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各個車企既定的新車釋出節奏。一些按捺不住的廠家在上半年舉行了線上釋出會,但是大部分廠家還是希望以真車示人,於是9月的汽車市場出現了新車“井噴”的盛況。包括BMWiX3、賓士G350、萬事得3/CX-30壓燃版等車型集中上市…但是要論重要性和話題性,應該沒有能夠超過全新一代賓士S Class的。

但因為一張網圖,這款車上市不久就在輿論上“翻車”了。有網友拍到一臺全新賓士S Class和本田Accord在路上並排行駛,從氣場上看居然慘遭“碾壓”。有網友評論道:“要不是掛著賓士的車標,我果斷選Accord”。堂堂賓士旗艦級轎車居然被一臺B級車“完勝”,頗有點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意思。雖然只是調侃,但是也揭示了一個道理:車標雖然對汽車品牌價值有一定加成,但最終決定這臺車能夠被使用者所接受,還要看產品本身是否符合使用者心中的期待。

另外一個例子是福特的Mustang Mach-E。這是一款以Mustang命名的純電動SUV車型,也是福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首款純電車型。

在福斯的認知中,Mustang是V8引擎的象徵、GT轎跑設計的代表、運動與極致操控性的狂熱追求者,因此推出一款掛著奔馬徽標的純電SUV在狂熱的Mustang粉絲眼中幾乎就是"數典忘祖"的行為。

"一款純電SUV也配叫Mustang?"這是很多網友的共同心聲

所以,這款福特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車型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甚至取得市場的成功,首先要打消消費者腦中的這個疑問,然後才是通過硬核的產品力說服消費者刷卡買單。

福特也深知這一點,在其最新的第二期《十萬伏特》直播節目中,福特全球電動汽車總監Mark Kaufman特地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

福特為什麼要以Mustang為名,打造一臺純電SUV?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拆分為三個問題:

一、 福特為什麼要打造一款純電動車?

二、 這款車為什麼是一臺SUV?

三、為什麼這臺車要以Mustang命名?

第一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在全球各國環保排放標準日益嚴格的大趨勢下,進行電氣化轉型,推出電動汽車已經是汽車行業的共識。

技術上來說,打造一款純電車型也是實現未來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首先是因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能量來源就是電力,而新能源車的電氣化程度較高,不用再像傳統汽車一樣經過油轉電的過程,對於電力的保障更完善。其次,新能源汽車的可塑性更強。傳統汽車發展至今,整體的架構已經比較固定,車內也擠不出太多的空間來容納自動駕駛技術的感測器等元件。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可塑性較強,車身結構更加模組化,可以更方便得加入自動駕駛技術所需要的硬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Mustang Mach-E是基於福特全新Global Electric純電平臺所打造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傳統主機廠雖然此前就推出了各自的純電產品,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些車型都是基於燃油平臺改進而來。儘管會有優化,但是完全無法發揮電動化系統本應具有的優勢,無論是從續航還是效能角度與基於純電平臺打造的車型有著先天的劣勢。

如果說純電是汽車行業的大勢所趨,尚且還能理解的話,將Mustang打造成一臺SUV就觸碰到了粉絲們的逆鱗。畢竟Mustang誕生56年來,coupe車型的經典形象實在過於深入人心,二者幾乎就畫上了等號。

但如果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市面上大部分純電車型幾乎都是SUV,這主要是出於電池佈置的考慮,因為純電車型的電池往往都是鋪設在車底,而電池本身的高度會侵佔一部分車內空間,因此如果採用轎車造型的話很難兼顧空間和車身造型。

想想其實福特打造這款以Mustang命名的SUV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購買Mustang的車主往往都是收入不高的單身年輕人,拉風和撩妹是他們主要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Mustang幾乎是一個完美的選擇。但是隨著這些人逐漸成家,現在逐漸變得以家庭為中心,能夠放下嬰兒車的後備箱和兒童安全座椅,具有更強通過性的的SUV更符合他們的需求。福特顯然不希望丟失這些具有很高品牌忠誠度的的核心使用者,既然家族中沒有SUV,那就造一輛。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這臺車要以Mustang命名?

就像父母給孩子其名一樣,廠家給車命名也總寄託著一些期盼。Mustang可以說是福特的"金字招牌",福特對於這個品牌的珍愛程度毋庸置疑。在Mustang誕生的紀錄片中,福特的管理層含蓄地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世界上無聊的電動車太多了,福特要打造一款有情感,有靈魂的純電車型!

而Mustang經過56年的淬鍊,已經不僅僅是一款車型,而是成為了一種具有相當豐富的情感內涵的文化符號,這點從Mustang成為好萊塢的常客就能看出來。近期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圖,特斯拉Model Y和Mustang Mach-E並排充電,特斯拉看起來圓潤穩重,科技感更強。後者藍色的車漆和更具運動感的線條,讓人更有駕駛慾望,更符合那些追求個性的年輕人的胃口,論氣場總的來說還是各有千秋。

既然叫Mustang,Mach-E總得有兩把刷子

先說說外觀設計

優秀的設計,就是無論車頭是否懸掛著家族的徽標,只需要在車流當中驚鴻一瞥,便能一眼認出這是什麼品牌。這也就是常說的家族設計元素。

然而Mustang從誕生起就是coupe車型的代表,在歷史上甚至從未有過四門車型,更別說SUV了。因此想要讓Mach-E第一眼看上去就像一臺Mustang,非常考驗設計師的功力。

側面的線條是整個Mustang車型的神韻所在。Mach-E則繼續保持了長車頭,短車尾的整體比例。通常來說,太長的前懸會造成動力傳輸的損失,但是為了讓Mustang Mach-E保持欣長的車頭這一具有家族靈魂的設計元素,工程師也在外觀和效能之間進行了巧妙的平衡。

在終版方案當中,Mustang Mach-E整個前機艙的高度被進一步抬高變平,車頂後部的線條則進一步傾斜,營造出Mustang經典的Fastback造型。同時,考慮到溜背造型給第二排頭部空間帶來的擠壓,設計師應用雙色拼接的視覺效果,將車頂部分和第二排乘客上方區域的挑高,"偷"了一部分頭部空間。巧妙地保留了Fastback造型的同時,又保證了第二排乘客的乘坐舒適性。

最後,設計師在這款車上加入了家族經典的鯊魚鼻前臉造型與三條柱狀尾燈。用福特工程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確保這款車無論是在哪個角度都能看出來是一臺Mustang。

要讓一臺純電動車擁有Mustang的駕駛樂趣並不容易,尤其考驗工程團隊的調校功力。為了讓Mach-E駕駛起來也有Mustang 的樂趣,福特全球效能車團隊應用北卡羅來納模擬器對這款車進行了測試和調校,這也是第一款利用該模擬器進行調教的量產車型。

由於每個國家的道路情況不同,使用者對於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需求點也有所不同,比如,懸架的軟硬、剎車的靈敏程度、轉向手感的不同等。利用模擬器可以模擬全球各地的路況,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同時,相比傳統的實車測試,賽道模擬器可以快速切換場景和車輛資料。比如,在評估不同尺寸輪胎對車輛動態效能影響時,在模擬器上可以做到"秒換"輪胎。通過模擬器可以縮短研發週期,而更短的研發週期意味著車型可以更早的投放市場。

在傳統觀念上,不會有人把純電動SUV和駕駛樂趣兩個詞聯絡起來,似乎城市代步是純電動車唯一的歸宿。這種觀念主要來源與兩方面,其一是因為電池技術目前還沒有跨越式的突破,相比於駕駛樂趣,廠家(尤其是中國廠家)更在意續航里程的長短。另外一方面,激烈駕駛會導致電池發熱,這對於BMS的技術要求更高極高,因此很多在技術方面不自信的廠家往往對此避而不談。

但實際上,因為電動車的電池大部分都被鋪設在車底,因此車身重心更低,駕駛過程中的穩定性更強。在保證底盤高度和通過性的情況下,純電動汽車的轉向和漂移要更加靈活,在激烈的賽道駕駛時轉彎也更快。

了解福特的人都知道,福特造車有一個造車的傳統:高效能團隊先打造出具有極致效能的高效能車型,然後經過不斷地調校和完善等技術成熟穩定之後,再下放到量產車型上。這種做法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是能夠保證量產車型也能有不錯的操控效能和穩定性。Mustang Mach-E也不例外,福特此前推出了Mustang Cobra Jet 1400原型車和Mustang Mach-E 1400原型車兩款高效能的電動車型,兩款車的標定馬力達到1400匹。

其中,Mustang Cobra Jet 1400原型車0-400米加速僅8秒出頭,而後者能夠獨立地在後驅,前驅和四驅之間進行切換,可以輕鬆完成高難度漂移動作。福特全球效能車團隊打造這兩臺車的目的就是為了探索以電機為驅動系統的效能極限,然後將技術下放,讓駕駛量產版車型的使用者能享受到遠超同級競品的駕駛樂趣。

不過在連線的最後,Mark也表示Mustang Mach-E 並不會取代傳統燃油版 Mustang,而是在 Mustang 品牌下與燃油版車型並行開發。至於這款福特的純電SUV究竟香不香,還是期待在本週開幕的北京車展一睹真容。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豐田威爾法黑金限量版上市 售87.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