估聽神經的功能。不過,因為實驗操作簡便,普及度廣,第一次聽力篩查多為此專案。

    2. 聽覺腦幹誘發電位檢查用儀器給予孩子聲音刺激,然後通過貼在孩子頭部面板的電極片記錄孩子聽覺神經活動時的生物電活動,從而評估聽神經、腦幹聽神經核的功能情況。這個檢查也是在孩子安靜入睡時更好進行。檢查不會受到外耳道情況的干擾,是診斷聽力障礙的常規專案之一。聽覺腦幹誘發電位的缺陷是,能反應高頻聽閾的障礙,但對低頻聽閾的障礙容易遺漏。

    耳聲發射可以很好地篩查低頻聽閾的缺陷,所以將耳聲發射和聽覺腦幹誘發電位聯合用於新生兒聽力的篩查,可以全面掌握孩子的聽力情況。

    除過以上專業的聽力篩查外,家長也可結合以下方法來判斷不同月齡孩子的聽力情況:

    新生兒:寶寶剛剛出生,就可以對突然出現的聲響作出反應。比如鼓掌,搖動撥浪鼓,關門時發出的稍響的聲音,寶寶可能會表現出眨眼睛,睜大雙眼,或者四肢出現驚跳。

    1月齡:寶寶可以對一些持續時間較長的聲音有意識,比如吸塵器的聲音。他們會意識到持續聲音的出現和結束。

    4月齡:寶寶哪怕看不到媽媽,但是會因為聽到媽媽的聲音安靜下來或者微笑。當媽媽在旁邊說話的時候,會轉頭側向聲音。

    7月齡:當媽媽在另外房間發出聲音,寶寶也能迅速做出反應。另外,只要寶寶不是因為被其他物品分散注意力,都能對左右側發出的輕微聲音作出反應。

    9月齡:寶寶已經能比較熟悉日常生活中的聲響了。不論是左右側,還是上下側發出的輕微聲響,寶寶都能通過張望尋找聲源的方式作出響應。

    12月齡:寶寶可以對呼喚自己的名字或者其他熟悉的詞彙作出反應,而且即使在看不到媽媽的情況下,也可能因為聽到說“不”“再見”等詞彙作出反應。

    若寶寶在相應月齡無法作出以上的反應,建議家長及早帶孩子去醫院讓專科醫生幫助排查是否有聽覺損失的可能。

  • 3 # 益教益樂

    寶寶的聽力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在媽媽的肚子裡寶寶已經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那麼怎樣發現寶寶的聽力有無異常呢?

    聽力測試

    一般在寶寶出生三天後,大一點的醫院會用聽力測試的儀器給新生兒做聽力測試,檢查寶寶的聽力有無異常。如果寶寶聽力有異常,雙耳聽力測試就不能通過。

    但是新生兒聽力測試結果並不一定準確,因為寶寶剛出生,耳朵裡殘留著羊水或者分泌物堵住了耳道,也會導致測試結果不能通過。我女兒剛出生三天,做聽力測試,雙耳都沒有通過,一個月後複查寶寶的雙耳聽力測試全部通過,現在兩歲了耳朵特別靈。

    搖搖鈴

    在寶寶醒著的時候,趁著寶寶不注意,搖搖鈴看看寶寶有沒有反應。有反應的話說明寶寶耳朵沒有問題。

    關門聲或者鞭炮聲

    如果寶寶在睡覺,突然間有很大的聲音出現,比如關門聲、鞭炮聲、打雷聲等,看看寶寶有沒有反應,是不是被嚇醒了,如果寶寶被嚇醒,說明寶寶的聽力是沒有問題的。

  • 4 # 晴天麻麻育兒經

    聽力是學習語言的基礎,也是需要發育的前提,如果存在先天聽力障礙而接收不到語言環境刺激,在幼兒語言發育關鍵期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最終可能會“因聾致啞”。

    那麼怎樣在早期發現寶寶聽力異常呢?

    接下來,重複這個過程,但是這次要用耳語般的聲音,18周以上的寶寶會以同樣的方式迴應,如果寶寶沒有迴應,也不要立刻開始擔心,寶寶行為多變,也不會每次都按照父母的預期做出反應。過一會兒可以再重新測試一天,第二天再進行一次。如果進行過3、4次測試之後,寶寶還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就要把這些情況告訴專業的醫生,找兒童聽力專家進行聽力檢查。

  • 5 # 洛洛育兒

    在孕期,準媽媽們整天擔心受怕胎兒的發育問題,雖然寶寶出生後在醫院做了全面檢查,媽媽們仍沒辦法放下心來。比如寶寶的聽力問題,就讓新手媽媽們無所適從。

    國際上對聽力損失兒童一貫執行“三早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發現”是新生兒聽力治療的關鍵。

    怎樣才能發現新生兒聽力異常?

    1.醫學手段:新生兒聽力篩查。

    另一種方法為,自動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測。基本方法是:將多個小電極置於孩子的頭部和頸部,並通過耳塞播放經過特殊設計的卡答音,然後利用計算機記錄耳蝸後聽覺通路(腦幹及臨近區域)的電位變化(對聲音的反應),經過計算機分析後得出結論。

    2.父母對孩子的細心觀察。

    寶寶一出生就能聽到聲音了,雖然他們不會做出主動的反應,但新生兒能在聲音的刺激下產生下意識的反射活動。比如有人在寶寶耳朵旁看不見的地方敲擊物品產生聲音,他會做出眨眼、身體抖動等動作;有人開關門或房間裡有很大響聲,寶寶會有驚跳反射等。

    寶寶四個月後,能主動尋找聲源,聽到強的聲音刺激後會轉頭去尋找;一歲左右的孩子,能聽懂簡單的話,能按照語言命令做出簡單的動作;2週歲後能聽懂簡單的語句,這時候大多孩子這都會說簡單的話。

    如果在哪個年齡段發現孩子反應不正常,家長就要注意了,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下,及早確診治療。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兒最好能在1歲前干預,最晚也不要超過3歲,要不然可能會喪失正常的語言能力,也許一輩子都沒辦法開口說話。

    2.大部分患兒只能通過佩戴助聽器來進行聽力補償。

    3.植入人工耳蝸,配合聽力訓練。

  • 6 # 琦琦媽聊育兒

    新生兒出生以後出院以前,醫生都會進行聽力篩查。如果通過篩查就不需要太擔心,如果篩查沒通過應進一步檢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根據耳聲發射原理進行,通俗來說就是將聲波傳入內耳然後由外細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記錄得到的能量。一般都是在新生兒自然睡眠或者安靜的狀態下進行,主要是為了檢測寶寶的聽力,及時判斷新生兒聽力是否損傷,是否是有先天性耳聾的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以免日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嬰兒即使在出生後的聽力篩查通過後也不能對寶寶的耳朵護理掉以輕心,因為一生中任何損傷大腦聽力神經的因素都有可能損傷寶寶聽力。

    平時生活中要多觀察寶寶,發現哪裡不對是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 大一點的寶寶去醫院做檢查的話會根據寶寶聽到聲音的反應來判斷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事實上這種判斷方法並不準確,因為孩子的精神狀況和環境因素都可能影響寶寶對聲音的反應。

    如果家長懷疑寶寶聽力有問題或者太擔心應該及時帶寶寶去正規醫院到相應的科室去做聽力檢查。不要自己猜測用一些偏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嬰兒睡覺為什麼愛蹬被子,渾身冰涼也不知道醒,而且還不太容易被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