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樵樂

    有些有用的觀點,更多是帶有煽情雞湯性質,以精英視角自居進行分析,用幾個典型非典型的案例試圖解說普遍性規律,唱著高調賣著廣告講著半專業的邊緣大道理,對於整個中國狀態中的芸芸眾生,提取不到任何有用營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提供一些自我安慰的答案,而且安慰不到大部分!!

  • 2 # 網際網路銳眼

    吳曉波和羅振宇身上有著相似的經歷。

    羅振宇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博士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後,進入中央電視臺,並擔任財經節目主持人及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2012年,他與獨立新媒創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識型影片脫口秀《羅輯思維》。

    吳曉波和羅振宇都是新聞系出身,都有著相關的財經媒體工作經驗,都自己創辦了財經相關的運營主體,相似的經歷,使得兩個人既有財經媒體人員的第三方客觀的視角,又同時作為企業大潮中的一個主體在摸索中國經濟的發展規律,探尋中國式的發展機會。

    他們的摸索和探尋同樣是企業大潮中的眾多創業者的呼聲,因此思想跨年演講如約而至。

  • 3 # 去春暖花開的地方流浪

    吳曉波的沒看,羅胖的看了,不論看誰的,當時都是能量滿滿,然後一天思考,兩天偶爾想起,三天...最後就是該怎樣就怎樣。[捂臉][捂臉][捂臉]

  • 4 # 鶴唳長空

    前幾年聽的時候感覺很深刻,很震撼,聽一遍還想再聽。現在幾乎無法聽完,不知道是自己越來越浮躁了,還是瞭解的資訊多少;是自己年齡大了,還是他們頭頂的光環漸漸失去了。總感覺失去了味道,總之都是一家之言吧!

  • 5 # 管理王道

    確實花了時間認真準備,收集了很多資訊,歸類彙編分層,按自己的邏輯演繹和呈現,再找當下一些熱點案例加以印證,套路就是這樣,給觀眾奉獻了一場視聽盛宴。

  • 6 # 老阿姨蜜思張

    2019年12月31日晚,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如約而至。這已經是羅振宇第5次跨年演講。看完他的演講我只對他其中一句話有點感想,就是“徒手攀巖的過程不是克服困難,而是習慣困難”。我覺得這有點要被洗腦的感覺,我想:以後幾年我還會為“羅振宇們”花錢嗎?還會對知識付費感興趣嗎?我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7 # 河南老王講手機

    羅胖的得到是我喜歡的知識類App,忠實粉絲,羅胖的跨年演講就是精髓的提煉,蘋果手機是離不開中國市場的,手機還是首選蘋果,就是不卡頓

  • 8 # 發財樹2016

    我個人覺得都差不多,不能說內容與我們沒關係,只能說他們講的東西,和我們預期得到的答案不符。也就有了太空泛,不接地氣的結論。

  • 9 # 波波12697

    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看到這一巨大市場需求的羅振宇,創辦了邏輯思維。每天推送60秒的知識語音,滿足使用者一天的精神需要。後來的得到APP,更是把這個需求做到了利益最大化,上架商城付費服務。

    使用者需求什麼,他就賣什麼。比如人們關注最多的話題,如何賺錢?他會去推銷薛兆豐的經濟課程,勸你每天學點經濟學。技多不壓身,放在哪裡都適用,即使不懂經濟學,學習了也沒壞處。

  • 10 # 不再X漂盪

    聽商人唱戲,觀眾是猴子,沒意義的,他說出天去,也只是自己拉攏資金的手段,記住,任何時候,大當家都不如二當家好當!科技進步是好事,中國套路何其多!

  • 11 # 股海小龍女

    兩個人首先都分析了2019年的基本盤,然後吳曉波對2020年的發展進行預見,羅振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分析與展望。他們的演講分別總結一個我印象最深刻的關鍵詞。吳曉波跨年演講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浪潮”,對羅振宇跨年演講印象最深刻的是“網”。

    而浪潮不能決定一個行業發展是否有前景,而關於網,不僅是中國製造的硬體網路在溢位,人才網路、技能網路也在溢位,所有人都希望連成一張更大的網。

  • 12 # 墨客生

    兩個都是有心人,把自己的學識充分的展現出來。成功的人做過的很多事情,大家會品頭論足一番。有說好的,也有說不好的。但是很少人會去想,他們為什麼會成功?難道只是運氣好嗎?當然不是。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堅持做好一件事。做好了這一件,再堅持做好下一件。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大眾是平庸的。所以平庸的我們有時間在這裡品頭論足。

  • 13 # 春華生活日常

    羅振宇吳曉波跨年演講我是這樣看待的:吳曉波、羅振宇跨年演講逐年降溫,足以說明問題,用一個點、一個例子來支撐普遍化的問題,本身就以偏概全,更何況主要是解決怎麼看的問題,而大眾更關心的怎麼做的問題反而輕描代寫、寥寥幾句。知識付費與粉絲付費不同,知識付費是為了提升認知水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再次消費決定權在客戶手中。

    1、知識付費適合個體是根本

    知識付費時代讓學習更將便捷化、個性化,但同時也帶了新的問題,真的能透過網路學習到達預期效果嗎?家住天津的趙女士,網上購買了健康飲食課程,課程共兩個月,預期減肥5公斤,老師按時指導日常飲食,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是那麼回事,一是吃的比較單一,另外很多食材價格也比較高,趙女士堅持了兩週放棄了。知識付費表面上似乎滿足了自己的上進心,但後續能否堅持、是否對真的有用,是否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等等,都充滿了變數。

  • 14 # 功夫人生

    認識羅振宇是從很多年前羅振宇每天早上一分鐘的“雞湯”開始,雷打不動的一分鐘讓我對羅振宇的堅持和自律十分佩服。等到他的知識付費、跨年演講等商業化以後,我接觸的就不太多了。不太好評價諸如羅振宇和吳曉波等較早以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做法是否恰當,至少他們符合當下不願意靜下來很個人化的去讀書、去自我認知的社會大環境。都說今天的跨年演講人氣欠佳,也沒有出現“金句”。我們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曾經的人氣爆棚是因為它符合當時需求,目前的變化只能說明跨年演講的模式需要調整了。奔騰火爆的B站和省級衛視跨年晚會之間的溫差,以及各大平臺客戶端對微影片領域的爭奪,讓人們不得不重新調整5G到來後的新走向——變是常態不變就得死,讀秒時代只爭朝夕。

  • 15 # 強迫策

    兩位老師跨年給我們帶來了視聽盛宴,看完後各有一個點為自己消化和所用。

    今天一天的時間把兩位老師的演講都看了,確實是用心準備的東西,但客觀的說也免不了有內容質量下滑的跡象。

    再說吳曉波老師的,他提到了房子論,我也是做了下自我總結,反思在前兩年房價瘋長的時候,自己也跟風投資了一小套,然而辦完手續後市場就開始低迷,不要說賺了多少,到現在連出手的機會都沒有。真真切切的現實告訴我,我也不喜歡買房子了

  • 16 # 品茶論道a

    內容形式在不斷升級 但是乾貨少了 營銷多了。表層的水分過多,深度的邏輯過少,速成承諾和販賣焦慮倒成為了主題

  • 17 # 範倞福

    演講要言之有物,既有理論,又有能夠證明理論的具體的客觀事實。既講特殊問題,又講普遍問題。既生動,又有感情。既有歸納,又有推理。更要思維細膩,邏輯性強,以理服人。博古通今,遇見未來,才是好的演講。

  • 18 # 職業經理人小趙

    第一年我覺得他羅胖好優秀,有第二年一定買票去現場看的衝動。第二年發現開始有廣告了,拉贊助商了,今年全是生意人的嘴臉了,以前在喜馬拉雅聽他節目的時候覺得很受用,買了他不少推薦的書,後來就收費了。

  • 19 # 廣州光飛
    1、出售的是資訊、資訊、資料

    看過他們多次演講和出售的產品(服務),核心是透過團隊的研究,彙總外部的資訊、資料然後進行歸納演繹。當然,為了受眾的喜聞樂見,會加上詼諧幽默和搞怪的東西。但是和很多人的感受一樣,聽完(看完)過後也就忘記了,何也?

    因為,雖然他們都配置了高階團隊,專業研究,但是其研究結果顯得還是膚淺,這種結果與大眾上網看到的資訊相差不大,差別在彙總、編輯以及很有底氣的研究團隊支撐。

    當然,商業大師們的結論顯得更加高深,有真實的案例進行分析,PPT也做得更漂亮。這看起來是一門娛樂節目,以知識為羊頭的娛樂大眾的節目。

    2、認知是一門好生意

    除了賺取資訊差,因為團隊研究畢竟比我們個人獲得更多的資訊和一手材料,同時也在收我們的智商稅。歸納演繹的結果就是向我們出售“認知”,所以很多人感覺聽起來很有道理,甚至熱血沸騰,感覺找到了人生財富的捷徑,但是過後呢?

    過後該怎樣還怎樣,這就是以“認知”的概念收我們的智商稅。

    如若仔細閱讀他們每一年的演講內容,除了這些難懂的概念讓人感覺極度“燒腦”之外,很多重複的詞語會互相在對方的內容裡出現。

    比如,羅振宇會引用吳聲的“超級使用者思維”、“新物種”等概念;而在吳聲的演講中,也會出現李善友在自己年度大課中提到的“與其更好,不如不同”、“進化”、“邊緣創新”等相同詞語。

    這就是聽起來有道理,最後沒用處的大道理,歸根結底還是向我們兜售“焦慮”。

    3、核心還是販賣焦慮

    今年的演講通篇講解經濟形勢艱難,讓你不自覺的焦慮,然後又抽取幾個成功的案例,讓你看到希望。如果單獨講解別人賺錢了你沒感覺,但是告訴你未來非常難賺錢,你是不是很緊張,最後又告訴你可以如此如此的賺錢,比如某某就這麼幹的,又是資料又是分析,你感覺自己好像也可以複製別人的成功。

    其實不然。通篇的案例分析和抽象出來的結論基本都是是是而非的道理,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和實踐。這也就是很多感覺聽起來好像學到了什麼,最後你還是你的原因。

    比如,講到李寧的“中國李寧”、和“悟道”鞋子,最後的結論是包裝中國元素就能獲取成功,真的如此嗎?你包裝一箇中國元素試試,東阿阿膠都撐不住了,豈是那麼簡單的邏輯呢?

    羅振宇和吳曉波之所以獲得如此大的收益,因為他們抓住了一大波利益獲得者,特別是經濟高速發展中賺到錢的人,他們的焦慮是:社會、經濟、技術發展導致財富再分配,下一個風口你要把握住。他們願意花費錢(說是作為為自己投資)去緩解焦慮。

    4、商業大師的知識付費前景

    羅振宇、吳曉波把自己包裝成商業大師,以知識付費為支撐,包裝後以邏輯、認知的形式販賣。這裡有兩個問題不容迴避:

    首先,商業大師的理論和觀點是否正確。這些是大咖級別的“商業大師”,他們一邊在摸索自己公司的前進方向,一邊輸出商業理念(理論、模式)。這些理論、經驗、成果究竟有多立得住腳?

    比如,羅振宇曾在跨年演講中表示“樂視和暴風影音是新物種”,樂視和暴風影音現在如何?再如,羅振宇和吳曉波都曾為P2P理財平臺“貝米錢包”站臺,現在P2P已經是過街老鼠!今年提到的成功典範明年是否依然還在?

    其次,知識付費是以成果賣個大眾,這種成果包括服務、資訊、諮詢以及方案等,大眾為知識付費也必然是趨勢,但是過度營銷的商業炒作能否長久呢?

    大眾有審美疲勞,成功學都沒有火幾十年,陳安之就倒下來了,商業大師能堅持幾年呢?所以,羅振宇、吳曉波的知識付費其核心還在產品上,繼續這種空泛的商業知識或許很難堅持到他說的三十年啊!

  • 20 # 愛生活的小夢夢

    他們倆的跨年演講,羅振宇和吳曉波的都會線上聽下,個人感覺還是有一定的可以吸取的成分的,但是正所謂的道理千般一樣,還是要靠實踐去武裝自己,如果是一些教育行業的文化工作者,需要進行各種理論武裝的,我覺得可以去聽,如果說是一些技工類的,或者是理工科的,那也可以作為一個新年的調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看一下別人的角度,也是從某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官司沒錢怎麼辦?訴訟費交不起律師費沒有,還能起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