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幾乎每年都會在馬拉松賽場上發生猝死悲劇,究竟哪些人不適宜跑馬拉松?跑馬拉松要注意什麼呢?
15
回覆列表
  • 1 # 放肆跑

    在近幾年的馬拉松比賽中,幾乎每年都有猝死事件發生。僅2015年一年,國內馬拉松比賽就發生了5例運動性猝死。有的人是首次參加長距離比賽,在中途突然暈倒,發生猝死,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急救,雖然被送往醫院,結果仍然因為搶救無效不治去世。也有的人雖然接受了急救人員對其進行的電除顫和心肺復甦急救,但結果還是未能挽回生命。

    馬拉松是一項高負荷、大強度、長距離的競技運動,也是一項高風險的競技專案,對參賽者身體狀況有較高的要求,參賽者應身體健康,堅持長跑鍛鍊,並經註冊醫療機構體格檢查,證明身體適宜參加比賽。以下疾病患者不宜參加拉松賽:

    1.先天性心臟病和風溼性心臟病患者

    2.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患者

    3.心肌炎和其它心臟病患者

    4.冠狀動脈病患者和嚴重心率不齊者

    5.血糖過高或過低的糖尿病患者

    6.孕婦/其他不適合運動的疾病患者。

    另外,感冒、肥胖、年齡過大的人,也都不宜參加馬拉松比賽。

    系統訓練,充分了解自己很重要。很多人在長跑過程中都會出現運動“極點”:感覺身體極其難受,心率增快、胸悶、呼吸困難、窒息感、頭暈眼花、面色蒼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噁心、嘔吐等。通常跑到30至35公里處“極點”出現的機率比較高。“極點”不是“極限”,是正常的運動生理想象,經過專業訓練的選手很容易挺過去,但不經常長跑的人“極點”現象出現早,持續時間長,反應強烈,容易在“極點”發生意外。

    產生“極點”的原因是,運動員在高速奔跑下,體能消耗過大,內臟器官的活動趕不上肌肉活動的需要,不能及時地把氧輸送給肌肉和帶走大量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謝物,造成運動員呼吸、心率急劇增加,血壓升高,導致呼吸迴圈系統失調。出現“極點”現象時,要適當降低配速,始終保持運動狀態。同時,注意控制呼吸頻率和增進呼吸深度,延緩呼氣,這些都有助於快速消除“極點”現象或縮短它的持續時間。

    切記:長跑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適可而止,跑馬有風險,安全為第一。

  • 2 # 子樂健康科普

    馬拉松參賽者運動性猝死者的時間段分佈

    運動性猝死一般發生在臨近終點和到達終點後,幾乎所有的選手在比賽中都會出現“極點”,心跳、呼吸頻率加快,這時需要選手適當調整速度,減輕身體及心理負擔,放鬆應對後面的比賽路程。如果沒有及時調整,盲目衝刺容易造成機體供血不足,心臟負擔增加,參賽選手將處於極其危險的處境中。此外,若跑完全程後立即停下,靜脈血易淤積於靜脈中,不能及時運輸至心臟,造成心臟缺血,導致心跳驟停。

    馬拉松參賽者運動性猝死者的參賽專案分佈

    半程馬拉松是運動性猝死事件發生最多的專案。其原因可能在於:許多全程馬拉松參賽者通常每年都會多次參加比賽,比賽經驗相對更為豐富。半程馬拉松及迷你馬拉松的參賽者更多為一時興起的業餘選手,不但缺乏比賽經驗,在比賽中更容易盲目追求速度而忽略自身實際的身體素質及身體狀況。

    中國馬拉松參賽選手運動性猝死成因

    1、心源性猝死:在運動性猝死者中,以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居為主的35歲 以下的居多;而35歲以上的運動性猝死者多是因為冠心病、腦血管疾病。除此之外,人體在進行像馬拉松這類劇烈的運動時,身體代謝速率會迅速加快,容易發生心肌缺血性缺氧,導致心肌壞死,進而引發死亡。

    2、腦源性猝死:主要包括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硬化、動脈瘤及高血壓等,也是運動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馬拉松比賽時,參賽者長時間劇烈運動可使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導致體內收縮壓升高,容易造成自身原有動脈硬化、腦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

    馬拉松賽事運動性猝死的預防策略1、對馬拉松參賽選手進行嚴格的體檢,患有某些疾病的選手不適合參賽

    除常規檢查外,參賽選手的病史、運動史、精神狀態、心理狀態、家族的遺傳疾病等也要進行專門的檢查。其中患有以下疾病的選手不適合參加馬拉松比賽:

    (1)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有發病機率的人;

    (2)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的人群;

    (3)患有程度較嚴重的代謝疾病的人群;

    (4)比賽日前兩週以內患過感冒等疾病的人群;

    (5)患有呼吸系統和骨關節慢性疾病 ;

    (6)身體過度肥胖者。

    以上6種情況在馬拉松這種高強度的比賽中和高強度的耗氧下極易發生運動性猝死。因此,對參賽者進行嚴格賽前體檢,是對其負責任的表現,有助於保障其生命安全,將可能發生的事故扼殺在源頭。

    2、科學訓練,提高身體素質3、普及馬拉松運動知識,提高對馬拉松參賽風險的認識

    馬拉松是一項高強度高耗氧的比賽,但是許多選手往往缺乏基本的運動知識,為了追求速度和名次,炫耀自己而盲目參賽。因此,提高對馬拉松參賽風險的認識非常必要。選手在報名參賽前需要充分了解自身身體狀況,量力而行,千萬不可輕視比賽、盲目參賽;賽前兩週內積極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膳食,避免賽前短期過多的訓練,過度疲勞。

    參考文獻

    [1]劉露,艾志遠.中國馬拉松參賽者運動性猝死成因及預防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2):192-195+19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本面選股怎麼選擇因子,怎麼驗證因子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