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D列印—小宇

    首先AAAV兩棲步戰車是一種全履帶式兩棲登陸車輛,由FMC公司所製造。

    本車現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主要兩棲兵力運輸工具。本車扮演由兩棲登陸艦艇上運輸登陸部隊及其裝備上岸的角色;登陸上岸後,登陸部隊則將其當作一輛裝甲運兵車使用,為其提供戰場火力支援。

    本車車體為5083鋁合金裝甲板整體焊接式全密封結構,能防禦輕武器、彈片和光輻射燒傷。車體外形呈流線型,能克服3m高的海浪並能整車浸沒入波浪中10~15s。正是因為這種金屬所帶來的效能,才選用了鋁合金。但其防具之差,在阿富汗戰場上,飽受唾棄。

    在之後的改進中,增加了披掛式裝甲和伸縮型裝甲板,以提高車體的防禦能力。

  • 2 # 飛機永動機

    這個問題是要分開來看。

    AAAV兩棲突擊車

    首先,就AAAV兩棲突擊車的研製背景而言,其最初是在美海軍陸戰隊的“over the horizon”(地平線)思想下誕生的產物,所謂“over the horizon”的目的是讓己方艦艇不過於逼近地方沿岸,免受地方水雷及近岸武器的攻擊。而AAAV兩棲突擊車救成為這一理念下,專門進行士兵運輸的車輛,要求能將完整編制的海軍陸戰隊步兵班從兩棲突擊艦直接運送上岸,因此,對速度、操控性要求就較高,如其水中時速可達到46公里,較之前的AAV-7兩棲突擊車快出約3倍。

    AAAV兩棲突擊車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AAAV也就採取了鋁合金作為主要車體材質。另外,隨陸基反艦導彈射程增加,美軍這種在“地平線”就開始投放登陸載具的作戰理念也開始受到質疑,其登陸艦艇也並不再像之前設想中安全,因此,對AAAV兩棲突擊車的作戰要求也就出現了變化,在2003年,該專案也“EFV”(遠征戰鬥載具)。

    AAAV抗衝擊試驗

    就具體防護而言,AAAV兩棲突擊車其實並沒有想象當中的差。如2010年1月和2月在阿伯丁測試中心進行的測試表明,AAAV兩棲突擊車的防爆可等同於2類反地雷伏擊車。另外,其在透過著火區域時也不會對自身造成傷害。至於其防爆較差的平底設計,則是為保障水上行進時的高速度,如改為防爆更好的V型則速度又會受到影響。

    對AAAV兩棲突擊車的防護性提升,則主要以增加外部裝甲模組為主,這也主要用於應對如路邊炸彈等簡易爆炸裝置。

    此外,較AAAV兩棲突擊車的防護性不足問題,其可靠性及故障率其實更加嚴重,在2003年進行的測試中,AAAV兩棲突擊車受到美政府問責局質疑的主要問題就是可靠性。在2011年“EFV”(遠征戰鬥載具)專案被取消時,主要原因同樣是由於測試期間可靠性較差,且成本增長過快。

  • 3 # 貞觀防務

    眾所周知,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非常重視兩棲突擊戰車的發展,到了今天美國已經發展出了4代兩棲突擊戰車。而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第四代兩棲突擊車使用了一直都飽受爭議的鋁合金車體結構。那麼,熔點低且易燃的鋁合金結構究竟會不會影響AAAV兩棲突擊車的生存性呢?目前,兩棲突擊車設計的三要素是水中航行能力、士兵搭載能力以及登陸時能提供的支援火力。

    也就是說,兩棲突擊車在設計時就是跟輪式突擊車一樣是薄皮大餡。對防護水準本來就不高的兩棲突擊車只要可以保證車內成員不被子彈,炮彈碎片殺傷即可。所以對於兩棲突擊車來說,鋁合金結構的車體是完全夠用的。並且,鋁合金雖然易燃但是在運用在兩棲突擊車上時就大有不同了。首先,兩棲突擊車在水中航行時會激起非常明顯的浪花,陸地上的輕型榴彈炮和迫擊炮是很難打到的。也就是說,AAAV兩棲突擊車只有可能在登陸行動上岸的這一時間段被點燃。

    然而,在水中被浸泡了很久的AAAV兩棲突擊車在水的持續降溫下,實際燃點已經非常之低。而且鋁合金的韌性較高,長時間的低溫還能使AAAV兩棲突擊車的表面發生淬化現象。也就是說,在這種時候的AAAV兩棲突擊車的防禦性能甚至要比很多重灌甲車還要優秀。並且,AAAV兩棲突擊車只要一上灘頭就已經完成了作戰任務,是否被擊毀已經沒有那麼重要。為現代的登陸作戰中,像AAAV兩棲突擊車能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登陸灘頭的爭奪還是要交給步兵,所以沒人會管鋁合金結構的生存性。因為AAAV兩棲突擊車只要卸下士兵,它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

  • 4 # 霹靂火觀察

    AAAV誕生的背景,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並不希望船隻太過靠近海岸,用於迴避水雷和岸炮攻擊的產物,其設計目標是將一個陸戰隊的步兵班從艦隊直接送上海岸,對速度,操控性要求較高,其水中時速高達46公里就是這麼一個證明。

    就具體防護能力而言,AAAV並沒有因為鋁合金結構而如同想象之中脆皮,在2010年1月和2月的測試進行標明,AAAV對爆炸物的防禦能力等效於II類反地雷伏擊車,在火焰中短時間穿行也不會對其造成傷害,但是由於進行高速水上航行的緣故,其平底結構對地雷的耐受力顯然較低,但是很明顯,這並不是鋁合金材質所需要背鍋的。

    比起鋁合金車體所導致的防護能力問題而言,AAAV最大的問題在於裝置的可靠性和故障率,雖然說能夠抵擋路邊炸彈,或者輕型反裝甲武器的直接命中,但是車內裝置會在被直接命中後因為震盪而導致罷工而逼迫全員棄車的可能性比鋁合金車體所造成的麻煩更為嚴重。

  • 5 # 總說裝甲

    應該不會的。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95年裝備有各型AAV7A裝甲輸送車約2400輛,裝備LAV-25裝甲輸送車735輛。

    眾所周知,水陸兩棲裝甲輸送車主要有下列三種功能:把海軍陸戰隊員從登陸艦上接運上岸;攻佔登陸場;在敵方防禦縱深擴大戰果。因此,這種裝甲輸送車理應具有很高的水上航速,以降低其被敵火力的命中機率,確保載員迅速登陸,從而順利完成既定的任務。然而,美國現裝備的裝甲輸送車,其水上航速都太低(如AAV7A1約為13.5km/h, LAV-25為10km/ h, 而M113A3僅為5.6km/h),顯然難如人願,無法滿足當今的使用要求。此外,新型裝甲輸送車還應具有很大的行動獨立性,因此,無論在陸上,還是在水上,都應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和很高的速度。正因為此,大力提高行駛速度就成為研製新型裝甲輸送車的主要要求。

    美國研製新型裝甲輸送車,不言而喻,是為替換陳舊過時的AAV7A1裝甲輸送車。AAAV新型裝甲輸送車是以HWSTD和PSD兩種試驗樣車的研製成果為基礎研製的。

    HWSTD是1989年設計的,車重16.2t,水上設計航速達52km/h,裝有兩個噴水推進器。PSD車重達26.4t,因裝有4個直徑為406mm的噴水推進器,水上航速則增至約56km/h.

    為確保AAAV裝甲輸送車的水上航速達46km/h,採取下列措施:車底呈鼓肚形;用收放式滑行板和側護板充當水下翼;車首的可摺疊板可充當防浪板。

    為儘量減輕這種裝甲輸送車的車重,鋁、鈦和各種複合材料將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工作中,美國的聯合防務公司(UDLP)可算首屈一指。該公司在以往10年中,致力於陶瓷材料複合裝甲在AAAV車上應用的可行性研究,很有成效。美國先後共製成9輛試驗樣車,6輛用於水上試驗,3輛用於陸上試驗。美軍擬以上述樣車為基礎,研製出下列兩種基型車: AAAV(P)裝甲輸送車和AAAV(C)裝甲指揮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美食江湖當中,有哪些店是您無論到哪,有店必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