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67280963326

      姜文和姜武雖是一個媽生的,但兩人脾氣性格迥異。在圈內有一種說法,叫姜文不文,姜武不武。當然這不一定指性格,而是他們各自在作品中的表現。但成長的影響使姜氏兄弟在舉止、表情和腔調上有頗多共性,生活中他們就常被觀眾張冠李戴地錯認。  姜文比姜武大4歲多。從小到大姜文一直呵護著弟弟,買5個包子,他只吃兩個,3個留給弟弟;姜武過生日時,哥哥早早就準備好了禮物;考大學時,姜文不聲不響給弟弟送來有關書籍。姜武感慨地說,每逢自己人生的重要關口,哥哥都會主動出現。在家裡,父親姜洪齊是位部隊幹部,平時沉默寡言,但喜愛文學。母親高陽性格開朗大方,年輕時喜歡舞蹈和音樂。母親是家裡的主管,但她很少強迫兩個孩子做什麼。在這種寬鬆的家庭環境裡,哥哥姜文對弟弟自然是影響不小。小學時姜武在一篇作文裡寫道:哥哥走過的路不正是我前進中的鏡子嗎?  姜文開始演戲時,姜武沒事就往他那裡跑,看他們排戲,覺得挺有意思。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姜武迷上了表演,高中畢業時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哥哥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沒想到,姜武連考兩次都被刷下來了,毫不氣餒的他轉而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終於和哥哥擠到了同一行。  姜武和哥哥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就連長相也是。剛出道那會兒,姜武走在街上,常有人指著他說,看,姜文來了!有記者問及姜武是否覺得自己生活在姜文的陰影下時,姜武憨憨一笑:“不是陰影,而是Sunny普照。哥哥的成就對我是一個激勵,激發我的潛能。”他還引用了一位計程車司機的“精闢論調”:“姜武是一盞檯燈,燈罩就是他的哥哥,你老隔著燈罩看燈,永遠顯得灰濛濛的,真想看燈怎麼樣,應該把燈罩拿下來。”  如今,憑藉自己實力一步步拉近了與哥哥之間距離的姜武,終於有資格與哥哥“坐而論道”了。然而有意思的是,哥倆聚在一起時卻很少觸及電影這一話題,經常是兄弟倆一見面,姜文就說:“小二你把這件事幫我辦一下。”於是,姜武又給哥哥跑腿去了。在家兄弟倆聊得最多的是親情,是家裡的事情。惟一一次例外是有一回姜文看完姜武的戲當場誇讚說“演得不錯”———能從哥哥嘴裡說出這麼一句評語,姜武心裡甭提有多美了。  而談及弟弟姜武,姜文“咬牙切齒”地說:“我弟弟不但比我可愛,而且比我可恨,因為最近在大街上有人指著我的鼻子很禮貌地問我:你是姜武吧? 你在《洗澡》裡演的傻子真是太絕了!”姜文還頑皮地說:“我倒不是怕他會超過我,說句最世俗的話,原來我們家有一個頂樑柱,現在我們家有兩個頂樑柱了,那不更結實了嗎?”  長大後的哥倆因為有了各自的家庭和事業,相聚在一塊的時間就非常少了,但哥倆的感情卻有增無減。有次姜文到橫店去拍戲路過上海,到那兒他才得知,弟弟也在上海。臨上飛機前20分鐘,姜文特地拐個大彎到弟弟片場去看了他一下。而接受採訪時,有記者說姜武比哥哥親切友好,姜武立刻急了,連連辯解哥哥不是傳說中那樣冷淡的人。旁邊的記者打抱不平:“你總說姜文好,可有哪些是他不及你的呢?”姜武認真地想了想:“他各個方面都比我優秀,永遠是我前進中的一面鏡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售價80元/片以下,真能買到好的瓷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