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夜中走丟的路人A

    一個好的工具,能夠延伸我們的心智,成為我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第二自我」。所以,對於好的工具,我們再怎麼苛求都不過分。閱讀類工具,也應如是。Kindle 電紙書自然是一個好工具,但若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將 Kindle 作為閱讀的主力工具,顯然是不夠的。為了更好地提高你的閱讀效率,作者今天就推薦你 7 款優質的閱讀軟體。

    iBook 最吸引靜讀君的地方在於它強大的「同步功能」。只要你將 equb 格式的電子書拖進 iBook 的 MAC 端,這本書將會儲存到 iCloud 雲端,同時自動同步到 iBook 的iPad端,以及iPhone 端。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將你在任何一個裝置的 iBook 端做的筆記,或者書籤,快速同步到其他裝置的 iBook 端。也就是說,iBook 可以滿足你全場景的閱讀需求——比如你在家裡的沙發上,用 iPad 上的 iBook 閱讀一本書,遇到有感觸的內容,快速標註,再開啟 MAC 端的 iBook,用鍵盤快速敲下所標註內容的筆記。當你在上班路上,開啟 iPhone 端 iBook,也可以重溫自己的筆記。除非你在 iCloud 雲端刪除電子書,不然無論你更換多少蘋果裝置,你的電子書、你的閱讀筆記、書籤,是永遠不會消失的。不僅如此,因為iBook 主打 equb 格式的電子書,因此 iBook 同樣也支援「書內檢索功能」——當你想了解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的時候,完全可以使用該功能,定位到書中相應的位置。除卻「同步功能」、「書內檢索功能」, iBook 強大的閱讀視覺效果也讓靜讀君極為傾心。這點相信大家都不會有異議,畢竟蘋果產品的設計哲學是人人皆知的。儘管如此,但這款產品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我們是不能訪問 iBook store 的。但面對這個問題,當然我們是有解決方案的:靜讀君一般會在亞馬遜上購買電子書,下載後利用 Calibre轉換成 equb匯入 iBooks 去看。轉換書的時候可以自己調整字號、行高等引數,也彌補了 iBooks 不能調整的缺陷。NO.2「亞馬遜 Kindle」

    作為一個 Kindler,這款軟體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當你在亞馬遜網站購買電子書的時候,電子書會同步到 Kindle 閱讀器,以及「亞馬遜 Kindle」的電腦端,平板端,以及手機端。但與 iBook 相比,美中不足的是,當你通過「傳送至 Kindle」的電子郵件,傳送電子書時,電子書以及你在其中做的筆記,只能在Kindle 閱讀器以及「亞馬遜 Kindle」的平板端和手機端顯示和同步,並不能在PC 端/MAC端顯示、同步。另一方面,因為「亞馬遜 Kindle」閱讀軟體不支援 equb 格式的電子書,所以你通過電子郵件,傳送至「亞馬遜 Kindle」的 mobi 格式電子書,是不支援書內檢索功能的。只有你通過亞馬遜購買的電子書,才支援書內檢索功能。

    除卻「亞馬遜Kindle」閱讀軟體的這些缺憾,它最吸引靜讀君是以下三點:

    ①強大的書庫資源。

    ②強大的雲端儲存功能。

    這三點應該沒有人有異議吧。而且經靜讀君親測,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價格往往比市面上一些讀書軟體要便宜。隨便找本書比較一下——亞馬遜:

    NO.3 網易蝸牛讀書

    網易出品的許多產品,像網易雲音樂、Lofter 等,都因為其獨特的氣質,被不少人拍手稱讚。現在,網易推出了一款閱讀書籍的應用——「網易蝸牛讀書」。市面上有很多閱讀書籍的應用,同時各家也在嘗試差異化自己的品牌定位。但在靜讀君看來,多數品牌的「定位」,只是「癢點創新」,並沒有解決使用者的實際衝突。而「網易蝸牛讀書」則是洞察到了我們的實際衝突,它試圖解決兩個關於讀書更本質的問題:

    ①電子書的收費問題

    ②知識爆炸時代,我們對精品圖書的剛需。

    現有的電子書閱讀平臺,基本上採用的是按書買斷的策略,儘管提供了樣章試讀,但依舊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我們挑選書籍的自由。雖然亞馬遜推出了 Kindle Unlimited 的包月讀書模式,但在包月範圍內的書庫品質卻很一般。但是現在,網易蝸牛讀書則開闢了一個電子書收費的全新模式——每天免費一小時暢讀書庫中的任何書籍,之後可以按1元/天的價格,暢讀一整天。

    不僅如此!「網易蝸牛讀書」最吸引靜讀君的還有這個——書庫中沒有收錄網路小說,以及劣質書籍。

    在這個資訊垃圾氾濫的時代,網易能夠替我們節省大量的選擇成本,為我們挑選出包含高品質知識的書籍——就這點,直接 PK 掉市面上的大多數閱讀軟體。這個模式靜讀君很看好,但是缺點就是這款軟體可能因為是新推出的緣故,目前沒有為 平板端、電腦端設定客戶端,只能在手機上閱讀。NO.4 「微信讀書」

    ○分享感、互動感很強:通過和朋友交流對於一本書的看法,不僅能加深與朋友之間的感情,而且可以加深彼此對於書的理解。

    ●閱讀時間可以兌換書幣:騰訊希望我們可以對讀書產生一種類似於遊戲的「上癮感」,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至少靜讀君自己就是這樣的。

    ○閱讀排行榜製造成就感:不得不說騰訊的產品經理是心理學大師。

    ●書籍品質很好,但是跟「網易蝸牛閱讀」中的書籍品質還是有差距。

    缺點就是看微信讀書中的大多數書都要收費,而且還很貴。甚至連《資治通鑑》這種公版書都要付費閱讀,且不說網際網路大把大把的免費電子書了……總之,「微信讀書」還是找到了自己的差異化定位,為我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讀書體驗,從這個角度而言,「微信讀書」這款產品是成功的。NO.5 「Pocket」&NO.6 「Instapaper」不得不說,這兩款工具,活生生地創造了一個使用需求——「稍後閱讀」。正如喬布斯所說——「我們從不做市場調研,因為人類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顯然,Instapaper&Pocket 這兩款產品是走在人類普遍認知前面的產品。而事實也證明,我們確實很需要這兩款產品:

    ○當你看到一個好內容後,將其放到書籤中,或者收藏夾中,不僅會使得收藏夾變得混亂不堪,而且大大降低收藏夾的實用性;

    ●當你面對各個內容客戶端的碎片化場景時,會增加閱讀成本,損耗意志力,助長拖延症;

    ●人是容易健忘的生物,若沒有特定的工具為閱讀設定一個儀式感,閱讀效率會變得很低。

    ○因為筆記類軟體的定位是人的「第二大腦」,用於儲存有用的資料,以及偶爾迸發的靈感。所以,當你將大量的內容存入筆記類軟體的時候,會使得你的「第二大腦」變得混亂,拉低效率。

    ●……

    儘管市面上這樣的產品很多,但這兩款稍後閱讀產品,都值得推薦給對閱讀品質要求高的你。因為它們都很成熟、優秀:

    ①能夠將各種網頁文章彙集於一處

    ②全平臺支援

    ④標記存檔

    ⑤可以將內容推送至 Kindle

    再來說一下關於這兩款產品的區別——Pocket 支援主流的 iOS、Android、macOS,瀏覽器外掛支援 Firefox、Chrome、Safari、Opera、Bookmarklets,古老的 Blackberry、Windows Phone 平臺也有第三方 Apps 支援,可以說 Pocket 是內容蒐集工具中支援平臺最為全面的應用。但是 Instapaper 並不像 Pocket 支援各種平臺,目前支援 iOS、Android、Kindle、Bookmarklets。可以說在這個方面,Instapaper要稍遜一籌。另一方面,在靜讀君看來,這兩款產品的最大區別在於——Pocket 對於內容的管理採用了跟印象筆記類似的「標籤化管理」;而 Instapaper 則採用了常見的「資料夾管理」方式——這兩種管理方式,孰優孰劣,不作判斷,因人而異。NO.7 Inoreade

    這是一個小眾但是好用的 RSS 平臺。隨著 Google Reader 的倒下,許多人開始唱衰 RSS。但在靜讀君看來,RSS 不會死——因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過濾;況且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我們是不會相信基於冷冰冰的機器演算法推薦、以及純粹的社會化推薦給我們篩選的內容。Inoreader 這款產品,你可以將其看作是「Google Reader」的再生,而且還不用像 Feedly一樣,需要你 fanqiang 才能訪問。與其他 RSS 訂閱軟體(比如 Feedly)相比,Inoreader 具有以下優點:

    ○科學節制的收費:大多數基礎的功能是免費的,只有一些特別重要、成本高的功能才會收費;

    ●抓取源內容的速度快;

    ○擁有完善的社交選項。

    不僅如此,Inoreader更有如下令人傾心的特點:

    ○支援你整合 Readability 服務,一鍵閱讀全文;

    ●會自動標記已經不更新的訂閱源,便於你清理訂閱源;

    ○支援 Google Reader 多數的快捷鍵操作;

    ●支援你訂閱 Twitter 和 Google+ 上的使用者。

    再給大家推薦幾款閱讀軟體,排名不分先後,靜讀君不作詳述——

    「掌閱」

    「京東閱讀」

    「多看閱讀」

    「QQ 閱讀」

    「噹噹讀書」

    「收趣」

    最後,有人可能會問,就一個簡簡單單的閱讀、看書,搞這麼複雜,至於麼?靜讀君的答案是至於!而且非常有必要。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尋找自己的閱讀方法論。為什麼?理由如下——首先,形成一套高效的閱讀方法論,能夠極大程度上節省你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因為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固定的,善於利用手邊的一切工具,在碎片化的時間中進行深度閱讀,是這個忙碌的數字化時代,最有效的讀書方式。其次,高效的閱讀方法論,是數字時代對我們基本的素質要求。在過去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的時候,人們只能捧著書,拿著筆,邊閱讀邊記錄。而現在,隨著大量數字化閱讀工具的出現,如果我們依舊沿用原始的吸收資訊方式,排斥代表著文明進步的數字化閱讀——那不就是拒絕文明的進步嗎?再次,高效的閱讀方法論能夠提升生產力。這點在創作者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積累素材、積累靈感……這些創作的基本功都是建立在高效閱讀方法論上的。不僅是創作者,在靜讀君看來,每個有志青年都不應該放棄通過閱讀來學習的成長思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一部成功的電影來說,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