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拖成長學院

    一般認為,邪教是打著宗教旗號蠱惑人心、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所以算不算邪教,不但要看吸引力法則的信眾有沒有打出宗教旗號,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形成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

    從這個“強定義”來看,這個群體目前也許還沒有明顯特徵。不過這篇回答要強調的是,針對吸引力法則的一些說法,特別是關於“夢想”和“心想事成”的說法,的確已經有一些實驗在檢驗了,那它們的結果如何,支不支援吸引力法則呢?

    吸引力法則宣稱“同頻吸引”,強調要抱有“正面想法”,這樣才能得到“正面結果”。在夢想方面,吸引力法則強調“心想事成”。甚至,即使你沒有聽過吸引力法則,也一定聽過“心想事成”的說法:“多想著點兒好事,好事就會發生!”、“樂觀一點,別垂頭喪氣!”那麼,“心想”對“事成”能起多大作用呢?還真的能測量出來嗎?我們知道,這種測量的事兒,一般人幹不出來,除了誰呢?科學家們。

    1990年,心理學家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在實驗中調查了25名減肥的女士。——是的,減肥,那個冬天被你打入冷宮,天熱了才會解凍的夢想。實驗參與者當中,有些人在減肥前充分暢想了美好的未來,減肥成功以後的畫面——可能就是瘦成一道閃電啊什麼的;另一些人沒敢這麼想。一年以後,跟蹤調查發現,兩種人果然大不相同,一種比另一種多減掉了24磅(接近11公斤,即22斤)。你覺得,誰減肥更成功呢?在頭腦裡提前預演過美好結果的,還是想都不敢想的呢?跟大多數人一樣,當時科學家也以為想著好事兒的人,好事兒會來。可現實就是那麼打臉,提前想象減肥成功的人,反而少減了22斤!用現在的話講,“這就很尷尬了……”你讓販賣雞湯和吸引力法則的人怎麼活啊?然而第一個尷尬的,卻是這位科學家,這個作死的實驗幾乎威脅到了這位女科學家的柴米油鹽。新實驗成果一項項出來,都在證明樂觀的幻想危害多多。可這跟直覺畢竟差了十萬八千里,於是有一段時間,她連論文都發表不了。審稿人覺得這實驗匪夷所思,甚至用“可怕”來形容她的觀點。好心的同行,建議她換個領域研究,別成天死磕這些虛頭巴腦的“夢想”了。多虧她比較堅強,終於頂了過來。20多年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援新觀點。暗戀實驗中,沉湎於幻想的人不易採取行動;求職實驗中,憧憬新工作的人投出的申請更少。幻想樂觀成績的人,考分更低。年輕人這樣,老年人也不例外。對那些有關節炎的老人來說,實驗發現,樂觀幻想妨礙了他們的康復程序。有意思的是,資料統計還發現,報紙《今日美國》財經版上的報道越樂觀,隨後的道瓊斯指數就跌得越狠。回顧美國曆屆總統的就職演說,對未來期望越樂觀,任期內GDP和就業率就越慘。我想,奧巴馬先生心情一定是崩潰的,這還能不能讓人好好畫大餅了……

    為什麼會這樣?太殘酷了!雖然我長得醜,可是我想得美啊!這也不行嗎?想得美有什麼害處?研究發現,盲目樂觀的幻想,會欺騙大腦,讓它誤以為美好的結果已經達成,從而懈怠下來。在實驗室裡,這種懈怠的效應甚至能測出來——想完好事兒以後,血壓當中的收縮壓讀數都降低了,而收縮壓正反映了人做一件事的投入程度。除此之外,在樂觀幻想之後,人更容易選擇性地忽略不利事實,無視現實困難,抱持鴕鳥政策。

    回到吸引力法則,一種極端化的理解是——

    如果你是發自內心地祈求一臺電冰箱,那麼宇宙就會把一臺電冰箱送到你的面前,duang地一聲,在你家門前的空地上砸出一個坑。

    除了少數智商不線上的人之外,我們都會覺得這種說法很扯,是無稽之談,覺得自己不會墮落到信這種謊言。但實際上,這個說法的溫和版本還是頗有市場的。對未來抱有希望,哪怕是美好的幻想,至少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有“奔頭”,更不容易放棄吧?直觀來看,這總有些說得通吧?可實驗就是這麼殘酷,研究發現,盲目的樂觀就是會讓人願望達成率不增反降。

    研究還發現,只有一種情況下,樂觀會對應更高的達成率,那就是你的樂觀是建立在以往實實在在的成功基礎上,是理性的、有憑有據的樂觀。而這種樂觀的現實比例,卻往往不多。

    所以下次,別再用美好的幻想麻痺自己了。當然那些註定做不到的,比如嫁給偶像之類的除外,單純享受一些幻想的過程也沒什麼不好。但如果是真的想實現的,就紮紮實實做些準備吧。

    P.S. 如果經常習慣性地樂觀幻想呢,還有沒有辦法扭轉乾坤?有。想完那些美事之後,立刻想一下,你可能碰到哪些障礙,最關鍵的是什麼障礙。給自己兜頭一盆冷水,效果往往很好。這不是開玩笑,真就是這麼做的。先幻想美好結果,再立刻想障礙——順序千萬不能錯。就是這個技術,產生了不同的效果。如果你的願望有實現的可能性,它會讓你動力恢復;相反,如果你的幻想實在是沒邊沒譜,達成率低,“想上天”啊什麼的,這個技術能讓你痛痛快快地放棄它,或者調整目標。這個做法,被稱為心理比對(mental contrasting)。在這方面,可以參考厄廷根女士自己寫的書,已經有中文版了,叫做《WOOP思維心理學》。

  • 2 # 懷疑探索者

    “吸引力法則”是一個標準的偽科學,算不上是邪教。但其荒誕的內容過於離奇,加上其唯心主義的整體構造,很容易誘發邪教的共鳴。

    科學,在於整理事實,發現客觀規律,其最根本和最首要的,就在於其真實性。而偽科學往往打打著科學的金字招牌,對荒謬的神論進行大肆宣傳炒作,與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科學背道而馳,反而把自己標榜為“科學”,吹得無所不能。

    有一天,我的QQ好友裡突然多了一個27歲女子,她一張口就積極向我推銷所謂的“吸引力法則”。我點開了她的日誌一看,滿是和“吸引力法則”相關的東西。

    首先,請各位必須明確: “吸引力法則”是完完全全的偽科學,影響力極廣、危害極大。我正打算寫文章來反這個偽科學,於是決定和她繼續聊下去,一直說到勞倫斯·克勞斯寫的反“吸引力法則”的文章和邁克爾·舍默的反“吸引力法則”的文章,並判斷“吸引力法則”是一個偽科學。她的回答卻讓我大吃一驚。她說:“你不知道中央新聞聯播都播出了,整個宇宙中暗物質佔90%以上。因為你沒有見證你知道嗎?我處在一個每天都有奇蹟發生的群,見證無數幾乎可以扭轉一切,只要是掌握了秘密重心的人。”哦,從暗物質扯到奇蹟再扯到秘密這也太跳躍了吧!

    胡說八道的“吸引力法則”為何能使一個青年人痴迷狂信到如此走火入魔的程度呢?原來,這個所謂的“吸引力法則”源於近代“吸引力法則”運動的旗手——朗達·伯恩(也譯朗達·拜恩)的三部曲《秘密》《力量》《魔力》的出版,以及聲稱“紀錄片”實為”忽悠片”的《秘密》的發行。這些混亂奇葩的出版助長了偽科學在公眾中的傳播。

    先來說說影片中的一個物(超)理學家吧!

    《秘密》影片中的“量子物(超)理”學家,約翰.賀格林(John Hagelin),是一個可以和趙大師媲美的超理學家。曾經有一次,約翰.賀格林帶領四千之眾的超越冥想信徒聚集在美國首都華頓“發”了幾星期的“功”。事後,在公佈發功研究結果的新聞釋出會上,這位賀教授大言不慚地說:在發功時期,當地的犯罪率下降了18%, 而當然這一變化是“發功”造成的。當一位記者問他,這18%是與什麼相比得出來的? 他就開始東拉西扯。後來人們調查發現,在“發功”時期當地的犯罪率幾乎達到有史以來的頂峰。賀教授對此辯白:如果沒有發功,犯罪率會更高(你的話連可證偽性都沒有)!

    美國有一個惡搞獎叫做“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每年獎給“不可能或不應該被重複的成就” 。 因為這一次臭名昭著的偽科學研究,賀教授榮獲1994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的和平獎。在此之後,曾經與他合作過的物理學家停止了和他的來往。賀教授轉而研究所謂的“超越冥想與量子力學之關係”,卻再也無法發表任何一篇物理學論文。現在,陰魂不散的他又開始忽悠“吸引力法則了”!( In 1994, Hagelin received the Ig Nobel Prize for Peace, an annual parody award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which "honor[s] achievements that first make people laugh and then make them think".[87] The Master of ceremony and award"s founder Mark Abrahams called it the world"s most "(un)coveted award for achievements that cannot or should not be reproduced" which are given to "honor the world"s largely overlooked scientists and other contributors to modern culture, who bring smiles and guffaws to others, whether intentional or not."[88][89] Hagelin received the prize for his "experimental conclusion that 4,000 trained meditators caused an 18 percent decrease in violent crime in Washington, D.C.)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7月14日在中心書城把朗達·伯恩的“吸引力法則”的三部曲給看完了。現在我可以很負責地說:《秘密》該書平均每一頁就有3個極度荒謬的錯誤。以下是我駁“吸引力法則”三部曲裡最為荒謬滑稽的幾個片段。

    稍微舉書中一個典型的觀點做反駁:

    【每個想法都有特定的頻率。反覆思考某個想法,就可以發射這個想法的頻率。】

    額,首先你是用什麼儀器測量出每個想法的特定頻率的?比如說我想錢那麼錢的頻率是多少赫茲(Hertz)?

    在突觸傳遞(synaptic transmission)中,大腦的確可以透過在神經細胞中流動的離子流產生腦電波,而根據第四個麥克斯韋方程式(Maxwell"s equations),任何電流都可以產生磁場。

    人體確實有生物電流,那麼自然而然的也會產生人體磁場。但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拉塞爾·A·波爾德瑞克(Russell A. Poldrack)教授表示,首先,腦電波產生的磁場非常微弱,只能在一個嚴密與外界磁源隔離的房間內,用極其靈敏的超導量子干涉儀(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QUID)才能測量出來。

    另外,還要考慮到平方反比定律的作用,即能量波的輻射強度與能量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如果兩個物體大小相同,而一個物體與能量源的距離是另的兩倍,它所接收到的能量只是另一個物體接收能量的1/4。10-15特斯拉(tesla,磁感應強度/磁通量密度單位,符號為T,1T=1N/Am)的腦磁場不但會在頭骨中快速消散,而且會迅速被其他磁源覆蓋,更不用說10-5特斯拉(500-600毫高斯)的地磁場了,它會以超出10個量級的強度覆蓋腦磁場。

    退一步講,如果真能靠腦磁場吸引金錢、成功甚至妹子什麼的。那麼其他的磁源也可以做到,那麼朗達·伯恩為什麼不去製作一個根據“吸引力法則”來吸引好事好東西的機器呢?

    再從生物學角度來反駁,腦調節人體生命的基本活動,以及激素水平、含氧量,血壓等等,是神經系統的中樞。腦可以劃分成各個不同的區域,全腦的功能是透過各個腦區共同協作而體現的,各個腦區的活躍度以及活躍的方式都會影響腦的功能與其行為(也就是思考、情感等等),而各個腦區某種意義上相互獨立而相互協作,腦中存在許多執行緒並行,把全腦的功能簡化成單執行緒輸出的說法是在耍流氓。然後大腦的腦電當然存在頻率,但是各腦區是不同的,否則人們在研究大腦的儀器上插一堆電極幹啥?如果頻率單一的話,找個電極往身上隨便哪裡一搭不就好了?

    假設吸引力法則成立,你這個腦區發射吸引錢的頻率,說不定另一個腦區就發射吸引翔的頻率。另外人和人大多是大同小異,但還是存在個體差異,有些甚至是很顯著的個體差異,比如說超憶症患者對自己感知的描述就和常人的有所不同。而且性別年齡身體狀態(例如有無發燒)的不同即使是想同一個東西的不同人所發出的頻率也會有差別。總的來說就是,腦是很複雜的,思考和腦區的位置有關,和腦區的相互協作有關,和神經遞質有關,和你的基因有關,等等等等。

    人類的思想燦若星辰,若是每個想法對應一個頻率,想法之間的頻率是會有多麼緊湊,假設“吸引力法則”成立,我集中注意力書寫或者過馬路小心都會吸引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還不讓人活了?

  • 3 # 健康觀念先行者

    什麼邪教不邪教,迷信不迷信的,一個人天天想好的,好心態,正能量不是很好嘛?心境好不自然運勢就好嘛,有什麼好較真的。

  • 4 # 漫天飛雪145885529

    應該不算邪教,和我們常說的心想事成應該是同樣道理,就像書中說的,電話、汽車、飛機都是先在內心想像出來才能發明出來,如果無人先想出來怎麼可能憑空出現呢?大家可以反思自己的經歷經驗及現在的處境,似乎都可以用吸引力法則解釋,或許這種吸引力作用目前還無法被科學證實。

  • 5 # EtherealReve

    你說反了,現代科學才是邪教。無數現象不能解釋而別的系統可以解釋還說自己是真理,是地球最先進理念,還不允許質疑。

  • 6 # 水影小鱉

    其實,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也許真有所謂神佛魔(高階生命體),但是,不用科學證明,不用科技度量,有啥用?就好比,有個傻逼胡亂猜想宇宙是個蛋,然後不知多少年後人類科技發展到,真的證明宇宙是個蛋,那時候,我們會感慨那個傻逼是先知麼?胡亂猜的沒有依據是先知?而且,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亂猜有實用價值嗎?猜中又怎麼樣,能幹啥?而科學、科技可以實踐,可以促進人類發展。真到了用科技證明宇宙是個蛋的時候,那時我們人類就可以用先進科技繼續探索這個蛋,然後突破,乃至超越之。總之,科學可以拿來用,而胡亂猜屁用沒有。

  • 7 # 希達的飛行磚

    所謂吸引力法則並不是一種邪教,但書中把吸引力法則寫的神化甚至魔化了,其實這只是一種類似於樹立目標的方法,讓你在潛意識中努力達到它。

  • 8 # 木林森逢春

    吸引力法則目前來說它沒有邪教的特性……邪教一般指打著宗教的旗號盅惑人心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吸引力法則的定義首先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組成的,它把這能量定為頻率,當頻率相同對接時就會有共鳴,而有一種看不見的能量,它稱為吸引力,宇宙萬物星體知所以能秩序井然的運動著離不開萬有吸引力,吸引力法則跟因果定律有些巧同,也就是一個人你有怎麼樣的想法就會有怎麼樣的人生道路,它認為你現在的一切都是由你過去的念頭造成的…………我認為吸引力法則只是某機制中的巧合現象而已……我的提論是首先把宇宙萬物定為是由上帝創造的,當然它不是死機制,它也是活的,只不過一切由上帝怎麼定義你,人類只是其中一小環節,不是你有夢想你就一定成功,但成功前提必須要有夢想……夢想人人有,是否成功在於你跟上帝簽了什麼協議,你的所做所為就是上帝回饋你什麼禮物的基礎……你想要房想要車想要美女想要鈔票,你這種想法透過頻率傳給了上帝,上帝注意到了你,它就會根據你今後攜帶這個夢想下的所做所為扭轉大盤機制給你機會給你相對應成果,這個成果是根據你的所作所為大小來進行賞賜的,如果你的頻率足以癲復現有的機制,它會爆炸抹掉舊機制,上帝會默許你的機制,以你為機制的鼻祖創造一個新的機制系統…………比如我們現在的科學就是在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基礎上不斷的膨脹的……它們就是上帝默許的人……

  • 9 # 卍炁卍

    吸引力法則不足以稱為邪教,相對來說大家更關心的是吸引力法則是否科學,是不是真的有效可行? 我認為吸引力法則提供的是一種方法,一種處世態度,它本身是不是科學的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會不會有效則在於使用它的人對它的理解。 在我的認識裡,吸引力法則主要的論點有兩個,一是祛除負面的情緒和想法。負面的思想越多就越發引來糟糕的事情,這與心理學中的“馬太效應”有著同樣的理念。與之相對的是增強正向的思想。第二是堅信自己心中的想法。這也是吸引力法則能否起效的關鍵所在。如果你堅信自己考試能取得好成績,你堅信自己以後會成為富豪,你堅信自己能成功,那你很可能就會成功。如果成了說明吸引力法則起效了,若是不成那是時機未到,或者說還不夠努力。如果你真的深究過吸引力法則,你應該知道吸引力法則中明確指出了並不是你有了想法然後整天在家做“白日夢”就會心想事成,重要的是你要去做點什麼,有明確的目標並且堅信自己能做成。如此理解,吸引力法則何過之有?它只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法,一個工具,而有錯的是那些打著吸引力法則的旗號謀利的人。就像暴徒拿槍殺了人,人們不去指責暴徒,卻說錯在於槍。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吸引力法則會以“秘密”為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趁早封殺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 10 # 恍兮惚兮5

    不算。這頂多是偽科學。且去看懷疑探索者如何分析。此處摘一個與其相近的理論

    你聽說過“科學神教”嗎?

    按照教主哈伯德的理論,人所以不幸,是心的問題。心由兩種組成,分析心和反應心。分析心是積極的理智的,和完美的工作機器,如果不受到反應心的破壞,生活會非常美好。而反應心儲存的資訊是人處於無意識和痛苦狀態下發生的事情,這些記憶不存在分析心內,只有當與記憶的環境相似時,它們才被觸發,表現出精神上的低能和對正常活動的破壞。

    是不是聽起來與“吸引力法則”很相像?都是聽起來和人的思想有關,只不過一個吸引,一個存取,唯心主義披上科學外衣

    話說它們是不是像天啟宗教一樣有共同本源呢?

    可惜啊,科學神教這個偽科學它在許多國家地區是正教。以此類推,法則是偽科學

    最後有請

    自有永有奠酒創世全知全能至一至聖至公至旨心想事成大吉大利雅沕雅密真誓好摛審判啟示之飛天麵條大神

    為我們除去心中霧霾,讓我們的思維連線宇宙,讓宇宙為我們起舞

    飛天麵條可是非常“科學”的存在!!!

  • 11 # 真我真言

    什麼是吸引力定律?

    可以簡單定義為“關注什麼吸引什麼”。也就是說,你最關注的事物往往最有可能出現在你的生活中。這個定律似乎不合常理—世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健康、財富及充實的生活。那麼他們都能過上幸福生活嗎?

    事實肯定不是這樣的,但這不是說吸引力定律失效了。相反,如果我們真的專注於某事,那它發生的機率一定會大大提高。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過上他們“希望”的美好生活,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專注於擁有這些事物,而是專注在沒有這些事物上。

    有可能你會覺得如果每個人都要自己想要的,那麼會產生資源稀缺的情況嗎?宇宙中的資源、財富就像我們呼吸的氧氣源源不斷,即使你做深呼吸也不會被耗盡。

    吸引力法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不是一種可以濫用的魔術。它可以給你帶來奇蹟但不能被濫用。也許你想有一百萬,但這一百萬是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的,吸引力法則有它運作的規律和模式。

    在吸引力法則的原理裡,我們內在的信念吸引與創造外在的一切——如果你內在有著貧瘠和匱乏,那麼你會緊緊抓住外在的許多物質、財富、情感,來填補自己。但你會發現,不論多麼豐盛的物質,都沒有辦法去解除你內在的這個匱乏感。

    很多人都喜歡用物質填補精神,也許你會覺得當我有錢的時候我會開心點,某一天當我有了房子我就會開心點,等等。但你會發現那些有錢人,達到一定目標以後,他們的內心依然緊繃,沒有辦法輕鬆,甚至感覺不到幸福。 所以,並不是外在世界的豐盛可以帶來內在世界的豐盛。恰恰相反,是內在世界的豐盛反而會吸引外在的顯化。

  • 12 # 科聞新解

    假如吸引力法則失靈了,這些信徒會告訴你是你的心不夠善,或者不夠正能量,或者想得還不夠強烈,反正都是你自己的錯,這個法則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一旦這個法則應驗了,信徒們立馬忘了之前成百上千次的失敗,深信這一次的成功是法則的功勞,而不是偶然的巧合。

  • 13 # 勿星落呀

    正確看待吸引力法則。如果只想不做的話沒什麼意義,也不可能想什麼來什麼,我所理解的吸引力法則就是你想一件事情的話就回朝你想的結果去努力,達到你要的結果吸引力法則的意義就體現了。只想不做的話能達到想要的結果?抱著這種幻想的吸引力法則就是沒意義的,還達不到邪教的程度。

  • 14 # 生於壹玖柒肆

    吸引力法則是一種心理預示,一種類似安慰劑效果的心理行為,你用科學來量化它是否正確,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但它的效果的確存在,而且很實用,你不信可以完全無視它,但你必須允許別人相信並尊重那些正在利用吸引力法則來調節心態而間接獲利的人,用科學權威來壓制吸引力法則甚至定義其為偽科學或邪教的心態本身就是魔鬼類人格。

  • 15 # 倪振源

    吸引力法則也許是存在一定的意義,但是誇大它,則會有害,讓人迷信。

    吸引力法則說的是,一個人的正向意念可以導致正向的結果,這容易讓人放棄根本的努力,而沉浸在夢幻裡,或者擔心自己負向的意念和想法,這是有害的。

    吸引力法則存在合理性的地方在於,正向的意念對結果是會有點好的影響的,但是這只是外緣,真正影響結果的是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和付出,是內在的原因,是自己做過什麼,如何思考,如何表達,如何行動。

    因果比吸引力法則更靠譜。

  • 16 # 有所住而生其心

    你內心的想法是你行為的驅動力,是為“內因”,外在的各種條件是你想法實現的基礎,是為“外緣”。因緣際會那自然心想事成。那個吸引力法則過度強調內因,對外緣卻隻字不提。基本就是用部分事實來忽悠人的。

  • 17 # 使用者61286395001

    思想會讓這個世界改變,思想會讓一些理想實現,得到了,就是吸引來了。那些批評吸引法則的人,更應提昌,人應該想什麼、應該客觀、理性的想什麼。而不是批評這一現象,不想,什麼也來不了,這世界,就是一潭死水。

  • 18 # Virgin_media

    大多數華人都運用過這個法則,小時候父母的鼓勵,通常在我們內心產生堅定的信念,而這些念頭一般都會實現。但是為什麼我們測試的時候很難成功?原因之一是你沒有這個無條件信任的機制。你的大腦讓你去信任一個想法,比如說希望自己獲取大量財富,讓自己富有。

    然而你在加強這個念頭的同時,貧窮這個念頭也一直在你的大腦中出現,事實上你很難真的去信任自己很富有這個想法。又比如你總是擔心一個問題,對於一個問題很恐懼,比如考試失敗,愛情失利,或者擔心自己車技不好容易事故。反而這個不好的事情總是能實現。這說明什麼問題? 說明這個不好的念頭才是真的讓你信任了。你放置了大量的能量在這個不好的未來上。所以壞的方面更容易實現。

    換句話說。吸引力法則。靠辯證是無法證實的,因為沒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想法。除非是一個你從沒接觸過的概念,並且你堅定的去讓這個概念的一端變成現實。熟悉的概念中,你總會分配在對立面部分想法。

    真正成功的人其實關注的不是自己獲取了多少財富,而是另外的焦點,而財富只是隨之而來。

  • 19 # 你大爺還好嘛

    我覺得是有道理的,你看,我就不斷的想,吸引力法則是一坨屎,信吸引力法則的人都小學沒畢業,你看,這個問題竟真的吸引了這麼多小學沒畢業的文盲來為吸引力法則辯白。

    這就是一個悖論啊,讓我信還是不信呢?哈哈哈

  • 20 # 神奇dw木偶

    我們的意識是無法區分真假的,所以人腦可以把一件希望發生的事當作真的來記憶。但是,現實還沒有發生。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人們不習慣接受矛盾),人腦的處理是試圖把兩者平衡起來,要麼去實現它、要麼改變自己的態度。所以,吸引力定律正是在去實現它這層意義上來起作用的,也就是心理暗示。心理學上的情感、態度、行動之間是互相影響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奈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