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sayen

    我家孩子7歲,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變故,我昨晚睡覺聊天的時候孩子說她想自己離開這個家,聽著就心塞,請問孩子說出這樣的話是不是代表孩子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最近性感變得暴躁不聽大人的,老愛頂嘴,而且是喊著頂嘴!

  • 2 # 小宇宙心理健康009

    哈,不一定。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前,小腦袋瓜裡,有各種奇思妙想。有這麼幾種情況:

    1)拿來“威脅”爸媽的武器或小心思:孩子在提出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很會觀察長輩的弱點,知道家長都疼愛他們,所以就開始和家長鬥心眼了“你不是不答應我嗎,那我離家出走”,家長兜不住了,就會趕緊答應,而且家長還會把此事時刻掛在心理。所以呢碰到這種情況,要靜心觀察孩子。

    2)7歲的孩子,不是有句老話麼:7歲8歲萬人嫌,惹得雞狗不喜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儘管有些很天真,但那是他們的世界,覺得自己長大了,所以也會想著出去闖闖。這種想法不是不可能,但他們不會想到出去後的危險,一直被呵護著,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如果是這種情況,也不是心理問題,很可能是一種好奇和挑戰的思維。

    3) 家長的教育給孩子帶來了困惑。因為呆在家裡不舒服,不爽,不安全,不自由等等的感覺,會讓孩子想逃離家的掌控。這種情況下,還真有可能孩子心理遇到了問題。這個心理問題可大可小。

    總之,以上各種情況下,對孩子表達出的這種話,不能大意,也不能緊張。而是和孩子對話。這種對話呢,不要以家長自居的心態,而是以一個生命好教練或者朋友的角度,去和孩子探討為什麼想出去呀?出去是想做什麼呢?呆在家裡不也一樣可以完成麼?出去後可能會遇到困難等等去啟發孩子真實表達自己。這樣孩子的內心想的才會告訴自己,不然會告訴你你想要的答案,那就不好了。

    孩子,是個獨立的生命,但不要管控過多,原則和安全底線把握好。

  • 3 # 草原上的小露珠

    還這麼小,隨便說說而已,不會有心理問題的啦!也許是受電視劇或者是他人影響了才會這樣說。小孩子對世界和事件的認知能力有限,家長應平時多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多和孩子溝通。發現不好的苗頭要及時疏通解決。同時家長也不要太緊張,多正面教育孩子,孩子沒聽懂也沒關糸的,多舉例多講幾次就好了。多側面教導孩子,7歲的小孩處理叛逆期,不太喜歡正面教育。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哦!慢慢地孩子就有一個健康而強大的身心啦!

  • 4 # 玲玲老師說育兒

    你好,對於七歲孩子說想離家出走的想法,我的觀點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其實是每個獨立意識萌芽的孩子內心的渴望,他們雖然還未長大成人,但他們渴望對世界有更多的探索,作為父母,應該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剝奪這份自由。生活中,總有小傢伙一本正經地向父母宣告:爸爸媽媽,我要離家出走了!哭笑不得的同時,父母又難免緊張。那麼這些總是鬧著要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些啥?

    作為父母,對於孩子的離家出走,如果因為過於緊張而做出妥協,就會讓孩子以為這種做法是有效的,以離家出走要挾父母,形成慣性地一味索取。因此,最好的做法便是,保持淡定,與其制止、不如讓孩子親自體驗一回離家出走的感覺,體會到獨立時的孤單和無助,如此,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家庭的呵護和溫暖。父母若不放心,可以悄悄尾隨保護,掌握孩子的行蹤,在孩子遇到問題時適時出面。事後,不要責怪孩子,與孩子好好溝通,這樣他們才能“知難而退”,還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規則意識

    2、獨立意識

    3、家庭意識

    4、安全意識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放手。孩子身上所呈現出來的問題多多少少帶著家庭的印記,當一個家庭是充滿愛的,孩子的身上也會流淌著愛,他的行為問題自然會少很多。願你的孩子永遠不會離家出走,共勉!

  • 5 # 愛恩多

    問題是孩子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呢?你的家庭如果如地獄般的存在,那麼我想你也不願意回家,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也就能夠理解了,要改善這個問題,作為家長必須為孩子建構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減少指責和對孩子的控制,不要以大人的角度這不允許那不允許孩子去幹預孩子的事情,多陪伴,你家中有愛,孩子才能不缺愛!

  • 6 # 學習做人

    家是講道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沒有什麼對錯,只須儘自己的道而已。爭執於對錯,已經背道而馳了。

    如果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和家長的鬥爭中而沒有精力再去顧及其他,那教育一定是失敗的。

    問題兒童的背後是問題家長

    每一個問題兒童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長或家庭,因為父母往往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孩子的。孩子不按時睡覺是問題,不好好吃飯是問題,愛哭愛鬧是問題,說話比別人晚是問題,太文靜是問題,好動又是問題,老愛擺弄東西是問題,老弄髒衣服是問題,做事磨蹭是問題,

    見人不愛問好是問題,太活潑是問題,不活潑也是問題……所有的問題,都令家長焦慮,都需要被改造。事實是這些問題都只是一時的或階段性的,有的甚至是父母臆想出來的。

    只要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會逐漸消失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在這期間去糾正孩子所謂的問題也就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了。

    經常被苛責的孩子,學會了苛責。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學會了仇恨。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經常被限制的孩子,會越來越刻板固執。所以,對孩子好點。

    成年人想收拾一個孩子還不容易?省心省力,痛快淋漓。可教育是件“秋後算賬”的事,栽下罌粟不會結出櫻桃,但惡果不知會在哪個枝條上結出。

    如果成年人對孩子經常性的批評和打罵,怎麼能培養出自信與平和的孩子呢?

    孩子沒有錯,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動不動就認為孩子“錯了”,那其實是你自己錯了。我相信教育需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解決。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如果家庭生活制度從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的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裡,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道路。”

  • 7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A

    孩子可能還沒有理解離家出走是什麼意思,至於後果就更想不明白了。也許是好奇想看看這麼說家長會有什麼反應。還有一層就是希望探索外面的世界,好奇完全自由是個什麼滋味。就算是健康家庭的孩子也會偶爾這樣想吧!家長可以和孩子探討一下,問問孩子他有什麼打算?去哪兒?做什麼?怎麼養活自己?在這個家裡有什麼不開心嗎?這些不開心可以解決嗎?怎麼解決?需要父母做什麼嗎?還有媽媽爸爸非常愛他,看不到他會非常難過的。

  • 8 # 問題小管家

    首先來說孩子離家出走來自兩方面的原因,接下來呢我就說說我自己的觀點。

    1.來自孩子性格層面的。 從小孩子脾氣就大,易衝動,自尊心特別強,再加上自己在幼兒園裡接觸的一些人和事,所受的委屈得不到理解的時候,她的心裡就會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

    2.來自父母爭吵後的處理方式和家庭生活氛圍的影響,從潛意識裡她就意識到當自己不開心,受委屈得不到理解和發洩的時候,她就會產生類似父母冷戰,回孃家的想法,也就是離家出走。

    3.性格決定了她的選擇,家庭的影響促成了她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方式。

    4.性格軟弱的孩子不能夠很好的保護自己,處理好和她人的關係,所以我們需要對她進行針對性的性格引導和培養。

    5.性格強勢,脾氣大,易衝動的孩子,我們也應該對她進行指導和培養,改善家裡的生活氛圍,和自己家庭生活中夫妻問題的處理方式,以身作則,影響孩子們對於自己性格上的極端進行改變。

    6.思想決定命運,知識改變未來。 讓我們在學習中成長吧,愛孩子,我們就要有選擇的去愛和引領,讓她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 9 # 旅遊獨行俠

    一個7歲的小孩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是否是小孩心裡有問題?

    7歲小孩有這種想法,為什麼你會認為是小孩心裡有問題,而不是你的家庭教育有問題。

    事實上,孩子在成年之前,父母的言傳身教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小孩未來是龍是蟲,是人是鬼,是善是惡。從小陪伴在身邊長大的父母親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就拿7歲小孩有離家出走的想法來舉例。

    1.這個小孩的家庭氛圍肯定不好,要不然她不會想著逃脫這個地方。

    2.父母可能會經常吵架。父母吵架這件事,是小孩子在家最怕看到的幾件事之一。

    3.小孩的父母教育有問題。要麼太嚴,要麼太兇,要麼乾脆打罵。

    4.家庭過於困難也有一定的原因。

    5.父母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不對,平時很少溝通,或玩些遊戲什麼的。

    6.父母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以至於孩子的很多想法,做父母的都不知道。甚至出現了危險性問題,也沒能及時的溝通和解決。

    7.對孩子說的話,做的事,心裡想法不夠重視。

    所以說7歲小孩有這種想法,不能,單單把責任就直接扣在小孩頭上。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做錯的地方。

    和孩子坐下來好好溝通,解決問題,方為正道。

    希望小孩可以改變這麼危險的想法,早日恢復健康。

  • 10 # 三一講堂

    孩子離家出走,對於做父母的來講,是最棘手的事情了。

    首先要弄清孩子出走的原因

    孩子還小,一般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在家庭裡承受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想要解脫,進而萌生一走了之的想法。其實,離家出走往往會給孩子帶來挫折,甚至是災難,這些都是不能預測的。父母應防患於未然,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一般來說,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會選擇逃避。出於自卑,覺得自己不能應付心理難題和現實困難。

    離家出走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原因:

    第一種,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尤其是學習方面,孩子產生強大的壓力,以至於厭學,想要逃離父母的管制。

    第二種,家庭不和諧: 父母不和,經常爭吵,更有甚者,把孩子作為出氣筒; 家庭複雜,婆媳關係不能平衡好; 有時是父母忙於工作,缺少對孩子的關懷,或者說關心孩子方式太過簡單,塞錢走人,不聞不問。

    第三種是孩子遇到不能解決的困難,可能來自學校,也可能來自家庭。

    最後一類,是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想獨立,尋求刺激和喜歡冒險,性格上容易衝動,易受不良文化和壞人的引誘,最後導致離家出走。

    想要防微杜漸,父母必須從自身做起。

      首先,父母要經常關心孩子,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多個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學習和心理發現近況。這樣家長把握了孩子的心態,就能及時對其疏導,防微杜漸。對於人際關係不好的家庭,孩子本身就有壓力。

    家長要處理好家庭內部人際關係。坦誠相待,讓孩子把對家長的不滿都說出來。家長冷靜對待,承認自己缺點,勇敢向孩子表示歉意。這樣經過相互交心,進一步與孩子溝通,進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面臨的困難。

      其次,如果孩子已經出走過或已萌生出走念頭的孩子,應對其及時耐心地說服教育和分析。讓孩子明白出走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很危險。有責任心的孩子應該面對現實,正視各種矛盾壓力,多與老師和家長溝通,主動去解決問題。

      另外,家長也要認真反思。經常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

    教育當時不當,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原因。很多家長“主宰心理”強,缺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為了孩子好,強行要求孩子,使得孩子蒙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正是這種“理直氣壯”帶來了孩子離家出走的苦果。

      最後,家長尊重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識,尊重個人意見。同時,家長要多與教師以及孩子的同學接觸,以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及早了解孩子異常情況,及時採取措施。家長與老師、孩子同學的接觸應坦誠自然,確保獲得資訊的真實。

  • 11 # 平易天

    一個7歲孩子正面臨成長過程的一個判逆期,再加上這短時間的抗新冠病毒肺炎的時間有一個多月了。很多家庭的外出計劃都泡了湯。不說小孩,就是很多成年人的心情都很不好。再加上網課,作業的壓力。很容易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離家實陣上是想擺脫父母的束縛。離上學還有一短時間,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不要認為孩子只是說說而已,要適當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發現問題的診結,適當改變方法。做到張馳有度,勞逸結合。與孩子劍拔弩張時要冷靜,以勉情況進一步惡化。當然只要不危害社會,家庭的言行事情都可以做出一些讓步的。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查則無用。不要拿有色的眼睛去看孩子,眼睛裡容不得沙子。要用顯微鏡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加大鼓勵次數,讓孩子的心重新回到父母身上。在我家很多時候教育孩子都由父母一個人說,另一個保持沉默。也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不能把路給堵死了,讓孩子沒有訴苦,撒嬌的地方。希望我說的這些能改善你孩子目前的狀況,如果覺得有用就請關注點贊吧!

  • 12 # 諮詢師張滴滴

    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她說有離家出走的想法,的確需要引起重視和關注,但不能簡單粗暴的去判斷她心理出問題了。

    幼兒在0-3、3-6這兩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作為家長,是應該給予相應的關注、愛和自由,而如果這六歲前有重要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便會形成心結,影響今後人生種種,這也是我們中國老話所說的“三歲看老“。

    所以對於一個剛剛結束這個階段,步入七歲的兒童來說,與其說是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如說是家長養育方式的問題更準確。

    在這個時段,一個孩子願意將這種想法講出來,而且願意被人所聽到,可以得出以下訊息:

    1、孩子對傾聽者有信任感,願意講出來,被人聽見,這是最佳的干預時期,如果這種聲音,傾聽者毫無反應,孩子就會漸漸將情緒壓抑在心中,會顯示出更嚴重的心理矛盾或者行為障礙。

    2、孩子願意說出來,說明在期待家長的改變,這個想法,能夠說出來,就是一種呼救,家長真正去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瞭解孩子的需求,透過改變自己的養育方式去間接影響孩子,才能明白孩子能夠說出這句話背後的委屈和勇敢。

    不要把小孩子話當作玩笑,也千萬不要聽到她說出了一些不太“正常”的想法,就去指責她的心理問題。

    我也是一位七歲孩子的母親,每當他說出任何讓我覺得詫異的想法,我會很好奇其中的原因,也會很想了解他的小腦袋裡面,到底怎樣的思路而形成這樣的想法。

    不論表達是什麼,想法一旦被傾聽者接納,被真正聽見,孩子的安全感就得到了回饋,愛,就在你們之間開始流動。

    所以,我一直支援的觀點是,沒有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只有不適合的教養方式。

    別擔心,也別忽略,一起加油吧。

  • 13 # 煮酒論道嚴天海

    有一句話很流行,“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確實是有人成行了,這是成年人大多有的想法,問幾個問題:你的工作允許嗎?你有錢嗎?要去哪兒有計劃嗎?看過世界又怎麼安排工作和生活?

    七歲的孩子說她有離家出走的想法,如果家庭環境惡劣的話,孩子想出走是不會說出來的,一個正常家庭的孩子說她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是不是也要去看看世界?不妨我問她幾個問題。其他,瞭解她看了那些書?跟哪些同學有得很近?玩遊戲嗎?玩什麼遊戲?也許是她隨便說說的,也許還真有想法,我們要重視要去了解,創造場景尋找話題一探究竟,,記得不要太刻意要不動聲色哦。

  • 14 # 健康管理專家屈無為

    兩種可能,一種他根本不知道離家出走的含義,只是哪裡聽來學著說而已;另外一種就是他非常清晰的知道離家出走的含義。鑑於安全考慮,建議你採取多種方法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有條件可以與心理輔導老師面談一下。

  • 15 # 魂殤囚鳥

    一個7歲的孩子說離家出走,應該有多方面的原因吧!

    1.是不是父母有了2 胎,把重心都放在了2寶的身上,而忽略了大寶的存在?

    2.是不是父母在學習上面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以至於產生了心裡陰影?因為現在每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鋪導班。導致孩子壓力過大而想逃離。

    3.是不是因為父母沒有耐心聽從孩子內心的感受?父母說一不二,不去管孩子的喜好,只管讓孩子服從自己的命令!從而孩子從心裡產生了陰影!

    4也許是因為現在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6 個大人帶一個孩子,而形成了嬌生慣養,別人說不得,打不得,因而別人說一句或者打一下,就受不了!

    最後告誡家長們,孩子不光是孩子,不光是我們的兒子,女兒,他也是一個個體,獨立的個體,他有思想,有靈魂,有時候我們不要獨裁,我們做父母的需要靜下心好好的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他需要的是什麼?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然後在做決定,我們要尊從孩子的決定,給他說明白,他決定的後果讓他自己承擔!

    孩子也不能什麼都不讓他幹,適當的讓他做點家務活對他也有好處!

    孩子是一輩子的教育,是從小抓起,你現在不教育,將來社會替你教育,用適當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不要過激,也不要過分的溺愛!別讓未來替現在買單!

    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們要順其自然,未來總有他的一碗飯吃!總有屬於他的一片天地!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擔憂,焦慮!

  • 16 # ArtEileen心理諮詢師

    你好,我是心理諮詢師 ArtEileen

    孩子說想離家出走,有可能是對父母有不滿情緒,但是無處表達也不知道怎麼表達。

    跟孩子好好溝通他是哪裡覺得委屈了,要理解他共情他的感受,再告訴孩子如果你離家出走了媽媽的感受會是怎麼樣的。

    孩子離家出走這樣的行為反覆幾次之後就會變成一種習慣,所以需要儘快知道原因並防止這種衝動的行為的發生。

    下面有兩個真實的案例供參考:

     

    1.      一個單親媽媽撫養的孩子,在7歲時離家出走了。媽媽和孩子互相凝視著眼睛溝通,孩子說是因為媽媽對他說話時嗓門太大了,他覺得很傷心。他非常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愛,想要媽媽每天都親他,還要媽媽每天都對他說我愛你。在這個案例中孩子離家出走是對媽媽的某一種失望情緒的表達,以此來得到媽媽的關愛。

     

    2. 一個曾經離家出走過的高中生,他說道當年他離家出走過是因為爸爸媽媽的體罰太嚴厲很重,覺得非常生氣所以離家出走過好幾次。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特別對不起父母,很後悔。

  • 17 # 城市小娟

    孩子說你家出走在家學習累,不開心哪,應該多於孩子聊聊天,帶孩子出去玩一玩,散散心。這樣他就不會有離家出走的想法呀。

  • 18 # 萌娃成長日誌

    家裡不能允許孩子自由,不能接受孩子真實的表現,不能引導孩子給予孩子想要的支援,總而言之,家慢慢形成了一個抗拒孩子舒服存在的地方,孩子自然想要遠離這個家。

    所謂家,不是一個固定的場所,不是說家人在的地方,而是一個愛和支援在的地方,一個理解和寬容在的地方。

    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心的營養是什麼,如果心吃的是指責,批評,要求,心都太乾涸了,家庭提供不了愛,心裡裝滿了滿滿的垃圾,孩子就會想要找個地方傾倒這些負能量,家長要學會愛孩子,給孩子提供成長的土壤,愛的環境

    記得有個國外的故事,說有個年輕牧師的兒子突然離家出走。他理解不了,就去請教一位老牧師。

    老牧師問他:“你是不是經常詛咒你的孩子?”年輕牧師更加疑惑了,“為什麼說我詛咒?我怎麼會詛咒自己的孩子?”

    老牧師說,“所謂詛咒,就是口說和心想另一個人讓你很難忍受的錯誤。你剛才和我說了很久,一直在說你的兒子不愛幹家務,不愛聽你講大道理,難道不能說明你詛咒了兒子很久了嗎?”年輕牧師這才承認:“是的,我詛咒他很久了。”

    “所以,你詛咒了他這麼久,他離開你又有什麼不可理解的呢?”這才讓年輕牧師恍然大悟,於是他一直等著兒子打來電話。而當兒子想家了突然打來電話時,年輕牧師並沒有像以前一樣上來就責罵兒子為什麼離家出走,而是告訴兒子自己十分想他。

    就這樣,餓了幾天的兒子在電話另一頭感慨:“爸爸,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我第一次從你說的話裡感受到你是愛我的”,並最終自己回了家,父子團聚。

    這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孩子離家出走也好,沉默慪氣也好,多半是因為家長那些看似微小的行為。這些家長難以重視的小行為,小情緒,卻非常有可能成為孩子離家出走的誘因。

    那麼,一般都是因家長的什麼原因與失誤,導致孩子選擇離家出走呢?

    過度苛求孩子

    很多家長經常會在2個事情上對孩子過分苛求——一個是考試分數,一個是生活習慣。而說到分數,更會讓很多學習不好,或者學習努力卻考試不好的孩子壓力很大。

    而面對父母對分數低的斥責,很多孩子甚至會懷疑“爸媽到底是愛分數,還是愛我?”“考不了高分,我對他們是不是就沒什麼用了?”

    比如,有一位初二的女孩告訴我她一次離家出走的經歷:“父母經常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指責我,並且嘮叨起來沒完沒了,總是翻來覆去的就是那一套陳芝麻爛穀子的臭理論,他們說的話我都快背下來了。有一次,我實在是忍無可忍,就和他們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我爸爸竟然說讓我滾出這個家門!而我最受傷的是,他們竟然為了分數趕我出門,我都恨死他們了,為了報復他們,我狠了狠心,甩門而去。可是,當我走到樓下的時候,我想還能去哪裡啊?心裡其實並不想離開家的,於是,我就在樓下轉了幾圈,等著他們下來找我。”

    類似的事情不勝列舉。父母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請,可是,太多太多的父母卻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甚至給孩子的錯覺是,父母愛的並不是自己,而是分數。而到了這一步,一旦再發生一些誤會與口角,就很容易讓孩子走極端,離家出走。到時候就為時晚矣了。

    所以,媽媽爸爸一定要注意,自己對孩子分數的重視,一定要轉化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要麼做好後勤,要麼言語鼓勵,但千萬不要只看分數的結果而否定孩子的努力,更不能在語言上斥責,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同時媽媽爸爸還需要理解,孩子臨時分數的高低真的不重要,甚至很多男孩子到了年齡較大的時候才會真心收回玩性,努力學習。因此媽媽爸爸千萬不可因為一時的不滿意而說出讓孩子和自己都後悔的話。

    工作忙,疏於交流監督

    除了對於孩子分數的苛責,日常疏於交流與監督也可能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你們就知道忙活那個店,就別管我,什麼都別管,早晚有一天我把你們的店給燒了”。有一位媽媽朋友,夫妻兩人平時都把心思用到了經營管理上,而忽略了孩子。結果有一次,孩子就是在因為小事被爸爸責怪的時候說出了上面的話。雖然孩子並沒有如話裡那麼做,但之所以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也說明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親子之間缺少感情交流。

    大人們經常會有一些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來疏於自己對孩子的陪伴:“工作太忙了,真的沒有時間陪孩子”“應酬太多,每天很晚才回家,想和孩子交流,孩子都睡了”“經常出差,難得休息還要和朋友聚會”“寶貝,下週再帶你去動物園,這星期事情太多了”“沒辦法,一家人總要吃飯,哪有多餘的時間照顧孩子”。

    前天晚上,內蒙古一個8歲的小女孩由於主觀認為父母想生二胎認為不要自己了,於是負氣離家出走。小女孩自己家住在很偏遠的一個農村,找不到家,幸好被好心人發現,並帶給了民警,最終和家人團聚。後來家人說,他們平時就是因為疏於告訴女兒自己也愛著她,才導致女兒“想多了”的時候自己跟沒沒有覺察。

    再比如,同樣在前天,山東青島某小學三個熊孩子放學後竟然同時都沒有回家,而是坐上了去往海灘的計程車。而當急壞了的幾家父母找到民警,民警最終在海灘發現他們時,幾個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竟然讓人哭笑不得——打算挖個洞,在野外生存過夜!

    我們不知道幾個熊孩子是不是因為看了貝爺的節目才這麼做,但其中遇到漲潮、人販的危險又豈是幾個普通家庭可以承擔的。幾家大人在等待民警找孩子的過程中,一定嚇壞了吧!

    然而,顯然在這件事情上,家長並沒有做好孩子日常的監督。如果能從孩子平時的隻言片語中知道他有“出走”的計劃,或者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而讓孩子把“出走計劃”和盤托出,想必媽媽爸爸們也就不用面臨這個潛在的巨大隱患了。

    夫妻感情不和

    其實,一個最容易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在於,家庭環境的不和睦與不信任。

    “孩子最近脾氣很暴躁,動不動的就摔東西,撕東西,還經常把自己關在屋裡,不吃不喝,有時離家出走,乾脆住在同學家裡”,另一位媽媽在後臺傾訴。原來,他們夫妻兩人的關係非常緊張,孩子的父親經常會“找茬”,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甚至當著孩子的面把這位媽媽打的遍體鱗傷,在單位稍有不如意,就會把情緒帶回家,對著妻子和孩子就是一頓發洩,不是砸就是摔。

    那麼,萬一孩子真的離家出走了,媽媽爸爸要怎麼處理呢?最安全的辦法是:

    1. 冷靜分析:從各種跡象,先判斷孩子究竟是離家出走,還是隻是偷偷臨時跑出去玩。如果剛剛才責罵過孩子,那麼離家出走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3. 不要責罵:10歲以下孩子不會選擇晚上離家出走,因為年齡較小,一般都比較怕黑,害怕,不會單獨離家出走,孩子自己回來不要責罵,要告訴他家長很擔心,外面不如家好吧,以後不要這樣做。

    4. 擱置一段時間再教育:10歲至13歲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離家出走不會馬上回來,一般會選擇住在比較近的最要好的同學家。只要家長知道孩子的下落,並和同學的家長取得了聯絡,那麼家長也不要急著讓他回來。都在氣頭上,回來只會矛盾激化。住兩三天後,孩子自己就忘了。主動回來後,家長先向孩子承認不對的地方,孩子聽後會耐心聽你講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網紅暢銷書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