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不了灰的蠟燭

    首先,這個條約對雙方都是緩兵之計,大家心知肚明。其次,這是不只是一個“友好條約”,而是蘇德雙方劃分東歐勢力範圍,說白了就是瓜分東歐的條約

  • 2 # 日慕鄉關

    條約叫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或者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為蘇德談判代表),一般不稱為《蘇德友好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署於1939年8月23日,大概內容如下:

    1.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擊行為。2.締約一方如與第三國交戰,另一締約國不得給予第三國任何支援。3.締約雙方決不參加任何直接、間接反對另一締約國的任何國家集團。4.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締約國間的一切爭端。5.條約有效期為10年。6.秘密附屬議定書。

    蘇德簽訂如此條約是基於特殊的歷史背景,不能簡單看做是一種作秀。

    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協定》簽署,英法希望透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來避免和德國直接衝突,彼時德國已經吞併了奧地利,圖霸歐洲的野心昭然若揭,但英國法國故意退讓,希望把德國這攤禍水東引蘇聯,自己吃瓜看戲。

    蘇聯當然明白英國法國的陰謀,也知道希特勒極端仇視共產主義,遲早會有東進的計劃,所以在1939年4月至8月邀請英國法國代表到蘇聯談判,希望締結條約,共同對抗德國。但談判不歡而散,英法拒絕了蘇聯提出的保障中歐和東南歐國家安全的建議。加之1939年5月日本在遠東地區諾門坎挑起衝突,蘇聯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局面,如何拖延時間,贏取緩衝地帶是擺在蘇聯面前最緊急的問題。

    1939年5月諾門坎戰役全面爆發,為了快速結束戰鬥,解決遠東問題,蘇聯不惜全國動員,在彈藥兵員數倍日本的情況下,派出了日後名滿天下的朱可夫親臨一線,1939年9月,蘇聯徹底擊潰日本軍隊,雙方簽署停戰協定。

    與此同時,蘇聯主動與德國締結《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暫時緩和了由於德國東進引發的東歐局勢。不僅如此,蘇聯還在德國的默許下,對波蘭用兵,搶奪了波蘭東部大片土地,同期透過蘇芬戰爭,取得芬蘭部分領土,1940年搶佔波羅的海三國,為即將到來的衛國戰爭贏取緩衝地帶。

    而德國也透過這一條約,為自己的稱霸計劃預留充足的準備時間。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全面對蘇聯進攻,這一條約壽終正寢。

  • 3 # 茶杯裡的烏托邦

    1939年時希特勒的目標在西方,想要征服大英帝國,前提必須保證東線安全,而斯大林也錯誤的認為在希特勒征服英國之前不可能對蘇動武,結果事與願違,德國利用其全球獨一無二的公路網路在最短時間內將西線德軍調往東線,完全出乎斯大林意料

  • 4 # 蛋糕香噴噴

    因為歐洲沒有能夠支援戰爭的資源,而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被無限期擱置,德國必須讓百萬陸軍有事情做,而蘇聯還有德國最需要的石油

  • 5 # 翱翔滴毛鷚子

    呵呵……,反目成仇?

    我想,如題所問的這個成語應用在這個問題中稍有不恰。

    從兩國曆史角度上說或許存在積怨,但這份矛盾並不足以至後來演變成人類歷史上,不論是戰損人數、戰備損耗、所波及範圍、國家以及無辜傷亡者等,綜合方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爭。

    時至今日,不要說是一個不足輕重的我,哪怕是國際資深的二戰歷史學家,甚至是戰勝國的各國首腦,沒有人能夠確切的評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所作所為,其為自己所豎立的目標,是將德國領土的邊界線劃在北冰洋的某個小島上,還是南極點?

    同一時期的斯大林,其判斷準確的是希特勒想做的事情,是傾其整個歐洲大陸的自然資源,也根本不可能滿足在其內心中的那個只有他自己獨一人清楚的德國最終邊境線的位置地點所需要消耗的。

    即使斯大林的目的僅僅是不想讓希特勒將德國邊境線的旗杆插在自己國家的領土內,一場大規模的對抗與侵略戰爭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前,就已經成為了必然會發生的伏筆。

    依照“閃電戰”在當時令整個地球咋舌效率下,沒有人比斯大林更清楚,其實那時的蘇聯是不可能在與“閃電戰”的正面對抗中獲得勝算的,此時此刻的斯大林最重要的則是時間!

    多爭取一些穩定的和平時期,則可以為大戰多生產些戰備,我們所看到的戰後前蘇聯人民,並非是只因一場莫斯科保衛戰便舉國凋零的,拖垮這樣一個龐大國家的主要原因,是打贏莫斯科保衛戰所消耗殆盡所有戰備在製造時期的艱辛……,我認為這樣說才更貼合實際。

    希特勒當時的戰術思想,即是為自己的下一個、再下一個對手摘去抵抗的神經;

    向全世界宣告“蘇聯人不可能幫助任何國家對抗德國”則是最恰當完美的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做完手頭事的好辦法!

    我說如題所問的“反目成仇”是不恰當的;

    德國與其周邊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其對於戰爭所需的自然資源的保有量是相對西伯利亞平原對比下十分匱乏的。

    我想,這個問題該是能夠如題所問者必然知曉的常識性因素。

    簽訂條約穩定蘇聯,待鞏固歐洲其它小國後在撕毀條約,這與希特勒千方百計叮囑同盟國日本,沒有他的授意千萬不要招惹美國的原因如出一轍,希特勒心裡非常清楚軸心國的實力是不可能敵過加入了蘇聯和美國後的同盟國的!

    儘管如此,對於攻佔了法國以及整個北歐大部分領土後,蘇聯必須要打的!

    理由不是反目成仇,而是面對德國國內自戰爭爆發後的戰略資源銳減,希特勒對於西伯利亞地域上的各類天然資源,可謂源垂涎三尺!除此之外,對於希特勒本人來說,親手撕毀條約的結果要遠遠勝於斯大林去撕毀,這本就是一張必然會被撕毀的,不可能具有任何約束力的所謂的條約而已。

    就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勾心鬥角、人心惶惶、國國自危的歷史背景下: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被簽訂了!

    另外,多提出一個我的個人觀點;

    阿道夫希特勒兵敗莫斯科的原因眾說紛紜,九成的觀點在於希特勒的指揮失誤、戰備物資補給失敗、出師季節判斷錯誤、對於戰果過於樂觀等等……,總之眾說紛紜,百說不一;

    而在我看來,我個人與百說不敢苟同!

    阿道夫希特勒急不可待的進攻莫斯科,就於當時的德國各部隊而言是正確無誤的!

    歷史已經驗證了儘管如此,德國依然戰敗了,而當時的德國不要說等到第二年春天出師必敗無疑,哪怕是晚到達一天都有可能打不贏!

    換句話說,德國對於蘇聯所發動的侵略戰爭越晚,則越不可能打得贏!

    只因蘇聯至少在條約簽訂的那一刻起至莫斯科保衛戰的第一槍打響的時間裡每時每刻,從未停歇過的舉國生產戰備中!

    對於這一點,最最清楚的有兩個人;

    一個是阿道夫希特勒,另一個則是斯大林!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此二人簽訂的,在他們二人間,其自己所簽署的東西究竟有什麼用……,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最清楚!

    從某種意義上說,與其將《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理解為和平協議,到不如將其看成是一紙約架的戰書。

    兩位武林高手約好1年後決戰紫禁之下水道,然後1年中的時間裡誰也沒有再去騷擾對方的經歷跟時間,各自全神貫注去精心修煉彼此的絕世武功,為的是你死我生的輸死一戰。

    只不過在雙方各自心裡盤算的過程中,那些所有在場的其它武林各路俠客翻開了彼此心裡皆本以為是戰書的那張文書一看,證書上居然書寫的是:互不侵犯!

    僅此而已……。

  • 6 # 微風優視

    條約是佔時的,唯有利益是永久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利益,當你使他的利益受到限制時,戰爭的機率就會增大,可能在孕育中

  • 7 # 流逝的年華228702582

    簽訂條約是暫時,只是緩兵之計,德俄在中東的爭得利益都是很大的,德國進兵蘇聯想打敗俄國,耍成為一個世界霸主,結果事與願違,遭到了慘痛的失敗,都是野心狂張所導致的。

  • 8 # 灞上松

    二十世紀最大的騙局之一,就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斯大林是真心希望保持蘇德友好,因為還有來自南方日本的威脅。雖然已經改朝換代,1905年的奇恥大辱對蘇俄來說依然刻骨銘心。1939年,賊心不死的日本在諾門坎出動尖刀部隊試探性攻擊了一下蘇俄,結果被蘇俄大元帥朱可夫修理得滿頭包,死傷慘重。但兩國都視此戰為暗地裡的比劃,若無其事,表面依舊客套。日本崩壞了門牙,強作歡顏與蘇俄簽訂了和平條約。

    元首對此洞若觀火,深知斯大林同志需要來自西線的和平承諾。於是元首投其所好,與他的外交部長輪番出馬向斯大林表示真誠,上演了一出賓主盡歡的好戲,就差桃園二結義了。以致斯大林深為感動,鐵了心認為蘇德能夠保持至少若干年的和平。元首把時間拿捏的剛好,條約簽訂就在諾門坎那邊蘇日兩國互毆的時候。元首和他的外交部長應當獲得奧斯卡最佳演員獎才對。

    條約簽訂後,元首依然傾心演出。這邊閃擊了波蘭,還給蘇俄分了杯羹。斯大林心花怒放,認為不動刀兵就有肉吃,元首太夠意思了。元首看著蘇俄的吃相,雖然恨得牙癢癢,仍保持著迷人的微笑。所以直到元首突然翻臉,斯大林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身為德華人的蘇俄間諜佐爾格,對蘇俄不可謂不盡心,提前一個多月,連番緊急通知斯大林,元首要上門踢館,斯大林仍然連連搖頭,死活不信。。直到德意志大兵衝進俄毛家裡打砸搶,斯大林同志才如夢初醒,大罵上了元首這廝的惡當。

    應當說元首的目標是很宏大的,閃擊蘇俄早就形成了方案。對斯大林的欺騙也很成功,只是低估了東方戰場環境的惡劣。

  • 9 # Prussia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蘇聯與德國簽訂的所謂‘’互不侵犯‘’條約,其實是雙方在心照不宣的情況下,分別以波蘭東部和西部作為雙方的戰略緩衝地,其目的在於為以後雙方的戰爭做準備……。

    一九三八年九月末,希特勒在慕尼黑會議上成功忽悠了英國首相張伯倫,以及法國總理達拉第。希特勒信誓旦旦地向兩人承諾:德國只想收回一戰德國戰敗後,被捷克趁機佔領的德語民族聚居的蘇臺德地區,而並無意對捷克提出蘇臺德地區之外的領土要求。德國獲得蘇臺德地區後的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德軍在不到二十個小時的時間內即佔領了布拉格。面對德國背信棄義悍然入侵併佔領捷克,被希特勒忽悠的英、法也只能無可奈何。而蘇聯對此則極為關注,因為蘇聯旨在軍事工業化的第三個五年計劃一九三八年才剛剛開始。而且當時正值‘’大清洗‘’非常時期:三萬五千多名軍官被鎮壓,五名元帥中的三人被處決;在莫斯科三次大審判中,多名蘇共官員被誅殺,當時全蘇聯上下人人自危……。所以,蘇聯在當時無論如何不能觸怒德國,而必須與德國和睦相處。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抵達蘇聯首都莫斯科,並在斯大林等一干蘇聯高階政要的見證下,在克里姆寧宮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共同簽訂了所謂的‘’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簽署後第八天,德國即在德波邊境製造事端嫁禍於波蘭,從而為大規模閃電突襲波蘭作輿論準備。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凌晨,德國的機械摩托化大軍越過邊界向波蘭發起閃電突襲,波蘭西部很快被德軍佔領。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蘇聯出兵佔領了波蘭東部,三十幾萬波蘭軍人成為蘇軍戰俘。一九四零年,蘇聯在卡廷森林屠殺了兩萬兩千多名波蘭軍官。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德軍分為北、中、南三個集團軍群,分別對蘇聯的三個方向實施了‘’巴巴羅薩‘’閃電突襲,蘇聯衛國戰爭即由此而爆發。

  • 10 # 前沿陣地

    納粹德國和蘇聯從一開始就在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不可調和的巨大矛盾,蘇德開戰可以說是在納粹上臺之後不可避免的,而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時,本身就不指望對方能夠多麼友好地對待自己。

    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還是和蘇聯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的,包括軍工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等,比如蘇聯海軍的潛艇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就依靠了德國的幫助,而德國早期的裝甲兵等兵種,也是在同蘇聯的合作中得以發展起來的。

    納粹上臺後,蘇德關係急劇惡化。希特勒在其政治主張中,一直是極為敵視蘇聯這個紅色政權的,甚至有拉攏英國等國共同組織對蘇聯的反蘇同盟,對其開戰。而在後來二戰爆發後,納粹德國在很多佔領區的宣傳也是將德國宣傳成抵抗蘇聯的英雄和歐洲的先鋒,很多外華人也處於認同等加入了德軍開始對蘇作戰。

    另一方面就是蘇聯的資源豐富而領土又十分廣闊,是建立德意志千年帝國的絕佳選擇。所以從一開始,希特勒就有進攻蘇聯的打算。

    不過由於當時其英法等國的威脅還沒解決,如果此時德國進攻波蘭後再進攻蘇聯極有可能遭遇腹背受敵的困境,所以才會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儘管不能期望這個條約能夠維持多久,但是至少能讓德國暫時不陷入兩線作戰的麻煩之中。

  • 11 # 淡泊泉水x

    小鬍子救了大鬍子,否則軸心國就成了4個了。

  • 12 # 崛起的凡人

    因為利益反目成仇!在那個年代一紙條約靠的是軍事實力和政治家野心說話!沒有沒有約束力的條約而已

  • 13 # 源祥666

    這協議:不是誠心誠意,拖延時間為戰爭做準備

  • 14 # 甩牙老虎

    希特勒做的沒毛病!中國與俄羅斯也簽訂過《尼布楚條約》,那又怎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勤勞的媽媽作文400字(透過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