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對每一個職場人來說,平級是一個特別存在的群體:他們既不需要你像對待上級那樣畢恭畢敬,也不能像對待下級一樣發號施令,但他們是可以給你的工作提供支持和配合的人。在一個集體中,特別是在有多組織或多部門的公司架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平級接觸。如何“管理”好平級,是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關注的課題。

如何“管理”平級,首先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切勿“狐假虎威”。

平級之間在地位、權利、信息獲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相互之間沒有對彼此直接負責的義務。更多時候,平級之間的交往限於業務往來,是部門(架構)應履行的職責使然。在一些情況下,平級之間的工作配合還來源於高層管理者的授權,這對自身來說是一種權利,對對方來說卻是一種壓力。如果我們不恰當地運用這種權利,勢必會招致對方反感,不利於長期工作配合。因此,平級之間的溝通要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切勿“狐假虎威”,讓對方感受到大家是為了解決問題、達成共同目標去努力,而不是迫於壓力、懷著不滿去完成工作。工作完成之後,即便是對方分內之事,也要對對方的支持、付出和起到的作用表示感謝,不要覺得對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管理平級”,從自身做起,用專業提供服務,共享共贏。

當平級遇到問題前來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要用積極主動、坦誠的態度,從自身(部門或專業的角度)給對方提供專業的建議和解決方案。這樣一是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二是可以從“我”做起,營造出“好溝通”“配合度高”的良性互動氛圍;三是讓對方在無形中明白,彼此之間的配合和合作是相互的。相信對方能感受到這些信息,平級之間的交往就可以實現共享共贏。

“管理”平級,避免本位主義,多換位思考。

平級之間的互動,實質上是兩個不同部門(架構)的溝通和合作。在這種互動中,要擯棄本位主義思想,多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以公司裡都有的財務部來舉兩個“栗子”:財務部同事覺得是應知應會的東西,別的部門同事也許就真得不瞭解,這就說明不要認為你知道的東西別人也應該知道;站在財務的角度,在處理與財務相關的事務時需要遵循1、2、3等步驟,但對於處於一線的部門來說,要完全遵照財務的程序進行實際操作往往就變得複雜和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兩個部門都要站在對方角度,尋找出一個既不違反財務原則又能幫助一線部門更好工作的方法。總而言之,平級之間需要以大局為重,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標。

管理”平級,避免批評對方,多做自我批評。

小郭是一家公司的前臺人員,她的日常工作中有一項是安排公司用車,司機王師傅是她的平級。按照公司流程,小郭在接到用車申請後,編輯信息告知申請人將由王師傅負責用車安排,同時將派車任務(用車人、用車時間、用車事項、往返地點、聯繫方式)告知王師傅,後續由王師傅自行和用車人對接即可。但在週末的一次接機中,王師傅忘記了這項工作,直到領導打來電話詢問小郭,她才知道出現了疏漏。小郭一邊和領導致歉,一邊詢問領導是否可以採取先打車、後續由她負責報銷交通費的方式來解決當下的出行問題,領導同意了。之後,小郭聯繫了王師傅,表明自己沒有在當天做到提醒,同時表態在今後的出車任務中,如果遇上週末和節假日,她會多加提醒王師傅。

小郭的處理方式就很好,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但她在第一時間是採取措施對工作失誤進行補救,不是推卸責任或對王師傅進行指責。事後,也是從自身角度出發,主動提出自己可以做到的地方。在需要平級相互協作的工作中,要多提出改進措施,少批評對方,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更好地改進。

俗話說,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在工作中也是。“管理”好平級關係,產生良好的互動,營造互幫互助共贏的氛圍,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公司,都是百利無一害。

5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職場必備:麥肯錫解決問題七步法(實操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