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今年的疫情,貌似並沒有阻礙車企們對於新技術研發的腳步。在今年,小鵬量產了700公里級的P7純電車,威馬的700公里級也即將登場。甚至於威馬已經公佈了800公里級續航的準量產車,明年就能正式量產。在新勢力已經開始大步邁入700公里級續航的時候,,比亞迪,長安等傳統車企,也都已經紛紛上馬600-650公里級的純電新車。

前幾個月我們曾經說過,一旦純電動車的NEDC續航達到或超過800公里,也即實際續航650-700左右,這個時候的純電車就已經可以在真實續航上和燃油車打成平手。我們同時也提到,純電車如果要在單純的續航上達到目前油電混動車的水平,即真實續航800公里左右,需要擁有NEDC續航達1000公里的電池組。

這個在以往看來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現在隨著陸續公佈的一系列新技術,純電車要實現1000公里續航,估計不用等太久了。

多家企業押注無鈷電芯

幾天前,特斯拉放出一條訊息,稱正在推進超級電芯(也就是松下的無鈷電芯)的裝車工作,一旦成功量產,不僅在迴圈次數上吊打目前的傳統電芯,能量密度也會進一步飆升。特斯拉方面表示,一輛續航660公里左右的Model S在換裝超級電芯後,續航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但具體能到多少,特斯拉沒有明確說明。

而作為松下電池的主要競爭對手,寧德時代在7月中旬也同樣釋出了基於無鈷電芯技術的“超級電池”,各項技術資料和松下的也差不多,迴圈理論最高3000次,理論最長使用壽命200萬公里,這些都和松下的差不多,也同樣可以實現超過1000公里的續航。

而就在前兩天,那家一直都很高調的新能源再次高調宣傳,他們正在研發新一代的電池,使用矽負極技術,成品出來之後,電芯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75Wh/Kg,可以做到超過1000公里的續航。

不過在新能源的介紹中,並沒有提及無鈷電芯這一用詞。目前來看用傳統三元鋰電池技術要做到這麼高能量密度,難度非常高,就算做出來了,電池本身的結構安全性也很難得到保障。考慮到新能源前段時間頻頻發生的自燃事故,如果仍然在NCM811的技術架構下“魔改”從而強上1000公里續航,這並不符合邏輯,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新能源這塊正在研發的新電池,也是基於無鈷電芯技術。

為什麼這麼多企業押注無鈷電芯?道理也簡單,無鈷電芯的封裝仍然是傳統的方型電芯,也就是車企不需要改動自己車子的電池組設計(改這個難度很高的),只需要直接換電芯就能很便利地實現1000+的理論續航。

軟包電池陣營開始崛起

前文提到了無鈷電芯的很多優點,長壽命高續航等等,但這種仍然基於方形電芯的東西,始終需要佔據過多的電池倉空間,瓶頸仍然存在。而軟包電芯是這種缺點的很好的解決方案。軟包電芯能量密度更高,壽命也不差,重量也比方形電芯輕,關鍵是佔用空間少,同樣空間能塞下更多個軟包電芯,堆續航更簡單。上1000+續航會比用無鈷電芯更輕鬆,成本也更低。

但軟包電芯的缺點也很突出,這種東西的外殼太脆弱了。對於威馬這種自己有完善的電池外殼設計能力的車企來說自然很好,但對於其他的沒有相關技術的,恐怕很難保證軟包電池裝車的安全性。但我們也已經開始看到,正因為在1000續航這個級別下軟包電芯成本更低,越來越多車企正在開始認真思考這種電池技術。

1000公里續航還要等多久?

前面說了那麼多電芯技術,其實說白了,要上1000+續航,靠的就是上述這兩項電池技術。從實現難度來看,無鈷電芯目前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主流電池供應商都在下大力氣搞,目前主要問題還是能量密度問題,要上1000公里續航,最早也得到2021年年底。

而理論上更容易上1000+續航的軟包電芯,目前主要技術難題主要是怎麼保證安全性的問題。目前的封包技術都沒法保證這種高功率密度的軟包電芯的絕對安全。要開發一個適合軟包電芯的保護殼,同樣需要不少時間。而且鑑於軟包電芯需要對整臺車的電池包結構大改,因此結合市場現狀,在兩種技術中,軟包電芯很可能打不過無鈷電芯。

所以要實現1000公里續航,最早也得等到明年年底了。

最新評論
  • 1 #

    充一晚上電,如果能跑2000公里,充電慢點其實也無所謂了

  • 2 #

    電極儲能密度,電芯密度,電池單元密度,電池包密度……最後一個才是實質性的。電芯密度275,那麼電池包密度能到200Wh/kg就很不錯了。1000公里標準行程,需要近200kWh電池容量,就是1噸……

  • 3 #

    關鍵是充電效率,如果十分鐘內可以充滿,目前的續航里程已經夠用了

  • 4 #

    加油一般1-2分鐘左右就加滿。續航能力只打平手還是不行。

  • 5 #

    真實續航要能夠做到滿載加空調達到800公里,那就相當有競爭力了

  • 6 #

    理論都是在理想狀態下,冬天要衰減一半的。零下幾十度,看著充滿電,能有理論一半的續航就相當不錯了。

  • 7 #

    如果加上國內品牌中中國產幾個字,你就別信了,不是貶低或看不起國內的汽車企業,是他們的誠信讓你不得不懷疑。

  • 8 #

    官方續航五六百,開空調,放點音樂實際上續航根本沒有那麼多。

  • 9 #

    大部分人開車的疲勞點在600公里左右,燃油車加油就幾分鐘,純電動車起碼要達到載4人全程開空調續航能在1000公里才能跟燃油車比,目前快充還是別用在汽車上太危險

  • 10 #

    為什麼不裝一個發電機,可以同時充電呢

  • 11 #

    恆大剛釋出的恆馳汽車能跑多少公里?

  • 12 #

    續航時間長距離遠,電池的壽命是否也有延長,期待這些技術突破,實惠民眾

  • 13 #

    製造電池廢舊電池的汙染比石油生產大多了,被乎悠了

  • 14 #

    不需要1000公里、需要安全的固態電池、需要二十分鐘內的快充

  • 15 #

    載滿人,時速80km續航1000公里,電磁壽命能抗10年,電磁更換成本大幅降低,那就好咯

  • 16 #

    官宣1000公里實跑也就是800公里,做不到1000跑1000的,電動車續航要打8折

  • 17 #

    家庭充電樁不普及,1000和500沒有本質區別

  • 18 #

    我覺得這個可以有,如果能應用到純電車上的話,必將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啊.現在的新能源車的續航已經沒問題了,如果能把充電時長這個問題解決的話,代替燃油車是必然的.

  • 19 #

    號稱續航1000公里,實際打對摺

  • 20 #

    價格沒有優勢,充電目前來講不是很方便,應該還是超級快充與慢充,經常看到有人在自己門面給電動車充電!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新一代日系X-Trail現身,前臉相似HIGHLANDER,內飾大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