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務意識流

    央行宣佈取消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境內投資規模限制,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其實我們應該持積極的支援態度。

    隨著金融政策的逐步放開。取消境外投資者在境內投資額度的限制是大勢所趨,也是中美貿易談判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疫情過後,各國經濟都亟待重啟,而資金問題就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央行此次的放開政策將會吸引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對於企業資金的補充具有積極的效應。

    但同時我們也要防範外資大量進入之後,有可能對中國未來的證券市場及金融秩序造成衝擊。

    可能接受的國際金融政策衝擊會更加敏感嚴重,因此後期防範金融風險將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但是既然央行敢於放開,就有充足的信心去應對這些風險,這也是中國國家實力與管理能力提升的表現

  • 2 # juexing

    想用成為像名美國這樣的強國。開放金融成為世界金融中心,這是必由之路。取代美元,更好地引進外資,吸引外資,吸引人才這是一部大棋。

  • 3 # 海色民生

    取消境外投資限制,短期內影響很小,這是因為以往有限制時的額度使用率也不到五成,取現限制並不會讓境外資金突然大量湧入,a股現在沒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為什麼會取消限制,主要因為現在正是一個好時機,在當前疫情造成的特殊時期,讓境外資金更容易進入國內,不需要大的資金量,但需要交易量,這樣才會為股市提供更多活力,a股現在基本都是存量資金自娛自樂,沒有活水的市場是不健康的。

    對國內股民來說,這算是小小的利好吧,畢竟一個有活力的股市才有利可圖,當然該當韭菜的還是韭菜,股市裡誰也不能保證一直盈利。

  • 4 # 暖心人社

    5月7日,中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釋出《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規定明確,對合格投資者跨境資金匯出入和兌換實行登記管理。

    這個舉措,實際上是為了落實去年中國宣佈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的具體細則,並不是突然的一時心血來潮制定的政策,市場應該早有心理準備。

    取消了QFII和RQFII境內證券投資額度管理要求,對合格投資者跨境資金匯出入和兌換實行登記管理,這意味著具備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只要登記就能自主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期貨投資。

    此次釋出的新規,針對的是境內證券和期貨市場,中國的股市已經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等國際指數體系,預計境內的證券和期貨市場將會湧入更多的資金。初步估計每年會有3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流入。

  • 5 # 軼栢

    把資本關在籠子裡,西方實踐證明,資本具有獨裁性, 失去控制和監督的資本危害性極大。要上下全面監督資本,降低資本危害性。監督其整個資本執行過程。

    我們在做事,他們嘲笑,扯後腿。論這事,我們在這其中,也可以對其扯後腿,多多坑一下。有時狼也怕虎。

    這些一定要注意了,金融,經濟領域全管控,嚴管控。

    要在外資企業裡設立黨支部,這是起碼的要求,畢竟群眾也要求進步。

  • 6 # 財經大表姐

    可以讓更多的境外資金來投資中國市場,能帶來很多資金,是好事。

    但境外投資者更成熟,他們能帶來一些更先進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但也能更好的收割國內的韮菜,這可能會改變中國A股市場的格局,逐漸從散戶化向機構化過度。

    美股走過百年,早期也是散戶佔絕大多數,後來慢慢變成機構為主,散戶現在很少了。中國的股市,未來一定也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現在散戶不願意把錢交給機構,也是因為機構的水平不高,而且沒那麼讓人信任。未來中外的投資機構,都要神仙打架,做的不好的也會被市場淘汰,應該能倒逼中國的機構更加專業。

    看境外的資金持股也挺好的,我們可以向最專業的機構學習,從他們的選擇持倉開始學習,這裡面能挖掘不少好股票呢!

  • 7 # MWWCLAN

    央行日前宣佈取消境外投資者限制,算不上突然,畢竟,對境外投資者的限制,一直在放寬。持續的放寬、觀察後,總會有時機成熟的時間點出現,現在只是瓜熟蒂落而已。在金融領域開放方面,最高決策層肯定不會魯莽行事的。

    境外投資者,大多以價值投資為主,而境外投機型資金,至少短期內不會大規模流入我們的資本市場,據此,個人認為此舉會強化價值投資在大A股市場中的話語權,價值投資會越來越成為A股的主流參與模式。

    當然,短期來說,這個舉措並不會對A股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現在的QFII的額度都還沒有用到上限,但對中國的資本市場的影響將會是深遠的。

    在吸引外資投資中國方面,歷史上,只著力於實業資本,開工廠、建研發中心……現在將吸引外資拓展到資本市場,形成雙輪驅動的態勢,有著極其深遠的戰略意義!

  • 8 # 八萬入坑股市

    吸引外資,活躍國內市場!

    自滬港通以來外資就可以買賣國內股票了,不過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限制標的,限制資金量,那時候全球市場一片向好,大量的資金流入也不太現實。開放滬港通只是作為一個試點,為以後做準備。

    現在因為疫情原因,國外資本市場一片哀鴻,很多資本家手中有資金,卻沒有投資渠道,只能持幣觀望。這就等於,“天下苦秦久矣”只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揭竿而起,天下有志之士就會紛紛響應,如果在和平時期可能就沒有那麼多人投奔!

    所以中國現在是萬事俱備了,東風就是這次疫情,時機成熟了肯定揭竿而起!天下資源盡匯中州大地!大量資金流入國內哪個國家不想?

    至於誰收割誰,就不是咱們韭菜操心的事了,肥羊來了,還能讓跑了?

  • 9 # 使用者9644349153272

    就你那二貨,水準能夠玩得過大摩,高盛?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我們自己坐莊,我們自己的市場,不準引進西方股市及期貨。他們都是進來投資的人,只要看看不行,二話不說,馬上用行政命令限制所有錢全部留在中國,除了這些,你沒有別招了。說白了就是賭賴!要玩嗎?

  • 10 # 東方亮586

    主要是發展階段的需要。

    再有就是履行國際間制訂的遊戲規則。

    相比之下咱們還有金融管控和保護,先開放虛擬市場。慢慢的逐漸開啟這扇門,對咱們自己來說也是好事。對於國內金融機構有個適應的過程。

    另外,對於咱們來說應該是利大於弊。舉個例子,好比打麻將。我們先按他們說的玩法參與遊戲。博弈幾把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自己這邊的狀態。

    遊戲規則是人制訂的,需要的時候可以改嘛!大家都知道趨利避害的道理,退一步說,美國英國可以退群不玩,誰還不會呢?畢竟換個角度看,咱們是主場,咱們坐莊。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交流看法。拋磚引玉。

  • 11 # Roseview財經

    5月7日,中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釋出《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明確並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金融市場。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外資准入條件逐步放寬,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限制,推動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這也意味著外資在國內市場市場限制減少,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和控制權。

    央行取消境外投資者額度限制,意味著外資會加快速度入場,進入國內市場,金融市場最先感受,今天A股表現不錯,外資投行對中國A股也做出超買評級,後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國內市場。2020年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一季度GDP下滑驚人,美國一季度GDP為-4.8%,遠低於前值的2.1%,這也是2009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歐盟第一季度較上一季度GDP下降了3.5%,其中歐元區國家GDP下降了3.8%。香港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GDP)同比下降8.9%,更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環比下降5.3%,連續三個季度現經濟萎縮形勢。

    第二季度經濟形式更加不容樂觀,後續前景堪憂。取消外資額度限制,向市場開放又進了一步,變相的鼓勵外資進入,增加國內市場的投資,對市場也是一種提振。即使外資不會短時間內湧入,這也是一種態度,為吸引投資打開了一扇窗戶,對市場起到積極作用。

  • 12 # 廟嶺散人

    央行突然宣佈取消境外投資者限制,這就是逐步放開的破局之法,並不是所有領域放開,這是對美國以及其他幾個國家提出去全球化,閉關封鎖的有力回擊。我們的觀點是全球化,地球村,人類命運共同體。

    央行突然宣佈取消境外投資者限制,讓世界的錢往中國湧,激發中國的經濟活力。

    近一段時間,經濟受疫情影響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復工成了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就得尋找出路,很多投資人不能坐以待斃。現在中國疫情率先得到控制,於是大量的外資就有可能往中國流動,我們要想辦法讓人民幣越來越值得信賴。如此一來,在全球疫情爆發的不利局面下,反而是中國經濟提振的新契機。外資進來,合格優質的產品出去,優質的售後服務也要走出去,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讓中國製造藉機越上一個新的平臺。

    同時外資進來,會加快中國的產業化升級,對中國新一輪經濟調整起到助推作用,互惠互利!

    總之,疫情雖然對我們造成了階段性的經濟衝擊,但是中國目前已經具備較好的投資環境,更具備了非常好的機遇。在這個時候取消境外投資者限制,恰是一項非常大膽而精明的舉措。

  • 13 # 屠龍刀fei0598

    央行突然取消境外投資者限制,本質是擴大改開,而從實際效果來說,對資本市場則很難有本質的促進——道理非常簡單,港股通,qfii的額度從來沒有用盡,解除限制又有什麼意義?

    事實上,擴大改開,尤其是金融行業擴大改開,並不像我們想象那樣,具有“特殊意義”或者“特殊作用”,甚至某些五毛黨只要一看到“央行”或者“證監會”的一切行為,都會聯想到“牛市來臨”——事實是,十年都沒有帶來牛市。指數十年維持在3000點上下。

    而如果從外資的角度來看,第一,他們客觀上存在對“中國優質資產”的配置需求。第二,主觀上,事實很少發生外資收購中國企業的案例——僅有的就是蘇泊爾達到外資控股,其他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對中國企業控股的非常小。第三外資遠遠比內資更為“理性”,這個“理性”集中體現在很少頻繁交易(換手率低);長期持股多;第三,很少參與“垃圾股題材股”的炒作;最後,至今沒有看到外資惡意砸盤破壞中國資本市場金融穩定的行為發生(相反,國內某信證券反而劣跡斑斑千夫所指)。

    而如果我們從港股通機制角度去看,歷史上也從未發生過“當日額度用盡”的情況發生,假設,真的如五毛黨所想的“巨大利好”,每日通過港股通機制可以流入中國股市的錢都足以達到五毛黨的“牛市預期”了,為什麼沒有達到過?

    如果我們從qfii的投資記錄來看,往往都是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和全球產業的領軍企業,再差也是一個行業的全球產業鏈分工的重要成員,絕少一些“概念股”和熱點題材股。而美的,格力,立訊,雙匯等等反而是qfii賬單上的“常青樹”。

    因此,央行所謂的開放對外資投資的限制,只不過更多的是“國際慣例”和“對外改開承諾”的一部分,不需要過度聯想和意淫,也不會因此而發生“天翻地覆”和“本質性”的巨大改變——畢竟,相對於國際投資而言,按照明晟指數的指數配置對新興經濟體以及對中國納入明晟指數的投資,其比例和影響力,對比諸如美國日本歐洲企業的投資權重來說,都相對佔比較低——只有我們太當回事。

  • 14 # 善悟無愛

    取消境外投資機構各種限制是包括允許外投在境內開辦證券,期貨等交易場所嗎?好處當然是能充分吸引和利用外資,但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現在好多評論說的好處一大堆說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經濟轉型升級了,美國升級了還要重搞製造業呢,境外投資機構說白了就是投機機構,他們的複雜金融創新手法,各種做空操作機制,我們國家吃虧的例子還真不少令人防不勝防啊,所以關鍵是我們的金融監管部門能防這種風險嗎?我們繳的學費太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吐司製作失敗,為什麼麵糰特別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