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indygao123

    北洋水師:

    歷史上也可以稱作為北洋艦隊、北洋海軍,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時,李鴻章一手創辦的,視北洋水師為自己的政治生涯的保護傘。

    針對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對歷史產生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就其客觀原因來看,首先是清統治者自遭受二次鴉片戰爭的沉重打擊以後,終於意識到長期處於有海無防局面帶來的危險。林則徐、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針,向西方學習,導致清王朝長期忽視軍隊對外職能、缺乏國防戰略的傳統軍事思想發生了變化;而從林則徐、魏源開始,經過許多傑出人物加以充實發展的近代軍事思想,終於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大地上重新獲得了一線生機。正當清統治者苦心研討如何挽救日益衰敗的封建王朝時,赫德和威妥瑪先後向清廷呈遞了《局外旁觀論》及《新議略論》。就這“二論”內容的實質而言,表明了西方列強在新的形勢下,採取一種新的侵華策略方針。西方殖民者侵華策略方針的變更,促使清政府加快了籌建近代海軍的步伐。為此,朝廷急切地要求沿海督撫拿出一個既能預防各國“不致生疑”,又可確保海疆安全的強國禦敵方案。

    2.從主觀原因來看,李鴻章是一個漢族地方實力派人物,並以這種身份進入清廷高層領導集團。所以,他不僅對當時國內外形勢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而且對洋槍洋炮的作用,更是有著親身的體驗。而此時政府內部的清議派,一味地“爭言驅逐”,但又極力反對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建立近代海軍。清軍的現狀仍處於“靖內患或有餘,御外侮則不足”的局面。據此,李鴻章產生了一個以建設一支近代海軍為主要內容,全面強化海疆防禦的設想。

    3.就李鴻章的近代海軍建設思想而言,它是晚清時期中國洋務派官僚在“中體西用”理論的框架內進行的一次最為系統和大氣的實踐活動的理論指導。作為地主階級中開明派代表的李鴻章,他的這一系列關於近代海軍建設的思想理論在客觀上符合了中國歷史前進的大方向,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潮流。它指導洋務派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裡,構建起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防力量,這支海防力量也確實對中國的戰略假想敵起到過或多或少的威懾作用。不僅如此,它還從多方面帶動起了洋務派的自強事業。從近代海軍的建設入手,中國開始逐步發展起了自己的重工業,開始有了自己的重工業人才,這對中國近代經濟工業化是一個不小的促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鴻章的近代海軍建設思想是比較先進和科學的。

    結論:

    縱觀近代海軍產生的全過程,無論從組建海軍思想的萌發到方案的制定,還是從方案的實施到海軍的正式成軍,每個關鍵的環節都貫穿著李鴻章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正是海軍這一軍種的建立,促使中國軍隊近代化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對李鴻章在開拓近代海軍事業中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應該引起重視,給予恰當的評價。

  • 2 # 小小卡卡駱駝

    強大的北洋艦隊竟然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全軍覆滅,清政府數十年的準備化為烏有。

    不可否認北洋艦隊本身的裝備是極其強大的,但最後卻全軍覆滅,終究成為了歷史的炮灰。

    我覺得清政府落後的不是經濟,不是軍事,而是制度上和社會最本質屬性的落後。

    大清國的經濟是遠超日本的,大清國購買軍艦和軍費開支都遠遠超過日本,每年400萬兩白銀(雖然實際只有不到兩百萬),通過買軍艦使得清政府的海軍表面實力達到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甚至還有鎮遠定這樣兩艘世界一流的鐵甲艦,大清靠白銀堆起了讓日本恐懼的海軍力量,但這都是表面的,大清國海軍的實際力量卻如此不堪一擊,定遠損傷後被炸燬,鎮遠投降,被編入日軍艦隊後保留原名,遭到各種形式的羞辱,其他軍艦也沉的沉,降的降,這些靠白銀堆起來的軍艦就是近代中國巨大的恥辱!

    北洋水師的作用就是證明改良的效果不足以挽救這個落後的帝國。一輛馬車,怎麼改也是改不成汽車的。船堅炮利也無法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屬性和腐朽的制度。無法阻止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 3 # 雪天下的魚

    甲午海戰的失敗雖然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也帶動了民意的覺醒,讓許多有識之士意識到清廷的腐敗無能,光靠學習西方表面的技術是不夠的,得從根本上、制度上的變革才能真正讓中國富強。

    當然,我並不是否認洋務運動的積極意義,洋務運動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縮短了與西方列強的差距。

  • 4 # 歷史觀今天

    北洋水師是當時清政府唯一值得驕傲的,但是也只是在做表面功夫。當時的清政府已經風雨飄搖,幾番的戰敗賠款,讓清政府認清現實,只有自身強大才是王道北洋水師是當時世界上一支強大的海軍,只是清政府內部腐敗已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所以圍繞水師的各類腐敗也就變得正常。這仍舊改變不了北洋水師在近代播種了現代化軍工的種子。讓當時的人們見識到了堅船大炮和各種先進機械。各個留洋將領學習到了先進的戰法和技術。他的失敗很讓人痛心。也提醒我們先進的技術,器械是圍繞人來的,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提供堅實的基礎,來保護我們普通的百姓。

  • 5 # 紅色馬路

    李鴻章安徽合肥縣東鄉人,1888年建成中國清朝第一隻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主要大小艦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餘艘,官兵4000餘人。

    該艦隊曾是亞洲第一艦隊,世界第九艦隊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海戰。

    後來因用人不當、海軍統領丁汝昌。因當時清王朝政府腐敗,剋扣軍響軍費。因士兵、管帶成迷酒色吸食煙土,爛賭成性等!最終甲午海戰慘敗被日本艦隊全軍覆沒,從此退歷史舞臺。同時也告訴我軍前車之鑑,《國》不能腐敗無能,《軍》不能沉迷餘玩物喪志,《民》不能忘本叛國。

  • 6 # 暉光日新

    1、宣告洋務運動的徹底破滅。

    2、北洋水師曾被西方認為是世界第6的海軍力量,令西方殖民者有所忌憚,北洋水師覆滅後,列強開始肆無忌憚的對中國敲詐勒索。

    3、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走向藍水海軍的夢想破滅!

  • 7 # Uncle偏頭痛

    李鴻章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李鴻章指揮的淮軍和北洋水師的戰敗,造成了兩個結果,一個就是推動了清朝的滅亡,敲響了清朝的喪鐘。將中華民族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但是這樣客觀上就帶來了一個好處,就是民眾的覺醒。

    但是,李鴻章推動歷史發展,並不是他的主觀願望。他本身只是自身利益的維護者和滿清貴族統治的維護者。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維護自己利益和滿清統治,所以不奇怪,他做了很多禍國殃民遺臭萬年的事情。

  • 8 # 參習處

    北洋水師對歷史產生的影響,還是通過一個具體的人來看吧。

    可能都有一種錯覺,北洋水師覆滅後,清朝就沒有海軍了。實際上,中國現在的海軍就脫胎於北洋海軍。這與陸軍、空軍不同,這就是最大的影響力。

    甲午海戰失敗後,當時的北洋水師大量倖存者。雖然當時,北洋水師中的官員被撤職,士兵被解散。但在不久之後,清朝又重新組建了海軍。

    這支清朝海軍,大部分的骨幹力量仍然是當年北洋水師中的倖存者。

    北洋海軍號稱亞洲第一海軍。日本在戰前也沒有十足把握能夠取勝。甚至考慮瞭如果日本海軍失敗,在日本本土如何防禦。

    北洋海軍的最後一戰威海戰役中,有一箇中層軍官沉著指揮,給予日本海軍打擊。在日本海軍十八艘軍艦的輪番攻擊之下,在彈丸小島上英勇抵抗抵抗十一天,最後,被命令撤退。

    這人便是後來重新組建的清朝海軍總指揮薩鎮冰。

    薩鎮冰畢業於福州船政學堂第二期,與鄧世昌是同期同學。甲午海戰當年,被晉升為副將。當眾多高層被免職、戰死之後,原本排名中位的薩鎮冰一躍成為清朝海軍一號人物。

    同時,也就成了清朝最後一任海軍總指揮。因為幾年後,辛亥革命爆發,湖北軍政府成立。

    而薩鎮冰奉命率領海軍開赴武漢,鎮壓起義。

    但軍政府的首領正是薩鎮冰當年的學生黎元洪。同時,海軍內部眾多官兵相應起義,薩鎮冰不願意同袍相殘,自稱需要治病,離職去了上海。清朝海軍隨之起義。

    得到黎元洪來信稱為“吾師抱救國之卓見,熟察現勢,必知專制政體之必亡。”

    又過幾年,黎元洪接任為大總統。薩鎮冰再次被任命為海軍臨時總司令、海軍總長。又成了民國的海軍掌舵人。

    徐世昌做總統後,薩鎮冰還代理了三個月內閣總理。歷經清末、民初,一直身居高位。

    薩鎮冰,自北洋海軍建立就參與其中,經歷甲午戰敗,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期間三十年一直是海軍的最高領導。之後三十年也活成了海軍中的靈魂人物。

    解放前的國民黨海軍,又如同當年辛亥革命時一樣,大量起義投誠,加入到人民海軍中來。可以說人民海軍基本上是以國民黨海軍家底組建的。也可以說,北洋海軍一直就是這樣傳承了下來。所以說,海軍的歷史,要比陸軍和空軍的歷史都久遠。

    而能產生這樣的結果,也多少受到了這支軍隊的靈魂人物薩鎮冰的影響。而薩鎮冰作為北洋海軍的餘徐,也算是北洋海軍對歷史的影響。

  • 9 # 帶上歷史的心行走

    首先,令清朝政府正視西方先進的武器,不再做“天朝”夢

    經歷了慘痛的兩次鴉片戰爭,清朝政府的水師毫無抵抗能力,割地賠款,同胞犧牲,“天朝”夢中驚醒,朝野上下有識之士再也坐不住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夷制夷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經過一番爭論,最終“海防”論壓倒“賽防”論,1875年清朝政府決定專心加固海防,任命沈葆楨和李鴻章為南北洋水師大臣。每年可提取400萬兩軍費,用於加強軍隊,沈葆楨從大局出發,認為“外海水師以先盡北洋創辦為宜,分之則難免實力薄而成功緩”,先集中軍費快速建設一支實力雄厚的北洋水師,成熟之後,再建設三洋水師,自此北洋水師建軍開始。

    然後,使得軍工產業得到了巨大發展

    為保證造艦的質量,李鴻章特派曾留學英、法的劉步蟾、魏翰、陳兆翱、鄭清濂駐廠監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並派管輪學生陸麟清帶領工匠領頭黃帶、林祥光、陳和慶等10人駐廠隨同練習,期於船成學亦成。

    對海防的重視,促進了國內軍工業的發展,大興軍工廠,如: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最後,實錘了清朝的封建統治

    當大清也有了洋人的堅船利炮時,還是一敗塗地,也許比先進武器更強大的是人的精神和氣節。上面腐敗下面自由散漫。

    一開始請外國教習訓練海軍,剛學會點本領,那個“天朝”思維又出現了,覺得自己很行,一切應當中國化,外國教官被趕走了。自此,軍隊風氣漸漸不正,《北洋海軍章程》規定總兵以下各官,皆終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館。然而提督丁汝昌卻在海岸劉公島建鋪屋,還租借給士兵,夜間有一半不在艦上,而李鴻章為不管不顧,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李鴻章才勒令所有人必須駐艦。

    諸多史料記載北洋海軍從軍官到士兵皆無心軍事,要麼貪生怕死,要麼吃喝嫖賭,根本無心訓練。甲午戰爭爆發,佈陣迎敵陷入混亂,劉步蟾擺的是“一字雁行陣”,而丁汝昌的命令卻是各艦分段縱列,擺成掎角魚貫之陣。各艦無法配合作戰。

    結束語

    北洋水師猶如大清的強心針,可是大清這個已經腐朽入骨髓的政府,根本無可救藥。北洋水師的建立是清政府嘗試順應時代的潮流,然而只知道購買武器,卻無法改變制度,再好的武器也無法禦敵。辛亥革命爆發,後重建的北洋水師投入革命黨人的懷抱~

  • 10 # 洛克笑笑

    一、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佈施行《北洋水師章程》,號稱遠東第一艦隊,世界第六;

    《北洋海軍章程》是中國第一部海軍章程,按照清朝規定,沒有被朝廷批准營制、餉制和官制的軍隊,都不是正規部隊,也沒有正式軍官編制。要使軍隊長期存在,就必須以規章條令形式使其正規化。

    一為十二款的紅格手寫稿本,估計是周馥向醇親王呈送的底稿或底稿副本。

    一為鉛活字十四款通行本,包括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餉、恤賞、工需雜費、儀制、鈐制、軍規、簡閱、武備、水師後路各局等方面,是正式奏定之後印行的版本。三個版本,一個比一個嚴整細密,反映了擬訂工作的不斷深化。

    《章程》是一個重要的檔案,它的頒佈,標誌著北洋海軍這支洋務運動中建立的艦隊,至此正式成軍。

    《章程》是新式西方近代軍隊制度開始在中國推行,而傳統的中國古代軍隊制度尚未退出歷史舞臺時兩種體制交替消長的產物。

    二、設立北洋水師學堂進行海軍人才培養

    如現代女作家冰心之父謝葆璋、民國總統黎元洪,人們熟知的著名愛國教育家、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容苓先生,當年也就讀於天津水師學堂。在校期間,張伯苓如飢似渴地學習近代科學知識,是該學堂駕駛科最好的學生。

    因受近代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時任學堂總辦嚴復影響,後來走上救亡圖存、開辦教育之路。

    三、北洋水師的建立刺激日本海軍的迅速成軍

    1891 年6 月26 日,在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安排部署下,由丁汝昌親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主要軍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歷時40 余天,依次訪問了馬關、橫濱、長崎。

    正是北洋艦隊不斷向日本人炫耀自己的威容、且不設防的招待、答謝方式,極大的刺激了日本各界的神經。

    相關史料記載,當時日本朝野人士在參觀7000 噸級的“定遠”和“鎮遠”艦後普遍感到羞慚。

    日本法制局局長宮尾崎三郎事後記述道:“‘定遠’號放出小艇迎接,先登‘定遠’號。丁(汝昌)、李(經方)兩人在艦門迎接停泊在旅順港內的北洋水師軍艦來賓,一一握手。隨即由嚮導帶領巡視艦內上下各室。……艦內清潔,不亞於歐洲。同行觀艦者數人在回京火車途中談論,謂中國畢竟已成大國,竟已裝備如此優勢之艦隊,定將雄飛東洋海面。反觀中國,僅有三四艘三四千噸級之巡洋艦,無法與彼相比。同行觀艦者皆捲舌而驚恐不安。”

    當時的日本媒體及輿論大力渲染日本國內“對強大的中國的艦隊的威力感到恐怖。”,而當時的日本政府認為必須加大日本的海軍投入,把建設一支足以對付北洋艦隊的海軍作為其“最高命令”。

    正是北洋艦隊的這次訪問,刺激了當時日本政府出臺一系列發展海上力量、擴充海軍軍備的計劃。

    北洋艦隊訪問結束不久,日本鬆方內閣就提出了5860 萬元的海軍投出方案,計劃在9 年內建造1 萬噸級的鐵甲艦4 艘和巡洋艦6艘。

    1892 年,日本新上臺的伊藤內閣公佈了建造10 萬噸軍艦的計劃。

    1893 年,日本天皇又釋出敕諭:決定在之後6 年中再從內帑中每年撥出30 萬日元,並從文武官員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作為造艦費上繳國庫,專款專用。

    這一年,日本海軍已初具規模,共有各種軍艦55 艘,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可以和北洋艦隊相抗衡的海軍力量。在激烈的海軍競爭中,中日兩國海軍之間的差距日漸縮小,中國在前些年積累的海軍優勢,在短短數年的時間內就基本上被窮追不捨的日本海軍拉平了。

  • 11 # 楚霸王歸來

    一,改變了固有的國防理念

    自古以來,中國國防理念都是注重國土安全,缺乏海洋國防意識。在鴉片戰爭中,英國用軍艦撬開中國大門,滿清權貴才初步意識到海防的重要。北洋水師的建立,徹底建立了海防系統,使國家防禦更完善,結束當時有海無防的尷尬局面。面對西方的船堅利炮,中國人意識到海防的重要,北洋水師的建立加固了中國人海防一樣重要的意識,改變了只注重國土不注重海防的陳舊觀念。

    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海軍理念,培養了一批海軍人才

    北洋水師的軍艦都是從外國購進,操縱這些軍艦必須經過系統訓練與學習。所以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及高階軍官幾乎全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並多曾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中層軍官內多有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國後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海軍後服役。艦隊內一直亦有外中國人擔任軍官作技術專家及指導。北洋艦隊的軍官多能操英語,內部指揮命令亦是以英語發號。這些高階軍官都是在國外經過系統的學習,認識了國外先進的海軍理念,有助於在國內進行傳播。

    大量留學生帶回西方先進思想,使民眾思想逐步解放

    艦隊的建立,大量留學生外派學習。這些留學生從此認識到祖國與外國的差距,學習了西方先進思想,開拓了眼界。他們的歸國不僅僅是帶回技術,也帶回了西方的一些先進思想理念。民眾也從奴化思想中逐步解放出來。

    北洋水師的建立是清末洋務運動的一大成果,但隨著北洋水師的覆沒,清王朝這艘大船再也逃不脫沉沒的悲慘命運。

  • 12 # 觀評

    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臺灣,企圖吞併臺灣島,清廷迅速做出反應,由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帶兵前往臺灣,併成功逼退來犯的日本軍隊,中國贏得了衝突的勝利。當時清廷的一些大臣如恭親王奕欣,江蘇巡撫丁日昌等人已經看出了日本的野心。李鴻章說:“日本近在肘腋,將永為中土之患。”中國是否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成為當時朝中熱議的話題。

    在經過了一年半的爭論之後,慈禧太后批准建立北洋和南洋兩支水師,其中北洋水師由李鴻章負責,從此北洋水師開始進入歷史舞臺。與此同時,日本方面深感海軍實力的微弱,是導致此次事件失敗的主要原因,也開始計劃發展海軍。

    北洋水師於1888年12月在山東威海劉公島正式成立,也叫北洋海軍。這是清朝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艦隊裡,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共有大小主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艦30艘,官兵4千餘人。

    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艦隊實力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當年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北洋水師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受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在海戰失敗的次年三月,李鴻章與伊藤簽訂《馬關和約》,中國承認高麗獨立並割讓臺灣及遼東半島,從此中國海軍再無力同日軍爭鋒。日本一拖海上優勢,為以後陸軍登入遠東作戰提供有利保障。

    另一方面,隨著《馬關和約》的簽訂,事先坐山觀虎鬥的俄、德、法三國便來坐收漁翁之力利,隨後各國列強開始對中國東三省不斷蹂躪,更甚者,剛瓜分完非洲的各國終於有突破口把爪牙伸向了中華民族。縱使李鴻章使勁渾身解數尋求各國援助,但是一切以利益為重的他們,此時卻是把一切俐齒隱藏在了脣舌之下。所以此次海戰爭的失敗,清庭基本也大勢去。

  • 13 # 潘多拉效應

    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匈帝國、義大利、美國)。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開始重建,1909年合併為巡洋艦隊。

    我們先來說說一些歷史誤區,大家都知道當時清政府擁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規模。肯定有人會認為這是在說北洋水師,其實這個亞洲第一指的是包括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的總和。而中日甲午海戰清政府只是選擇了艦艇效能相對比較精良的北洋水師參與了中日一系列的海戰,也就是說清政府是以一個艦隊去迎戰日本的聯合艦隊。或許有人會問其它三個水師怎麼不參與作戰呢?大家應該知道1884年的中法馬江海戰吧?當時毫無準備又裝備效能落後的福建水師在與法國遠東艦隊的戰鬥中導致全軍覆沒。而僅次於北洋水師的南洋水師在中法戰爭中的援臺作戰期間損失2艘艦艇,雖然在後來的鎮海保衛戰中取得了對法國海軍的勝利,但與北洋水師的艦艇效能相比還是處於劣勢。最後的廣東水師其裝備效能大致與福建水師相當,而且又被北洋水師藉口操演調走了其三艘主力艦後,可以說已經無能為力了。最終清政府以北洋水師迎戰日本聯合艦隊,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125年的光陰將曾經孱弱不堪的清王朝和舊中國給淘汰掉了,70年前我們迎來了新中國的城裡,如今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去的貧困積弱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的中國海軍可以驕傲的說我們不但亞洲第一,而且還是世界第二。我們的裝備更加精良,我們有航空母艦,我們有075兩攻、我們有055萬噸大驅,我們有核潛艇,我們有大奶媽,我們有眾多的輔助艦艇,我們有高素質的海軍人員,我們有培養人才的海軍院校,我們還有很多過去所沒有的,這也是我們超越過去的原因所在。

    看著如今船廠裡一水的新造主力艦艇,中國海軍經過這70年的發展,如今已經今非昔比。未來的中國海軍將會是一支新生的全球海軍,雖然我們不謀求稱霸,但我們願意維護自身的安全的同時並積極參與維護全球的和平。我們是威武之師,和平之師,我們不會忘記曾經的歷史,我們會從歷史中總結教訓,只有這樣我們的海軍才能永遠向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恨死你的領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