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畫尚品

    也沒有斷絕。只是這四個地方禁止,像紅門宮,也就是小泰山。還有王母池,遙參亭,老君廟。這些地方呢,景區面積小,一些宗教習俗日的時候人多,容易發生踩踏和火災,存在極其嚴重的安全隱患。每年泰山景區和泰山消防到這個時候都嚴陣以待,維持秩序。

    除了這幾個地方,其他的焚香地方還沒有取消,因為泰山燒香不僅僅是大眾對美好生活和嚮往的信仰和寄託,也是泰山文化對民眾的影響所體現,國家不會一刀切的取消這些習俗。

    除了泰山神也就是俗說的泰山老奶奶的生日以及新春新年的開始,都是泰山焚香的香客聚集時期,還有泰山每年一度的泰山廟會。實際上焚香叩拜祈福,源於泰山文化的泰山廟會。緣起與泰山崇拜和道教在泰山的興盛有關。

    泰山是中國東部的第一大山,它綿延橫亙於泰安、長清、歷城之間,主峰海撥1545米,號稱“東天一柱”。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大汶口人”就十分崇拜泰山,並借泰山之高以祭天(大汶品文化由“日、火、山”組成的陶文是最生動物形象的說明),成為後來封禪泰山活動的濫觴。孔夫子編定的《詩經》中有“太山岩巖,魯邦所瞻”的詩句,漢武帝劉徹曾面對泰山發出“高矣,極矣,大矣,特矣,赫矣,駭矣,惑矣”,的感嘆。

    道家之人對泰山情有所鍾。道與仙有緣,仙與山有關。《說文》雲:“仚(即仙),人在山上貌,從人從山。”《釋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要想得道成仙,就必須入山修煉。戰國時期,方士黃伯陽隱居於泰山之鹿町巖洞修煉,後人稱為“黃伯陽洞”。泰始皇東封泰山時,曾打算訪仙人羨門高的蹤跡;又傳說秦始皇求見修煉於泰山東南仙人山的安期山,“與語三日而去”。漢武帝對李少君提出的“修煉、封禪、長生”三者融為一體的建議極感興趣,一生七次到泰山。

    道教的符籙有“五嶽真形之圖”而東嶽真形列其首,東方塑的《五嶽真圖序》說:“東嶽泰山君領群仙五千九百人,……泰山君青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平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魏晉時期的曹植,多次登臨泰山,留下了不少求仙問道的詩篇:“仙人攬六著,對博泰山隅”;“驅風遊五海,東過王母廬;俯視五嶽間,人生如寄居”《仙人篇》。“晨遊泰山,雲霧窈窕”;“西登玉樓,金樓複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飛龍篇》

    看到這麼悠久的傳統習俗歷史,作為泰山燒香祈福來說,這幾個地方禁止焚香,不會影響到大眾對泰山中國文化象徵信仰的習俗。因為對於泰山這個具有靈性和特殊象徵意義的國山來說,已經賦予了國泰民安的意義,泰山安,則天下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照的小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