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輕騎

    不需要多久,甚至於可以更快統一,在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再有張儀、蘇秦的合縱還有秦昭襄王首推的遠交近攻之策,已經讓六國不復當年雄威,而且六國少有明君,更沒有與秦國抗衡的實力,再看秦國,除了數代明君的苦心經營,有了統一六國的實力,再有就是秦國沒有大的內亂,為秦國的對外戰爭提供了條件,所以秦國統一是必然的,秦始皇只是恰逢其時,只要有明君,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或早或遲,具體要看秦國君主的才幹了

  • 2 # 小飛飛和你說歷史

    商鞅通過變法,使得秦國的實力一下子就增強了,打仗靠的是什麼,就是錢,就是糧食。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很多和錢糧有關,解決了錢糧問題,就是解決了統一的問題。商鞅雖然改變了秦國所面臨的局面,但這種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幾十上百年的事情。從秦孝公到秦始皇,還經歷了好幾十年,這幾十年就是秦國養精蓄銳的時間,也是其餘六國衰落的時間。

    所以,即使沒有秦始皇,還會有其他皇帝,藉助前幾代積累下的財富與國力,進行統一戰爭。而且,哪怕出現的是昏君,秦國只要不滅,都可以繼續進行統一戰爭。秦國的基礎不是君主,而是先進的制度,只要制度不變,秦國就有統一六國的優勢。

    只要秦國不出現昏君,秦國統一的大勢就不會改變,最多是時間變遲一點兒。

  • 3 # 不懂經濟的經濟學家

    多則成百上千年。大統一的時間拖的越久,思想就越僵化,文化就越割裂。

    君不見,始皇帝統一之後,實行的是“廢分封,立郡縣”的行政制度,但是區區十幾年國家政權就傾覆不再,因為在封建時代,在沒有很好人才選拔制度之前,失去了分封就失去了統治政權的代理人。即使後面統一的朝代也是要實行的“分封制”,只是改良了方式方法而已。封建時代諸侯治國全世界皆是如此,他們就是權力的代表。

    始皇帝是一位有大魄力的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他打破積蓄已久的分封制度,不願再看到國家分封而諸侯各自為立,明明同文同種卻不能統而治之,常常相互征伐。在政治、文化、經濟、思想上統一了華夏民族的認知,奠定了現代中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初始藍圖。在同時代以至於後時代,能有這種大統一思想的人或者君主,少之甚少,幾乎沒有。秦始皇的統一思想就是他的最偉大的地方。

  • 4 # 浦播影院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罷黜呂不韋,親自執政,開始謀劃吞併六國的戰爭。其作戰的總謀略是由近及遠,先取趙國、魏國、南韓,再取燕國、楚國、齊國。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軍攻趙,公元前229年滅趙。在秦國攻打趙國時,鄰近的南韓懼怕秦軍聲威,於公元前231年向秦軍請降。秦國受降後,把韓地劃為川郡,南韓亡。公元前225年,秦國任用李信為將率軍20萬伐楚,結果被楚軍打敗。第二年又派王翦率軍六十萬進攻楚國,終於在公元前222年滅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賁為將率兵攻魏,三個月後魏國亡。公元前222年,王賁又率軍攻燕,將燕國滅掉。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又率軍滅齊。經過16年的戰爭,秦國最終滅掉六國,統一了天下。秦朝二世而亡歷時14年

  • 5 # 李同民

    東周周幽王時期,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大小諸候國之間相互爭城掠地,進行了200多年春秋爭霸無義戰,其結果形成了戰國七雄,歷史進入戰國時期,七國之間以秦國軍事實力最強,經濟上以楚國最強。秦國之所以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歸根結底是秦國實行法家興軍強國的路線。如果楚國憑藉經濟實力再加上能使楚國強軍的政治人物,那統一六國可能是就是楚國啦。回到主題,如果沒有秦國統一六國,戰國七雄各霸一方的局面到底能維持多久呢?具體時間不好確定,但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七國中都有爭霸統一的政治家,從中國發展史上看,主張統一是一直是占主導地位的。夏商周如此,春秋戰國也是向著統一發展的,雖有南北朝和五代十六國的分裂時期,從秦漢隋唐宋明元清,中國一直都是大一統的國家。

  • 6 # 多瑙河2020

    不管有沒有秦始皇,天下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這是社會規律,沒有秦統一六國,說不定也會冒出個楚帝統一中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戰國時代經常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在諸侯國之間不斷的兼併過程中,國家逐漸完成統一,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初若沒有秦國,楚國算之中強大的,它也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對鄰國不斷兼併,趙國也不甘示弱,對其他國家也有領土要求,所以這些國家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互相兼併,最終完成統一!

  • 7 # 司馬公說歷史

    最多不會超過50年,因為秦國統一的大格局已經基本確定了。秦始皇繼位是在前237年,當時秦國已經有了巴蜀地區,漢中地區,南陽盆地,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太原,上黨高地,陝北高原,隴東關中。天下十分也有了一半了。何況當時的河東,河內,河南也為秦軍佔領了大片土地。總的趨勢不會改變,沒有秦始皇也會有其他的皇帝出來統一六國的。

  • 8 # 花村村花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國從孝公時期就勵精圖治採用商鞅變法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在不斷髮展,即使惠文王車裂商鞅也沒有廢除變法,從昭襄王時期經過長平之戰擊敗趙國後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奮六世才統一全國,再看其他六國即使有明君有變法卻不長久。

    若沒有秦國一統,還會有其它國家建立統一局面,只是時間問題,趙國楚國齊國是秦統一前比較強大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一定基礎,再遇明主名臣也會統一。

  • 9 # 知乎放映廳

    就當時那種局面,統一是遲早的事。若無秦始皇,但就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綜合國力來說,最後必定歸秦。

    秦自商鞅變法,從政治,經濟,軍事的改革,就已經甩其他各國幾十條街了。從秦滅六國統一以後,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改革,從貫徹,執行,鞏固等一系列舉措,早已在全民心中根深蒂固。然後歷經100多年發展,社會制度已發生根本的變革。已從當初蠻荒之地的邊陲小國,一躍躋身為七國之首。而其他六國還在起跑線上眯著眼打盹呢,沿用的還是商周時期落後的奴隸制度,其早已成為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即便就是能出幾個英明神武國君,也會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碾壓。秦統一六國,既是順天應民,也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即使沒有秦始皇,也會有其他繼任者完成統一。因為統一的時機已成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如果非要說個時間,計也就少則三四年,多則八九年!

  • 10 # 海學390

    如果沒有秦國統一六國,我覺得就沒有後世統一的中國。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都不樣,文字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國家是不能統一的,即使統一了,也存在不了多少時間。

    以歐洲為參照,秦國如果不統一各國。發展到現在,中國地域內將出現若干的小國,根本沒有統一的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張鈞甯紅嗎?看過她的什麼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