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偉評論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心經》是佛教的著名經典佛經,在中國書法歷史上,將《心經》作為書寫內容的經典書法作品多如牛毛,其中最有名的是懷仁集王羲之法書的《心經》,學習行草書的愛好者應該都臨習過。《心經》之所以被這麼多書法家抄寫,一是佛教作為中國影響最廣的宗教,自漢代傳入之後,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入結合,其價值觀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詠頌、抄寫佛經是修行修煉祈福還願的主要方法之一;二是《心經》相較於其他晦澀難懂的佛經而言,翻譯良好,內容精煉,意思明確,長短合適。非常適合日常抄寫和贈送親朋好友。

    鋼筆字非常適合抄寫和學習歷代經典《心經》書法作品,學的精寫的好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書寫的時候要充分發揮鋼筆的特點,不要刻意模仿毛筆書法線條的粗細變化,應以字形、節奏變化為主。

  • 2 # 惟生

    《心經》即《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唐代高僧玄奘法師所譯,全文260個字(日本版的262字)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

    心經之所以被更多人抄寫除了心經本身價值之外,也因其過目成誦短小精練,很適合入門級別學習書法的人或臨摹或默寫。像金剛經、道德經這些經文,字數都在五千以上,功力不夠很難做到一氣呵成。

    硬筆寫心經和毛筆寫心經嚴格來說是兩碼事,論書法還是以毛筆為主,硬筆書法是毛筆書法的衍生物,藝術性要低於毛筆。

    但不管是硬筆還是軟筆,經常抄寫心經、邊抄寫邊領悟其博大精深又淺顯易懂的內涵,實在不失為一個修心養性的過程,將抄寫的心經送給需要的朋友更是功德。

  • 3 # 李光鐵

    心經是內容精深的經典之作!心經之所以被更多人抄寫除了心經本身價值之外,也因其過目成誦短小精練,很適合入門級別學習書法的人或臨摹或默寫。像金剛經、道德經這些經文,字數都在五千以上,功力不夠很難做到一氣呵成。所以心經習練者眾多!

  • 4 # 書畫博物館

    其實無論何種書寫都是抒發胸意,奉上張旭草書心經幾張,希望喜歡

  • 5 # 文化藝術品司法鑑定

    《心經》又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個字,大唐玄奘所譯為主。

    想必最為人們所熟知其中一句“色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心經》不僅是博大精深的佛教經典,也被稱為代表了高度哲學意義的宇宙觀。

    晉 王羲之《心經》

    唐歐陽詢

    元 趙孟頫

    中國佛教歷史源遠流長,歷代書法家都有涉及佛學理論研究,抄錄《心經》不足為奇。

    書法效果好與否,不在於那種字型書寫,而在於對書法的感悟。就書寫《心經》而言,馬遠老師認為,對佛經的理解和感悟,個人書寫時候的情緒狀態直接決定書法效果,佛經的書法作品,首先帶給人是禪意的感受,碰觸人的內心就是好的書法作品。

    書法“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 6 # 韓振紅聯墨合壁書畫院

    心誠則靈,這句話包含了所有的問答。

    這就是佛教對人最全釋的總結。

    不管是那個方面,什麼心態,尤其是書寫心經時。

  • 7 # 芥園主人

    這個問題如果深層次地追尋,應該上升到中國傳統文化情懷的追求高度來看。首先,中國傳統文化三大體系是儒佛道。其中,佛學傳之於域外但發展變化於域內,最終與中國本土固有文化有機結合,產生了中國特色的佛教。這其中也包括與中國書法藝術的有機結合。這樣下來,中國佛教中就有了中國書法的成份,因為有了中國書法藝術的介入參與,佛教得到了更好的傳播發揚和光大。而同時,很多佛教經典內容又成了中國書法很好的表達內容,這些內容使得書法作品的品位、品味得到極大的豐富與提升。書法形式佛教與佛教內容書法相輔相成、相映成輝、相得益彰,成為中國文化史上壯觀境界。這些是從形態上來看,而從內在來看,這二者之結合,其實是從一個共同因子出發的,即“心”。佛家講境由心轉、相由心生,透過修心來實現修行層次的提升。而書法,從初學到提高到高層次創作,都講求意在筆先,胸有成竹,而且追求以心的高超狀態來達到書法藝術境界的呈現,以心的修煉來實現書藝水平的提高。這樣,佛學與書法在一個“心”字上結合起來了。而《心經》是佛學的總綱,是佛學全部理論的最精煉表達。由於上述原因,成為書法表現中常見的內容了。歷代以來的書家幾乎沒有沒寫過《心經》的,而且此現象一發不可收。追問原因皆不出於上述。

    而硬筆書法亦是書法,其表現《心經》亦在題中應有,亦必然大有收穫。

  • 8 # 大帽山書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其倍受歷代書法家所鍾愛,有其必然性。

    首先,歷代書家練習書法,首推以王羲之碑帖作為藍本,《聖教序》碑是王羲之書法字型的集大成,每個字都是經過懷仁和尚精心遴選刻製成的,而《聖教序》碑中的碑文內容之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自然就成為臨習“王體”的重要法帖。

    其二,歷代書家鍾愛《心經》,還與心經的內容有關。唐代以來,隨著佛教文化的廣泛傳播,抄經活動甚為流行。而《心經》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九部般若經中的精髓,可謂言簡而義豐, 詞寡而旨深,並與禪宗文化有異曲同工之處。

    除此以外,《心經》總共有260個字,篇幅適中,寫成書卷、冊頁便於持誦,寫成橫幅或豎幅則便於懸掛。

    歷代《心經》作品中,宋代之前流傳的多為集字拓本,比如歐陽詢、褚遂良的作品。宋代之後則多有帖本,比如趙孟頫、八大山人、文徵明、董其昌等等,從字型結構看,他們都是以臨習《聖教序》中的王羲之《心經》集字型為主要特徵。

    最後談談硬筆書寫《心經》,肯定沒有問題,經過訓練,也能寫出硬筆書法所能達到的很好效果。

  • 9 # 牛歌書法536

    不管是毛筆還是硬筆抄寫《心經》,心經僅有260字,一來言簡意豐,而且經文中多有重複字,適合書寫、練習,書家偏愛。二來心經是佛家經典,究竟道義,圓滿圓通,為佛家所重。有此兩則,寫字與寫經兩兼,也是功德一件。

  • 10 # 秦巴藝苑

    《般若經》共有九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瞭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盤,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智障而獲得大乘的涅盤,即無上的菩提果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此經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 可謂言簡而義豐, 詞寡而旨深。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般若的核心,是攝取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文約義深,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

    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文辭優美、琅琅上口,被抄寫、傳誦、刻印者甚多。更因此經蘊含著無上的智慧,而成為歷代佛教徒修行的課本。這短短二百六十個字,既表達了大乘佛教智慧的核心,又蘊含著精進修持的法門,被譽為“經中之經”、“咒中之王”。

    佛家一直把抄經看作一種修行,認為抄經可以淨身心,增福慧,消業障,惠及冥界眾生。抄經就是用心、修心、養心,抄經就是與佛心心相印。因此歷代帝王、將相、高僧大德、書法家、文學家,大多崇尚寫經,而其中寫得最多的,便是這部《心經》。

    在過去的歷史王朝中宗教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作用,人間的生老病死、禍福財運都能在佛經中找到答案,書寫心經也是佛教徒自我修行的手段。抄經表達的是一種心意,因此在書寫心經時抱著一種虔誠的心態,心無雜念專注於抄寫佛經,達到身心安泰,一心不亂的境界,這也是古人都希望透過佛法的修行而獲得獲得大乘的涅盤。因此歷代大書法家都鍾愛書寫《心經》,以期獲得心靈上的昇華。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生活壓力大、工作競爭大,因此人們很容易浮躁甚至產生厭世情緒,我們可以透過讀經、寫經自我緩解情緒,抄經、寫經故是一項很好的修持。

    歷代書法家《心經》欣賞:

    一、東晉王羲之《心經》(唐懷仁集)

    二、唐代歐陽詢小楷《心經》

    三、明代文徵明小楷《心經》

    隨著時代的進步,鋼筆✒、中性筆、美工筆、鉛筆、粉筆等現代硬筆書寫工具為我們書寫提供了更多的書寫手段,雖然工具不同,它與毛筆書法的視覺區別在於筆畫的粗壯或纖細,但是毛筆書法的理論同樣適用於硬筆。

    硬筆書法的特點,主要是與毛筆書法相比較而言的。

    一、由於硬筆筆尖的材質比較硬,它的線條變化沒有軟筆--毛筆變化大;

    二、由於一般使用的硬筆,是以鋼筆等為主,所以線條相當於毛筆來說要細微得多,所以字型也要小得多,甚至比毛筆的小楷還要小;

    三、由於筆的材質的緣故,硬筆比毛筆易控制。

    因此硬筆書法雖然達不到毛筆書法的藝術高度,硬筆書法透過線條與結構的變化也能表現出書寫者對書法藝術的認識和感受,同樣也能體現美感、情感、趣味、意境、個性。

    常言道,行行出狀元,硬筆書法同樣也能出狀元,你們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放開打,能不能也像科比一樣拿到8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