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鄉愁鄉味,無論你身在哪裡,無論年齡都大,特別是媽媽做的那些菜,那些小食,總是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啊!

回覆列表
  • 1 # 楊俊的非洲生活A

    這個問題我還真回答不上來,我真想不起吃過我媽做的菜,9歲生母就去世了,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記憶中比較深的是:用土爐子和土缽缽燉的自己在山上採的天然野生蘑菇,那味道現在都回味無窮。

    在另外一個記憶比較深的是我父親給我做的一次雞蛋炒飯,因為父親很少陪伴我,那一次吃的他抄的蛋炒飯很是記憶猶新!!

  • 2 # 一一得我

    我媽做飯太太太好吃了,大魚大肉她做的好吃,但更厲害的是,她隨便清炒蔬菜都很好吃。吃她做的飯總也吃不夠,她會想盡辦法把食物做的好吃又美麗

    就連我的減肥餐,花樣都多到讓我舅直呼“哇你這是營養餐還是減肥餐呀!”

    最令我忘懷的,是我媽蒸的饅頭

    記憶中上小學的時候,有時候放學回家遇到我媽在蒸饅頭,那肯定會眼巴巴的在旁邊等著。最最最幸福的時刻,就是饅頭出鍋之後,和老媽一人一半,熱乎乎的吃。饅頭的香甜和我倆的笑臉,永遠印在我心裡。

    再次感嘆一遍,我老媽真的很能幹,老媽我愛你。

  • 3 # 強媽茜媽

    媽媽做的菜都很特別,令你最難以忘懷的又是哪一道菜?

    我來說說令我難以忘懷的這道菜,小時候家裡條件比較一般,作為農村的孩子,不求每餐有魚有肉,只求每餐有米飯吃飽就好。

    來說說媽媽拿手的菜,主料是茄子,佐料是酸梅子(家鄉一種醃製酸酸的梅子),媽媽會把茄子切成薄薄的片,蒜頭拍碎,起鍋燒油,蒜頭下去爆香,茄子下鍋大火翻炒,酸梅子加入澱粉作為最後的勾芡,當茄子炒至快出鍋前放入酸梅子,大火收汁。那個鹹香中帶酸酸的味道,這道菜很是下飯,小時候的我雖然是個女孩子卻因為有了這道菜能吃兩碗飯呢。這就是我最最難忘的一道媽媽的拿手菜啦!

  • 4 # 視繪傳媒

    有一種味道,叫媽媽的味道。

    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會有一道菜和媽媽有關。每次在舌尖捕捉到那種特別的味道,我們就會油然而生一種熟悉感。因為正是它們伴隨著我們一路成長,並融入我們的生命。

    也許很多時候,媽媽做的菜並不美味,甚至在我們小的時候會很討厭吃某些菜。但當我們長大後,離開媽媽,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進入陌生的社會打拼,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又嚐到那種似曾相識的味道,讓我們記起媽媽,記起媽媽做的菜。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討厭吃眉豆,媽媽每次做和眉豆有關的任何菜,都提不起我的興趣。但是大學畢業之後,參加工作,在作息不規律的生活節奏間,就會不自覺地想念媽媽做的炒眉豆。

    味道是有記憶的,即使相隔很久,但在某個時刻當你又遇見那種味道,你就會瞬間想起那些跟它有關的點滴。它們不在於多麼美味,而在於它們能帶給你親近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因為它們來自媽媽!

  • 5 # 煙子熙ym27066037

    我是湖北仙桃人。媽媽做的菜都很特別。我尤其喜歡吃媽媽做的仙桃三蒸,那是我從小吃到大的,還有就是排骨藕湯,現在定居在別的城市,有時候特別想念。媽媽做的菜。每逢過節,都是自己去菜市場。然後照著自己家鄉菜的做法燒菜,只有過春節才吃到媽媽做的菜。

  • 6 # susu記

    我們是潮汕人,從小在海邊長大,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們潮汕人吃的最多的就是海魚,我最愛的也是媽媽煮的海魚,而且要用潮汕的豆醬燜煮的魚才好吃,真的這輩子都無法忘記。

  • 7 # 使用者3968463936875

    70後!小時候沒啥好吃的,家裡就養了很多雞,最喜歡吃媽媽做的涼拌雞,麻麻辣辣的,超有味,現在換了樓房,再也沒有吃到過了,自己試著做了很多回,總是找不到那個味道!

  • 8 # 遊走在城市間的魚

    說起媽媽的菜 記憶裡都是兒時的味道 現在吃起來味道也沒有變化 也許這就叫做情懷吧 老媽最經典的就是紅燒肉和炸醬麵 每逢吃起來都流連忘返

  • 9 # 呼啦啦111

    一、準備一塊嫩豆腐(老豆腐不太容易入味),郫縣豆瓣醬,花椒,幹辣椒,花椒麵,辣椒麵,鹽,雞精,姜,蒜,小蔥,芡粉,生抽;

    二、將豆腐切塊,鍋裡燒水,豆腐冷水下鍋,放適量鹽,水開煮一分鐘後將豆腐裝盤備用

    三、起鍋燒油,油溫五成下郫縣豆瓣醬,姜,蒜,花椒,幹辣椒,小火翻炒幾下加入辣椒麵再翻炒一下,然後加入適量清水,下入豆腐大火煮至沸騰,期間不斷用勺子推豆腐避免粘鍋,然後加入適量鹽,雞精,生抽調味調色,待鍋中還剩三分之一水的時候勾芡,勾芡同時用勺子推動豆腐,保證芡水裹住豆腐,然後灑入花椒麵和小蔥就可以起鍋了,一道美味的麻辣豆腐就完成了。純手打,望採納。謝謝!

  • 10 # 西安楠泡泡

    我的媽媽是一位特別能幹的媽媽,特別做吃的,在我們家那邊是出了名的好吃,誰家有事都要叫我媽媽去幫廚。就是因為媽媽做飯超級好吃,把我們兄妹幾個的嘴吃的好叼,不愛吃外面的飯,就愛吃媽媽做的飯,媽媽做的好吃的太多太多數都數不清。但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想到的就是粉條炒豆角,我們是北方人,很少吃米飯,但是這個菜是我們每次吃米飯必吃的菜。但是現在媽媽不在了,再也無福吃到這個菜了!

  • 11 # 素簡行者

    感謝問題,這個題目很溫情!

    無論在哪裡,那個最好吃的、最讓人嚮往的就是媽媽做的菜!媽媽的味道!

    有了自己的小家,很遺憾未能和父母長久的住在一起,而所謂的鄉愁鄉味,就是想和媽媽呆在一起的那個地方,和她隨手炒出的菜式。

    媽媽是北方人,喜歡麵食。而自小生長在南方的我,偏愛米飯。她總是會為了我煮上米飯,做上幾個可口的菜,媽媽做的每道菜都很好吃,要說起來我覺得最特別的,反而是一道簡單的菜式:酸辣土豆絲!

    土豆切成均勻的細絲,炒前放入清水中浸泡,炒時放入辣椒爆香,醋溜翻炒出鍋。每次做完這道菜,整個房間裡面都似乎瀰漫著酸酸加一點點辣辣的味道,爽脆中帶一點甜甜的口感,讓人能多吃一碗飯後來媽媽告訴我,炒這道菜,想讓它爽脆鮮辣的訣竅就是:最好是幹辣椒爆香,加入土豆絲,快速翻炒,先放醋,然後放其他的調料。那時候媽媽做這道菜的時候,我總是會在旁邊看著她:麻利的刀法、嫻熟的廚藝……現在回想起來好像那個畫面依然在眼前,那盤土豆絲的味道,太讓人回味了!

    說著說著,忽然間感覺有點餓了

    都說愛有傳承,現在我家的少年也很喜歡吃土豆,當然不侷限於土豆絲,或許他成年後,讓他去想媽媽的哪道菜最好吃,不知道答案是否和我的一樣?

    也希望他能和我有同樣的經歷,即使是年少時不懂得做家務炒菜,而在某個時段,彷彿被打通了經脈似乎什麼都會了,其實哪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平時的耳濡目染,自然讓你的技藝在無形中產生了,最希望的是讓他擁有熱愛生活的能力,這個才是終極目標!

  • 12 # 思齊心語

    說起媽媽做的菜,最令我難以忘懷的當然是——蒸茄夾。

    蒸茄夾,是這多年來我家春節餐桌上必備的一道菜。說起媽媽做的蒸茄夾,我的口水馬上就要流出來了。它的做法其實很簡單,提前準備好茄子、肉餡、麵粉、雞蛋等食材,先把茄子去皮後切成合頁形狀的茄塊,每個茄塊從中間切開個口,然後將蔥、姜、鹽、味精等調料醃製好的肉餡抹進去,再用雞蛋麵糊封口,放進油鍋裡炸至兩面金黃撈出。彆著急,這時候還是半成品呢,不能吃呢。最後一道工序是將炸好的茄夾擺放大碗中,再將蔥、姜及、十三香、生抽加少量開水調汁兌入,然後放大火上蒸十分鐘就可以了,吃的時候再放上一點醋,那味道簡直好極了。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春節,爸爸媽媽買了很多年貨,看到有這麼多好吃的,我們兄妹可高興了,一個個自告奮勇幫助媽媽整理年貨。忽然,我問媽媽:“怎麼沒買茄子啊,我可是最愛吃你做的蒸茄夾”。那年冬天天氣很冷,記憶中還下著小雪。媽媽聽我這麼一說,轉身就出去了。這時候,就聽姐姐說我:“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沒看見媽媽剛從外面回來,這麼冷的天,進門都沒顧上喝口熱水,為了你,還得再出去一趟”。

    大概一個小時過去了,只見媽媽手裡提著四個紫色的大茄子回來了,看到媽媽那凍紅的雙手,我的心裡內疚極了。那年春節,我如願吃上了媽媽做的蒸茄夾,那種味道是媽媽的味道,讓我永生難忘。也就是從那以後,蒸茄夾成了我家春節餐桌上必備的一道菜。

    如今,媽媽已經離開我們十年了,十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她。特別是每到春節,我會更加想念我的媽媽,一想起媽媽,一想起媽媽做的蒸茄夾,我的心中就一陣陣的疼痛,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做的蒸茄夾了。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年的春節,我也會做上一道美味的蒸茄夾。我想用這種方式延續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愛,我更想告訴我的媽媽,“我已長大,您放心吧”。

  • 13 # 遇見你的雪

    【有一種想念,是媽媽的飯菜,是愛的傳承】

    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我們去過很多好的餐館,街邊小吃到星級飯店,品味過很多品類不同的菜餚,儘管山珍海味不計其數,最難忘的確實家鄉的味道,尤其是媽媽燒的菜。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總想著吃肉,等到年關將至時,殺豬的時候,鄰里鄉親都會來幫忙,屠宰、褪豬毛、分割豬肉、灌血腸,那真是童年最開心的時光了。

    當然,我們更開心的是可以吃到媽媽燒的紅燒肉,隔著幾米遠就垂涎三尺了。

    以前住在鄉村,早年的灶臺有著濃濃的煙火氣,卻讓人甚是想念。媽媽彷彿技藝高超的魔術師,總是講簡陋的廚房經營得熱氣騰騰。用有限的食材,變著法的做出最好的飯菜來滋養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過年的最開心了,一家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吃著豐盛的美味的美食。大概從那個時候開始,媽媽的味道就在心裡紮了根。

    早年的土灶臺

    後來,家裡搬到了縣城,小廚房取代了農村的大廚房,小灶臺取代了農村的土灶。年幼的我最喜歡在廚房裡待著,因為廚房的味道很美妙,還能和媽媽在一起,幸福。

    參加工作之後,回家的次數減少了。走過很多城市,吃過很多美食。卻總是魂牽夢繞著媽媽的菜,媽媽的味道。好像來一碗媽媽炒的粉絲,肉絲+豆腐乾+筍乾切絲加上辣椒爆炒,然後放進家中自制的地瓜粉絲,出鍋前撒上蔥花,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能吃上一大碗,舔舔嘴巴,回味無窮。偶爾學著媽媽的樣子,炒一盤,總覺得夠不上媽媽的味道。

    還有那一碗糯糯的米粉,炒米粉、香豆乾、燕筍乾、瘦豬肉、熟豬油 、小蔥,一起自作出來的三丁燜粉。只要你吃上一口,入口的瞬間,味蕾都喚醒了,幸福感爆棚,吃完摸著圓滾滾的肚皮,真是太滿足了。

    對了對了,還有那份我心心念唸了很久,每次自己做的味道都差強人意的媽媽牌撻果。最愛的就是香椿豬肉口味的。咬一口,油“滋溜”的流出嘴角,脣齒留香。我一次效能吃三四個。工作之後,有段時間特別想吃這口,媽媽不嫌麻煩的給我做了幾十個,真空包裝後給我寄到工作的城市。真好!

    對於中中國人來說,過年是個極為重要的日子。無論在哪,我們都想盡辦法,千里迢迢的趕回家,看看爸媽,還想著媽媽的那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了。過年,媽媽總是最忙的,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吃年夜飯都在忙活著我們一家人的吃食。紅燒魚、大螃蟹、油燜大蝦、板栗燒雞……太多了。個個吃的飽飽的,圍在一起嘮嗑,說說這一年的長長短短……幸福!

    離開家鄉之後,心裡依舊藏著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在想念媽媽飯菜的同時,我自己也經常下廚,嘗試著做菜。因為我堅信媽媽廚藝是對我們深深的愛,這是一種傳承的味道......或許我永遠做不出媽媽的味道,但是我還是要一直做。讓我的愛傳承到我的孩子……

  • 14 # 茂名師傅仔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土豆雞蛋餅,土豆雞蛋餅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媽媽的味道,不知道媽媽怎麼做的哈,反正現在吃過的土豆雞蛋餅都沒有媽媽原來做的味道的好吃,雖然自己也做過,也按照媽媽那樣做的做了,卻是沒有媽媽的味道,不知道為什麼。可能缺少愛吧。

    2:紅燒鰱魚,這個味道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因為

    自己本身也愛吃魚,所以媽媽經常給我做紅燒魚吃,記得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叛逆期,和媽媽吵架了,賭氣不吃飯,鬧,把媽媽都氣哭了,到中午2點多的時候媽媽買魚回來了,處理乾淨後就把魚給做了,當時媽媽也沒有叫我,我早上也沒吃飯,當時餓的前胸貼後背,又聞到那個味道,哈喇子流的直咽口水。晚上實在憋不住了,悄悄的去找吃的,原來魚媽媽一口沒吃,還是熱的。。。。

    3:雞蛋餅和蔥油餅,這兩個也是很願意吃的,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雞蛋餅,媽媽做的雞蛋餅金黃金黃的,雞蛋餅裡面還有我喜歡的葡萄乾,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吃,蔥油餅,現在想想都能聞到味,蔥花香太香了,這個也是比較深刻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5 # 青草叢

    無論到了哪,總是難以忘記媽媽攤的煎餅果子。媽媽攤了10年的煎餅果子這個味道早就伴隨我長大,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吃,媽媽的味道所以一點也不覺得膩,再配上香噴噴的熱豆漿簡直人間值得有木有!

    記得小時候幾乎每個路口,都能見到一輛三輪車,車上放著兩三個煤球爐,爐上是煎餅鏊子,架子上擺放著弄好的石磨綠豆麵,果子、果蓖、麵醬、醬豆腐、辣椒麵等調料。

    傳統的煎餅果子,面選用的是綠豆麵,不能是白麵。從歷史淵源上說,白麵太金貴,平民吃不起;從口味上看,白麵味道發酸,口感太軟且粘,用郭德綱的話說:“咬一口沾上牙堂子上,拿火筷子往下捅”。和麵糊的不是白水,而是用牛羊骨頭熬的清湯,講究的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煎餅裡裹著的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油條,二是果篦兒:油條金黃透亮,一尺來長;果篦在北京叫薄脆,顏色棗紅,四四方方整整齊齊的一大片。油條和果篦兒要新鮮出爐,最好是剛從油鍋裡撈出來不久,吃著才又脆又香。放涼了的油條本來就沒了脆勁兒,再捲到煎餅裡,熱氣一騰愈加發軟,吃起來像嚼棉花。

    說起來也是奇怪,不知怎麼的,煎餅果子只要一出天津地界,立馬變得面目全非,即便是塘沽和大港也一樣。只有市內六區,始終延續著傳統煎餅果子的血脈。天津人對此倒是頗為自豪,樂於自覺地捍衛煎餅果子的純潔性,那熱情高漲的勁,都快成立個新的宗教了:到天津買煎餅果子,要是說一句“給我加根火腿腸”,攤煎餅的大爺必然一瞪眼:“嘛玩兒?火腿腸子?告兒你吧,那尼瑪都是邪教!”

  • 16 # 大山農家樂

    媽媽做的菜都很特別,令我最難忘的就是,在我們門前的小河裡,逮的小河蝦,做成的酥炸小河蝦,最為難忘。

    我們門前有一條河,長年溪流不斷。我記得小時候,河裡的小魚,小蝦,螃蟹可多了。放學以後,我們就拿上小盆和罩濾。光著腳丫,跳進河裡。

    小蝦,小魚,螃蟹跑的特別快。不好撈,我們就用石頭在小河裡圈個小圈,再用泥把石頭縫給護住。小魚小蝦就被圈在一個小水坑裡了。我們就拿起罩濾來撈,這樣就很容易撈到小魚小蝦的。

    我們把撈出的活蹦亂跳的小蝦拿回家,媽媽高興地說,又能改善改善了,把蝦炸了吃吧!

    河蝦的做法:

    原料:鮮活的河蝦500克

    調料:鹽8克、雞蛋一個、玉米澱粉30克、料酒、味精、胡椒粉適量,植物油500克。

    製作方法:把河蝦用5克鹽醃一會,醃好的河蝦打入一個雞蛋,加入澱粉,3克鹽,料酒,味精,胡椒粉,用筷子攪勻。

    起鍋加入油,燒熱,油溫到五成熱時,倒入鍋裡,用筷子攪散。河蝦遇熱立即變成粉紅色的了,等河蝦漂起,撈出。等油溫再高點,把炸的河蝦再放入鍋裡,復炸一邊,撈出。

    特點:酥脆爽口,鹹香鮮美。

    溫馨提示:活的小河蝦一定要用鹽醃一會,把蝦肚裡的垃圾排出來。炸的時候,火不要太大,火大容易炸糊。

    蝦的營養豐富,易消化。含有豐富的鎂。鎂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

    現在河裡的魚蝦沒有原來的多了,即便偶爾逮點做一次,不管你怎麼做也吃不出來,當年媽媽的味道了。是啊!媽媽的味道,會讓你魂牽夢繞,會讓你一生都忘記不了的味道。

  • 17 # 滬老濤AND小天

    一提起媽媽做的菜,哪道令我最難以忘懷,我立刻想起了那道獨特而又超級美味的“土豆燉牛腱”

    為了燒這道菜,媽媽經常要跑到離家裡十幾公里遠的一個菜場,因為只有在那裡可以買到上等的熱氣牛腱,連筋帶肉,有筋的牛腱才更加勁道,而且富含膠原蛋白,而且這種牛腱口感才最好,酥軟的同時又有一定的韌勁,給口腔一種恰到好處的品嚼感觸。

    傳統的土豆燉牛腱,一般是把牛腱切成塊或者丁,但在我家媽媽會把牛腱切成片,用自己配製的醃料和滷料進行烹調,土豆不用切得很小塊,大塊的土豆配上濃郁的牛肉香氣這樣朵頤起來才更有感覺,喜歡辣的朋友可以放下一些小的紅幹辣椒,這樣會比較接近於新疆的風味,媽媽也試過用白蘿蔔燉牛腱,味道也是相當不錯,相對而言清爽利口,沒有土豆的香味那麼充盈。

    這道菜做法不算複雜,營養卻很豐富,是我家經常會烹飪的一道菜,大人、老人、小孩都可以吃,挑食的小孩也會被這道濃香四溢的菜所吸引,乖乖的坐上飯桌,自覺的大口吃起來。

  • 18 # 三胞胎美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相同的懷念:媽媽做的菜。每一個媽媽做的菜都不同,卻都是獨一無二,因為都是為自己孩子量身定做。媽媽做的菜雖然沒有飯店的口味,更沒有什麼造型,每一道菜看似普通,卻是媽媽最純粹的愛,裡面沒有裝飾,沒有利益,沒有套路,裡面滿滿的都是媽媽對孩子所有的愛!

    我的老家是河北的一個農村,那時候村裡沒有飯館,沒有餐廳,可以說媽媽做的菜幾乎佔據了我所有關於家鄉和童年的記憶。如今自己也已經長大,也已經成家,成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大人,成為了三個孩子的父親。

    小的時候總羨慕那些城裡的孩子可以讓爸爸媽媽帶著去下館子,去擼串,吃好吃的,那時候總以為外面的才好吃,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大學畢業和很多人一樣,我也加入了北漂的大潮,開始了真正意義得踏入社會,獨立生活,而從那個時候起對於自己的家鄉也有了更深的思念,還有家鄉里媽媽做的菜!

    自己有了工作,也有了收入,終於也可以和朋友偶爾去下個館子,去擼次串。離家遠了,離媽媽遠了,外面的城市裡生活可以吃到的美食越來越多,自己卻也越來越思念媽媽做的菜,漸漸的也明白,原來世界所有的美味,都抵不過媽媽為我們做的菜!

    讓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媽媽做的油潑面,麵粉加水加鹽,經過短時的醒面,讓面更勁道,撒上辣椒麵,蔥蒜,滾燙的熱油澆在上面,跐溜一聲。

    今天自己已經為人父,也開始每天研究做菜,研究孩子愛吃的,慢慢的也懂得其實媽媽做的菜在平凡不同,卻也是媽媽想讓自己的孩子吃的好,營養好,每一道菜的背後也都是一段不平凡的愛。

    無論我們走的多遠,無論我們多久沒有回家看過父母,媽媽卻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愛吃的菜,無論你多大在媽媽的心中,你永遠是她的孩子,因為能做飯給自己愛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珍惜每一次和媽媽相處的機會,珍惜媽媽為我們做的每一次菜,還有別忘了給媽媽打個電話:媽媽,我想你了。

  • 19 # QQ鹹菜

    回想起來媽媽去世很多年了,每次想起她都會淚流滿面的,自己從來沒有給媽媽做過什麼,,,,媽媽卻把她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其他不說了說說我最喜歡媽媽做的幾樣菜吧

    1:土豆雞蛋餅,土豆雞蛋餅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媽媽的味道,不知道媽媽怎麼做的哈,反正現在吃過的土豆雞蛋餅都沒有媽媽原來做的味道的好吃,雖然自己也做過,也按照媽媽那樣做的做了,卻是沒有媽媽的味道,不知道為什麼。可能缺少愛吧。

    2:紅燒鰱魚,這個味道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因為

    自己本身也愛吃魚,所以媽媽經常給我做紅燒魚吃,記得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叛逆期,和媽媽吵架了,賭氣不吃飯,鬧,把媽媽都氣哭了,到中午2點多的時候媽媽買魚回來了,處理乾淨後就把魚給做了,當時媽媽也沒有叫我,我早上也沒吃飯,當時餓的前胸貼後背,又聞到那個味道,哈喇子流的直咽口水。晚上實在憋不住了,悄悄的去找吃的,原來魚媽媽一口沒吃,還是熱的。。。。

    3:雞蛋餅和蔥油餅,這兩個也是很願意吃的,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雞蛋餅,媽媽做的雞蛋餅金黃金黃的,雞蛋餅裡面還有我喜歡的葡萄乾,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吃,蔥油餅,現在想想都能聞到味,蔥花香太香了,這個也是比較深刻的。

  • 20 # 小華212377198

    說實話,我的媽媽並沒有特意為我做個那道菜,仔細想想,真的一次也沒有,但是,我媽媽好像是個天生的做飯好手,倒不是什麼像樣的大餐,就是家常便飯做的很好吃。

    也許是我們家孩子多吧,姐妹四個還有一個弟弟,五個孩子生在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真是物資匱乏啊!小時候能吃上大米白麵就是了不起的人家了。我們家父母很能幹,特別是媽媽的一生,非常辛苦,外面的農活,家裡一大堆孩子做飯穿衣,縫縫補補——小時候不懂,現在自己也已經年過半百,回想媽媽的一生太不容易了,雖然她不曾為我專門做個飯菜,但是媽媽精心打算一年四季,我們的餐桌上從來沒有單調的湯水。比如春天的韭菜雞蛋(家裡養了很多雞鴨鵝,蛋類吃到冬天都有,自己的鹹鴨蛋特別好吃)五月先豆角,豌豆莢,各種小菜,夏天吃不完的茄子豆角角瓜土豆辣椒晒成乾的,或者做成鹹菜(像醃的辣椒,辣白菜,蒜茄子,積蒜……)每年媽媽都要養頭豬,冬天殺豬菜好吃啊!然後一年的葷油夠用了,媽媽做的肉燉豆角特別喜歡吃,綠油油的還有一層小小的泡沫,那個味道香級了,母親似乎不怎麼用心,但是我卻怎麼也做不出來那樣好吃的家常菜,也許是個人的天賦吧,媽媽去世十多年了,常常想起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喜歡什麼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