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走一走想一想

    電影界,已經肯定了他的地位了,得不得獎無所謂了。他已經成了中中國人的名片了

  • 2 # 山海經vlog

    成龍本人好像也不是很在乎金像獎吧,畢竟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都拿到了功成名就了。成龍獲得不了金像獎一個是金像獎定位有關,另一個也和成龍電影型別和自己運氣有關。

    那麼成龍有沒有既有高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電影呢,其實也有,比如新警察故事。但是這時候成龍運氣不好,一提名就有十年不遇的好電影出現。

  • 3 # 乖女孩beauty

    成龍為什麼一直沒有拿到金像獎影帝了實在是各種陰差陽錯地衣,第一早年成龍,因為論資排輩遺憾錯過最佳影帝機會。第二金像獎早期已經開始偏向劇情片和文一篇,第三成龍,錯過了兩次金像獎影帝絕佳機會。第四遠走好萊塢和進軍內地市場,讓成龍失去了最後的金像獎影帝機會,所以只能說,姻緣巧合,一切都是命,但我們要說成龍沒有拿到金像獎的,不是成龍的過程,而是金像獎的遺憾。

  • 4 # 風之颯9

    作為目前全世界最廣為人知的中中國人,以及代表了外中國人對中國電影的認可的偶像。

    成龍1992年憑藉《警察故事三超級警察》榮膺金馬影帝,1993年憑藉《重案組》連莊金馬影帝。2005年憑藉《新警察故事》獲得金雞影帝。

    雖說金像獎並沒有拿到過,但入圍次數卻很多。

    而對於擁有奧斯卡終身獎的成龍,以後也應該不會再去爭取金像獎影帝的稱號了。

  • 5 # 夢迴蘇州ZH

    以成龍在華語影壇的成就,得不得獎得什麼獎,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他的成就已經是華語電影的天花板了。外中國人最知名的中國電影明星一個是李小龍,一個就是成龍。並且成龍還獲得了奧斯卡電影終身成就獎,奧斯卡電影作為一個世界級獎項是具有全球知名度的,能拿到這個獎的演員就說明在全球的電影影壇中都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相比之下一個金像獎反而顯得分量太輕。得到與不得到都沒什麼

  • 6 # 美葉

    要說中國最厲害的電影明星是誰,估計大家第一個想到絕對是成龍!成龍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因此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是全世界對成龍大哥在電影方面的肯定。

    然而成龍卻一個金像獎影帝都沒獲得過,要知道成龍作為香港演員,金像獎的分量是非常高的。

    就在前幾天,本屆金像獎上,黃秋生就點名批評成龍大哥不支援香港電影,臺下也是一片默不作聲。

    成龍是誰?享譽世界的國際巨星,他把中國電影帶進好萊塢,獲得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論資歷、名氣、成就,黃秋生根本無法與成龍相提並論,他又有什麼資格指責成龍呢?

    成龍在之前的一番言論可能是黃秋生做出此事的主要原因,

    原來今年3月6日,成龍出席文藝小組討論,他接受訪問時表示,現在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大多是動作片,但這不是“真正的走出去”,“如果文藝片走出去,才是真正的走出去”。成龍還表示,不能“狹義地”把內地電影跟香港電影區分開來。

    成龍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就是希望香港電影能夠找到一條出路,讓電影人能夠生存,例如迎合內地市場,而不是堅持做香港這個小市場。大陸市場很大,香港明星都往這跑,市場這東西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決定的,固執地堅守陣地只能說是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在作怪了。

    而反觀現在香港電影的境界則有些尷尬,香港電影已經沒落的言論已經傳遍大街小巷,而看最近幾年的金像獎主要獲獎可以看出來香港電影不但沒有反思自己,沒有汲取其他地區電影的優點,反而固步自封,在港人“本土精神”的幌子下自娛自樂,在自己的圈子裡玩的不亦樂乎。

    成龍大哥在圈子裡摸爬滾打一輩子,是非常有遠見的,但是他卻一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沒有得到,確實是有點奇怪。其實只說電影票房的話,2000年後成龍還是可以的,《特務迷城》(3000萬僅次於《少林足球》、《瘦身男女》)、《新警察故事》(2100萬,僅次於《功夫》、《鬼馬狂想曲》)、《神話》(1800萬,僅次於《頭文字D》、《童夢奇緣》)、《寶貝計劃》(2300萬,僅次於《霍元甲》)都是當年香港華語片票房前三,2012年打著“最後一部動作片”旗號的《十二生肖》香港也賣了1200萬,仍是年度票房第十。他在香港票房撲大街的分水嶺是2010年的《大兵小將》,只有170多萬,這數字跟他演《蛇形刁手》之前的號召力差不多,3年後香港市場徹底不靈,《警察故事2013》160多萬,《天將雄師》90多萬,《鐵道飛虎》一天票房才7、8萬,最終票房僅60多萬,已經“退化”到1976年《新精武門》和《少林木人巷》的時期了。

    徹底“死直”的還該屬《功夫瑜伽》,香港票房110多萬。要知道,當年成龍可是香港春節檔的霸主,尤其跟唐季禮的組合,95年春節《紅番區》5700萬,96年春節《簡單任務》5750多萬,當時誰跟他碰都是自取其辱;結果今年《功夫瑜伽》在香港避開春節,選情人節期間上映,票房還撲成這樣,可見香港人多不待見成龍。

    到了2010年,“菲律賓警察事件 ”,更是讓香港人稱成龍為 "香港之恥 ”,加上後來吳綺莉帶吳卓林回香港,被港媒追拍多年,更加劇港人對成龍的反感,所以幾個因素合併,成龍被港排斥也不奇怪。

    論演技來說,成龍還是有演技的,在《警察故事》裡,成龍挾持警長,痛罵官僚制度的那段戲,成龍是真的把那種憤怒,冤屈,積壓心中已久的不滿發洩出來了,而且是泛著淚光的憤怒。在《龍的心》裡面的表演。那一段他和洪金寶的對戲,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為了親情照顧自己的弱智哥哥到大,哥哥卻不爭氣到處惹麻煩,還誤會了弟弟的苦心。成龍揹著幾十年的包袱,一邊哭一邊罵哥哥:我想過掐死你,然後再自殺!下一段戲,成龍抱著洪金寶,流著眼淚說:別怪我,都是我不好。在《神話》和《雙龍會》中他一人分飾兩角的片子,他是少有的不用語言,直接用肢體動作就將兩個角色完全分割開的演員。

    一說警,馬上就能想到那個一身正氣不畏強暴的陳家駒。一說盜,馬上就能想到那個亦正亦邪的飛鷹Jackie。一說痞,我馬上想到的還是那個不正經風流調皮的孟波。前一陣的《英倫對決》更是演繹了一箇中年喪女的大叔應該有的樣子。

    在小編看來,成龍大哥是一個非常有演技的人,而且獲得過金雞百花獎,第一位連續獲得金馬獎影帝的人,而如今這番金像獎,成龍大哥不得也罷。

  • 7 # 橙年雜事

    這一點其實我也覺得挺奇怪的!成龍的電影質量普遍很高,成龍的表演也很到位深入人心,但為什麼成龍就是拿不到金像獎影帝呢?粗略猜測了可能有以下幾點。

    1、無悲苦表演不影帝,這一點,好像可以說是現在檢驗表演的死扣環節了,不知道大家認同否?猶如歌曲選秀節目的飆高音就像拉屎時吼歌一樣,沒有飆高音就過不了評委腦殘的標準關,一些聲音清脆玲瓏的歌手反而不如吼的厲害的大媽,這規則已經錯了道了!

    2,無癲瘋表演不影帝,這一點也可以說是金像獎影帝的重要得分環節吧?此類表演拿金像獎的不在少數吧?此類表演未得到影帝的我只不平吳鎮宇一人。

    3,無反派表演不影帝,這一點,可能大家覺得不大認可,我這裡指的是主演的性格什麼的有缺點的意思,不是說完全意義的反派惡棍壞蛋,例如此人有什麼怪癖啊,例如玻璃什麼的,心理有點不正常什麼的,反正演挺正常挺Sunny一個人你就甭想拿影帝!

    以上三種是容易拿影帝的角色,但是,這些基本與成龍絕緣!成龍飾演的都是正派普通人,看起來庸庸碌碌的好像本色出演,所以那些評委挺埋汰成龍的表演的,還有一個就是周星馳。直到千禧年後香港電影開始在華人影響力開始縮減,周星馳憑少林足球拿了影帝,但是此時的成龍早已遠走好萊塢大展拳腳。

    此後的金像獎,可以說有好多屆是屬於還人情,分豬肉,矮子裡面挑高個的了,成龍還會不會在意如此的金像獎呢?

  • 8 # 阿翰講娛樂

    這個問題經常被解讀為成龍作為一個動作演員,是很有可能拿不到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帝,也就是最佳男主角的。很多觀眾都會認為,成龍雖然很有名氣,打的也好看,但其本質上還是一個動作演員,演電影靠的是功夫,是拳腳,而不是演技。

    所以成龍沒有拿到影帝是因為這個原因。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我認為可不見得,成龍作為娛樂圈的大哥,拍戲從來都已認真拼命著稱,奧斯卡金像獎,金馬獎,金雞獎,難道金像獎他就真的拿不上嗎?我可不這麼認為。

    拿動作演員來說,他們都得到了金像獎。

    洪金寶,成龍的同門師兄。洪金寶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1983年,憑藉電影《提防小手》獲得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甄子丹也提名多次,特別是近幾年的葉問讓他大放異彩,雖然還沒拿到,但是還有一個動作演員拿到,就是李連杰。

    從小在北京武術隊長大的李連杰,1975年至1979年連續五年獲全國武術全能冠軍,1982年主演電影《少林寺》使其知名度提升。上個世紀90年代赴港發展,憑藉古裝扮相的武打明星創下一片天地

    堅持了10幾年後,他拿到了香港金像獎影帝。那部電影叫《投名狀》。當時創下耗資四千萬美金的驚人紀錄,三位國際巨星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首次合作,陳可辛執導。最終這部電影讓李連杰也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拿到了最佳男主角。

    所以說,金像獎影帝不會頒給一個動作演員,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但是,金像獎不喜歡動作類的和喜劇類的影片這確實不爭的事實,梁朝偉獲得的金像獎的次數最多,說明金像獎喜歡的是文藝型別的片子,而成龍大哥偏偏擅長的就是動作喜劇,兩樣他全都佔了,再加上成龍大哥的角色扮演過於單一(在十部曾經被提名的影片中有七部他扮演的都是警察),他精彩的打鬥動作總讓人忽視掉他的演技。拿不到影帝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成龍的風格似乎在香港並不十分吃香。他拿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在好萊塢大放異彩,在全世界那麼多影迷的情況下,其實拿不拿金像獎影帝也無所謂了。何況成龍本人在被記者刁難沒有金像獎的時候也說過:“我拿到過金雞獎,還拿過許許多多的其他獎,但我不是影帝,拿到當然錦上添花,沒有拿到我也不遺憾。我的演技已經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這樣大氣的回答,可見成龍對自己的成就相當有底氣,畢竟,“大哥”這個名頭可不是誰都能擔得起的。

    毫無疑問,成龍是我們國家走出去,國際化發展最好的演員,在我們國家地位沒的說,在國際上也是著名演員。舉個淺顯的例子,著名的喜劇大師卓別林也沒有獲得過奧斯卡,我們能否定他的成就麼?所以說,成龍大哥得沒得到金像獎根本沒有多大的影響,我們更看重的是他那對電影的熱愛,拍片的時候以命相搏,拳拳到肉的精彩。簡單地說,金像獎,對於現在的成龍來說早已不那麼重要了。

    你們認為呢?

  • 9 # da偉的生活

    成龍,拿過金馬獎,金雞獎,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唯獨沒有拿過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也就是最佳男主角獎。

    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會認為,成龍有名的實在功夫,演電影吸引人的地方是打鬥,而且成龍是以為動作演員,演技自然會被忽視,進不了金像獎的法眼。

    成龍的電影向來都是以拼命和認真著稱,替身都不用全是親自上陣,追求最好的效果。而且成龍能被成為大哥,自然是觀眾給予的認可,拿不到影帝真的是因為他是動作演員的緣故?

    動作演員,洪金寶李連杰都拿到過香港金像獎影帝,而動作演員甄子丹也多次提名。動作演員拿不到金像獎影帝這個說法自然不攻自破。

    但是觀遍所有得獎的作品,不難發現,獲獎的大多都是文藝型別,不喜歡喜劇和動作類電影。而成龍拍的都是動作喜劇類電影,而且成龍出演的電影角色單一,十部中有七部演警察,拿不到影帝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成龍在香港似乎並不怎麼吃香,不過成龍已經在國際舞臺大放光芒,擁有全世界很多的粉絲。至於香港的金像獎影帝,可能就無所謂了。

  • 10 # 籲駕駕

    成龍,過去40年時間,都是舉世公認的華語影壇第一巨星,中國電影第一名片,沒有之一。他不止是以極具個人特色的功夫片,取得了超過35億美金(260億人民幣)的全球票房,同時也獲得了獎項等身的無數個人榮譽:

    作為演員,成龍獲得金雞影帝,兩次金馬影帝;先後四次提名金馬影帝,兩次提名百花影帝,一次提名華表影帝,十次提名金像影帝。

    作為導演,成龍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導演獎(《警察故事》);

    作為製片人,成龍獲得了一次華表獎最佳合拍影片獎(《神話》),一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警察故事》);

    作為動作指導,成龍獲得了金像獎的三次最佳動作設計獎,一次專業精神獎;金馬獎的最佳動作設計獎,一次金特別成就獎,

    作為綜合電影人,成龍獲得了美中國人民選擇獎(類似於“美國百花獎”)的最受歡迎動作明星獎;印度電影節(國際A類)的終身成就獎;上海電影節(國際A類)的傑出貢獻獎;並最終加冕奧斯卡獎的終身成就獎,從此和黑澤明、宮崎駿等電影大師一起,進入20世紀最偉大的亞洲影人之列。

    然而,成龍的演藝生涯,作為一個香港最著名影人,先後十次提名香港金像獎影帝,卻始終未能獲獎的經歷,也讓他竟因此被一些所謂的“影評人”們,真情實意地質疑其“演技”?“影評”人們甚至發自內心覺得成龍“演技平平”,或是言之鑿鑿認為成龍這樣的功夫演員喜劇演員,本身就不該得代表“最佳男主角”的影帝獎,——這還能不能更搞笑?

    要知道,最早的前三屆香港金像獎,就是一個在香港規模很小、影響也不大的《電影雙週刊》雜誌辦的自娛自樂的玩意兒,用來獎勵“影迷人”們最喜歡的“新浪潮”作品。這些“藝術電影”,在當時的香港影壇,非常小眾不受歡迎,也根本沒多大影響力,導致每屆頒獎禮狀況百出,合作伙伴不堪批評宣佈退出。

    第四屆金像獎,靠俞琤女士四處奔走拉贊助、找嘉賓、定場地、做司儀才辦起來,也是這屆開始,才增設了男女配角獎,把一個正規獎項的架子勉強搭起來。

    第五屆金像獎,組委會終於改弦更張,將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頒發給票房成功、大受歡迎的成龍自導自演影片《警察故事》後,金像獎才終於不再被認為是“與大眾的欣賞口味格格不入”的小圈子游戲,影響力才逐漸大了起來,隨著香港電影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而星光璀璨,水漲船高。

    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成龍的功夫片輸出,影響力遠及日韓、東南亞地區,甚至還打入美國市場,成為了繼李小龍之後,東方電影的又一張名片,拍攝了多部好萊塢A類大作的男主角,在30年前就拿下了以當時匯率計,超過百億的全球票房。

    而整個香港也被視為名符其實的“東方好萊塢”,香港金像獎更成為業內最受看重的“華語奧斯卡”,雖然每屆金像獎從提名名單起,就有明顯而苛刻的地域限制,卻遠比從1995年起就放開地域限制的臺灣金馬獎更受熱捧和推崇。

    然而,好萊塢資本大鱷對成龍、李連杰、周潤發、吳宇森等眾多優秀香港電影人的邀請,正是為了把他們的電影動作精華一一汲取,用於自己的工業化影片之中,以工業化流水線大生產,對小農經濟和手工業的絕對碾壓優勢,強勢入侵香港電影的各個傳統市場,反手便徹底埋葬了港式功夫片和槍戰片的國際市場前途,甚至在港島本埠市場,同樣將絕大多數港片打得落花流水。

    那時候,也只有成龍真刀真槍、拳拳到肉的影片,能勉強與層出不窮的好萊塢特效鉅製相抗衡,但終究是獨木難支。

    世紀之交,從香港迴歸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逐漸開放和蓬勃發展,成龍毅然率先北上,更將整個事業重心都轉移到內地,最終憑《新警察故事》,光榮成為首位獲得中國金雞獎影帝的香港影人。

    他的豪言:【現在沒有香港電影,只要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何其立場明確,何其擲地有聲!雖然令他從此開罪了不少香港影壇的舊友,卻旗幟鮮明地抒發了自己作為一個大中國影人的驕傲和情懷。

    成龍在奧斯卡領獎時,面對全世界感言:【中國,她成就了我,我的祖國,作為一箇中中國人,我感到自豪。】

    這樣堂堂正正的大中國情懷,這樣頂天立地的大中國影人,愈發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的香港金像獎,給不給他影帝,又能如何?

    時至今日,當金像獎組委會主席仍然公開放言:「金像獎是為港產電影而生,絕不可能放寬地域限制」的時候, 從20年前實至名歸的東方好萊塢、華語奧斯卡,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居然還不知反省,依舊堅持狹隘的地域意識,也就是放棄了融入整體蓬勃發展的華語影壇,而寧可選擇退居一隅,固步自封,孤芳自賞,當然只能在華語影壇愈加邊緣化。

    縱觀人類歷史,有的時候是獎抬高了人,也有的時候是人抬高了獎。

    托爾斯泰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落選了;門捷列夫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落選了;最後記錄在歷史上,丟人的是這兩位大師?還是諾貝爾獎?

    卓別林在演藝生涯沒得奧斯卡金像獎,最後為什麼奧斯卡組委會,非要補給他一個和成龍一樣的終身成就獎?就是不想這麼丟人地記錄在電影史上了。

    同樣,成龍10次提名金像獎影帝,0次獲獎的記錄,最終寫在中國電影史冊,究竟是成龍的遺憾,還是這個影響力愈發式微、如今近乎無人問津的香港金像獎的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和紅薯都可以用來直接釣魚,大家平常怎麼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