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夥子牛大了

    您這個問題還真的有意思 哈哈 還真沒有認真注意過 。

    我個人感覺:元代是不注重史書編撰的一個朝代,可能年號這樣的問題也沒有很在意,發現自己的祖輩的年號好或者為了方便就直接拿過來再用一遍。

    以上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2 # 美子392392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意為全國一統。

    1264年,忽必烈頒佈《至元改元詔》,取《易經》”至哉坤元”之義,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

    1271年,取《易經》”大哉乾元”,建國號為大元。開啟大元王朝。

    1279年,元統一全國。

    1294年,忽必烈病逝,諡號元世祖。至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中間40年,皇權爭奪,先後竟有9位皇帝,但都崇拜鐵木真和忽必烈。元順帝更是以世祖為典範,立志恢復帝國輝煌。

    1335年,元順帝以”祖述世祖”為名改年號為”至元”。可惜只用了6年,即被朱元璋趕出了中原大地,逃回蒙古草原,死後被朱元璋封為元順帝。

    至元這年號,元世祖用了31年,元順帝用了6年。

    大元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歷時最短的大統一王朝。

  • 3 # 人間正道70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歷經窩闊臺、貴由、蒙哥、忽必烈四位汗、三代人努力,先後滅金、西夏、南宋、大理等國,經忽必烈於1279年統一中國。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意為全國一統。

    1264年,忽必烈頒佈《至元改元詔》,取《易經》”至哉坤元”之義,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

    1271年,取《易經》”大哉乾元”,建國號為大元。開啟大元王朝。

    1279年,元統一全國。

    1294年,忽必烈病逝,諡號元世祖。至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中間40年,皇權爭奪,先後竟有9位皇帝,但都崇拜鐵木真和忽必烈。元順帝更是以世祖為典範,立志恢復帝國輝煌。

    1335年,元順帝以”祖述世祖”為名改年號為”至元”。可惜只用了6年,即被朱元璋趕出了中原大地,逃回蒙古草原,死後被朱元璋封為元順帝。

    至元這年號,元世祖用了31年,元順帝用了6年。

    大元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歷時最短的大統一王朝。

  • 4 # 周觀魚

    元朝十位皇帝共使用了十六個年號,並非所有年號都是以至字開頭,至字開頭的年號只有元世祖的至元,元武宗的至大,元英宗的至治,元文宗的至順,元順帝的至元和至正。

    至字開頭的共五個不同年號,使用過六次,其中至元的年號曾經重複使用,元世祖忽必烈在1264年至1294年、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在1355年至1340年分別使用過。

    元朝的國號是“大元”,取自於《易經》:“大哉乾元”!這是對乾卦的讚頌,乾為天,代表一個王朝上承天運。元世祖忽必烈使用的至元年號,取自於《易經》:“至哉坤元”!這是對坤卦的讚頌,坤為地,元世祖就是在至元年間逐步統一天下。元朝雖然蒙古南下建立的王朝,但其國號的意義卻嚴格符合中華文化的規制。

    按中原王朝的慣例,前朝或前代帝王用過的年號不會再用,但元朝的統治者是從蒙古高原南下的遊牧民族,對中原的禮治並不是特別在意,比如中國曆代其他帝王都有陵墓,只有元朝的皇帝是駕崩後以黃綾裹身,就地深埋,萬馬踏平,不留陵墓,今天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只是衣冠冢。所以元朝在確定年號這個事情的處理上,就不如中原王朝嚴謹。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元順帝即位時年僅13歲,因為幼小而導致大權旁落,朝堂一度被權臣控制,順帝一開始的年號是元統,用了三年多,順帝漸漸長大,想要奪權,所以在公元1355年以“祖述世祖”為理由,重新搬出了忽必烈曾用過的、承載了無數豐功偉績的至元年號。

    元順帝重複使用元世祖的年號,是確立自己權威的一個訊號,這個年號他使用了六年,在此期間逐步抓回了大權,帝位穩固以後,他在公元1341年再次更改年號為至正,“至為正大”的意思。妥懽帖睦爾在元朝的廟號是惠宗,因為他未作殊死抵抗便從大都退到了漠北,朱元璋認為他順應了天意,所以給予他的稱號是順帝。

  • 5 # 這些歷史要讀

    自漢武帝首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後,年號就成為中華文化圈各政權最基本的紀年方式,更是政權統治的一項重要象徵。不光中國曆代王朝使用,周邊深受華夏文明影響的日本、南韓、越南等國的歷史政權,都使用年號紀年。

    因此,歷代皇帝即位都需要重新取年號,新政權建立也需要改年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改元建制”。而新皇帝新年號的開始之年,就被稱為“紀元”、“元年”。

    既然“年號”是政權的重要象徵,那麼歷代皇帝自然也都十分重視年號的選定,都希望透過引經據典,來為自己選擇一個吉祥如意的年號。哪怕是文化層次極低的歷代的農民軍政權,也都熱衷於給自己政權取個年號。比如元末的徐壽輝,也給自己的農民軍政權起了個叫“天完”的年號,雖然聽起來就很不吉利很沒文化,彷彿就是天快要完蛋的意思(其實,人家就是很樸實的希望在“大元”上加頂帽子而已)。

    扯遠了,下面我們言歸正傳。正如題主所說的,元朝皇帝的年號確實是常用“至”字開頭的,比如至正、正順、至大、至元。而且,其中還有兩個年號被重複使用,元文宗和元寧宗都使用了至順這個年號;而忽必烈和元惠宗都使用了至元這個年號。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小編認為,這主要是與元朝蒙古統治者的漢化程度不高有關的。這一點,我們從元朝皇帝的墓葬文化就可以看出。元朝皇帝還是沿用草原傳統的葬禮方式,並沒有修建規劃龐大的皇家陵墓。而且,蒙元統治者在很多風俗習慣上,也都保持了草原部落的習慣。所以,與金國、遼國和之後的滿清相比,蒙元雖然也成功入主中原,但漢化程度卻很有限。

    所以,通俗來說,蒙元統治者就是因為自身文化水平不夠,或者本來就對年號的重視程度不夠,才導致年號出現重複和相似的情況。

    實際上,元朝皇帝的年號,可不像後來的明清兩代皇帝的年號那般的用心和講究,而是顯得很是隨意。所以,就出現了相似度高、重複度高等情況的出現。可以說,元朝年號的文化水平,其實和農民軍政權的年號是差不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LC中的FX2N的作用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