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佳琪童裝

    煎,炒,熘,炸,都試一下,最好的做法還是油炸,顧慮到新冠肺炎的特殊時期。不要多人聚眾圍捕,提前佈陣,大網要依次排開,多拉幾排。捕回的蝗蟲要清洗乾淨,去內臟,最主要的一定要高溫炸熟,炸透,再吃[呲牙]

  • 2 # 宜春民宿

    在爆發期用農藥殺蟲,但其有後遺症,有益生物種群也一起消滅。後期有大量蟲卵滴在土地上,21天就會孵化,可以用雞,鴨,青蛙等在其幼蟲階段就消滅它。還有些生物遺傳的方法。本人不是這方面專家。

  • 3 # 數控車工凱凱

    蝗災從古至今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蝗蟲一過,莊稼絕收、百姓受災。如1942年河南的蝗災,百姓流離失所,餓死的更是不計其數。最近發源於東非的沙漠蝗蟲,以導致多國受災,莊稼大部分減產。但是面對蝗蟲之危害,中國人民已經找出了一個比較行之有效的辦法-鴨子滅蝗。

    2000年5月新疆爆發蝗災,新疆建設兵團在浙江引進了幾十萬只鴨子,投入之後效果非常之好。鴨子不僅吃蝗蟲而且連蝗蟲的種子都吃了,做到了永絕後患。所以我們不怕蝗蟲來,但是也得提前行動,現在蝗蟲已到達印度,青藏高原他們是飛不過來,但是經孟加拉國,緬甸可以到中國的雲南,只有我們做到未雨綢繆才能防範於未然!

  • 4 # 老船長愛電影

    今天的東非蝗災,已經隨著蝗蟲自西向東的蔓延分成了三個主要區域,分別是非洲之角、伊朗南部和印巴邊境,而且還在以每天150公里的恐怖速度蔓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由於蝗群已經進入孵化期,所以蝗災必然愈演愈烈,且持續到6月,屆時其規模將是當下的500倍還多。

    由於蝗群基本沿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北緯30度附近自西向東蔓延,所以我們似乎很危險。但青藏高原的存在使這一切可能變成了不可能。

    這個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它不僅是名副其實的亞洲水塔,更由於恐怖的海拔深刻改變了世界氣候,尤其是阻斷了副熱帶高壓帶,使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被亞熱帶季風氣候控制,成為雨熱同期的魚米之鄉。

    而蝗群即使再恐怖,也不可能飛躍青藏高原進入中原。自古以來,西方征服民族比如亞歷山大大帝,就是在印度河流域停下了腳步,即便不是因為屬下反對,再往東也基本上沒有路了。

    歷史上,西方文明想要到達中原,主要有兩個路線,一是在青藏高原前向北進入中亞,而後從天山、阿爾泰山等地向東穿越荒漠草原;二是橫穿南亞次大陸從橫斷山脈進入雲貴地區。

    而無論哪個線路,對於蝗群而言都是不可逾越之天塹。

    橫斷山脈雖然在海拔上不及青藏高原,但同樣難以逾越。再加上由於其緯度較低且靠近印度洋,受到西南季風影響降水量大,空氣溼度大,植被覆蓋率高。而超過50%的植被覆蓋率,是蝗群的最大天敵。

    由青藏高原向北雖然植被覆蓋率小且地勢較為平坦,但由於此時的北半球處於冬季,氣溫低加上溫帶落葉闊葉林無法提供更多植被,這也是蝗災的最大抑制因素。

    而最要命的是,即便成功跨越萬水千山來到中原,也無法形成恐怖災難。這不僅僅是因為吃貨們面對饕餮的勇往直前,更是因為作為自古以來深受蝗災荼毒的國家,我們早已形成了強大的滅蝗能力。

    而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充分發揮群眾力量以技術手段滅蝗,例如飛機噴灑藥物、改變農作物種類、引入蝗蟲天敵等。還有1986年從美國引進蝗蟲微包子真核病原微生物,這是一種直接殺蟲且大大減少蝗蟲繁殖力的真菌,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雖然亞洲飛蝗、東亞飛蝗等蝗災依然時有發生,但控制難度大大降低。

    而為了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我們從79年開始營造囊括東北華北和西北的“三北”防護林工程,經過40多年的建設,北方植被覆蓋率大大提升,北方沙塵暴天氣大大減少,水土流失等問題也大為改觀。

    雖然40多年來,北方依然是乾旱的氣候特點,但在大地身披綠裝的情況下,蝗災自然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雖然我們有世界上最會吃的吃貨集團,能讓蝗蟲不敢三隻一塊出門,但面對空前嚴重的東非蝗災,吃貨的決心不足以解決問題。

    所以,高聳入雲的青藏高原以及數十年如一日的群眾綠化運動,是抵擋以及抑制蝗災的根本要素。

    不過,在中東部季風區有效抑制蝗災的同時,中西部畜牧區由於大規模的草場破壞導致地表裸露,也使得蝗災非常頻繁。

    概括起來,作為檢驗某一地區生態穩定的最好標準。蝗災不僅僅是對人類的懲罰,更是提醒人類保護環境的警鐘。在感謝青藏高原和繼續矢志不移綠化植被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時刻以環境保護為先導,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

  • 5 # 小神仙我的平凡之路

    一、器具捕打法

    這是一種最古老的原始捕蝗法,當蝗蟲、鼠、雀為害時,古人經常採用這種捕除方法,只不過在器具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區別。清代捕打蝗蟲的器具和方式可謂多種多樣。據清代《捕蝗要訣》介紹,主要有布圍式、魚箔式、合網式和抄袋式等。布圍式,即用一塊長條型的粗布,兩頭各套一根木杆,遇蝗蟲來路,迎面插入土中,將其碰落予以捕殺;魚箔式和合網式,是指用蘆葦結成的魚箔或繒網,碰落蝗蟲或使之入網;抄袋式,即用類似今天捕蟲網的小魚鬥或菱角小口袋捕捉蝗蟲。為了對付那些“已有頭角,遍地跳躍”的幼蝗,以“不使長翼飛騰,貽害禾稼”,還有一種器具捕打法可以稱為“鞋底式”捕打法,即“用牛皮截作鞋底式,或用舊鞋底釘於木棍之上,蹲地摑捕,自可應手而斃。

    二、開溝陷殺法

    此法主要用於對付幼蝗(蝻)。幼蝗(蝻)雖能跳躍,但未羽化,不能飛起或者不能遠飛,易被驅趕於溝中並被覆土掩埋。此法實施需由眾人合力,列隊分組而行。其做法為:視幼蝗來路,預掘深、寬各二尺的壕溝,並於溝中每相去丈許作一坑,以便埋掩;然後眾人手持掃帚等各種器具,並由一人鳴鑼、眾人吶喊,使幼蝗驚懼而奮力跳躍,或撲入溝中,或被掃入、掩埋,直至溝坑俱滿而止。當然,這種由眾人合力的捕除方式,其投入人力的多少,挖掘壕溝的長度、深度,以及所配用器具等,都不一定拘泥於固定的標準。

  • 6 # V貓頭鷹

    面對自然災害,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一方面積極監測和預報, 加大對抗災資金的投入, 一方面對受災群眾在生產生活上給予服務, 幫助他們進行生產自救。面對自然災害,廣大農民沒有被嚇倒,他們想辦法戰勝災害,保證了農業生產。 

  • 7 # Lidony18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再加上蝗蟲到我們這裡的數量也少,不會對我們的國家有什麼影響的。區區一些蝗蟲到我們這裡也是讓它們有來無去,儘可放心吧!

  • 8 # xiulingZhang

    蝗蟲對於農業生產危害極大,蝗蟲一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三倍的植物,歷史上與水災、旱災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

    近來,源起東非的蝗災呈現擴大之勢且進入亞洲。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所以本輪蝗災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

    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 再說經過多年來研究和經驗積累,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策略是:透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

  • 9 # 君子蘭

    不必驚慌,這次蝗災看似來勢洶洶,實際上對我國的威脅不大。

    蝗蟲從非州到達我國,有兩條路。一是經印度巴基斯坦進入我國酉藏新疆。這條路被喜瑪垃雅山脈阻斷,那裡都是七八千米高的雪山,僅有的幾個山口海抜也在五六千米以上,蝗蟲群無法逾越。二就是經孟加拉國緬甸到達雲南。但是本次蝗蟲群生不逢時,從緬甸到寮國越南都是一望無邊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從現在到七八月份正值雨季,降雨和潮溼對蝗蟲飛行,繁殖是致命的,它們也無法到達我國。

  • 10 # 風月紳士

    防治蝗蟲災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依靠國家利用科學的手段進行防治,也就是杜絕後患,再就是利用舊時滅蝗蟲的經驗,同時結合自己的辦法進行撲殺,只有全體動員才能最終消滅蝗災。

  • 11 # 多多咪

    中國人口眾多,無論發生什麼災難,我們都是齊心合力的,智慧也是頂呱呱的,水來土擋,蝗蟲來自然有雞鴨鳥來擋,所以不必擔心。

  • 12 # 健康常識和果樹管理

    可以用網兜捕捉,可以用燈光誘殺,也可以用粘蟲版誘殺,還可以用藥噴殺,方法可多了。蝗蟲來了多措並舉去滅就行。美國白蛾那麼兇猛咱們國家都不怕,還怕蝗蟲嗎?方法可多了

  • 13 # 科羅廖夫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已經發出最嚴重的警告,從東部非洲興起,跨越中東、紅海和西亞,一路席捲而來的沙漠蝗蟲,數量已經膨脹了500倍,達到史無前例的4000億隻,這些“微型轟炸機”已經闖入伊朗和巴基斯坦,最先鋒甚至已經開始啃食印度中西部的農田,如果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這些蝗蟲將會在今年夏天前橫掃整個東亞、南亞和東南亞,中國也難逃厄運。其實早在去年年中,非洲的肯亞和索馬利亞的沙漠蝗蟲之災,就已經開始醞釀,去年下旬左右,這些蝗蟲就已經跨過亞丁灣,抵達亞洲的葉門,這些蝗蟲過境不會留下哪怕一絲一毫的綠色,這讓本就植被不多的阿拉伯地區更顯荒涼,就連空中的飛機都因為蝗蟲的襲擊下,無法正常飛行,只能被迫緊急降落。有人說小小的蝗蟲怎麼能夠跨越海洋呢,其實,蝗蟲的遷徙能力極強,甚至跨越大海也不在話下,有分析認為蝗蟲可以在海面漂浮的死蝗蟲上停留歇息,歷史上甚至有蝗蟲跨越大西洋的記錄。蝗蟲只是怕冷,無法翻越數千米的山脈,其他艱難險阻對於足夠數量的蝗蟲來說都不是問題。從去年年中肆虐東非的5000萬隻沙漠蝗蟲到今天,蝗災的規模已經增長了8000倍,達到了今天的4000億隻,這些蝗蟲一天最遠能夠飛行近200千米,並吃下接近自身體重的食物,所以如果4000億隻蝗蟲全部在印度境內啃食糧食,甚至能堪比印度一天的口糧消耗量。最可怕的倒不是蝗蟲見什麼都吃,反倒是蝗災過後的可怕結果,由於什麼能吃的食物都沒了,饑民、動物被餓死後屍體無人處理,類似鼠疫之類的恐怖傳染病將會肆略災區,饑荒和瘟疫的雙重侵襲,將會讓那些本就不富裕的非洲和中東國家更加雪上加霜。不過,如今的問題就是蝗災已經規模巨大,像是如今的巴基斯坦、伊朗等國拼盡全力,動用所有的農用飛機噴灑殺蟲劑,也根本無法扼殺上千億規模的蝗蟲大軍,那麼中國如果遭遇如此規模的蝗蟲入侵,又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要考慮蝗蟲是否會抵達中國,雖然中國和巴基斯坦、印度接壤,但猶如天塹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重重阻隔,並不會讓太大規模的蝗蟲群逾越而過,起碼在5月蝗蟲成蟲期之前,中國的西藏和新疆都不用太擔心蝗災的到來。唯一的缺口是緬甸和雲南交界處。6月之後,如果印度和孟加拉國都無法控制蝗災,那麼進一步擴大規模的蝗蟲群很有可能順著孟加拉灣的暖溼氣流從雲南直插中國內陸,所以在夏季到夏秋時節,中國廣西、雲南境內爆發蝗災的可能性也會較大,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印度讓人失望的情況下。中國自古以來是世界上遭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據統計,秦朝和漢朝的蝗災平均每8.8年就發生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朝為2.8年, 清朝一共268年的歷史,幾乎每年發生蝗災一次以上。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中國的治蝗手段數不勝數,應對蝗災,最好便是搶佔先機,在其根本沒有發展壯大的時候就將之撲殺,往往效果顯著。比如中國就有類似的經驗,修築堤壩,改造乾旱河道,提高水位,限制蝗蟲產卵。早早噴灑殺蟲劑殺光沒有成規模的蝗蟲群,外加更加先進的真菌噴灑技術,並不會產生類似殺蟲劑那般對環境的嚴重破壞,讓人民免受更大影響。像是1958年、2001年和2012年的蝗災,中國就是在藉助古法和科學的治蝗手段下,挺了過來。網上盛傳的利用雞鴨鵝吃蟲子的方式,或者捕殺蝗蟲作為人類食物的方式來滅蝗,只能取得小範圍的效果。各地的雞鴨數不勝數,雞鴨這類家禽只能消滅一些小型蝗災,可以靠養雞鴨來減少蝗蟲密度,以達到減災目的,但完全依靠雞鴨來消滅蝗災是不現實的。而且,中科院早已有研究,導致大規模蝗災的綠色蝗蟲,在群居的時候顏色會變成黑色,這種蝗蟲變黑以後會分泌一種叫苯乙腈的有毒氰化物,實驗表明苯乙腈會造成鳥類捕食蝗蟲的意願急劇下降,阻止天敵捕食。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此次的非洲沙漠蝗蟲品種和中國本土常有的飛蝗並不同,沙漠蝗蟲更加喜歡乾燥、高溫的環境,而非中國的溼潤氣候,更加不太可能越過中國和南亞交界的高海拔寒冷地帶,憑藉地形,中國所受的蝗災必定不會太嚴重,想必中國在這次來勢洶洶的蝗災面前,必將安穩度過!

  • 14 # 甘肅海哥嚮往生活

    首先我們不必驚慌,因為我們身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給我們做後盾,然後,就是大家多關注新聞,不要捕風捉影的去相信那些不科學的東西,如果要是能到達我們的國土,國家肯定會有相應的防護措施,相信自己的祖國,

  • 15 # 征服哥

    非洲蝗災蔓延速度非常驚人,即將抵達我國邊境。

    即便是蝗蟲能夠飛躍喜馬拉雅山和沙漠進入我國境內,也不必驚慌。我國科學技術發達,可以利用,鐳射、超聲波等高科技手段大面積殺死蝗蟲的。另外一點最主要的是我國各地區現在氣溫比較低,大部分地區氣溫還在十度以下,根本不適合蝗蟲生長。

    所以對於蝗災,我們不必過於驚慌,

  • 16 # 命運天註定22

    4000億隻蝗蟲!聽聽都可怕,頭都大了!好在有喜馬拉雅山阻擋著,蝗蟲過不來。而從緬甸,寮國,越南過來,也不用害怕。我國曆史上遭遇過無數次蝗災,對滅蝗應該有豐富的經驗!再說現在科技如此發達,面對蟲災,一定有辦法對付。古法,土法齊上馬,高科技高效農藥噴灑……我想,蝗蟲在我國一定會很快撲滅。

  • 17 # 虎媽傑瑞

    莫要慌張,我們國家有多年的治蝗成功的經驗,現在想有一次蝗災都很難看得見了,如果真發生了,你看吧,到時候我們的餐桌上然後煮的燉的,說不定千奇百怪的都出來了,當然了這是個笑話,沒有人吃蝗蟲吧?

  • 18 # 搞笑王笑長

    廣大餐館紛紛推出了各種蝗蟲套餐!

    有炸蝗蟲!烤蝗蟲!蔥爆蝗蟲!蝗蟲烤串!等等等等!

    全國各地的吃貨們,躍躍欲試!

    各大城市紛紛推出了蝗蟲觀賞基地,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學校老師給孩子留作業,讓學生每個人捕十斤蝗蟲當家庭作業!

    昆蟲愛好者紛紛拿出看家的本領,將蝗蟲製成各種標本!

    蝗蟲們紛紛覺得自己的前途有些渺茫![捂臉][捂臉]

  • 19 # 科學VS未來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汙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藥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燻殺。施藥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週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藥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溼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藥液中,浸沒8小時,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該法殺蟲率高、滅殺範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NBA如期舉行誰會是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