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有軍

    沒有的事情,是後世人編的。孔子從來沒有見過老子李耳!在莊子的文章裡面也是比喻的!什如淵之龍!什麼一語不發!

  • 2 # 鬼谷子戰略

    孔子:誰天下第一?

    老子:我天下第一。

    孔子:我才是天下第一。

    老子:老子天下第一。

    孔子:老子天下第一!

    孔子:………

  • 3 # 大陸藏龍

    據《史記》、《禮記》、《列子》、《莊子》等史籍記載,孔子至少兩次與老子有密切交往:

    第一次是孔子三十多歲,到洛陽周王室向管理藏書的太史老聃請教並學習周禮,老聃在傳授的同時,也流露對春秋以來諸侯爭霸,禮崩樂壞現實的不滿,還對躊躇滿志的孔子潑了冷水,孔子對老聃極為崇拜,喻之為"龍",意為神密玄妙。《禮記》曾子篇記載孔子曾在一個日食的日子做為助葬協助老子辦過一次葬禮,估計也是這一次的事。

    第二次是孔子五十一歲時,"南之沛見老子",這個時侯孔子初次做官,相當於魯國某市的市長,志滿意得,到老子退居的沛地拜訪老子,請教治國理邦之"道",同時,也想拜託做過藏書史的老子把自已的著作推薦收藏到王室圖書館,官場失意的老子沒有幫忙。

    孔子失勢之後"周遊列國",但沒有再見老子的記載,只提到老聃弟子亢倉子是陳國″聖人"與孔子並列,由此可推測老子已經離世,壽命很可能是八十四歲,即公元前488年去世,孔子此時六十四歲。九年後,孔子七十三歲去世。

    孔子從老子那裡系統全面的學到禮法,但對老子道德之學進行了創造,在德的範疇內重點發展了"仁義″之道,由此而引發老聃和孔子的後學們開始了道儒分流並互相批評攻擊,他們的代表著作《老子》與《論語》就是老聃再傳弟子李耳和孔子的孫子子思與同道們共同編著的兩部偉大的著作。

  • 4 # 離相如如

    孔子千里拜見老子。

    孔子:夫子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丘在此有禮了!

    老子:孔丘,你年少好學,名滿天下,來拜訪我這老朽,恐怕無法給你所需的答案啊!

    孔子:丘以儒為業,儒重禮節,規矩與儀式,當今天下大亂,諸侯爭霸,禮崩樂壞,先生博學,請在禮儀上給丘以指點,吾欲以儒為導,化正天下,可乎?!

    老子:禮儀我可以指點一二,但以儒為導,以禮節化正天下,想恢復天下大同,無異螳臂當車,徒然勞形費心而已!

    孔子:那天下就無法作為了嗎?

    老子:如果說修身養性,我可以提供點心得!那就是清淨無為,少私寡慾,寬容謙厚!至於治國平天下之前,還是先作好自己吧!一切都要順勢而為!時代不同了,不要固守太多的陳規陋習!因為過度的繁文縟節容易流於虛偽,也容易偏離我們對大道的體悟!雖知大道至簡,且大道無形,你有大智,也有大志,但切記不要令天下人偏離純樸之心啊!

    孔子:受教了!這條路雖然艱難!但歲寒知松柏之後凋,眾人皆沉醉,也總需要有人來叫醒啊!縱然無法改變現狀,我也願與志同道合者一起,發出自己的聲音!只願機緣成熟時,能天下大同,百姓同享安樂!

    老子:我悲汝運,我助爾喜!來吧!我先把我懂得的傳授給你!我老了,但願你大志得成!但你揹負的執著有點沉重啊!只有先放下自己的知見,才能夠順應時勢,成就偉業啊!

    ……

    孔子陪老子一週

    回來後,多日不開言。

    弟子問:先生見老子,有何助益?

    孔子曰:以前我以博學自詡,如今我見到了真的龍!夫子的教誨,我受益匪淺,也在努力消化,但我卻終究不忍成為老子第二啊!小子們,還是讓我們走我們應走的路吧!夫子的教誨,會讓我走得更穩的!

  • 5 # 歐陽7085

    我記得看到的是,孔子拜見老子,老子正在堂屋站立發呆,蓬頭入定,就像沒看到孔子來了一樣。老子問教了一些周禮,如請客入座的座次等問題,孔子回去,弟子問老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孔子答曰:神人也。

  • 6 # 萬無一定有失

    首先孔子讀了周易,然後讀了道德經,然後與老子見面學習,以其二為本新生具體的儒學!其實脈的原頭是周易也就是八卦。

  • 7 # 宗鏡先生

    應當說,孔子與老子的會面,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次非常有趣的思想碰撞。

    兩位偉大的思想家是如何在一起擦出火花的呢?

    且聽宗鏡道來——

    孔子與老子一共有過三次會面。

    第一次,二位會面時,孔子時年三十三歲,而老子為周守藏室史官(相當於國家博物館館長吧)。老子時年五十三歲。

    山東省嘉祥縣武氏祠漢畫像石裡,恰巧有著這樣一段歷史記憶:

    孔子與老子都穿著寬大的袍服。孔子雙手捧著一隻大雁,恭敬獻給老子,作為面師之禮。而老子拄著棺杖,面帶微笑。老子身後有一架車,車內裝滿了書籍經典。車後面站著三個人,同樣雙手捧著竹簡。

    後來,孔子與老子還一同辦過一場喪事。

    老子有意想讓孔子親自體會並學習一下民間的喪葬禮儀。而這正是孔子求之不得的。正好藉此驗證自己所學之周禮。

    卻不想,在送葬途中突然天色大暗,竟然碰上了天狗食日!

    孔子從未遇見過這等情形,登時在原地不知怎麼辦才好。

    此時老子從容下車,讓送葬隊伍停止哭泣與喧譁,並讓人放下靈柩,告訴大家,在這樣的情形下,必須等天狗食日過去,才可以繼續前進。

    孔子大惑不解,問老子:“我們又不知道天狗食日多久會過去,這樣把靈柩停在路上 ,怕是不好吧?”

    老子笑笑說:“無論是普通百姓回家,還是諸侯朝見天子,都是白天趕路夜晚休息。如今我們送葬也是一樣,哪有夜晚趕路的道理?”

    孔子恍然大悟。日後遇到自己的弟子問問題,常說:“吾聞諸老聃雲……”引用老子之說。

    後來,孔子人至中年,又與歲數已經很大的老子有過一次會面。

    老子說:“你現在已經是名氣很大的人了,那麼你有沒有悟道呢?”

    孔子說:“我一直在精進鑽研,但還是不能通曉天地。”

    老子說:“所謂的天道,絕非是眼能見耳能聽,也並非語言所能表達的,只可靠心悟。你如果想用眼耳鼻舌身意來探索天道,終究徒勞無功。”

    孔子一聽,連忙下拜。

    老子說:“真正得道的人是清靜無為、簡樸而自足的。君子在運氣得宜的時候去朝廷做官,而在運途乖蹇的時候就像蓬草一樣四處漂泊。但據我所知,真正會做生意的商賈,會把珍貴的貨物藏起來,好像自己一無所有;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也是一樣,從來大智若愚。所以,拋掉掉你的傲氣和願望吧,那些都是無用。這是我要對你說的話。”

    孔子大悟。

    回去之後,對眾弟子說:“鳥可以飛翔;龜可以游水;獸可以奔跑。我們可以用弓箭射鳥;用網捉魚;用陷阱捕獸。可是天上的龍,我卻不知道它的樣子,也不知它是怎樣乘風而行的。今天我見到了老子,就如同到了真龍啊!”

    其對於老子的敬仰,真是溢於言表。

  • 8 # 寒江草廬

    孔子當年去拜訪老子的情形誰也不知道,據史書記載,孔子問道老子有兩次,可能第一次請教有,意猶未盡的意思,所以又去拜訪了一次。

    孔子第一次拜訪老子,學的是禮樂。兩個人第一次見面,老子對孔子說,你這麼大老遠的跑來,我十分榮幸,也十分高興。你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人,你這些年都做了什麼學問啊?孔子說這些年我熟讀了《詩經》、《書經》、《周禮》、《周樂》、《易經》、《春秋》,老子說這些都是前人的東西,前人的東西都知道了,也沒人認真聽你講了,這個時候老子教孔子的應該是創新。《論語》就是孔子自己的東西了。

    談完老子就領著孔子去拜訪大夫萇弘。萇弘非常擅長樂理,教授孔子樂律、樂理;孔子對這次拜訪,真是受益匪淺。

    上善若水應該是在這次拜訪中提出來的,孔子回去的時候,老子相送,走到黃河邊,孔子感嘆滾滾黃河水,逝者如斯夫。老子告訴孔子應該學水的大德。孔子問: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子拜訪老子回來以後,據說三天沒有說話,《莊子天運》記載為,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因為資訊量太大,其實孔子應該是在消化其所學到的東西。有弟子問孔子,見到了老子,老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孔子把老子比喻為,翱翔九天上的龍。老子的那些道理實在是高深莫測,我到現在還恍惚著呢。

    這就為孔子第二次,又去拜訪老子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讓人憐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