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2020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向上的一年,造車新勢力們也各有所成。

蔚來與合肥市簽訂“70億戰略投資協議”,一改2019年萎靡不振。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完成在美股上市,與蔚來順利“會師”。

中國造車新勢力“四雄”目前就僅剩威馬還未上市。背靠百度,威馬為何遲遲未能上市?莫非真如美團王興所說,中國造車新勢力最後只剩三家,蔚來、理想和小鵬?

在理想和小鵬上市高光籠罩下,威馬也有衝刺IPO的焦慮。近日公司完成D輪融資,並拉來集團大股東領投,上市意圖明顯。

新獲股東5億投資,“威馬+”成團了?

據企查查顯示,威馬汽車最近完成D輪投資,具體金額未知,領投方為投資。

綜合兩家報道,我們嗅出一些關鍵資訊:集團母公司投資了威馬汽車。“傳統整車集團+造車新勢力聯合”這對“老少配”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絕無僅有的成團組合。

雖然現在僅僅是停留在財務投資上,但一方是整車巨頭,一方是造車新勢力代表,兩家業務層面的合作頗具想象空間。

能獲集團青睞,威馬汽車也有過人之處。

據艾媒諮詢釋出《2020中國獨角獸榜單TOP100》,威馬汽車以410億元的估值位列總榜第17位,汽車行業排名第一。

一起入選的還有螞蟻金服、小桔科技、陸金所、菜鳥網路、快手科技、大疆等知名TMT企業。

此前威馬曾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唯一的整車企業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估值300億元。時隔一年,公司估值增加110億元。

雖然坐擁410億元估值,但與已經上市的蔚來、理想、小鵬相比,威馬依然存在差距。

截至美東時間2020年9月10日美股收盤,蔚來市值約224億美元,約合1532億元人民幣;理想汽車136億美元,約合930億元人民幣;小鵬汽車139億美元,約合950億元人民幣。

不過此次完成D輪融資後,威馬的估值將在410億元的基礎上會有進一步提升。

果斷投資威馬,系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魄力。2020年7月集團曾有意以19億港元收購神州租車,甚至還發公告,並請券商做了相關研報。

但不知是猶豫不定,就還是北汽有意競爭,最終,第一大股東身份花落北汽。此次能以5億元投得威馬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作為曾經的競爭對手,又變成合作夥伴,威馬與組團成功,不僅打響新老造車勢力合作第一炮,還預示著威馬離上市又進了一步。

中意科創板上市,威馬何來底氣?

中國四大造車新勢力,有三家選擇了在美股上市。威馬汽車態度與前三家截然不同,公司或有意上科創板。據媒體報道,威馬汽車預計將於9月底申報科創板,並於2021年IPO。

相較於美股,科創板才推出一年多,在制度建設、投資受眾群方面和美股有較大差別。但不可否認,科創板的立意就是為具有科創屬性的企業提供上市融資之路。

通過科創板上市,威馬也是想講科技故事,突出自己的科技實力一面。

威馬成立於2015年,公司創人沈暉曾加盟吉利,在吉利幹幾件大事,包括“收購富豪”、“重組富豪全球治理架構”。

威馬汽車名字取義於德語“Weltmeister”,意思是“世界冠軍”,並根據對應的中文諧音,以“威馬”作為公司的中文名。

威馬汽車始終堅持正向研發、自主開發,已搶先佔領了人工智慧在車輛應用方面的科技高地。

不可否認,與蔚來、理想、小鵬相比,威馬背靠的百度在網際網路汽車、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方面優勢勝過阿里和騰訊。

9月10日百度宣佈在北京正式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Apollo Go。北京使用者可以在百度地圖及Apollo官網上預約體驗Robotaxi。

在威馬最引以為豪的“自動駕駛核心技能”方面,其最大的抓手是百度。正是這種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底氣,讓威馬有了“闖蕩”科創板的底氣。

除技術優勢外,威馬另一張王牌就是自有工廠。

在起步之初威馬採用自建工廠模式發展,與政府談判、拿地、建工廠、組裝裝配線……與其他造車新勢力採用代工廠快速發展模式大相徑庭。

相較於代工發展快的其他夥伴,威馬這種重資產起步慢,且投入大。但公司創始人沈暉這樣解釋,他對美國電動車四大天王都很熟悉:三家代工的都已經失敗了,只有自建工廠的特斯拉還活著,並且越做越大。

2016年11月23日,威馬新能源汽車智慧產業園在溫州市甌江口奠基,全部達產後,將擁有年生產20萬臺新能源智慧汽車的生產能力。

而對比行業公司,蔚來仍是由江淮汽車代工生產,小鵬自建肇慶工廠後處於自產+代工並存的模式,理想也在收購力帆汽車後自產。

自主技術+自有生產基地,穩紮穩打的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威馬EX5在2019年累計交付16,810輛(上險數),成為造車新勢力單車年度交付量第一的車型,全球市場佔有率約1.16%。

綜合來看,雖然現有估值不及蔚來、理想、小鵬,但如果威馬真能在科創板上市成功,要做造車新勢力TOP3也不是什麼難題。

春風吹又生,造車新勢力要破圈

中國造車新勢力龍頭有三個已經上市,給行業其他公司帶來勝利曙光。在國資汽車集團、合資集團、民營汽車集團壟斷下,造車新勢力能憑空出世離不開新能源政策加持。

2015年,發改委、工信部聯合釋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明確“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投資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准入條件。

政策開啟大門,在高額補貼和特斯拉成功先驅的引領下,國內300餘家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市場。

很長時期行業停留在PPT造車層面。自從PPT造車“大師”去了美國,行業壓力陡增。幾家背靠大資本的品牌陸續推出一些車型,突破整車廠的壟斷拔地而起。

但行業發展在2019年遇到瓶頸。這一年正好也是汽車行業首次出現負增長的一年,疊加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造車新勢力們與行業一起步入調整。

進入2020年,為對抗疫情,汽車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又迎來新的政策利好。

根據電車匯政策資料庫統計顯示,僅在8月份政策中,國家層面有4項、地方層面有16項,從規劃、補貼和管理多個方面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

國家層面政策,交通運輸部明確要引導在城市群等重點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住建部等十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新建小區100%停車位建設充電設施。

地方上對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牌照支援等舉措更是各有特色。在政策再次加持下,新能源汽車景氣度復甦,並率先於燃油車出現銷售正增長。

根據中汽協資料,中國新能源汽車8月銷量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當月產銷均超過10萬輛,分別達到10.6萬輛和10.9萬輛,同比增長17.7%和25.8%。

其中造車新勢力們銷量增幅最大。根據官網資料,蔚來8月交付3965輛,同比增長104.1%。至此,蔚來在2020年的交付量已經達到了21667輛。

理想ONE在8月交付2711輛,環比增長10.88%,創單月交付量新高。理想ONE在今年前八個月中總計交付14656輛。

威馬汽車8月銷量達2057輛,同比增長143%,其中,旗下首款智慧純電SUV威馬EX5,自2018年9月啟動交付至今累計銷量已經突破3萬。

政策加持,造車新勢力們也在競爭中逐漸出清。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300多家大部分都已經退出市場,有銷量的不超過20家,而且銷量高度集中。

據天風證券研報顯示,行業前五位市場佔有率為93%。蔚來、理想、威馬、小鵬、哪吒(合眾新能源)處於領先地位,2020年上半年份市場額合計高達93%。

銷量回暖、行業集中度上升,疊加造車新勢力龍頭已有穩定的融資渠道,就連傳統整車廠也投以橄欖枝,欲與威馬湊成合作。

、威馬針對新老CP將會碰出什麼火花,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後驅+六缸,新一代萬事得6最新訊息曝光,是時候存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