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涯浪子王有生227

    這個主要是說魏晉時期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順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沒辦法做大官。

  • 2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名句·出處】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劉毅《請罷中正除九品疏》)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由於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於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劉毅認為曹魏立九品中正制,是權宜之計,並沒有選拔出人才,卻有八種弊端,於是上疏請求改正。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就是這份奏疏中的話。意思是說,這種選人制度造成了上品官員沒有出身於寒門也就是社會下層的人才,而低品官員卻沒有豪門勢族的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中的“寒門”,指貧寒微賤的家庭;“勢族”指有權勢的家族。“勢族”後世在引用時也有作“世族”或“士族”的。“世族”指世代顯貴的家族,“士族”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與“勢族”的意思基本相同。由於“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直指九品中正製造成用人不公的弊端,所以在談到魏晉選人用人制度時,多被援引。

    牛建強《科舉制是如何產生的》:

    這種制度最初還注意品狀,後來因豪族控制,淪為他們壟斷的工具,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格局。

    楊亮《一個私人博物館的文化擔當》

    到魏晉南北朝時,九品中正制行之既久,大小中正都為世家大族所把持,品評人物的標準不是德才,而是門第的高低,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貝匯全《從<五柳先生傳>看陶淵明》:

    那是一個分裂對峙的時代,士族和庶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被按門第區別,豪門士族控制了國家的絕大部分,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期很長時間的酸奶有什麼用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