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糧油市場報

    首先,海水稻能夠得以在鹽鹼地中生長,是中國眾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其次,海水稻在鹽鹼地中的產量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高,如果大規模種植推廣開來的話,平均畝產可能只有250公斤左右!

    所以,今後要想吃到海水稻的話,可能要花費較高的價格了。

    為什麼海水稻可以在鹽鹼地裡生長存活?主要還是以陳日勝、袁隆平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付出。

    中國海水稻研究已有31年之久!

    據相關資料顯示,1986年,廣東人陳日勝偶然間發現了一種可以抵抗海水鹽鹼性的野生水稻,從此拉開了中國海水稻研究的序幕,至今已經有31年之久。

    在此期間,陳日勝等人做了長期且大量的培育工作,幸運的是,陳日勝的研究引起了袁隆平院士和農業部的關注,最終成為了國家級專案。

    如果說陳日勝是海水稻的發現者,那麼袁隆平就是海水稻的推廣者,正是袁老的支援和關注,才讓中國海水稻的研究成果那麼豐碩。

    正是這些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才得以讓海水稻在海邊灘塗等鹽鹼地生長,才讓海水稻的耐鹽度逐漸提高,才得以讓海水稻的產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才得以讓海水稻的大規模種植成為可能......

    最後,向陳老、袁老及其團隊致敬!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03.28

  • 2 # 科學興農

    謝謝邀請,關於這個問題,個人看法與諸位可能不太一樣。關於問題本身的描述來說,能夠取得產量沒問題,但是產量方面就略顯得短板了。此外,該水稻的價值更多的可能凸顯在科研而非應用,只是媒體盲目宣傳擴大了其價值。任何一種特殊種質資源來講都具備較高的研究加以應用的價值,類似的很多而不僅僅侷限於海水稻,並且來說當前的海水稻來說已經進入了科研改良的過程,並且逐步取得了成果。

    海水稻不特殊但也特殊,不特殊的地方在於能夠適應鹽鹼的作物很多,到過海邊的應該都有見到,在海邊附近的淺水區域有很多野生雜草;而特殊的地方是這個野生的雜草是“水稻”,這才凸顯了其價值。

    能夠有其他野生雜草存在於海水這樣的特殊環境也就說明這種抗鹽鹼的基因是存在的,海水的存在並不是所謂的放衛星,而是實實在在的。但是細心的朋友想來也有所瞭解,海水稻發現者已經為海水稻奮鬥了32年(1986年發現),至今無法實現推廣應用,也足以說明有很多限制性。

    本人所說的海水稻更多的價值凸顯在科研發現也是源自於海水稻的一些缺點。

    首先,海水稻株高過高!這一點來說,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水中種植問題都非常突出,即倒伏。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想來應該瞭解,育種的過程是從高到低的,這也是為了對付抗倒伏而走出的一條路徑。無論水稻還是小麥都經歷了矮化革命。所以海水稻的倒伏問題也是限制應用的一點。

    其二、海水稻結實率比較低,口感很差。不少朋友說個別地方的雜交水稻都開始做飼料了,那麼在當下來說,對於海水稻來說依照目前的口感恐怕更難有消費渠道了。

    其三、應用範圍來說,海水稻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海水淺灘區域,中國地大物博,但是海水淺灘區域目前用於耕種的確實很少,以來種植之後會可能由於漲潮而淹沒造成損失,農戶缺少積極性。而另一原因則是,當前適合種植的淺灘區域種植的是互花米草。所以海水稻的推廣價值就沒那麼高了。指望海水深處種植水稻的想法還是不現實的。

    之所以說海水稻的科研價值大,是因為如果海水稻的一系列抗性基因拿到的話,透過轉基因方式提高當前水稻對於鹽鹼耐受度,透過改良在中國內陸鹽鹼地推廣種植,這個價值就大得多了。在這方面而言,對於建立水稻基因庫、水稻性狀研究定位的科研工作者來說,真的是不錯的科研材料。

    所以大家也不要對海水稻抱太大期望,如果海水稻真的開了掛的話,生命力完全到開掛一般的神存在,那它就不再是福,而是生態界的災難。水葫蘆不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說自然界是公平的,有優勢就必然有其劣勢,而我們人類科研工作者所能做的就是將劣勢儘量降低,優勢儘量放大而已。

  • 3 # 言為心聲124271091

    海水稻是雜交水稻,理論上將耐鹽鹼的水稻與高產的水稻雜交,就可以得到即耐鹽鹼又高產的水稻――我這裡說的輕鬆――實際上陳日勝和袁隆平不定經過多少年、多少次的篩選,才取得成功的!讓我們衷心感謝他們吧!讓我們衷心地感謝那些為共和國做出卓越貢獻的各行各業的精英們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過了35歲,還一事無成的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