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首席投資官

    未來發展的7大技術:

    1、網際網路、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技術;

    2、感測器:例如此次疫情期間的溫度感測器,未來紅外感測器會是發展方向;

    3、移動網際網路;

    4、雲端計算;

    5、人工智慧;

    6、合成生物學:

    7、3D列印:生態仿生學,未來的一個重要的主題。關注7大領域,在發展的趨勢上進行創新。

    【新基建-5G】近期頻頻受到政策點名,5G作為新基建方向之首,並且最新訊息顯示,中國聯通將全年5G建設計劃提前到三季度完成,中國移動開啟第二輪集中採購,並且完成年底地級市覆蓋5G訊號的計劃。5G作為新基建核心方向,近期政策驅動、專案落地最為明顯。特高壓板塊容量整體比5G小很多,疊加低估值屬性,近期持續性最強,並且從國家電網下發2020年重點建設任務中,特高壓是領投方向。

  • 2 # 眉山弟子張玄

    預見趨勢一:

    其中第一條和最後三條都可以歸屬於網際網路建設,標誌著我們現在正身處網際網路浪潮的發展期!之前都是探索期,國內BAT和國外眾多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屬於探索過程中在不同領域表現突出的幾家公司,都是2012年前後國家提倡網際網路+的趨勢下發展起來的。只是為證明了網際網路作為工具的所有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的應用性上更便捷、更加可塑造、效率方面更高;在資訊資料處理方面更便於收集和分析;在決策規劃方面潛力無限。通過近十幾年來發展來看,在網際網路應用方面的人才層出不窮,但是最值得推崇的只有兩位任正非和馬雲的網際網路戰略家,他們的成功離不開中國製度的優越性,離不開英明神武共產黨的領導人!

    1、未來幾年國家投入巨資做好網際網路基建,同時在網際網路應用性投入更多探索,為網際網路深層發展打牢基礎。

    2、國家給能夠創造創新思維的人和團隊提供更大的平臺。

    3、所知道的社會生活中、社會治理、娛樂模式,傳統行業改造等等方面,還有更多痛點和急需要解決的難題,任何人只要能夠利用新時代網際網路為工具解決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就能創造下一個網際網路奇蹟,不是BAT這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就能夠解決,需要更多擁有新思維、新思想的人來挖掘和創造新的奇蹟!

    4、國家在進行網際網路戰略資源的整合,像騰訊、美團、京東、噹噹等等應用方面做的不錯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會在不久的將來被顛覆,被淘汰。不是說他們做的不好,而是新的趨勢這些公司現有模式積重難返,他們的創始人就是做下去也是得不償失,會做的很辛苦!但是都是頂尖人才都需要斷臂求生!

    5、一個全新的時代開始必將造就新的一批網際網路新貴,這批人不會是用資金和資源砸出來,必將是摸爬滾打,積極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的人。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但是總有一些聰明的千里馬善於找伯樂!

    預見趨勢二:

    關於特高壓不是太了解,有關特高壓排在第二位,足以說明其重要性!

    1、電能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礎!

    3、普通電子相關產業的機遇應該在機器裝置執行過程中如何更低的功率產生更好的效果。新材料、新技術、新資料轉換模式的創新方面。

    預見趨勢三:

    關於第三、四兩條,特別是第三條!還是關於城鎮化建設的!大城市虹吸效應將更加突出!這個更是涉及到國家未來三十年,四十年的人口制度的規劃和改革。

    1、不要問我鄉鎮、縣城的房子還能買嗎?包擴大量沒有特色的有潛力三線城市的房子能不能買!我不知道!如果是農村人或者農村走出去的人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二十年前的村級集鎮的現狀,回想一下十年前鄉鎮集鎮的盛況和現狀對比!

    2、此次沒有房地產方面的投資,但是房地產把地方政府進行了綁架,發展方面進行了制約。所以穩定還是最重要的事。

    4、相信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在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的更透明,更加能上達天庭,下能基層個人全意接收。再通過智慧網際網路的監督執行到位,我們中國在大國競爭中崛起,全中國人民都能得到力盡所能,幸福感爆棚,生活美好小康!

  • 3 # 物聯價值

    七大新基建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時代商機和趨勢

    近期,“新基建”字眼經常見諸報端,由中央高層會議定調的新基建之風,為中華大地的經濟建設注入了一股“強心劑”。“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作為七大新基建方向之一正備受關注。隨著社會能源的替換,且基於中國新能源汽車良好的發展前景,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的補能基礎設施將會大範圍應用必然也是趨勢,就如現在的燃油車離不開傳統的加油站一般。

    一、 車樁比1:1背後蘊含的巨大能量

    說到充電樁,不妨先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車,畢竟充電樁的發展與新能源汽車息息相關。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使建設充電樁基礎設施更快的被政府納入城市發展的戰略規劃,2016年1月,十三五期間釋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中明確了行業的發展目標,即新增充電樁超過480萬臺,其中分散式公共充電樁50萬臺,公務車與私家車使用者專用充電樁430萬臺,以滿足全國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

    一時間,國營資本、私營企業蜂擁而上,掀起了一陣充電樁建設狂潮。根據中國充電聯盟資料,截止2015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保有量為5.7萬臺,新能源車保有量為44.7萬輛,車樁比為7.84:1。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資料,截至2020年2月底,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53.1萬臺,私人充電樁71.4萬臺,共計124.5萬臺,而截止至2019年底國內新能源車保有量已達419.5萬輛,車樁比約為3.4:1。

    根據國家規劃,在2020年底,車樁比要基本達到1:1。如果按照新能源車與樁的正常速度發展,再加上年初疫情的嚴重影響,車樁比在2020年底要達到1:1,似乎並不太可能。但值得慶幸的是,將充電樁設施建設納入新基建,即意味著新能源充電樁的建設,放到了和5G建設同等的戰略地位。國家和地方政府後期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傾斜,這將是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催化劑和眾多充電樁企業的定心丸。

    車樁比1:1背後蘊含的能量,是如此巨大。前景不錯往往只是行業的表象,拋開行業的表象,探索內在的市場規律,那才是真正的充電樁行業方向。

    二、充電樁企業跑馬圈地過後,留下的是遍地雞毛,和各自為政的充電樁“軍閥”,共享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能源汽車的C端使用者表示,“需要在手機上安裝十幾個App,每到一個充電站就得先看看是誰家的,然後再開啟誰的App。”,這種現象給使用者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當下各自為戰的態勢讓彼此之間的資料難以共通,不同運營商、不同APP之間的包括充電、付款等互聯互通功能依然無法實現。

    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一家公司能整合全部充電樁運營商的資料。

    而跑馬圈地時代留下的烙印,將是下一個時代的墊腳石,而這也指明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發展之路——共享。

    共享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發展的必然趨勢。倘若使用者通過一個App,便可搜尋所有公司的充電樁,了解其位置資訊和佔用情況,並完成快捷支付和反饋充電樁損壞情況等。”

    這意味著,未來平臺型的充電樁運營商龍頭企業將會出現。而這星星之火,已經無法撲滅,正以燎原的趨勢快速發展,如快速發展的聯行科技等等。

    “新基建”中指出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不僅僅是傳統的充電樁,“新”還代表著新的數字化技術,指充電樁與通訊、雲端計算、智慧電網、車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有機融合。

    在消費者看來,充電階段所消耗的時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尋找充電樁的時間和給電動汽車充電的時間。

    對於前者,充電樁作為物聯網感知終端,如何利用物聯網、智慧交通、大資料等技術實現電動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之間的雙向互動十分重要。這種資訊互動的發展方向有助於形成可查詢、預約、支付及遠端操控的運營模式,同時提升充電樁利用率並減少使用者充電等待時間。

    而對於後者,目前充電樁充電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是充電樁功率較低,以及受電池技術發展限制,新能源汽車充電倍率較低。所以,未來還需要將充電技術(如無線充電、閃速充電)與電池技術協同發展,真正提高充電效率,進而增加充電樁基礎設施的週轉率。

    由於前期各自為戰的格局,充電樁共享化、通用化的意識淡薄,從而導致運營效率極低。因此,在新一輪的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中,充電樁的運營則已經不是單純的“建樁”,而是以“建網”的模式來運營,實現樁與樁之間的互聯互通——樁聯網,顯得很有必要。

  • 4 # 工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研習社主要從兩個原則展開分析:1)、不要回到依靠資源稟賦的老路上去:2)、重視技術與趨勢的力量;堅持這兩個方面之後,就要根據自己的稟賦去把握機會了。

    以下分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5G基站建設和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這五個方向具有一些共性,那就是門檻比較高,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同時兼有高技術密集特徵,這裡面的受益者已經非常明確了,相關產業鏈的公司已經很多,現在從零介入的成長機會較少了,壁壘比較高。所以,不建議大家花太多時間去關注。

    2、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這兩個方面是高技術密集型的,當然兼具資本密集型,畢竟從2018-2019年這段時間,AI人才要價很高了,經常會出現天價薪酬的情況,處在風口融到資還好,現在一段後續資金跟不上了,AI公司的發展就會受限。

    人工智慧與工業網際網路又具有相關關係,建議重點關注,同時佔據技術趨勢+產業融合大趨勢,國家正在倡導,產業縱深,只要掌握技術優勢,找準落地的行業和場景,還是容易做出一些事情來的。

    當然,要想把握這些趨勢,都需要耐心和時間。堅持“長期主義”的理念,做時間的朋友。

  • 5 # 天閱財經觀察

    評論員小韓;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7大領域,涉及到通訊、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此前,針對雲端計算、大資料、5G、AI等技術必將成為城市新的基礎設施的理念,業界早已有之,典型代表人物是阿里雲創始人/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博士、“城市計算”提出者/京東集團副Quattroporte/京東城市Quattroporte鄭宇博士等。

  • 6 # 夜半生活

    一、5G基建

    現在5G很紅,正好華為被美國製裁,聯合盟友一起制裁華為,阻撓5G建設。目前世界各國也都在不斷地進行5G的建設。

    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最明顯的就是5G手機的推出,更快的下載速度,更快的通訊效能,帶來更好的體驗,目前5G手機還是一個新潮的產品,價格也高,話費套餐也貴,持有者也在少數,不過相信在後面的幾年,等價格降下來後,應該會得到普及。

    同時,5G通訊還能運用於各種領域,各種智慧裝置的通訊控制,智慧家居、智慧汽車、萬物互聯、VR技術等等。

    二、特高壓

    中國的特高壓輸電能力本就很強,在全國各地,各個山區、高原甚至各種偏遠的地方都能看見,那高高的高架,一條條的電線,這是我最直觀的印象。

    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加強電力輸送、智慧電網等建設。

    三、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

    高鐵和軌道交通,這個作為基建大國的中國來說,真的是很有代表性,在全世界,咱們的高鐵都是出了名的,各種效能和速度以及價效比都是獨一無二的。

    對於未來的交通建設,我覺得應該會進一步在各個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展開,加強各個城市的連線,促進人員的流通和經濟的發展。

    四、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這個我很看好,對於能源來說,傳統能源本就有限,而且汙染也重,新能源是未來的必然趨勢,而電力作為最優秀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還是清潔能源,汙染也小,有利於環境的保護。

    目前世界上的車企都在進行新能源汽車的建設,豐田、通用、BMW、富豪等等,還有國內的比亞迪、吉利、榮威等等,而且還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援,走在路上也經常能看到新能源汽車,那標誌性的綠色車牌。

    不過目前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充電仍是一個大問題,由於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充電樁,充電並不方便,而且還有續航里程和電池容量等問題,這些都是將來將要解決的問題。

    而加強充電樁的建設,能極大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普及。

    所以對於新能源汽車,我是非常看好的。

    五、大資料中心

    目前也有政策的支援,各地加快大資料落地,加強大資料中心的建設。

    大資料就業情景也非常好,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以及雲端計算的發展,大資料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而且薪資待遇都普遍很高。

    六、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生活中的各種應用都朝著智慧化發展,為人類生活提供更方便的服務。

    目前,人工智慧也在不斷地進行中,各種智慧晶片和智慧裝置都在不斷地研究。比如之前廣受關注的谷歌AlphaGo智慧圍棋機器人,是第一個擊敗人類職業選手地智慧機器人;還有目前汽車的智慧駕駛,讓人雙手離開方向盤,還有各種自動化生產裝置等等。

    未來,人工智慧還將大規模進入商業領域,各種智慧裝置將會進入消費市場,到時估計將會對勞動密集型產業造成一定衝擊,改變全球的經濟生態。

    七、工業網際網路

    傳統的工業網路體系,工業控制網路、企業資訊網路以及企業辦公系統之間,是沒有整體規劃的,網路是割裂的,能力也有限。

    未來,工業網際網路將實現人、機器、車間、企業等主體以及設計、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產業鏈環節的全要素的泛在互聯。實現生產系統所有要素的連線。在工廠內,要實現工廠內生產裝備、資訊採集裝置、生產管理系統以及勞動力之間的互聯。工廠外,要實現生產企業、協作企業、智慧產品、使用者、金融機構、供應鏈、物流企業的廣泛互聯。

  • 7 #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付饒

    與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設施不同,“新基建”不僅是產業發展的支撐平臺和基礎設施,而且呈現出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特徵。

    發展原則

    企業主體、效益優先、集約高效、適度超前、綠色智慧、安全可靠,

    新基建

    領域: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計算、量子通訊、5G行動通訊、大資料、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

    現象:數字化的研發、生產、交換、消費,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線上購物,機器人、線上辦公、遠端教育、智慧製造、線上文娛、線上醫療、電子政務、“無接觸外賣”、 “碼上覆工”

    手段:依託資料、演算法、通訊技術、平臺等網路資源要素,產業鏈包括晶片、器件、材料、精密加工等硬體,作業系統、雲平臺、資料庫等軟體。

    新線上經濟爆發、智慧製造穩步發展、無接觸經濟興起

    企業上雲、用雲,全面深化研發、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培育資料驅動型企業。打造“雲”上產業鏈,促進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提升雲平臺基礎設施的能力,完善計算、儲存、網路、安全防護等雲服務

  • 8 # IoT數字科技時代

    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新基建”再次被提及,會議提出,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臺資訊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援政策,推進智慧、綠色製造。

    一時間,“新基建”成為經濟大熱詞!實際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中國將邁入後工業化時代,工業結構不斷優化,高階製造產業投資佔比將不斷提 升。目前中國已進入到工業化後期向後工業化時代過渡的階段,全社會固定資產 投資增速放緩,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帶來 中國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實際上,中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如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企業上雲、人工智慧、遠端醫療等,均需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而5G本身的上下游產業鏈也非常廣泛,甚至直接延伸到了消費領域。

    5G基建

    大資料中心

    大資料中心也是政策大力推動的新基建方向。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IDC市場規模達到1560.8億元,同比增長27.1%,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約11%)。國內資料中心專案會出現快速增加,尤其是一些綠色、大型或者超大型的資料中心會增多。地域結構上看,北上廣深地區由於政策限制增長空間有限,但周邊省市資料中心新建、擴建的投資需求將會顯著增多,另外一些環境適宜、電價優惠、土地資源相對充裕的地區,西北、西南等,資料中心數量也會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特高壓

    近期,國網釋出《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強調年核心準南陽-荊門-長沙、南昌-長沙、荊門-武漢、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特高壓交流,以及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等工程。國網釋出《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後,預測特高壓仍有約1000億元的投資體量與約300億元核心裝置訂單等待釋放。特高壓作為新基建重點板塊,全年成長空間與趨勢確定。

    未來電網投資以效益為先,電力物聯網、電力晶片、特高壓、配網建設等有利於電網降本增效、長線發展的領域仍有結構性增長。推薦國電南瑞,建議關注:長高集團、平高電氣、許繼電氣、炬華科技、國網信通、長纜科技、中國西電、遠光軟體、林洋能源、海興電力等。

    充電樁

    中國充電樁目前共保有121.9萬根,其中公共樁51.6萬根,私人樁70.3萬根。認為“新基建”對充電樁的建設驅動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驅動公共樁建設提質且區域均衡發展,直流樁佔比將持續提升,省份間差異有望縮小。

    2)推動優質場站建設,完善配套設施申報流程辦理。

    3)推動小區、商場等停車位充電樁建設。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銷量的25%左右,保守預計新能源汽車銷量700萬輛左右。以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2000萬輛、車樁比1:1估算,需要的充電樁數量約1880萬臺,充電裝置市場空間約2800億元,充電和服務市場將約400億元。充電樁的加速投資將拉動充電裝置需求顯著增加,帶動相關產業鏈公司收入和利潤增長。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受益於本輪新基建的啟動,看好技術優、市場應用積累深的充電樁裝置生產企業,長期看好充電樁運營企業,推薦特銳德、科士達。

    工業網際網路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人工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電影剛上映就有槍版了,盜版如此猖獗,古代又是如何防盜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