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詠

    其實李世民沒有真正想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如果有,不可能會拿這個問題去問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李治三兄弟的親舅舅,他的傾向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李恪很快被送去封地了,和養在身邊的李治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 2 # 別理我安然

    我認為是不能

    一,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才成為唐朝的實際統治者,但手足相殘一直是他心裡的禁忌,因此他認為嫡長子世襲制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這也是他後來選擇了理智當皇帝的原因之一。

    二,李恪生母楊妃是楊廣之女,也就是說李恪身具楊李兩朝血統,而此時禮堂的文武大臣裡有很多都是前朝舊臣,他們中有一部分心中是擁立隋朝的,因此,擔心隋朝復辟也是一種考慮。一部分主動降唐的前朝舊人則比較擔心李恪上位後會對它們進行清算,所以反對李恪上位。因此考慮到朝堂之上的反應,李恪不能登上皇位。

  • 3 # 舍我談歷史

    李世民作為唐王朝主要的建立者,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親哥哥逼自己父親退位。在位期間,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貞觀之治,同時針對繼承人多次進行調整,並最終確定李治為皇太子。對於他的第三個兒子李恪,他確實有立為儲君的想法,但基於多方面考慮,他不得不放棄李恪。

    綜上,李世民曾經考慮過李恪,但因李恪前隋外孫的特殊身份,加上其不是長孫皇后的兒子,存在廢嫡立庶的情況,長孫無忌等老臣的反對加上李世民已經厭倦了立式宮廷政變,故放棄李恪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 4 # 小哲談世界

    是不能,李恪是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性格相貌均與李世民相似,李世民最喜愛也最想立他為皇。但古代以嫡長子為繼承皇位的最好選擇,李恪卻並不是嫡長子,如果立他為皇,就是與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作對,況且還有大批的皇太子派位反對,暗勢力中的波濤洶湧,李世民顯然不想政局動盪,甚至發生謀權篡位的現象。畢竟李世民自己就是強搶了李建民的皇位,玄武之變猶歷歷在目,所以一方面是對幾千年的制度的妥協,也是為了保證政局平穩,維護好自己的利益,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為大局著想。

  • 5 # 使用者6780021152680

    唐太宗不是不想立李恪為太子,而是不能,因為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勢力太強大了,而且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是嫡出,而李恪沒有朝臣的支援。又是庶出。所以李世民也無可奈何。

  • 6 # 江濤濤歷史

    既不想也不能。不想方面,李恪是前朝皇帝的外孫,不適合,即便再怎麼適合,也不行,這是定數。二是朝廷中長孫一脈無論是功績還是朝中實力,都有利於江山穩固,選長孫系的為太子是最合理的。

  • 7 # 歷史飛凡觀

    後來在丞相長孫無忌等人的建議下,李世民放棄了吳王李恪,選擇了看起來性格軟弱,為人忠厚老實的第九子李治,李治也是長孫皇后所出,自然得到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軍事集團的支援,於是便在太宗皇帝駕崩之後登基,年號永徽,而李恪最終為長孫無忌等人所冤殺。

  • 8 # 小龍女5505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想改立三子吳王李恪為太子,只是不能。吳王李恪文武雙全、才德兼備可惜因身份的尷尬註定與皇位無緣。李恪還是隋煬帝之孫,因唐是反隋起兵後自立為君,唐隋兩朝永遠有一道滅國之仇橫在中間,所以吳王李恪再優秀也註定今生永遠無法成為唐朝帝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月子必須是42天嗎?如果不坐滿會得月子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