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古墓環境裡儲存的明明很好的,為什麼一接觸空氣就瞬間毀壞了?
16
回覆列表
  • 1 # 張博力

    因為我們考古發掘所能看到的文物,其實已經是在漫長的埋藏時期,倖存下來的文物了。有很多很多的文物在埋藏的時候就因為老化的原因而腐朽或消失了,有幸儲存下來的,是因為他們與古墓的環境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他們適應了古墓的環境。

    就以空氣來說,如果你強行開啟墓葬的大門,湧入的空氣會迅速的改變墓葬中空氣的氧氣含量,導致一些物品迅速的老化。當年發掘定陵的時候,其實是有很多的絲織物的,當時開啟木門之後,就迅速安排人員進行了拍照記錄,利用了閃光燈在黑暗的環境中進行拍攝。然後考古隊員進入墓室後,發現地面有很多的黑色的灰跡。當時沒有引起注意,直到考古發掘後,整理資料,看到之前拍攝的照片才知道,是墓室中有很多絲綢材質的掛飾,由於迅速開啟木門,氧氣進入,掛飾全部掉下來,並且化成了灰燼。

    第二種就是水環境,這種一般是和漆木器有關。漆木器在地下的長期埋藏過程中,常常受到地下水的侵蝕,它的內部分子結構完全被水飽和了。一旦從有水環境中取出,強行進行脫水,那麼它的纖維結構將會迅速的坍縮和扭曲,整個漆木器都會扭作一團,引起開裂,脫皮等現象。現在一般使用化學試劑緩慢脫水,整個脫水過程能達到十年。

    第三種是光照,這種一般是紙質文物身上發現的。當從黑暗環境中拿出紙質文物放在Sunny下的話,它會產生嚴重的光敏反應,這個時候紙質文物就會很快發黑乾裂。

    第四種是溫度。我們知道青銅器的青銅是銅錫鉛三種元素的合金,其中的錫在零下13度的時候,它的結晶點陣會重新排列,這個時候,它原子之間的間隙會慢慢變大,變成一種新的結晶形態就叫做灰錫,這種灰錫會使金屬錫碎裂成粉末。如果發掘出金屬器皿,儲存在溫差環境太大的地方,就會產生這種後果。

    所以說文物的發掘是一個科學的過程。如果像盜墓那樣,強行的盜掘,強行的取出,不以科學的流程來進行,那麼很多文物都會遭受滅頂之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推薦一下覺得比較好穿顯腳小的女鞋版型嗎?如果有具體的鞋子和店鋪就更好了。我39碼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