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142341986

    佛教造像的比例,以明清宮廷造佛像為準,因為從元代開始及明清皆依據《量度經》而造,是標準的,尤其是明代永宣宮廷造像,不但如法制作,而且精美異常所以價值最高,拍賣甚至過億。有人說《量度經》屬於密宗的,我們是顯宗,沒必要依據它,其實是給粗製濫造找理由,“明王”“度母”屬於密宗,佛像分顯密嗎?《量度經》是古印度匠師對造像的經驗總結,是很好的依據,對遏制粗製濫造,世俗化,商業化有很重要意義。

    當今新造佛像有幾大弊端:

    1.不知佛像量度,甚至不知道《量度經》

    2.不依古法,純粹以今人主觀臆造,最明顯的是佛像的袈裟穿的不如法,開臉全依西方美術的審美,所以佛像造的庸俗不堪。

    3,佛像和菩薩像不同,菩薩像可以自由發揮一些,因為菩薩大多是俗家弟子,而佛是出家人,如果連袈裟都穿不對,是違反戒律的。佛的三十二相,身金色,坐蓮花,自《阿含經》《般若經》都有記載,都是有依據的,不可臆造,在傳承工匠精神方面,古代比現在造的好,尼泊爾和西藏的匠師比我們漢地傳承的好,所以他們現在造的佛像價值要高的多。以圖片下依次為,1.《增一阿含》關於佛三十二相,金色身,坐蓮花的記載。2,永樂佛像。3,五臺山顯通寺釋迦佛(明代),4.《度量經》佛像,5,金陵刻經處依據《度量經》所刻佛像(倒數第二個),6,最後一尊為不如法的佛像(露著大肚皮,不如法。對比《量度經》的穿衣可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加點怎麼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