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漢朝時期,人們曾認為世界的中心在長安,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也認為世界的中心是羅馬。我們都知道改變這一認知的,正是張騫,他用了近18年的時間兩次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聯通了漢朝和羅馬。從此,人們才知道,世界的中心在絲綢之路。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張騫出使西域最初的使命並不是開拓絲綢之路,他一生都沒有完成當初漢武帝託付的使命。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看看他真正的使命到底是什麼?經歷了哪些離奇故事?又是怎樣破局?為何沒有完成使命還被後人傳頌,以及我們常人能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1.肩負時代使命,張騫應詔出使西域

提起漢朝,再不懂歷史的人也至少聽說過“匈奴和親”。

沒錯,早在秦末之亂,楚漢相爭之時,匈奴就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迅速強大而崛起,不斷侵擾和掠奪中原子民和財產。據一項資料統計,當時整個匈奴人口不超過200萬,兵力僅有30萬,但在多次匈奴對中原發動的戰爭中總是以少勝多。

到了西漢初期,匈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控制著漢朝以北和西部地區。中原人民飽受匈奴侵擾。漢朝為維繫和平,便常遠嫁公主與匈奴和親,歷史上被記錄的就有13位和親公主。即便如此,匈奴仍然變本加厲。

公元141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繼位,他年輕好戰,想徹底擺脫匈奴的威脅,籌劃向匈奴發起戰爭。

一次,漢武帝從一個匈奴俘虜口中得知,一個叫月氏國的部落被匈奴打敗西遷到西域,匈奴人還把月氏首領的頭顱做成了酒器,供大王使用。月氏家族一直想報殺父之仇,但苦於孤立無援,未能如願。這個消息激起了漢武帝討伐匈奴的慾望,計劃聯絡月氏國,與其聯手,夾擊匈奴,隨即下了一道詔書,誠招有勇有謀之士完成使命。

話說,當時的西域之路並非坦途。大漠孤煙,屍骨遍野,風餐露宿,常有沙暴襲捲,很多人有去無回,被人稱作“沙漠死神”。而且前往西域,途中必然要經過匈奴,危險重重。

24的張騫毛遂自薦,接下這一偉大使命,在他的勇敢帶頭下,一百多位勇士紛紛響應,其中包括已經歸順漢朝的匈奴人堂邑父,他在出使團作為嚮導,在日後成為張騫的患難之交。

公元前138年,張騫和堂邑父率領一百多名隨從從長安出發,漢武帝劉徹親自為他們送行,囑咐張騫能順利完成這一偉大使命。

所以,張騫最初的使命是出於軍事目的,要與月氏國結盟,對抗匈奴。那為什麼劇情會大反轉,去開拓絲路了呢,我們繼續來聊。

2.出師不利,換來十年囚禁,茫茫沙海,苦苦等待

這個承載漢武帝畢生希望的使團浩浩蕩蕩踏上征程。他們滿身熱血,人人都想大幹一場,為國立功。

誰知,剛走到河西走廊,就遇上了匈奴騎兵,使團全部被抓起來。好在,匈奴首領很欣賞眼前這位有才幹和智慧的人才,想收服張騫歸自己所用,便挑選了一位最美麗的匈奴女子送給張騫做妻子,併為他提供安逸的生活起居,雖然沒有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但一切行動皆在監視當中。

出師不利,張騫還沒來得及大展拳腳就被冷酷的現實打入谷底,身陷囹圄,他日日夜夜都在思索怎麼逃跑,但現實讓他明白,出逃希望極其渺茫。因為,日常起居上,日日夜夜有匈奴妻子的“相伴”,她也有她的使命,監視並誘惑張騫紮根匈奴,斷了回漢朝的念頭。而不遠處,匈奴騎兵的監視從來沒有間斷過。這種軟禁,任何人插翅難飛。

張騫知道,漢武帝還在焦灼的等待他的好消息。他夜夜難眠,一直伺機等待出逃機會。這一等,便是十年。

十年光陰,軟禁更顯得漫長。面對這樣的境遇,一般人的意志都會被消磨殆盡。但張騫並沒有自甘墮落,隨遇而安。十年時間裡,他學會了隱忍,表面上安心生活,表現得很順從,逐漸讓匈奴人認為他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放棄了出逃的念頭,並對他放鬆了警惕和戒備。

背地裡,張騫學會了匈奴語言,深入瞭解匈奴人的生活習慣和作戰方法,收集了沙漠裡的地勢詳情,並畫出匈奴人的行軍路線圖。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無時不刻想著繼續西行,並一直在為西域之行時刻準備著。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匈奴妻子。沒有這位匈奴女子,就沒有張騫的未來,也沒有我們當代人的今天。

她從認識張騫的那一天就知道,他丈夫的心從來不在這片沙漠,而在漢朝,在西方。她希望用十年的感情,十年的相伴,和他們愛情的結晶來留住他,但依然未動搖張騫的決心。她終於明白,總有一天,他會走,而且很堅決。但是她愛他,既然知道留不下他,匈奴妻子決定幫他。

終於,經過他們周密的逃跑計劃,在一次外出打獵的過程中,趁天色已晚,張騫和堂邑父故意迷失在一個山谷中,監視的騎兵已經勞累了一整天,緊接著又追趕他倆,不一會兒,匈奴騎兵個個飢寒交迫,張騫順勢拿出匈奴妻子提前準備的迷魂酒,一一遞給了騎兵。這些騎兵本來就對張騫放鬆了戒備,此時,體力不支更無暇顧及,紛紛飲酒解乏。果然,匈奴騎兵全都昏睡了過去。見狀,張騫和堂邑父騎馬飛奔逃走。

憑藉多年的匈奴生活,一路上,張騫和堂邑父假扮為匈奴人,說匈奴話,按照了解的地形行進,終於成功逃出匈奴控制區,繼續踏上了西域之路。

十年囚禁,只為一朝出逃,繼續尋夢。在困境中,張騫並沒有自暴自棄,虛度光陰,他隱忍不發,始終堅定心中的目標,併為之蓄勢謀劃,等待爆發。在誘惑面前,張騫並沒有輾轉動搖,他忠誠而篤定。

精彩的故事開頭,配上曲折的經歷,下一步本該是步入正題,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但是張騫沒有這麼幸運,我們一起來看,故事又發生了怎樣的轉折。

3.夢碎西域,無功而返,但奮鬥路上從來不缺風景

歷經了艱難險阻,張騫終於在大苑國的幫助下,找到月氏國,卻遺憾地發現,在他囚禁的十年中,這裡的局勢已經發生變化,新的月氏國生活的地方,土地肥沃,人民安居樂業,不再以遊牧為生。所以,月氏國已經沒有了復仇的念頭,更不想再發起戰爭。張騫想想遠在漢朝漢武帝的殷切希望,決定在此地停留了一年,以期說服月氏王能改變主意,最後仍然未能成功。自出使西域13年後,張騫無功而返。

十三年的磨礪和等待,到頭來一場空。碰到這種情況,一般人都很失落,會認為失敗。但是,智慧博學、又有開拓冒險精神的張騫,從來不允許自己氣餒和徘徊,任何時候,他都在思考著去做些事情,唯有行動才能解決問題。

在西域停留的時間裡,張騫對這裡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不斷探索和收集,吸收西域各國的新知識為己所用。比如,在大夏國的市場上看到蜀布,通過詢問商人,大膽推斷四川與大夏的位置和距離,並在日後向漢武帝提出開發西南夷的構想。

同時,在西域期間,張騫訪問了諸多國家,整理了各種見聞,收集了西域詳細的統計數據。包括人口數量,生活習慣,城池大小,位置和貨物種類等,再回到漢朝時給漢武帝做了詳細彙報。此時西行雖然軍事目的沒有達到,但帶回來的見聞同樣被漢武帝所認可,併為他加封。這次見聞不僅成為中國和世界對話的窗口,而且成為研究古歷史和地理最珍貴的資料,還被司馬遷計入史記,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歷史價值。

當時的張騫也許不知道,他的無心插柳,竟然開闢了絲綢之路。成就未來2000多年的輝煌。對未來的世界發展,仍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4.二次踏上征程,再次逆風翻盤

公元119年,張騫又一次聽說烏孫國被匈奴趕走,苦等多年,這個消息重燃張騫的希望,便向漢武帝請求聯絡烏孫國,和漢朝聯手夾擊匈奴。漢武帝批准了張騫帶三百人馬及諸多中原特產出使西域各國。這次的出使目的一是為了聯絡烏孫,二是與西域各國互通建立外交關係。

時隔19年,張騫二次踏上征程,向西域進發。而這一次,上天仍舊沒有給張騫成功的機會。

等到張騫二次到西域之後,發現烏孫王已經年老,做不了決定,大臣們都迫於匈奴的壓力,不敢發起戰爭,做冒險的事情。最終,這次出使的軍事目的依舊未能成功,但是烏孫國答應派使者跟隨張騫前往漢朝交流。

與烏孫商洽的同時,張騫派眾使者帶著漢朝禮物前往不同的西域各國開展外交活動,這次訪問的足跡遍佈中亞、西亞、東南亞各地,最遠的到了羅馬帝國。

當烏孫使者親眼目睹了漢朝的強盛之後,感嘆不已。在回去之後,積極在西域諸國傳播漢朝的所見所聞,使得漢朝在西域的影響力大大提升,而後東西物質、文化及貿易交流越來越廣泛深入。一時間,絲綢之路變得活躍起來。

上帝在關上一扇門時,一定打開了另一扇門。對張騫,同樣如此。得益於張騫的見多識廣和多年對西域的實地瞭解,漢武帝任命他為外交大臣。負責接待各國來訪使者。從此,來往的賓客更是絡繹不絕。絲綢之路上更加繁榮起來,不斷有商隊從西方運來稀有皮貨、香料、珠寶首飾,又從中國運出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還有四大發明技術的交流;漢朝也從那時引進了葡萄、核桃、石榴、亞麻等新物種;佛教也是在這個時期迅速傳到中國,遍及全球,推進了世界文明進程。

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絲綢之路依然是貿易和文化交流核心。在整個世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絲綢之路,仍將創造更多不朽的輝煌!

結語:

人生能有幾回搏。張騫有18年的時間都在出使西域,18年的未知,18年的探索,18年的甘苦自知,一生忠誠而篤定。雖然沒有完成軍事目的,但他開拓絲綢之路所創造的成就卻遠遠超越了軍事價值。他身上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和思考。

首先,是他遇到困境的態度和做法。智慧的人總是為自己鋪路。如果在軟禁期間,張騫沒有下功夫學習匈奴語言,掌握地形,蒐集作戰信息,那麼,即便有再多的逃跑機會,仍然會被再次抓回去,日後,也不能為漢朝與匈奴作戰提供價值。反觀當代,有多少躊躇滿志的人碰到點困難退縮,就妥協,苦苦糾結而找不到出路,在感嘆時運不濟,命運不公中虛度光陰。如果能像張騫一樣,心中有所堅守,遇到困境,堅韌不拔、韜光養晦,必能絕地反擊,收穫成就。

其次,是此路不通,另闢蹊徑的智慧。在他受盡磨難,長途跋涉,苦歷13年,發現月氏國並不願意參與戰爭時,他沒有抱怨對方,也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否定自己,更沒有選擇逃避,反而去西域各國瞭解民情,收集各國信息等。正是此舉,他改寫了歷史,也被計入了史冊。

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總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一起學習張騫面對困境和失敗的做法吧,嘗試擺正心態,把格局放大,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轉換思路,調整自己的步伐,踏踏實實耕耘。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只要我們心中有夢,堅守初心,積極探索解決之道,以行動破局,終將逆風翻盤,抵達勝利的彼岸。

5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馬伊琍在節目中推崇的“非你不可”,有網友表示“不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