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澳古說歷史

    “黃腸題湊”一詞,最早見於《漢書•霍光傳》:“光薨....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昭宣兩朝重臣霍光死後,就被宣帝賜予使用“黃腸題湊”葬制。

    《後漢書•禮儀志》將“黃腸題湊”納入大喪之禮。《郝氏續後漢書•卷八十七》亦載:“漢興,凡諸帝崩,纏以緹繒,以玉為衣,上襦下札,綴以金縷,便房,黃腸題湊”, 漢代,“黃腸題湊”是天子墓葬的定製。

    由史書可知,所謂“黃腸題湊”,就是漢代帝王、後和諸侯王,及被皇帝特許的重臣死後所使用的一種特殊的葬制,象徵著無上的身份和地位。

    而之所以這種葬制會被稱作“黃腸題湊”,如東漢學者蘇林所言:“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因使用該葬制的槨室的四周皆用去皮後的黃心柏木堆砌而成,故曰黃腸。而槨室的四壁所壘築的枋木又與同側槨室壁板呈垂直方向,從內側看四壁都只見枋木的端頭,故曰題湊。

    簡單的說,“黃腸”是指墓葬的材料和顏色(柏木黃心);“題湊”是指墓葬的形式和結構(木頭皆內向)

    據現今考古學者從23座遍佈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湖南等省市採用“黃腸題湊”的諸侯王墓葬考證得出,完整的“黃腸題湊”葬制,分為“黃腸題湊”、“樅木外藏槨”、“便房”、“梓宮”四大部分。“梓宮”就是用梓木製做的棺材;“黃腸題湊”就是用黃心柏木枋堆壘成的木牆;“外藏槨”是存放隨葬品的迴廊;“便房”是何意,現在尚存爭議,有人認為便房就是墓穴的前室,也有人認為是側室或內迴廊,也有人認為是內槨正中的棺房。

    為何漢代的“黃腸題湊”會被漢帝用來當作帝王、後和諸侯王專用的葬制呢?簡單的說,就是噱頭罷了!

    有人說“黃腸題湊”之所以會被當作皇帝、諸侯王等專用的葬制,是因為它所使用的梓木、黃心柏木等木材都很名貴,很稀少,所以這葬制會被用來當作特殊的墓葬,用來象徵身份和地位。但是,這理由完全說不過去,比它名貴的,更適合儲存遺體,建造墓穴的木材不是沒有,比如金絲檀木。因此,用料名貴並不能當做漢帝為何用黃腸題湊來做身份和地位象徵的理由。

    說歸到底,規矩就是人定,人想讓哪件東西變得尊貴,它就能變得尊貴,好比現在的鑽石,它原本就是一塊平白無奇的石頭,且儲存量還不少,只是在有心之人的炒作下,它就變得稀有了起來。簡而言之,世間本無絕對尊貴的東西,只是有了階級之分後,上層階級為了顯示自己的那看似尊貴的身份和地位,就特意的讓某些東西變得尊貴了起來,比如清朝用來獎賞大功之臣的雙眼花翎,說白它就是孔雀的羽毛,它本是普通之物,但是因清帝想讓它變得尊貴,它就尊貴了起來。

    簡單的說,封建時代,皇帝就是天,皇帝想禁止百姓幹嘛,想讓哪件東西變得尊貴,只要一道詔書就可以輕易搞定,比如明武宗年間,因朱厚照姓朱,也屬豬,有一天他心血來潮下,不忍自己的屬相豬被殘忍殺害,一道詔書就讓天下百姓再也不敢殺豬。

    而在漢代,因漢帝認為“黃腸題湊”葬制就是象徵崇高的身份和地位,所以自然而然的就禁止百姓使用這種特殊的葬制,將其變為皇族專屬,及獎賞有功之臣的葬制

  • 2 # 使用者楊緒成

    2OO6年,安徽六安發掘的雙墩1號漢墓是採用“黃腸題湊"葬制。雙墩1號漢墓是漢武帝劉徹十二弟,膠東王劉寄子,六安王劉慶墓。

  • 3 # 左說春秋

    黃腸題湊是古代帝王級墓室外廓的一種造墓形制。

    一、黃腸題湊原則用於帝王級,漢代諸侯經皇帝特許也可以用。是古代最高禮儀的葬制。開始年代很久,沒有確切實物出土。建國後發現的多為漢代諸侯王級。漢代皇帝多以山為陵,不再使用木製外廓室。

    二、所謂"黃腸",即將柏木成,保留黃心部壘積為墓室周牆;所謂"題湊"即壘積的枋木牆頭向內,與墓室垂直。

    三、迄今發現此種葬式多為豎穴木廓墓。主要有長沙象鼻嘴1號、北京大葆臺號、陝西秦公1號山東定陶等為黃腸題湊制式。具體形制大小不一。各按墓主身份地位決定。等級低的侯和勳臣用雜木。

    四、《漢書*霍光傳》有較的紀載,可參考。

  • 4 # 北大爐爐

    西漢時期,貴族特權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比如二十等爵制,七個異姓王和140多個列侯。眾多同性王“大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等等。這個時期的諸侯王陵,主要分為兩類,一為“鑿山為藏”的崖墓,一為“黃腸題湊”墓。

    “黃腸題湊”,指的是用木枋壘成框架形狀而構成的槨室。具體到這四個字而言,其實是各有各的意義,“黃腸”指的是柏木的木芯,“題”指的是木頭的端部,“湊”指的是向內。所以黃腸題湊值得就是柏木的木芯端部向內放置。《漢書·霍光傳》“光薨,漢宣帝賜光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藏槨十五具”。顏師古註釋:“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目前,已發掘漢代黃腸題湊墓近10座,從實際考古發現來看,在墓葬棺材、木槨之外都有一圈堆砌的,端部向內的柏木組成的結構,如上圖所示,其實這就是“黃腸題湊”。帶有這種“黃腸題湊”結構的墓葬,也被稱為“黃腸題湊墓”。在西漢時期黃腸題湊墓是等級最高的墓葬形制,只有皇帝以及諸侯王才有資格享用,上面所說的大將軍霍光,是因為漢宣帝特批賞賜,才得以使用的。

    黃腸題湊墓的結構非常複雜,除了最外一圈柏木牆外,還有梓宮、便房等部分。其中,其實,關於梓宮、便房具體是什麼,現在還有很多爭論,不像“黃腸題湊”一樣得到公認。答主曾專門寫過一個關於黃腸題湊墓中“便房”的一個小考釋,認為西漢時期各種墓葬中的葬具名稱,在“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影響下有了很大的改變,黃腸題湊這個詞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梓宮和便房也是。實際上,這些名稱指的就是墓葬中具體的葬具,梓宮其實就是墓主人屍體所在的棺,便房則是棺外環繞的幾層槨,最外層則是黃腸題湊之外,再外邊就是放置車馬儀仗,灶、井等的外藏部分。

    比如:北京大葆臺劉建夫婦墓,屬於西漢後期墓葬,葬具儲存完好,三重棺兩重槨,之外是黃腸題湊,而上文中《霍光傳》記載的則是“光薨,漢宣帝賜光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可見霍光的墓葬內應該是一重棺、一重槨,之外是黃腸題湊。東漢時期,柏木資源大量減少,很多墓葬中已經不再使用柏木製作黃腸題湊了,而是用黃色的石頭代替,名為“黃腸石”,至漢代以後,黃腸題湊墓逐漸消失不見。“黃腸題湊”墓是兩漢時期厚葬之風的一個典型代表,也是漢代“事死如事生‘思想最直接的體現,這種墓葬實際上就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個複製品,為我們研究漢代的歷史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厚葬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盜墓行為,從古至今,漢墓一直是被盜的最厲害的物件。

  • 5 # 考古軍中馬前卒

    1.黃腸題湊的形制

    黃腸題湊是一種墓室結構,簡單說就:

    ①在地面挖個大大的土坑②在坑裡用規格相同的木條,壘砌成一圈“木牆”。③在木牆圍起來的範圍內,修建槨室,裡面再放入墓主人的棺材。

    下圖是網路上找到的一張大雲山漢墓的示意圖,答主在裡面標出來黃腸題湊的位置,一目瞭然。

    2.黃腸題湊的得名

    其實其他答主已經指出,黃腸指的是柏木的黃心,題湊指的是這種壘砌的方式,即古人所說的: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在這裡需要補充一點,根據考古工作者對漢代黃腸題湊墓所用木料的研究,並非所有木頭都是柏木,其實漢代黃腸題湊墓所用木料比較複雜,以老山漢墓為例,用了松木和板栗木。

    3.黃腸題湊的起源時間

    以往的很多研究者,都認為黃腸題湊是漢代的墓葬形制。不過這個觀點到今天就需要更新了。

    2011年,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秦東陵被盜,其中有一座墓,盜洞已經進入墓室的邊緣位置,工作人員進入以後,發現其側壁也是以木料整齊壘砌起來的。該墓的墓主人有可能為秦昭襄王,即秦始皇的曾祖父。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至少在戰國晚期,黃腸題湊就可能作為一種高等級的墓葬形制而存在了,其起始時間可能還要更早一些。

    4.黃腸題湊的使用階層

    黃腸題湊在漢代主要為帝王階層所使用,這一點得到了考古材料的印證,如前面說的大雲山漢墓,墓主人可能是江都王劉非。

    再比如北京大葆臺漢墓,墓主人應當為西漢的廣陽王劉建。

    (大葆臺漢墓的黃腸題湊)

    比諸侯王階層低一級的列侯,一般是不能用黃腸題湊的,比如說著名的南昌海昏侯劉賀墓,雖然劉賀生前曾經當過諸侯王,還當過皇帝,但是他最後的身份是列侯,因此只能使用一般的木槨和迴廊,而沒有用黃腸題湊。

    (劉賀墓結構)

    當然,很多人也指出,像霍光這樣的權臣,死後可以獲得皇帝的特賜,使用黃腸題湊,但這是一種罕見的現象,而非常制。

    5.黃腸題湊的實際功能

    黃腸題湊使用大量的木材,對於墓葬的保護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某省曾經有盜墓賊盜掘一座黃腸題湊墓,因為木牆太厚,一直挖不穿,後來不得已使用了炸藥,還是沒能得逞,爆炸聲反而引起群眾的注意,後來這夥人全部落網。

  • 6 # 歷史有妖氣

    古墓中的黃腸題湊指西漢帝王陵寢中用柏木枋堆壘的圍框形結構。“黃腸題湊”一名,最早見於《漢書·霍光傳》:“光薨。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藏槨十五具。”可知,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同屬帝王陵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皇帝允許,一些勳臣貴戚也可使用。唐代顏師古引蘇林注曰:“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日黃腸。木頭皆內向,所以為固也。”根據《呂氏春秋》與《史記》等文獻記載,以及近年來考古發掘證實,墓葬中的“題湊”這一結構不晚於戰國時期,但尚待進一步研究。

    根據目前漢代考古資料可知,“題湊”是將一定規格的枋木平鋪疊壘,而不用卯榫,這些枋木與槨室的地板木呈垂直的方向,即“木頭皆向內”,即從側面看,每一面黃腸題湊都只能看見枋木的端頭。位於北京西南郊的大葆臺一號漢墓中發現的黃腸題湊,共計用柏木14000多根,通高近4米,直抵墓室頂部.規模宏大,是迄今發現的級別最高、用材最為考究的一套黃腸題湊。

    此外,在江蘇高郵、揚州等地也相繼發現了一些使用黃腸題湊的漢代諸侯王墓葬。因漢代帝陵尚未經科學發掘,迄今考古所見漢代諸侯王墓中的黃腸題湊為研究漢代帝陵的葬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據。此外,目前尚未發現東漢時期使用黃腸題湊的例項。

  • 7 # 鄧海春

    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代,喪葬之事是極為重要的。墓葬的形制、規格、陪葬品的數量和種類等都和墓主人的身份息息相關。提起帝王陵墓,就會想到金縷玉衣和各式精美華貴的陪葬,乃至殉葬。但若是提起黃腸題湊,也許就會讓人稍感陌生了。那麼,黃腸題湊究竟是什麼呢?且隨筆者一探究竟。

    黃腸題湊一詞,最早見於《漢書·霍光傳》,文中記載到:“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壁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黃腸題湊是流行於秦漢時期的一種墓制,是帝王一級使用的槨室,是厚葬之風的產物。在秦漢之後逐漸消失。那麼,何為黃腸?因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何為題湊?因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也就是,在帝王陵寢槨室周圍用柏木枋(方形木)堆壘成框形結構。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其實相當於防盜門。

    都說黃腸題湊奢侈,那黃腸題湊奢侈在何處呢?

    第一,是它的使用者。黃腸題湊,使用者是帝王及其寵愛的妻妾,還有他特許的大臣。因此,有資格使用黃腸題湊的人,都是非富即貴的人物。一般的百姓和尋常官吏,是享受不到這份榮譽的。

    第二,是它本身。一方面,黃腸題湊在原料上大量使用柏木。柏木,是珍貴的用材樹種。就其特點來說,第一,柏木堅固耐用,可以歷經百年而不損。第二,柏木內含材脂,乾燥較慢,因而耐腐蝕能力強,且散發出幽香,沁人心脾。古時一直有“松柏之高潔”的讚譽,可見柏樹在精神文化方面也為人所推崇。如此一來,造價必然昂貴。譬如1974年到1975年在北京大葆臺發掘的兩座墓所建造的黃腸題湊,所用柏木足有一萬五千多根,手筆之大,令人咂舌。另一方面,黃腸題湊也在墓室的密封防潮和防盜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三,是工藝。黃腸題湊,是一層層平鋪上去的,所用柏木,也都將表面打磨光滑,倘若有略微不平處,還要墊上薄木片或木屑以使各層保持嚴密整齊,僅在頂部加一層壓邊木進行鞏固。這對工匠的手藝要求較高,倘若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可能就會導致整體效果與預想偏差極大。

    關於黃腸題湊,其發展與衰落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在西漢前期,製作比較粗糙,四角採用縱橫相壓的方法交接,代表為長沙象鼻嘴一號墓等;到西漢後期至東漢前期,製作發展至更加精細,柏木多去皮,榫卯開始加入;最後至東漢中、後期時,木製黃腸題湊被黃腸石式逐漸取代,黃腸題湊也逐漸消失。

    如今已經考古發現擁有黃腸題湊的大墓中比較出名的有:秦公一號大墓、定陶漢墓、大葆臺漢墓、長沙王陵墓、大雲山漢墓等等。

    黃腸題湊,作為專屬身份象徵,靜穆的伴隨君王沉睡千年。在昏暗的地宮,和那些寂寂無言的陪葬品一道安靜的懷念過去的輝煌。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黃腸題湊,作為當時厚葬之風的產物,它對木材和人力、財力的耗費量極大,對當時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是有害而無利的,這也就為它之後的消亡埋下了伏筆。

  • 8 # 文物考古聊歷史

    黃腸題湊只能是皇帝享用,其它人不得私自使用,除非有皇帝的特許。史書上的記載,只有兩個人曾得到了這樣的恩寵,一個是霍光,一個是鄧禹。

    大將軍霍光大家都熟悉,幾朝權臣。鄧禹是東漢開國名將。

    南京博物院的“黃腸題湊”模型(看著比金縷玉衣震撼)

    但就考古發掘來看,事實上有些諸侯王也使用了黃腸題湊,如高郵天山1號墓也出土了黃腸題湊,他的墓主人是劉胥。劉胥覬覦皇位、詛咒天子,這樣的人,皇帝怎麼可能特許使用黃腸題湊?這樣子的人都能使用黃腸題湊。倒是可憐的海昏侯,據說下葬前是有準備使用黃腸題湊的,最終還是沒敢用。

    《漢書·霍光傳》劉敞注:“以次言之,先親身者衣被,次梓宮、次便房、次題湊、次外藏。”

    也就是說黃腸題湊不是單獨存在的,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相依相存。簡單來說“黃腸題湊”的結構就是一層又一層的,並且所使用的木材也頗為名貴。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黃腸題湊需要用黃心柏木枋構成。柏木本來就很珍貴。在木植中的級別相當高,有“木中之王”之稱。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藥,可取香氣而防腐。而一副黃腸題湊的黃柏木用料達到萬計。比如拿墓葬較完整的北京大葆臺一號墓來說,總木量達到15880根。有句話說的好“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一棵樹的生長是需要週期的。有錢也未必買到,所以,就是統治者也會難免力不從心。在中山簡王劉焉死後,漢和帝與竇太后為他修陵墓時:

    “發常山、鉅鹿、涿郡柏黃腸雜木,三郡不能備,復調餘州郡,工徒及送致者數千人,凡徵發搖動六州十八郡。”

    由此可見黃腸木的稀缺。到了西漢中葉以後,即使是帝王也不再使用黃腸題湊了,主要也是因為“用不起”吧,實在是太浪費了。所以就改用磚室墓和石室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即將產假結束,怎麼給寶寶斷母乳,讓寶寶適應吃奶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