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震言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民為適應“天時”、“地利”取得良好收成,在長期實踐中得到的“寶貴財富”。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養生的道理和農作物生長一樣,一定要順應節氣變化。

    立春(2月4日)

    飲食調養:保護陽氣,多吃辛甘發散食物,如大棗、豆豉、蔥、韭菜、香菜花生等。不宜吃酸收食物,如西紅柿、柑、橙子等。

    雨水(2月28日)

    飲食調養:調養脾胃,多吃新鮮蔬菜和多汁水果,少吃油膩。少酸多甜,以養脾胃。建議多吃百合、豌豆苗、春筍、山藥等。

    驚蟄(3月5日)

    飲食調養:

    陰虛者(體型消瘦、手足心熱、尿黃便幹):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豆腐、魚類等。

    陽虛者(形體白胖、手足發涼、大便時稀):補溫壯陽,多吃壯陽溫補食品,如羊肉、雞肉、鹿肉等。春分(3月20日)

    飲食調養:注意飲食的陰陽調和以保證身體的陰陽平衡,如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一定要佐以蔥、姜、料酒等溫性調料。

    清明(4月5日)

    飲食調養:定時定量,多吃瓜果蔬菜,注意低鹽。艾草青團是最佳食物。

    穀雨(4月20日)

    飲食調養:疏肝行氣,多吃行氣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紅柿、蘿蔔、橙子、柚子、柑橘、香櫞、佛手等。

    立夏(5月5日)

    飲食調養:養護心臟,多吃有益心臟的食物,如大棗、花生、胡蘿蔔、葡萄等

    小滿(5月21日)

    飲食調養:預防面板病,飲食清淡,多吃利溼食物,如紅小豆、絲瓜、黃瓜、藕等,忌食少食動物脂肪、海腥魚類。

    芒種(6月5日)

    飲食調養:增強體質,此時季節性疾病傳染病易發,多吃增強免疫力食物,如香菇、粗糧、香蕉、白菜等。

    夏至(6月21日)

    飲食調養:保護陽氣,不能貪涼,多吃蔥、蒜、姜、牛羊肉、桂圓等。

    小暑(7月7日)

    飲食調養:顧護心陽,多吃鮮棗、香蕉、番茄、洋蔥、菠菜、胡蘿蔔、大蒜、牛奶等

    大暑(7月23日)

    飲食調養:冬病夏治,多吃補肺養氣管食物,如木耳、銀耳、蜂蜜、苦瓜、芹菜等。

    立秋(8月7日)

    飲食調養:秋季養肺,多吃潤肺食物,如百合、銀耳、蜂蜜、葡萄、梨等。

    處暑(8月23日)

    飲食調養:睡眠養生,多吃有助睡眠的食物,如南瓜、核桃、蓮子、百合等。

    白露(9月7日)

    飲食調養:避免鼻腔疾病,少吃或不吃海鮮、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秋分(9月23日)

    飲食調養:注意陰陽調和,保持情緒樂觀,收斂神氣,與春分無異。

    寒露(10月8日或9日)

    飲食調養:滋潤面板,多吃養護面板的食物,如芝麻、粳米、糯米、蜂蜜等。

    霜降(10月23日)

    飲食調養:注意平補,多吃平補食物,如穀類、豆類、蔬菜類、魚類、豬肉、雞蛋、木耳、花生、松子、植物油和水果等。

    立冬(11月7日)

    飲食調養:斂陰護陽,飲食注意多吃羊肉、雞肉、新鮮蔬菜,少吃冷食也不宜燥熱。

    小雪(11月22日)

    飲食調養:調暢情志,多吃平心安神食物,如海帶、小米、紅棗等。

    大雪(12月7日左右)

    飲食調養:預防感冒,多吃溫補驅寒食物,如大蒜、生薑、枸杞、羊肉等。

    冬至(12月22日)

    飲食調養:儲蓄能量,多吃枸杞、百合、糯米、高粱等。

    小寒(1月5日或6日)

    飲食調養:補陽補津液,多吃溫補生津食物,如核桃、紅薯、山藥、羊肉等。

    大寒(1月21日)

    飲食調養:防風禦寒,多吃溫熱食物,如羊肉、黃芪、人參、枸杞等。

    養生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養生要注意節氣,不可亂養,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人同農作物生長在同一片藍天下,所以人體的養生要完全跟著節氣走。

  • 2 # 717wang

    中醫對人體的認識與現代知識有差別,也影響了養生知識,現代有很多人工作環境,冬天開暖氣,夏天開空調冷氣,拉大便坐在抽水馬桶,二十四節氣養生一般指生活在簡單的草屋生活,大便排在糞坑,生活受節氣影響很大,假如現代人去做客,大便都成問題,蚊子隨處可遇,在那樣環境下提出的生存方式。

  • 3 # 靈山閒遊人

    當然知道了哈哈我注重二十四節氣養生保健,注重四季養生五行療法,每天注重十二時辰如何養生保健,正確的時辰做正確的事情人才能獲得健康,中國目前各種各樣西方,中國的節日很多的,我更關注二十四節氣,在冬至,夏至兩大節氣日都要弄養生保健的藥膳湯吃,每一個節氣日都吃相對應的食療飯菜和養生保健多味茶水,所以我現在58歲了沒有三高,骨質沒有疏鬆.肺氣還十足,五臟六腑陰陽基本上還平衡的,十多年不去醫院看病了,也不吃藥打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護理操作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