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因為學習的問題罵孩子她離家出走,找到了,接下來怎麼辦?
79
回覆列表
  • 1 # 小果養育經

    首先,家長要認真研究一下家庭人際關係狀況,包括家長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因為如果人際關係良好,孩子能與父母溝通,他會及時把面對的其他壓力告訴家長。家長把握了孩子的心態,就能進行疏導,預防孩子出走。如果家庭人際關係不好,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壓力,孩子與家長隔膜,難以瞭解其他情況。這種狀態下,家長要努力做好自家的“減壓”工作,坦誠地面對現實,與孩子交談,讓孩子把對家長的不滿通通說出來。家長冷靜思考,該承認自己缺點錯誤時, 勇敢地承認,向孩子表示謙意。 有了交心的基礎以後,進一步與孩子溝通,互相談出面臨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對於已經出走過或有出走念頭的孩子,要耐心進行說服教育和分析。出走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家長心裡很著急、很痛苦。有志氣、有責任心的孩子應該勇於面對現實,正視各種矛盾和壓力,與老師溝通,與家長溝通,與同學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孩子,也讓孩子自信,他有能力處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煩。

    切忌打罵是不可取的,要在適當的時間找孩子一起談談心,瞭解他為什麼離家出走,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告知以後不要做出類似的事,相互尊重的交流,聽取孩子的建議。

    我想告訴各位家長:尊重孩子的家長,更會得到孩子的尊重;尊重,使教育有了一個良好的前提。

  • 2 # 鄉下女人談八卦

    那要看孩子多大,如果超過12歲,要離家出走就出走吧,心裡再捨不得也要捨得,你留住這次,保不準還有下次,如果是幾次的孩子,打一頓就行了,超過10多歲,打沒有用,只能放狠話,就跟我女兒不想讀書一樣,好,不讀書養你16歲,不要坐在家裡好吃懶做。要離家出走,我還給你路費…子女是自己教育的,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心狠,什麼樣的孩子都能治療

  • 3 # 妞媽談育兒

    離家出走天哪!說明家長應該好好反省自己了,孩子竟然覺得家不是溫暖的所在,不是避風港灣,父母家人都不能安慰自己了,父母真的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啊,家長要相當引起重視!

    跟你們講講我身邊的故事,我的朋友家有姐弟三人,他是老二,有個姐姐和弟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姐弟三個在家由奶奶帶,他從小沒有跟父母相處,開始回來和爸媽在一起,父母老是打罵他,家裡其他包括人父母也經常打罵,爸爸老打媽媽和兒子,媽媽老是罵爸爸和兒子,一家人經常吵架,後來長大後我的朋友經常離家出走一走就是大半年,不願意回家,在家簡直就是囚牢一般,現在兄弟姐妹也一樣經常吵架,各自結婚後和雙方父母和另一半也常常吵架鬧離婚,誒!你看看原生家庭的教育給子女帶來多少傷痛,骨子裡面的惡習難以根除,影響一代又一代,打罵教育是我最摒棄的,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加重彼此之間的怨恨,父母怨恨孩子,孩子怨恨父母,甚至不願意回家,不願意與人交流,與人交流有障礙,有的孩子長大後還會家暴父母或者孩子妻子,更有的不相信婚姻不願意結婚生子,別不信真的就是這樣殘酷的現實!父母現在的教育就是你以後結出果子的種子,種什麼樣的種子就結什麼樣的果子!

    對於孩子常離家出走的家庭,現在能做的只能是接孩子回家,讓孩子談談他自己的想法,反省父母的錯誤,父母做的不對的地方應該要給孩子賠禮道歉,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庸,要尊重孩子,關愛孩子,特別是與孩子多交流溝通,讓孩子信任你愛你,讓他知道父母也愛他,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愛,夫妻之間要彼此愛護尊重,有矛盾及時解決,不能在孩子面前打罵,如果真的有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暫時分開彼此冷靜一下再做處理,

    很多孩子離家出走是因為學習很差,父母打罵,老師責罵,同學鄙視,感覺沒有人關愛自己,自己對自己也失去信心,覺得沒人喜歡自己,整天抑鬱,想逃離這個難過的學校和家庭,父母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寶貝,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異稟,不是說學習好壞是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有的孩子在交際方面很活躍,有的孩子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打籃球踢足球跑步,有的孩子思維活躍愛創造愛問問題,有的喜歡研究歷史,有的孩子更喜歡安安靜靜看書寫故事寫小說,每個孩子都有閃光處,父母和老師都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的全面發展。對於因為成績打罵孩子的父母我簡直氣的要跺腳了!不要打壓孩子的天賦和創造力,發現他們的長處吧!他們真的是最棒的。

    講講我帶寶寶的感觸,我愛我的孩子也愛我的父母,我的寶寶活潑好動,特別可愛,他喜歡探索新鮮事物,喜歡和我一起玩耍,有時候犯錯了我都控制自己好好教育,冷處理可以適度但是不能打罵,寶寶很黏我,很愛我,經常抱我親我說喜歡媽媽,我心裡真的說不出的感動,我愛你寶寶,我相信愛才是最好的教育!希望每個孩子都被善待,每個孩子都被愛著,一份愛會傳遞下去。

  • 4 # 使用者李道洪

    孩子離家出走有幾種因素,一種是父母時不時隔三差五吵架,忽略了對子女的關愛,逐使孩子認為在家沒有安全感,得不到父母重視,所以較大的孩子會邀請其他的孩子一起出走。另一種就是父母常年累月在外打工或廠裡上班,孩子在家不是爺爺奶奶就是外婆外公帶,他們年紀較大管不了孩子,略為管嚴些,那些熊孩子有時會成群結對離學出走,因此,父母在外不能常年在外,一年當中應三倆個月得分一人回家看望兒女,不能一年到頭只是平時打打電話,電話當中孩子很好糊弄父母,此事主要原因在於父母,孩子缺少關愛與教育。

  • 5 # 英傑周號嵐

    平心靜氣找原因,孩子認知能力不強,容易受外界因素誘惑,特別是在缺愛的家庭,可能別人一兩句話就把孩子忽悠得暈頭轉向。除此之外就是性格因素,有些孩子是膽汁質,性格容易衝動,衝動之下容易犯錯,家長需加強引導,切不可亂打亂罵,引起更大的蠻多。

  • 6 # 治江心語

    首先,詢問和了解孩子為什麼離家出走的原因。

    其次,與孩子共同探討“如果遇到某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正確的應對方法是什麼”。

    再次,家長與孩子互相“坦誠相見”,明確誰的做法是錯誤,保證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切記:孩子離家出走找回來後,家長不能安撫、不能許諾,更不能一味只說是自己哪方面做錯了或者責怪老師哪裡做錯了。這些處理辦法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極為不利。

    個人看法,班門弄斧了。

  • 7 # 絲瓜君的問候

    相比較小孩離家出走回家後的教育,我覺得家長一定不要先說教。

    在您孩子不在家的這段時間,建議您一方面抓緊時間尋找孩子,另一方面再反思一下自己:

    1.孩子離家出走的理由是什麼?

    2.這件事事情的起因是什麼?

    3.除了這件事之外,還有其他的事情引起嘛?

    4.在這些關鍵事情發生時我是如何處理的?是否考慮到了孩子?

    5.如果是現在,我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處理當時的事情?

    相信隨著您的一步步發問,您在內心一定會有一個很清晰教育的輪廓。

    對於孩子回家後,我的建議是:

    一定不要說教!

    一定不要說教!

    一定不要說教!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您可以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向孩子表達您的擔心,表達孩子離家出走後您的害怕和失落,併為孩子準備好熱水、飯菜,看著孩子吃完,並帶他去睡覺,這一晚,可以不必那麼強調獨立性,讓孩子和您睡一晚也無妨。

    為什麼孩子離家出走這麼危險的事情不能立馬說教呢?

    一是孩子這樣做總會有一定的理由,比如說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叛逆、對外界好奇

    二是在孩子離家的這段時間,我們不知道他在外面經歷了什麼,承受了什麼樣的委屈和心酸

    三是對於孩子來說,離家出走雖然新奇可是因為環境的變化也很容易受到驚嚇

    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並不一定是故意犯錯,也有可能是自制力不夠而導致了錯誤,所以一開始我們要給孩子和家長一個平和期,大家都平息情緒。

    但並不代表,現在不說教,以後就不作為,反思一定要有的!建議可以這樣做:

    1.選擇一個較為放鬆、舒適的時間,營造一個輕鬆、私密的氛圍

    2.請孩子分享一下這幾天在外的經歷,如果孩子不願意開口,可以給他講述當年你離家的事情,雖然不一定當年有這樣的經歷,但行走於人世間幾十年,編也可以編得真實

    3.在孩子傾訴時,無論情緒有怎樣的變化,不要輕易打斷,以信任、鼓勵的眼光看著他輕撫他的背

    4.能引導孩子說出離家的原因會更好

    5詢問孩子對家長的要求是什麼?希望家長在孩子在意的這些事情當中如何處理?

    6.如果家長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一定要道歉,能坦然正視自己問題的家長,孩子也會正視自己的問題

    7.給孩子分享處理一件事情的方法

    8.細細分析衝動離家的弊處

    9.同孩子約定固定談心周

    在孩子離家的這段時間裡,家長的心一定都是相當煎熬的,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極端,建議家長從平時的小事做起哦!

  • 8 # 時空福祿元

    小孩離家出走,多是衝動型,撒潑發脾氣。這樣的孩子一定要教育。

    教育不是打罵。孩子回家後,要談心,告訴孩子家人是愛他的,告訴他他沒在家時家人的焦急,告訴他如果他因此發生意外家人會痛苦的情形,相信孩子會因愛而心生愧疚。

    教育不是恫嚇。要告訴孩子,他離家出走可能遇到的危險,尤其是告訴他被人販子帶走的嚴重後果。讓他看看寶貝回家之類的節目,讓他知道人販子的無情和可恨。相信孩子會考慮後果的。

    教育不是枯躁的說教。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不衝動,管理自己的情緒。父母日常也要做好孩子的表率,遇事沉著冷靜,不大喊大叫,不摔摔打打,不說賭氣過激的話。在生活中,這種不冷靜的行為太多了。有許多家長會說:出去吧,別回來了;你要是做不到,打折你的腿;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怎麼就這麼丟臉,還有臉活著……這樣的話極易導致不可預測的惡劣後果。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可能會隱忍,大一些了就會出走。所以越是氣急越要暗示自已冷靜5秒鐘。並和孩子一起交流是怎樣管控情緒的。讓孩子體會成長的快樂,而不是自卑於衝動的性格。

    教育不是放任。有些家長怕孩子再次離家出走,不敢管束。以致於孩子無規矩難以融入一個集體,用這種方法對待老師和同學,期待也能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隨意任性放肆。在生活中,就此放任孩子的家長比較多。他們使老師很頭痛。最後還得家長和孩子自己承受孩子放肆的後果。

  • 9 # 龍哥傳能

    小孩離家出走證明孩子已經比較叛逆,這種現象也比較多,社會節奏快,家長都忙於工作,事業,跟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導致一些問題的發生,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急於問責,想想孩子為什麼要離家出走,長期習慣?受到指責?別人影響?只有找到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教育孩子離家出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在外面受到挫折,趕緊回家。或者因為孩子的出走家裡受到損失,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牽連了別人,從內心得到糾正。叛逆期的孩子強制是沒有用的,他已經能夠自我判斷是非,只要正確引導,孩子還是會懸崖勒馬。

  • 10 # 數學私享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單一的原因所造成的。在思考如何教育孩子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反思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毫無社會獨立與經濟獨立能力的小學生敢於離家的原因。

    第一,家長在日常教育並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否過於嚴厲?

    一方面,孩子在學齡階段,最需要的是被好好照顧,就是滿足生理需求與安全感。生理需求通俗的說就是吃喝拉撒,這是大多數家庭都可以滿足的條件,但對於滿足孩子安全感這件事上,卻少有家庭可以做到。在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裡,“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許多人的準則,而不是互相交流,變相體罰是大多數孩子沒有達成父母要求所必須遭受的,久而久之,家庭在孩子的心中就不是安全感的存在,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透過傷害他人獲得滿足感,並且會輕視家庭關係。

    第二,我們的孩子是否過於脆弱?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不能經受一點風吹雨打。就像是日本的“寬鬆世代”所教育出的孩子一樣,缺乏抗壓與拼搏的能力,我們的孩子從小在家庭的過分保護下成長,從小就沒有體驗過挫折,也沒有體驗過被拒絕,只要孩子的要求,家長都會盡力滿足。過分的溺愛與過分的照顧,使得孩子們越發的脆弱,而這也就造成他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將逃避作為首選而不是去努力解決,以致他們離家出走。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父母一定要正確看待孩子,把他們當做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而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接納孩子們那些在父母自己看來幼稚的負面情緒,學會如何正確的與孩子進行交流,不單單是浮於表面的“今天開心嗎?”、“喜歡吃什麼?”這些問題,更要知曉他們當下心中的困惑。

    其次,更要透過適當交流,瞭解孩子們在學習與生活中現在面對的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幫助他們分析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讓他們學會思考,進而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心中樹立正確的榜樣,如若父母都是善於逃避的人,那麼何談教育好孩子呢?

  • 11 # 易子而教

    離家後 ?人都沒了 找孩子吧先 還問什麼教育。。。。

    開學第一天!8歲學生未完成暑假作業怕被罵,背衣服枕頭離家20多公里,網友:看得出這是個講究人!

    導讀:家庭是一個人在外經歷風吹雨打後,能夠提供溫暖的港灣,重整旗鼓、再踏征程的時候,身後永遠是父母關懷的眼光和殷切的期望。這些道理只有過來人才明白,小時候我們大多將注意力放到興高采烈地玩耍,而忽視了家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童年時代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吵得不可開交,往往是因為某件精緻小巧的玩具,一件漂亮修身的衣服。長大後我們漸漸明白了父母的不易,為人父母才懂得養育兒女的艱難,將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培養大成人,要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

    新聞回顧!

    9月4日,一則“開學第一天,8歲男孩抱著枕頭離家出走”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據瞭解:8月31日,臨近開學的時候,重慶渝北區一位8歲的小學生因沒能完成暑假作業,被父母批評教育了幾句,一氣之下扛著自家的小枕頭離家出走。

    心急如焚的父母得悉孩子消失的訊息,立即跑到附近的新牌坊派出所報案。根據走失孩童父母提供的線索,警方面向社會發布了一則協助調查走失兒童的通知。考慮到孩子可能會出現在人流量多的地方,警方隨即開展監控追蹤,果然找到了走失兒童的下落。

    等到監控發現的時候,這名8歲的小學生離家後已經“狂奔”20多公里,正扛著衣服和打枕頭兩個大包往前“暴走”。據處理此事的民警稱,當時追蹤到由他管轄的轄區,根據時間進行排查孩子的蹤跡。

    這名小學生先到達一個公交車站,隨後返回居住地,又來到由該民警負責的轄區。這一串匪夷所思的舉動讓民警摸不著頭腦,經過詢問孩子父母,才發現孩子的行走路線徘徊在親戚家附近,但是可能記不清具體在哪裡。

    暈頭轉向的孩子拿著兩個大包,就在周圍四處晃悠,雖然能夠理解父母尋找孩子的焦急心情,但看著個子小小的孩子,一手拿著枕頭,一手提著衣服,看起來畫面十分可愛有趣。經過人臉識別比對和街面警力巡邏,晚上9點半左右,這名男童終於被平安找到,此時孩子離家出走的時間已經長達好幾個小時。

    看完這個新聞,有種哭笑不得的心情!

    一有情緒就離家出走,更何況是不具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假如遇到壞人後果不堪設想。幸運的是,孩子被平安找到,沒有出現什麼意外,不然又是一個家庭永遠的痛。孩子離家出走肯定不對,但在離家出走的原因方面,對此網路上的看法和意見討論不一。有人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指出父母給孩子的過分批評和不尊重,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愛,讓他寧願走出20公里。還有的人歸結於孩子的性格和鬧情緒:暑假那麼長的時間,該做的作業沒做完,父母連批評都不能批評嗎?

    這讓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

    小時候被我媽罵了一頓,想離家出走回老家,老家離我家有10公里,我就打算騎腳踏車。後來腳踏車在半路上爆胎了,我就帶著這個不成熟的想法回了家。暑假作業對孩子心理影響的確很大,就像緊箍咒一樣,隨著開學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緊。對於暑假作業給快樂的暑假時光帶來的無窮影響,相信學生們懂得這方面的痛,之所以樂此不彼地吐槽,就是繁重的暑假作業帶來的動力。

    8歲小學生離家出走,到底誰的錯?

    8歲小學生因暑假作業沒完成離家出走,大家總以為沒有完成功課是小朋友的責任,父母老師各種輪番批鬥,殊不知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責任。小朋友在成長初期就是習慣、規矩、人品養成的階段,家長沒能給予很好的教導和陪伴,只想孩子成為一個自己想要的孩子,這是不可能的。

    看完新聞,筆者有話說!

    雖然這次沒有造成惡果,但還是要給家長打預防針,孩子要擔責任,家長應該耐心疏導他要有自己的計劃,而不是遇事就一走了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心理特點也不一樣,和孩子應該多進行溝通,而不是一昧地指責和訓斥。

    8歲的孩子應該是上小學一到二年級,孩子剛進入小學,對小學的生活感到新鮮,又有些不習慣,好奇好動,喜歡模仿。此階段是小學生培養自信心的關鍵時期,但是情緒極度不穩定,且自控力不強。家長要對其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要多鼓勵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學習上還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把握。

    當然,孩子也不是完全沒有責任,有這個體力和毅力、自尊心,不如好好地在開學前將作業寫完。對於瘦弱的小學生而言,外面的世界不是隻有多姿多彩的Sunny,還有隱藏在深處的黑暗角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關鍵就在於你怎麼看待和定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試著和孩子交朋友,培養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其健康成長。父母應該適當引導孩子瞭解世界:時間不是看上去那樣簡單,千萬不要放鬆警惕。

    今日話題:你對這樣自尊心越來越強、離家出走原因越來越奇葩的孩子怎麼看?你覺得該怎麼管呢?

    關注:悅享新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過年了,口袋沒錢我該不該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