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宏超

    唐宋之時,哪吒隨毗沙門信仰逐漸傳播開來,而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不大能夠接受其忿怒之像,反倒把佛經中哪吒偶現的童子身———一個能夠被華人所接受的少年形象,認作他的真身。又透過戲曲等通俗文學的加工,在民眾心理的催化下,哪吒的童子身形不斷被強化,最終定型為一個清秀敏捷伶俐可愛的小男孩形象。

    除了外形,哪吒的法器神通也逐漸在向兒童方向演化。佛經中護教神靈哪吒的法器是金剛杖,後來變成了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哪吒外貌和法器的兒童化,與農耕民族的審美心態和多子多福的文化心理密切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頑童性格的核心是遊戲精神,他的行為動機是“有趣”而不是禮儀教化的那套社會化規範,所以頑童們往往自發地帶有“殘忍”天性。哪吒屠龍殺石磯徒弟的行為,與一般小兒閒時斬斷蚯蚓、掰折知了腿、給蟻穴灌水的行為並無二樣———成人或覺殘忍,兒童卻不以為然。哪吒這種輕視生命的行為,不就是兒童的天性和本能嗎!關於這一點,只有真正關注過兒童並且理解兒童的人,才能有所體會。

    總的來說,明代的社會文化背景催生了哪吒這個頑童形象。據徐光啟大致推算,明宗室人口每30年左右翻一番。皇家對子嗣的狂熱帶動了子民的生育高峰,據相關統計,有明一代人口增加數量為14000萬人,遠超前代增幅———巨大的兒童人口基數促進了成人對兒童的重視和關注。王陽明的兒童觀、李贄的“童心說”,在這個背景下得以順理成章地出現,再結合民間傳說、道家哲學和宗教信仰以及提倡自然人性的思潮等因素,文學作品中最終能出現哪吒這樣的頑童也就不難理解了。

  • 2 # 誰是誰的菜

    神話故事中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一個躍然於書本上的民間傳說。活躍於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榜》中。哪吒又作那吒,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亦說源自於古波斯。          

      哪吒姓李,原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子。據說,他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奉玉虛宮法牒,脫化陳塘關李門為子”,“輔姜子牙而滅成湯”。其出生時就充滿神話色彩。李靖夫人殷氏懷孕三年零六個月,得夢生下個肉球,李靖大驚,一劍砍去,分開肉球,跳出一個孩子。他手套金鐲,腹圍紅綾,滿地上走。這金鐲和紅綾系金光洞鎮洞之寶——“乾坤圈”和“混天綾”,故當時滿地紅光,滿屋異香。

               很明顯,“哪吒”是一個異國語音的名字,也就是說他並不是中國本土所產的。原來,哪吒的確是一個舶來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個神,唐宋以來佛經中有關哪吒的傳說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取材於此,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連綴起來,加以豐富而超現實的想象,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義。而道教溯源中說他是神兵神將的統帥,稱“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命他永鎮天門

    哪吒的原型本是佛教護法神,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變,最終變成了道教神,變成了有血有肉的神話小英雄,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叛逆神。在先唐時期哪吒一直作為佛教護法神而存在,其往往隨毗沙門天王而出現,地位不算太高。但到了宋代隨著中國本土文化的吸收,哪吒逐漸被民間所接受,並且被民間道士信奉。到了元、明時期哪吒形象逐漸進入通俗文學,元雜劇中哪吒形象開始活躍,其形象日益豐滿,尤其是明代是哪吒形象演變的高峰,《西遊記》《封神演義》的出現更使哪吒形象的傳播達到巔峰。此時的哪吒形象與中國傳統的儒道文化融合,最終變成了人人傳頌的小英雄形象,現在在大陸、 臺灣有很多的哪吒廟,可見其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 3 # 傑輝

    一個還未出生就被當做異嬰的嬰兒,在古代都比較迷信,大多數人崇尚神仙,當哪吒在母親懷了3年多還未出生時就被當成了神仙轉世或者是妖孽轉世,所以人們會把哪吒拿來做人物來描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眾不同的他三百字六年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