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醫學生來說,做兒科醫生是很靠後的選擇,醫鬧頻發,孩子的父母通常都很強勢等都加劇了這一局面,這其中家長要擔多少責任?
4
回覆列表
  • 1 # 醫療百曉生

    我覺得家長是要擔負一定責任的,因為我小孩體弱多病,經常要去醫院,跑了多家醫院,看到兒科醫生真的累,排隊排超長不說,而且缺乏休息時間。這都不是事,最怕的就是碰到不講理的家長,無素質插隊不說,還罵罵咧咧,一天看不完的病號,還得捱罵受氣,治好了沒有嘉獎感謝,有問題就罵街甚至“傷醫”,兒科醫生得多寒心。

    家長強勢惡語,中傷的是行業父母心

    我在帶小孩就診的過程中,就碰到不少強勢的家長,趾高氣昂的帶著小孩,強勢插隊不說,還帶著一副勞資給了錢就得給我看好病的氣勢,質問兒科醫生,惡語相向,對阻止護士推諉打罵的現象都有存在,這得多傷兒科醫生與護士的心,盡心盡力幫你治療,承擔心理醫生角色安慰,還得捱罵受辱,中傷的其實是一個行業的醫者父母心。

    家長強勢護犢背後,欠缺對兒科醫生的尊重

    我去了很多家兒科醫院,接觸了不少醫生,兒科醫生普遍都是非常和藹、有耐心,比其他醫生更擅長把握家長心理。但是,有些家長不買賬,兒科醫生站在家長角度考慮問題,卻認為不懷好意,甚至懷疑與公然質疑,相信百度來的說法等等,這背後其實也反映了部分家長對兒科醫生缺乏敬畏,並沒有相應的尊敬之心。

    兒科醫生“鬧醫荒”,家長也需要反思

    兒科醫生“鬧醫荒”雖說是很多方面原因,但是家長作為關鍵一環,的確需要反思,如何更好地給予醫生足夠的尊重,兼備給寶寶最好的治療,這需要兒科醫生跟家長共同來磨合,還有解放醫生時間,可在萌醫生、好大夫等第三方的移動醫療平臺上多點執業,收取一定諮詢服務費等提高兒科醫生待遇等等,需要多方共同來解決這個問題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交易磋商的形式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