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我們都討厭刺耳的聲音。

馬路上的噪音,樓上樓下裝修的電鑽,不可理喻的尖叫吵嚷,……如果可以,我們一定會有多遠,就跑多遠。這些聲音純屬物理上的噪音。不但刺痛我們的耳膜,還會增加心裡的煩躁,有百害而無一利。

但也有一些聲音,從物理性質上看,沒那麼可怕。它們都在正常能接受的頻率範圍內,對耳朵沒什麼傷害。但和前一種物理噪音比起來,面對後者,我們更想捂起耳朵來,不聽,不聽。因為,它們實在扎心。

然而,就是這些扎心的聲音,我們可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聽。是的,它們不符合我們的想象,在意料之外,破壞了我們的美好心情。有時候還因為過於直接,而顯得格外刺耳。而且,這些聲音總是意味著別人的不滿,所以態度上也未必會很友善。甚至出發點也未必是善意。——聽得下去嘛?站在聆聽者的角度,無論他善意也好,惡意也好,還是要聽。往往是這些超出預料的聲音,能夠帶出一些不一樣的信息。

首先,它們能幫助我們消滅自己眼中的盲點。

我們做事情,正常都能做到邏輯自洽。因為我這樣想,所以我就這樣做;那麼我再以這樣做事的結果,來複盤前面的過程,反推驗證我的想法。除了一些細節,或實際操作上因客觀環境發生的偏差之外,大部分情況下都能自圓其說。即使中間發現一些問題,也是細枝末節,不會對我們的思路帶來衝擊和挑戰。

因為我們就是在這個圈圈裡打轉,在這一套邏輯體系裡面,去思考去做事。

其次,它們能提高我們的耐受力

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無菌環境中,無法進入一個正常的人類生存空間。因為他對空間裡各種各樣的細菌,沒有建立耐受。身體裡缺乏免疫力,就沒有抵抗力。一點小小的細菌進攻,就可能被擊敗。

而且,還可以進一步轉換思維,看那些不中聽的話裡,有沒有幫我們打開想象力的地方。這裡一紮就疼,是不是這裡真的有問題,是不是需要特別的關注?思維的邊界被拓寬,一些短板也因此而補足。

那些在我們眼中視為異類,不走尋常路的,一開始也很難接受的東西,裡面也許藏著金子。我們如果能夠聽進去,並且聽懂了,就能以此完善自己的認知,進入一個新的、更加有趣的職場世界。

4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民間故事:窮小子成親,新婚夜要與妻子圓房,妻哭道:我不想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