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3
回覆列表
  • 1 # 陽之純

    民俗中“灶王爺”的生日有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和每年八月初三兩種說法。根據道教典籍《玉匣記》記載,灶王爺的生日是八月初三。一些地區尤其是北方都在這天舉行祭祀,還要奉誦一部俗稱《灶王經》的經典。民間俗雲“家有灶王經,水火不能浸”。此風明清最盛,清顧祿《清嘉錄》中說“(八)月初三日,為灶君生日,家戶具香蠟素羞,以祀天王堂及福濟觀之灶君殿。進香者絡繹終日”。可見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 2 # 使用者9652612271875

    農曆八月初三---灶君誕

    【灶君】民間司灶之神。粵人稱灶君老爺,其妻曰灶君奶奶。據說灶君原來管理僅一家飲食,秦漢以後,擴大到掌握一戶的生死禍福,所以在廣州也是重要神之一,許多人家都在灶頭上以紅紙書寫“司命定福灶君”的神位,配置香爐、燈盞,早晚祭香、燃燈奉祀。

      灶君誕是八月初三,民間雖有祭祀,但不及歲暮“謝灶”隆重。據說每屆年底,灶君便要到天庭,向玉帝彙報人間善惡功過。人們為求他說好話,家家戶戶在他臨行之前,備香燭祭品謝灶。謝灶日期,有所謂“官三民四家五”之說。

      灶君又稱灶王,古代神話傳說為主管飲食之神,民以食為天,人們祭灶當時主要是為了感謝和頌揚灶神的功德,大約到了西漢,灶神的神職逐漸轉化為掌握人的壽夭禍福,被徹底普遍迷信化了,根據《史記·孝武本紀》的記載,西漢有個叫李少君的方士曾鼓吹祠灶可以致物煉丹,導致長生,並能以方士致灶鬼之貌,《淮南萬畢術》已有‘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的說法。到了後漢,這一觀念更廣為流傳,鄭玄注‘五祀’中的‘灶’為‘小神居之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

    《後漢書·陰興傳》記載,陰子一見灶神,立刻以黃羊祠祀,結果財運享通,成為了鉅富之人。 到了晉代,灶神又執行了司命的職權,演變為司察世人罪過之神,成為了天帝直接安插在每個家庭中的耳目晉代葛洪《抱朴子·微旨篇》引東漢緯書稱:‘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 狀。罪大者奪紀(減損壽命三百天),罪小者奪算(減壽三天)’。由於灶神與司命神的融合,使民間的祭灶習俗中出現請灶神保佑子孫興旺的說法,《灶王府君真經》中有‘求壽的管保你年登九旬,求兒的管保你門生貴子’等語。

      灶神原屬家神,長年累月由人們供奉,一般初一、十五上上香而已,也無須鋪排,但每年的臘月廿三日則須舉行祭祀儀式,叫做‘送灶’。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伴有一則淒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湖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

    閒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裡。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廿二夜裡,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廿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並收走了老漢的兒子。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廿三祭灶。每到臘月廿三這天,中原城鄉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

    這天,灶君老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民情,戶主用餈粑和三牲酒禮供奉之,使其飽吃一餐,用餈粑封住他的嘴,並買一匹紙馬給他騎上天庭去,不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亂說。紙馬兩旁寫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希望灶君爺上天要為住戶說好話。然後舉行祭祀儀式,把灶君爺接回,庇護全家。該節歷來為人們所重視,故民間有“天下四時春為首,人間五祭灶為先”之說。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灶司爺爺(浙江衢州稱),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v1813a手機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