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呂布轉世項羽再世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

    出生於希臘色雷斯斯塔基拉,古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的學生。

    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他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牽涉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樂、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

    他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

    中文名

    亞里士多德

    出生地

    色雷斯 斯塔基拉

    外文名

    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

    出生日期

    公元前384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322年3月7日(62歲)

    國籍

    古希臘

    職業

    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思想家

    性別

    代表作品

    《工具論》,《物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

    學派

    亞里士多德學派

    主要領域

    哲學、政治、科學

    著名思想

    理性、邏輯、生物學

    受影響於

    巴門尼德、蘇格拉底、柏拉圖

    施影響於

    幾乎所有之後的西方哲學家

  • 2 # 子時之前

    公元前320多上前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歲的老人,身邊跟隨著十多位青年,他們或是在樹林中逍遙自在地漫步交談,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塊上,熱烈地討論著。“老師,您再講講‘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老人捋了捋鬍鬚,緩緩地說到:“我們希臘人有個很有趣的諺語:如果你的錢包在你的口袋裡,而你的錢又在你的錢包裡,那麼,你的錢肯定在你的口袋裡,這不正是一個非常完整的‘三段論’嗎”……雅典人都知道,那是亞里士多德正在給他呂克昂學園高階班的學生上課呢。亞里士多德的父親是馬其頓王國的宮廷醫生。

    亞里士多德17歲起,就被父親送到當時著名的柏拉圖學園,在那裡他學習了20年。由於他勤奮刻苦,涉獵廣泛,很受老師柏拉圖看重。可是,柏拉圖又說:“要給亞里士多德戴上韁繩。”意思說,亞里士多德非常聰明,思想敏捷,不同於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為柏拉圖期望的人。亞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師,但是,在很多問題上,他又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愛我的老師,但是我更愛真理。”在學園裡,亞里士多德經常和柏拉圖爭論,有時候,會把老師問得答不上來。他不同意柏拉圖把真實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觀點。他提出這樣的問題:樹就是樹,由種子長成,結出果實。離開實實在在的樹,僅僅是頭腦中的樹的概念又有什麼意義呢?後來,亞里士多德終於拋棄了柏拉圖的許多唯心論觀點。他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是永恆的,不是靠什麼觀念產生的。是先有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三角形狀的東西,然後在人們頭腦中才有三角形的觀念。

    代數和幾何的定律是從自然現象中抽象出來的。他還認為,生命和世界都在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時間、空間和物質。這些都具有一定的辯證法觀點。但是,亞里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釋不了的現象,還是要把老師的一些唯心論的觀點搬出來幫忙,常常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論和唯心論這兩種觀點中搖來擺去。柏拉圖死後,亞里士多德離開學園。從公元前343年起,他給當時的馬其頓王國王太子亞歷山大當老師。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後,亞里士多德來到雅典辦學。他首先提出了對青年學生必須進行“智育、德育、體育”三方面的教育,並且提出了劃分年級的學制。他主張,對於7歲到14歲的兒童,國家應該為他們辦小學,讓他們學習體操、語文、算術、圖畫和唱歌。

    對於14歲到21歲的青少年,國家應該為他們辦中學,教他們歷史、數學和哲學。體育是為培養強健的體魄,德育是為了培養自尊心和勇敢豪放的性格。他還主張,在青年們中學畢業之後,還要對其中的優秀分子繼續培養。因此,他創辦了呂克昂學園。這個學校是古希臘科學發展的主要中心之一。亞歷山大國王十分支援亞里士多德辦學,據說先後提供了800金塔蘭(每塔蘭重合黃金60磅)的經費。亞里士多德在學園裡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圖書館,裡面了珍藏了許多自然科學和法律方面的書籍。亞歷山大還通令全國,凡是獵手和漁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動物,都要送到亞里士多德那裡。學園裡開展生物學的研究,時常解剖各種動物。經過無數次的解剖,師生們發現一條規律:動物進化愈是高階,它的生理機構也就愈是複雜。亞里士多德的學問非常淵博。教課之餘,他還寫了大量的著作:《工具篇》、《邏輯學》、《物理學》、《政治學》、《修辭學》、《形而上學》、《詩學》,等等,涉及到哲學、邏輯學、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學、歷史學、生理學、美學、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生理學、醫學等眾多的方面,並且都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認識是有系統的,分門別類的,從基本知識出發加以分析推論或歸納,從而形成一個體系。他是形式邏輯的創始人。他的邏輯學,在兩千年前的歐洲思想界就已形成體系。在亞里士多德之前,科學還處於胚胎時期,亞里士多德孕育了這一胎兒並使它降生。

    希臘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來解釋自然界的每種神秘變化的,到處都是神的作用。亞里士多德的光輝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寬廣的胸懷和勇氣把科學組織成一個有條不紊的龐大機體。但是,亞里士多德是擁護奴隸制度的。他認為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做奴隸,一部分做主人,是“當然而合理”的事,這又說明他思想中的階級侷限。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激烈地反對馬其頓的統治。

    有人告發了曾做了亞歷山大老師的亞里士多德,準備將他逮捕。亞里士多德的學生及時得到訊息,幫助護送著他們的老師,逃出雅典,來到亞里士多德的故鄉優卑斯亞島的卡爾喀斯城避難。第二年夏天,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在淒涼的境遇中死去。

  • 3 # 城市科普

    樓主你好,既然你問亞里士多德的有關故事,想必你是在看他有關哲學、經濟學、科學、思想等著作了解到他吧,因為在這些領域他的成就可謂說非常之高。他故事的話我這邊也有了解過,下面就由我來給你說一個亞里士多德非常有趣的故事吧!

    亞里士多德的老師就是非常有名的柏拉圖(柏拉圖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現在大學裡面的學科,差不多都是他的學生創立的),柏拉圖就說:“人的理念才是最真實存在的,我們看見的是我們腦子裡的想象的模仿。”在那時候他的學生幾乎都把它當成是真理!甚至都不帶懷疑的。亞里士多德這一聽,感覺怪怪的,然後就反問了老師亞里士多德說:“一本書實實在在的在那裡,我看得見,摸得著,難得不是真實的?”,這一說搞得老柏一下尷尬起來!

  • 4 # 字言字語吧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一):

      亞里士多德學習的故事

      亞里士多德的父親是一位宮廷醫生,亞里士多德出生後,父母十分重視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十七歲時,被父親送往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修學。由於亞里士多德天資聰穎,並且勤奮刻苦,因此很受老師柏拉圖的重視。柏拉圖擔心亞里士多德誤入歧途,便對亞里士多德說:“要給你戴上韁繩。”言下之意就是,亞里士多德思維敏捷,不同於一般人,如果不嚴加管教的話,亞里士多德就不能成為柏拉圖期望的人。

      雖然亞里士多德很尊敬柏拉圖,但是在學術問題上,亞里士多德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所以,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愛我的老師,但是我更愛真理。”柏拉圖晚年間,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因為學術觀點不同,所以經常發生爭吵。等到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又在柏拉圖學園呆了兩年時間,等到新領導上任後,亞里士多德便離開了雅典。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二):

      沮喪的妒忌者

      話說,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呂克昂學院教學時期,經常和學生們在一齊探討人生哲學。

      有一次,一位學生問亞里士多德:“為什麼心懷嫉妒的人總是有低落而沮喪的情緒呢?”

      亞里士多德聽完學生的提問後,回答道:“心懷嫉妒的人不但要承受自己的失敗和挫折,同時還承擔著別人的成功,所以他總是以沮喪的情緒示人。”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三):

      用整個大海來填滿這個洞

      有一天,亞里士多德正在海邊沙灘上走路。他看到有個人正在用勺子從海里舀水,然後把水倒在岸邊他挖的一個小洞裡。亞里士多德正在為他自己的問題著急呢。他沒有在意——一次,兩次,他走近了那個人,但那個人那麼專注,以至於亞里士多德也好奇了:"他在做什麼?"他沒法控制自己,而那個人絕對地專注。他走到海邊,舀滿一勺水,帶著水過來,把它倒到洞裡去,再去海邊......最後,亞里士多德說:"等一下,我不想打擾你,但你在做什麼?你搞得我莫其妙。"

      那個人說:"我要用整個大海來填滿這個洞。"

      亞里士多德,即使是亞里士多德,也大笑起來。他說:"你真笨!這是不可能的!你簡直是瘋了。你在浪費你的生命!只要看看海有這麼大,你的洞這麼小——而且就用一把勺子,你想把大海都勺到這個洞裡去?你簡直是發瘋了!回家休息去吧。"

      那個人笑得比亞里士多德還響,他說:"是的,我會走的,因為我的工作做完了。"

      亞里士多德說:"你這是什麼意思?"

  • 5 # 臥薪齋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一)

    亞里士多德的父親是一位宮廷醫生,亞里士多德出生後,父母十分重視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十七歲時,被父親送往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修學。由於亞里士多德天資聰穎,並且勤奮刻苦,因此很受老師柏拉圖的重視。柏拉圖擔心亞里士多德誤入歧途,便對亞里士多德說:“要給你戴上韁繩。”言下之意就是,亞里士多德思維敏捷,不同於一般人,如果不嚴加管教的話,亞里士多德就不能成為柏拉圖期望的人。

      雖然亞里士多德很尊敬柏拉圖,但是在學術問題上,亞里士多德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所以,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愛我的老師,但是我更愛真理。”柏拉圖晚年間,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因為學術觀點不同,所以經常發生爭吵。等到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又在柏拉圖學園呆了兩年時間,等到新領導上任後,亞里士多德便離開了雅典。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二):

      沮喪的妒忌者

      話說,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呂克昂學院教學時期,經常和學生們在一齊探討人生哲學。

      有一次,一位學生問亞里士多德:“為什麼心懷嫉妒的人總是有低落而沮喪的情緒呢?”

      亞里士多德聽完學生的提問後,回答道:“心懷嫉妒的人不但要承受自己的失敗和挫折,同時還承擔著別人的成功,所以他總是以沮喪的情緒示人。”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三):

      用整個大海來填滿這個洞

      有一天,亞里士多德正在海邊沙灘上走路。他看到有個人正在用勺子從海里舀水,然後把水倒在岸邊他挖的一個小洞裡。亞里士多德正在為他自己的問題著急呢。他沒有在意——一次,兩次,他走近了那個人,但那個人那麼專注,以至於亞里士多德也好奇了:"他在做什麼?"他沒法控制自己,而那個人絕對地專注。他走到海邊,舀滿一勺水,帶著水過來,把它倒到洞裡去,再去海邊......最後,亞里士多德說:"等一下,我不想打擾你,但你在做什麼?你搞得我莫其妙。"

      那個人說:"我要用整個大海來填滿這個洞。"

      亞里士多德大笑起來。他說:"你真笨!這是不可能的!你簡直是瘋了。你在浪費你的生命!只要看看海有這麼大,你的洞這麼小——而且就用一把勺子,你想把大海都勺到這個洞裡去?你簡直是發瘋了!回家休息去吧。"

      那個人笑得比亞里士多德還響,他說:"是的,我會走的,因為我的工作做完了。"

      亞里士多德說:"你這是什麼意思?"

      他說:"你做的也一樣——甚至更傻。看看你的頭,它比我的洞還小。再看看自然、存在,它比這海洋還大。再看看你的思考——它們比我的勺子更大嗎?"這人走了,大笑著走了。亞里士多德怔住了。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四):

      雅典柏拉圖學院學習多年

      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柏拉圖學院學習過很多年。公元前366年亞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此後20年間亞里士多德住在學院,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

      從十八歲到三十八歲——在雅典跟柏拉圖學習哲學的二十年,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又受教於柏拉圖,這三代師徒都是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中,亞里士多德表現的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但亞里士多德可不是個只崇拜權威,在學術上唯唯諾諾而沒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談玄理的老師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種圖書資料,勤奮鑽研,甚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

      有記載說,柏拉圖曾諷刺他是一個書呆子。在學院期間,亞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師有了分歧。他以前隱喻的說過,智慧不會隨柏拉圖一齊死亡。當柏拉圖到了晚年,他們師生間的分歧更大了,經常發生爭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圖去世,亞里士多德在雅典繼續呆了兩年。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贊同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了雅典。此後,他開始遊歷各地。

      離開學園後,亞里士多德先是理解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統治者。亞里士多德在那裡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里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齊到了米提利尼。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五):

      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和亞歷山大的故事

      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和亞歷山大都有很大的交集。柏拉圖是他的老師,而亞歷山大是他的學生。他的一生已經算是輝煌了。他的一生做了很多的大事件,比如說在公元前335年的時候,他以前在雅典舉報了一所校園,名字叫做呂克昂的校園。這個校園被人們稱為是逍遙學派。

      亞里士多德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寬廣,他的知識十分豐富,用個形象的比喻來說,亞里士多德就是一個活著的百科全書。不算是在哪個學科的領域,亞里士多德都是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他的寫作範圍十分寬廣,比如說心理學,政治學,自然學,還有教育學,詩歌還有雅典法律等等,都是涉及十分多。

      他的著作在歷史上,構成了很大的影響。他的著作一向流傳了下來。不管是在哪個方面,亞里士多德都十分成功。這樣一個哲學人物,不管在什麼時候,在歷史上都十分受人們敬佩。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六):

      引力的故事

      要理解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我們需要忘記所有在高中學的物理。引力不是一種力,只是描述土和水的基本性質。就像追逐貓是狗的天性一樣,朝向宇宙中心運動也是土和水的“天性”。雖然對引力的認識不斷深入,但在2000年的時間裡很少有人真正向亞里士多德的理論發起過挑戰。

      公元7世紀的印度數學家婆羅摩笈多和公元10世紀的伊斯蘭學者阿爾伯魯尼則認為,引力的機理類似於磁鐵,但這都不足以撼動亞里士多德的“霸主”地位。它的第一個危機來自哥白尼和伽利略所引發的對太陽系認識的變革。如果他們是正確的——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繞太陽轉動,亞里士多德的引力理論就會土崩瓦解。基於推理而不是觀測和實驗,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需要把地球置於宇宙的中心。如果太陽取而代之成為中心,所有的重物都會因此飛進太空。

      更重要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引力理論會使得重物下落得比光還快。由於包含更多的物質,因此重物會具有更強的趨勢朝向宇宙中心運動,因此運動的速度會更快。亞里士多德認為這是事實,但伽利略並不同意這一觀點。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把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用繩子綁在一齊會發生什麼?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較重的物體下降的速度較快,其下落的速度會超過較輕的物體;因為繩子的拉力,較輕的物體會使得較重的物體減速,最終它們整體的下落速度會介於兩者之間。然而,作為一個整體,其總重量要超過構成它的任何一個物體,因此也會下落得更快。這兩個結論完全相互矛盾。

      雖然伽利略幾乎能夠肯定沒有如傳說的那樣在比薩斜塔上透過自由落體實驗發現物體會同時落地,但他確實用由軟木和鉛所做的擺錘做過單擺實驗。他認為,鉛的重量超過軟木錘100多倍。伽利略的實驗顯示,它們擺動的速率相同,因此受引力作用下落的速度也相同。他還在斜面上透過滾落球體來測量引力的效應。伽利略明確地指出是“吸引力”讓物體落向地球。

      把引力納入科學和數學框架之下的是牛頓。目前還不清楚他是否真的是因為看到蘋果下落而受到啟發,但他自己是這麼說的。1726年4月,在與考古學家威廉·斯蒂克利的長談中,牛頓說是一個蘋果的下落讓他思考為什麼蘋果總是垂直落地。

      根據斯蒂克利的說法,牛頓認為蘋果是被地球的“吸力”所牽引的,而這一作用力必定正比於質量。蘋果會吸引地球,地球也會吸引蘋果。但還不止於此,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的概念,這是一次飛躍。他打破了亞里士多德的月球屏障,讓這個相同的作用力存在於整個宇宙。他意識到是引力在維持行星沿軌道繞行,否則它們就會沿一條直線飛出去。

      所有這一切以及其他的資料都一同寫進了牛頓的傑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這本書通常也簡稱為《原理》,用拉丁文寫成,不容易閱讀,還使用了遠超一般水平的幾何知識。它對引力的關鍵認識能夠概括成一句話:引力的強度正比於物體的質量,反比於物體間距離的平方。對牛頓而言,他的引力定律和運動定律足以用來描述行星和衛星的運動以及物體的下落。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但是,牛頓也留下了一個空缺——引力在遙遠的距離上是如何作用的?他在《原理》中寫道:“我對此沒有任何假說。”牛頓暗示,他的競爭對手會就此挑事。但是,這一解釋上的空缺仍使得牛頓受到了攻擊,個性是對他“吸引力”一詞的使用。這天,我們會很自然地用“吸引力”來稱呼或者描述引力,但這在當時僅僅是出於浪漫上的好處。對17世紀的人來說,“吸引力”聽上去就彷彿地球是因為某種曖昧而圍繞太陽轉動的。

      兩年後,愛因斯坦坐在瑞士伯爾尼的專利局裡,有了他自己所說的最快樂的想法。愛因斯坦之後說:“突然之間,我產生了一個念頭,如果一個人自由下落,他不會感覺到自己的體重。我吃了一驚。這個簡單的想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促使我去追尋一個有關引力的理論。”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七):

      死亡之謎

      關於亞里士多德的死亡之謎,學者們有較多的爭論。一種說他是被法院處死的。作為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士多德也是被人尊敬的。但是,自從亞歷山大死後,那些以前與亞里士多德不和的人,便千方百計地想害死他。於是,他們想出了一條當時很流行的罪名,來將亞里士多德處死。於是,亞里士多德被指控犯有褻讀和蔑視宗教的言行,因而被最高法院判處死刑。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難。第二年,因身染重病離開人世,終年六十三歲。

      關於亞里士多德被指不敬神的事,還得從公元前366年說起。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就是一個不敬神的人。在古希臘,神被賦予了最高的權力,包括教育在內的所有機購都就應被神主管。而亞里士多德和他的老師柏拉圖,則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校園應由國家管理。此後20年間亞里士多德一向住在柏拉圖的學院,直至柏拉圖去世。

      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浦二世召喚回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亞里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構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里士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歷山大大帝之後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

      儘管自己的學生已經貴為國王,亞里士多德並沒有一向留在國王身邊,他決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教授哲學。亞里士多德得十分重視教學方法,他反對刻板的教學方式,於是他經常帶著學生在花園林蔭大道上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哲理,因此後人把亞里士多德學派稱作“逍遙學派”。正是這個“逍遙學派”與他的不敬神理論害死了亞里士多德。

      而關於亞里士多德之死的另一種說法,則是淹死的。那是公元前322年,亞里士多德在他隱居的埃維厄島上跳入厄裡帕海峽自殺身亡。這個把埃維厄島同希臘大陸分離開來的海峽以水流每日多次改變方向的奇異現象而聞名。據一些學者的想象推斷,亞里士多德是因為找不到這一水流奇異現象的解釋才投水自殺的,他當時說道:“願厄裡帕的水吞沒我吧,因為我無法理解它。”

      而在另一些介紹中,則指出亞里士多德很可能死於胃病。亞里士多德從十八歲到三十八歲——在雅典跟柏拉圖學習哲學的二十年,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又受教於柏拉圖,這三代師徒都是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中,亞里士多德表現得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但亞里士多德可不是個只崇拜權威,在學術上唯唯諾諾,而沒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談玄理的老師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種圖書資料,勤奮鑽研,甚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有記載說,柏拉圖曾諷刺他是一個書呆子。在學院期間,亞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師有了分歧。他以前隱喻地說過,智慧不會隨柏拉圖一齊死亡。當柏拉圖到了晚年,他們師生間的分歧更大了,經常發生爭吵。還有一個經常吵架的事就是關於飲食上,亞里士多德喜歡吃辛辣食物,並且患了胃病,所以有人推斷,亞里士多德可能死於胃病。

      還有一種來自民間的說法是自然死亡的,沒有說得什麼病死,死亡地點是在優卑亞島。亞里士多德晚年時的雅典,人們對他的敵意越來越濃,因為亞歷山大帝一死,雅典市民們對馬其頓統治者的憤怒一下子爆發出來了。亞里士多德作為以前的亞歷山大的教師也被迫害。因為按他所說,他不想讓人們“再次在哲學身上犯罪”(第一次指雅典處死蘇格拉底),他選取了自己離開。之後很快就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頰長痘後留下好多點,是痘印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