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門清兒

    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二、賞析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

    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佈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裡“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盪漾”,把牽掛表現得非常形象。

    他運用的手法是比擬(擬人、擬物)。這節與第三節詩聯絡緊密:“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第三節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

    還有,它並沒有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節是化客為主,第三節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係。

    這就是所謂的: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透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這節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紅光,是實寫。

    第五節,“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這節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了兩年。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 2 # 豫西姑娘66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然而,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作。1928年發表。1928年重遊英國劍橋大學有感而作。詩人用濃筆重彩描繪了康橋的美景:金柳、波影、彩虹、繁星,流露了詩人心靈上淡淡的哀愁,抒發了因理想幻滅而無限惆悵的情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向孩子的世界是否會被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