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子濤

    看圖片應該是花生焦斑病。是花生中的常見病之一,焦斑病會出現黃褐色或暗褐色小斑點,焦斑病發病先從植株下部葉片發生,在小葉尖端或某一處的葉緣處開始感病。病斑逐漸出現褪綠證,由黃變黃褐色。病斑從葉緣順葉脈向葉柄延伸呈契狀。最後發展成V字形枯死斑。

    防治方法:以防為主,選育抗病品種,播種密度不易過大,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適當增施草木灰,雨後及時排水。

    藥物防治:花生開花後25--30天,每畝用15%的多效唑40--50克,加水75公斤均勻噴灑,能顯著地延緩植株伸長生長,使主莖高度降低,側枝長度縮短,從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營養生長,增強植株的抗倒能力。發生病害時可選用1∶2∶200倍(硫酸銅∶石灰∶水)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300~400倍液防治。病害防治指標以10%~15%病葉率,病情指數3~5時開始第一次噴藥,以後視病情發展,相隔10~15天噴1次,病害重的噴2~3次。

  • 2 # 百無忌論

    看著是得了焦斑病,很常見。

    花生焦斑病 又叫花生葉焦病、花生枯斑病

    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葉柄、莖和果針。

    葉片:通常先從葉尖開始發病,少數從葉緣發病,病斑呈楔形或半圓形,由初期褪綠漸變黃、變褐,邊緣深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後變灰褐、枯死破裂,狀如焦灼,上生許多小黑點即病菌子囊殼。葉片中部病斑初與黑斑病、褐斑病相似,後擴大成近圓形褐斑。該病常與黑斑病、褐斑病混生,有明顯胡麻斑狀。在焦斑病病斑內有黑斑病或褐斑病或褐斑病、鏽病斑點。收穫前多雨情況下,該病出現急性症狀。葉片上產生圓形或不定形黑褐色小漬狀大斑塊,迅速蔓延造成全葉枯死,變黑褐色,並發展到葉柄、莖、果針上。

    莖及葉柄:病斑呈不規則形,淺褐色,水漬狀,上生小黑點。

    發病原因:

    1、子囊孢子擴散高峰是在晨露停息和開始降雨時,氣溫25~27℃,相對溼度70%~74%,有利於予囊孢子發生。

    2、寄主抗性:據觀察品種間抗病性差異顯著。

    3、環境:高溫高溼有利於孢子萌發和侵入。

    4、栽培:田間溼度大、土壤貧瘠、偏施氮肥發病重。

    侵染迴圈:

    病原以子囊殼和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傳播:遇適宜條件釋放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至花生葉片上,萌發芽管直接穿入花生葉片表皮細胞。後病斑上產生新的子囊殼,釋放子囊孢子進行再侵染。子囊孢子擴散高峰在晴天露水初乾和開始降雨時。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減少菌源;深耕深翻,適時播種;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2、當10~15%病葉率,病情指數3~5時,可選用:50%三氯異氰尿酸、8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5%百菌清,相隔10~5天噴1次,病害重的噴2~3次。嚴重時可選用10%苯醚甲環唑、30%苯甲·丙環唑進行防治。

  • 3 # 逐夢小金

    花生是一種高產的經濟作物,在各個地區幾乎都有種植。根據樓主您文文描述的情況和提供的圖片來看,花生的葉片出現了斑點、黃化等現象,那麼問題就主要出在花生的葉片上。下面我將來為您介紹一下花生葉片出現斑點黃化的疾病種類以及防治方法。

    花生褐斑病

    花生褐斑病主要發生在花生生長中後期,大部分危害葉片,少數也可危害葉柄和莖稈。花生葉片剛開始是褪綠的小斑點,後期擴充套件成近圓形小斑點,葉片呈現暗褐色或者茶褐色色,病斑周圍有亮黃色暈圈。發病嚴重的,會使葉片出現嚴重脫落的現象。

    防治方法:可選用代森錳鋅、甲苯·溴菌腈、戊坐醇等藥劑防治。

    花生黑斑病

    花生黑斑病主要發生在花生生長中後期。主要危害葉片,少數也可危害莖杆和葉柄。病斑呈小圓形褐色,有時會出現黃色暈圈,葉片正反兩面基本都有。葉片受潮後,病斑上產生黑褐色黴狀物。

    防治方法:與花生褐斑病防治方法相同

    花生網斑病

    主要發生在花生結莢期至成熟期。大部分危害葉片,少數也可危害葉柄和莖稈。花生植株下部葉片最先受害,在葉片表面產生褐色星芒狀網紋,病斑擴大後呈黑褐色近圓形大斑,病斑周圍無黃暈現象

    防治方法:可選用甲醚苯環唑、代森錳鋅、多錳鋅等藥劑治療。

    花生炭斑病

    主要發生在花生生長中後期,危害物件主要是葉片,少數也可危害葉柄和莖稈。病斑沿主脈擴充套件,呈褐色或黑褐色不規則圓形。病斑上還有輪紋狀小黑點。

    防治方法:可選用苯醚甲環唑、溴菌腈、氟矽唑等藥劑,連噴3~4次,隔一星期左右噴1次。

    總結:從樓主您的文字描述和提供的圖片來看,您種植的花生葉片應該得了褐斑病,可選用可選用代森錳鋅、甲苯·溴菌腈、戊坐醇等藥劑防治。其實關於花生葉片類疾病的發病症狀和防治方法都是互相有聯絡的,關鍵在於種植者的細心觀察和靈活運用。

  • 4 # 愷易物聯網

    最近不少種植朋友反映,花生葉片上有黑褐色病斑出現,觀察後確定屬於花生葉斑病。花生葉斑病是花生上的主要病害,主要包括黑斑病、褐斑病和網斑病等。花生葉斑病一般造成減產10~20%,嚴重的達40%以上。下面就詳細的說一下花生葉斑病的綜合防治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病症狀褐斑病發生較早,在初花期即開始表現症狀。黑斑病和網斑病發生較晚,大多在盛花期才開始出現。三種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葉柄、托葉和莖上也可受害。病斑先從下部老葉上開始發病,逐步向上部葉片蔓延,三種病害常混合發生。黑斑病症狀黑斑病的病斑較小,直徑多為2~5毫米,病斑顏色較深,呈黑褐色,葉斑正面和背面顏色基本相同。老病斑周圍常有淡黃色暈圈,葉背上生大量黑色小點(子座),排列成同心輪紋狀。潮溼時病斑上產生一層灰褐色的黴狀物。發病嚴重時,病葉逐漸脫落,嚴重的植株葉片大部脫落,僅留頂端幾片新葉,莖稈也變黑枯死。褐斑病症狀早期的症狀不易與黑斑病區別,後期病斑較大,直徑約4~10毫米,葉斑背面顏色比正面要淺,一般正面為茶褐色,背面則為黃褐色,初期病斑就有明顯的黃色暈圈。主要在葉片正面病斑上產生小黑點,散生且不明顯。潮溼時病斑上也產生灰褐色的黴層。重病葉常乾枯脫落。黑斑病和褐斑病症狀的主要區別網斑病症狀網斑病在葉片上有兩種症狀,一、網紋型:初期呈白網狀,隨後沿葉脈以放射狀向外擴充套件,呈星芒狀,隨病斑擴大,顏色由白、灰白、褐至黑褐色,病斑不穿透葉片,病斑沒有明顯的邊緣,邊緣也沒有黃色暈圈。二、汙斑型:初期為褐色小點,逐漸擴充套件成近圓形、深褐色汙斑,邊緣較清晰,周圍有明顯褪綠斑,此病斑可穿透葉面,但葉背病斑較小,後期葉背面表皮下產生粟褐色小點(分生孢子器)。陰雨連綿時葉面病斑較大,嚴重時病斑融合,造成嚴重落葉。病原菌物發病條件1.品種抗病性:一般直立型品種較蔓生型品種抗病,同一品種幼嫩器官、生長前期較抗病。2.栽培管理:一般連作地比輪作地發病重,平地種植比壠地種植發病重,密植田比稀植地發病重。 此外,土壤肥力差,偏施氮肥的田發病也較重。3.氣候條件:當7~9月份若降雨多,平均氣溫為20~30℃,相對溼度80%以上,利於病害的傳染,發病就重。綜合防治農業防治1、消滅病源:在花生收穫後及時清除遺留田間的病菌殘體。對有病菌殘體的地塊應及時翻耕,以加速病菌殘體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2、選用抗病品種:種植春花生或秋花生,在發病較重的地塊,要選擇抗葉斑病強的品種。3、輪作:旱坡地花生與玉米、番薯、木薯等旱地作物輪作,水田與水稻輪作效果優於旱地輪作,可明顯減輕葉斑病為害。4、栽培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並適當補施鈣肥。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 改平種為壠種也可減輕病害的發生。化學防治1、播種後出苗前地面噴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倍液,封鎖菌源。2、發病初期每畝用60%吡唑嘧菌酯·代森鋅可分散粒劑60~100克、40%吡唑嘧菌酯·戊唑醇懸浮劑20~30毫升、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懸浮劑20~30兌水50千克葉面噴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一部經典的電影需要具備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