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理想,李想,這兩個名字已經頗具重量,引言部分任何抒情的鋪墊都是多餘的,你只需知道,這臺2020款理想ONE來了!

不同於這個價位的傳統燃油車,理想ONE支援一定程度的定製選項,包括車漆顏色,輪圈樣式及顏色、內飾顏色(黑/白/棕),座椅佈局(6座/7座)。除了選裝限量版車漆價格為1萬元外,其餘專案均為免費,且全系僅有一個配置,售價為32.80萬元。

寬厚沉穩是對TA的第一印象,大量使用平直的線條勾出中大型SUV該有的體量,在折角部分採用圓潤的手法過度,而在比例上採用德系慣用的上窄下寬的設計,整體不算驚豔,但勝在和諧耐看。

星環頭燈是車頭最漂亮的地方,長長的光條劃過中網,將左右大燈相連,點亮時還具有流水式的動態效果。

頭燈的尺寸不大,迎合車頭扁平化的設計特點,內部燈腔採用橫置佈局,使用反光碗式照明結構,外側3組為近光,內側3組為遠光照明元件。

2020款車型增配了主動式進氣格柵,站在車頭向中網望去,由於看不到內部的銀白色中冷器,整體感更好。當然,視覺上的變化還是其次的,可變進氣格柵帶來的最大改變還是效能的提升,在關閉可變進氣格柵的情況下,整車風阻係數能從0.34Cd降低到0.32Cd,在高速工況下,能節省5%的能耗。

輪胎規格:255/50 R20

20 英寸,對於一臺中大型SUV而言剛剛好,屬於美觀和舒適的綜合方案,21英寸的太嬌氣,19英寸又寒酸了。輪圈設計成大五輻+小五輻的樣式,並搭配米其林的 Primacy 靜音輪胎,內壁添加了聚氨酯海綿層,不論是在低速還是高速下,都能有效降低輪胎的空腔噪音。

除了實拍車上亮色的輪圈,還提供另外一款20英寸運動型輪圈,有黑色和灰色可選。輪圈採用雙五輻式設計,運動的氣質更濃烈一些。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Baby Blue限量版珍珠漆/灰色金屬漆,均搭配20英寸運動型黑色輪圈,前者明騷,搭配辨識度極高的日行燈,開在大街上拉風吸睛是一定的;後者低調內斂,讓一臺居家過日子的SUV擺脫了油膩,更具質感。

軸距:2935mm

車身尺寸:5020×1960×1760mm

很多SUV都喜歡用黑色塑料包裹輪眉和包圍下沿,美其名曰硬派。硬派越野車使用這樣的設計是趨於功能性考慮,採用這樣無噴塗車漆的塑料好處在於減少後期維護成本(越野路況的剮蹭、石子、泥水),而城市型SUV在99%的時間段裡穿梭於城市,這樣的設計無疑破壞了整車的美感,標榜硬派的手法有很多,但這個“減法”可不算什麼好設計,不信你看看那些百萬級別的SUV(手動微笑臉)。

理想ONE全車包圍下沿和輪眉均採用車身同色處理,這無疑是增加前期的製造成本,好處同樣顯而易見,提升了整車的精緻感和整體感。尾燈與頭燈一樣均為貫穿式,是一個前後呼應的設計。

4塊螢幕,別說你不感興趣!

4塊大尺寸螢幕放在你面前時,說沒有新鮮感一定是假的,四塊螢幕均是康寧大猩猩車規玻璃材質,可視角度達到178°,內建Android和Linux系統,整體邏輯清晰,體驗感受良好。尤其是副駕專屬的娛樂屏,非常適合家人在跑長途時消磨時光。

而上升到設計層面,看得出來,理想ONE在設計環節是做了減法,沒有糾結的曲面和線條,簡單、明快,將複雜的功能按鍵嵌於各個螢幕中,通過皮革顏色和材質上凸出舒適的居家氛圍。

主駕前方的儀表盤很簡潔,沒有二級選單,也沒有花哨的UI設計,目的是讓你在駕駛時,第一時間抓取車輛資訊。

中控屏的功能跟傳統燃油車基本一致,解析度為2608*720畫素,內嵌了多媒體、導航、車輛資訊等常用功能,在左下部設計了L型快捷進入圖示。另外,在掛入P擋後,副駕娛樂屏的內容(電影)也可以投射到這塊中控屏上。

中控屏下方這塊螢幕關聯了車輛的功能和空調系統,其中包括重點的動力輸出選項(增程模式/混動模式/電量保持),不同的動力輸出模式,分別應對不同的用車場景,這也意味著增程器的啟動時段不同。

這裡就出現了第一個不足,增程器的開啟需要由系統判斷,不夠清晰和可控,極特殊情況下,駕駛者會需要手動控制啟閉。另外,不同輸出模式的名稱,對於第一次上手或者短時間接觸的駕駛者而言,確實需要學習和消化下。

副駕娛樂屏內建了愛奇藝和理想音樂,愛奇藝的大量片源可以保證副駕家人刷劇刷得足夠過癮,比如最近大熱的《新世界》,說到這是不是想槓一下安全和流量問題?

前者可以連線耳機,且音源與車內外放不衝突,不讓駕駛者分心;後者有每月20GB免費4G流量,還可購買999元/年的尊享服務,升級為全年無限車機4G流量,怎麼樣,別槓,你有什麼可豪橫的!

6座版車型為主推,前兩排均為獨立座椅並支援電動調節(第二排也是電動,同級別獨有),調節範圍很大。另外白色的皮革在三十多萬的車型可不常見,搭配打孔紋路,整體車內氛圍素雅乾淨。

但屁股坐下去還是有點硬,像歐洲車的感覺,準確的說像英國的積架。一方面是內部填充物的硬度,另一方面量產版增加了表面蒙皮的緊繃度,避免長時間使用後塌陷。出發點都是好的,但作為一臺奶爸車,我認為應該更軟點。

理想ONE的硬指標

如果你對增程式還不夠了解,那就容我再賣弄幾句,與常見PHEV/HEV不同,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內燃機不輸出動力只輸出電力,沒有直接驅動車輪。通俗來說就是一臺純電動汽車載著一臺燒油的發電機在跑。

增程式電動車的特點鮮明,首先具有電動車的特性,安靜,提速快;在電力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當做純電動車來使用。電力不足的時候,可以通過加油的方式增加續航里程。

採用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容量為40.5kWh(可用37.2kWh),匹配固定齒比變速箱。動力電池及電機、電控系統享受8年12萬公里質保,整車質保為5年10萬公里。

底盤方面採用前麥弗遜後多連桿式獨立懸架,並且在2020款上,對於底盤和襯套進行了優化,減振器的壓縮和回彈阻尼也進行重新標定,加強了濾振效果。

車外氣溫為-2℃,將胎壓調整到標準的2.5bar,保持電池滿電,油量70%,彈射起步:0-100km/h加速時間為6.36秒。非彈射模式:0-100km/h加速時間為7.01秒。低電量(SOC25%)狀態下:0-100km/h加速時間為8.23秒。

理想ONE的NEDC續航里程為800km,在2019年8月我們同事也駕駛PP3版試製車(它的動力系統標定與量產版相同)進行了勒芒式的續航里程測試,在滿油滿電情況下,最終測得續航里程為758.2公里。

久違的成熟標定

很多新勢力車企,推出的產品都有點半成品的意思,調校和標定較粗糙,摸會兒車就會發現不盡人意之處,而這臺ONE不然,拋開能源形式,結論先行的聊行駛的機械素質,理想ONE的底盤素質很好,懸掛很整且富有韌性,可以說很歐系或者德味。

同樣轉向的標定也很成熟(有舒適/運動選項),輕重介於新老3系之間,沒有大車的蠢笨感,無論轉彎還是變線都稱得上利索,一句話總結,懸架乾脆,轉向利索,整體達到或高於你的預期效果。

同樣成熟的還有動力系統的標定,電門響應很自然,無論是踩踏下去時的動作,還是鬆開電門的動作,它都能處理得極其平順且跟腳,當駕駛者踩下“電門”的一瞬間,車輛並不會神經質地躥出去,而是根據“電門”的深度,線性的控制動力輸出,這種循序漸進又不肉的出力方式,很容易討好右腳,更何況少了變速箱升降擋的過程,整體加速過程很平順。

能量回收分為標準和強,2擋可調,這關乎你右腳丟開油門後,車輛行駛的順滑感。標準模式下,車輛的滑行狀態與傳統燃油車是一樣的,更貼近傳統使用者的用車習慣;強模式下,鬆開電門車輛減速效果加強,但不會產生強烈的拖拽感,在不算擁堵的路況下,可以在大部分時間完成單踏板操作(踩即加速,鬆即減速)。

TA是否是完美的理想?

由於增程器(汽油機)是個三缸機,所以大家一定也會擔心振動的問題。其實這個1.2T三缸機僅僅是作為增程器存在,它不需要與傳動系統有剛性連線,況且有液壓懸置和多項被動隔音止振措施,所以振動真的不是問題。

在純電行駛下,這臺車的NVH表現很好,但當車速較高,增程器介入且較高轉速運轉時,傳入前排的噪音還是比較明顯的,有觀點認為純電行駛時過於安靜了,對比之下,會對增程器的聲音變得更敏感。這個觀點在一定層面是正確的,但這個級別的消費者很苛刻,他們只看結果,對比同級別燃油車,高轉下增程器的聲音還是偏大的。

另一方面,在滿電和饋電情況下,車輛效能表現不同。在SOC數值較低的情況下,系統會限制輸出功率,雖然在SOC低於10%以下,日常加速和超車並沒有在本質上讓你捉急。但如果你完全沒有任何充電條件下,單純使用汽油行駛,就無法享受車輛在滿電時的極限效能,儘管這個情況很極端,但是客觀存在的。

官方也表示在春季會針對一些專案進行優化升級,升級後將會變成“純電優先”以及“燃油優先”,更加一目了然,讓有充電條件和沒充電條件的車主更直觀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並且理想ONE還針對燃油優先模式進行了增程器噪音和油耗的優化。

總結

最後再囉嗦幾句,畢竟這是一臺理想。我從感性角度而言,能感受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所帶領的團隊,在量產前的很多改進專案是基於使用者訴求的,這點就很理想。反之,很多車廠則是以工程師/設計師/高層為核心,他們認為使用者需求什麼就造什麼,但多數並未達到預期效果,這是新勢力和傳統的本質區別之一。

迴歸產品本身,相比純電車,TA沒有續航里程焦慮,無需複雜的行程規劃,不用付出等待充電的時間成本,想開空調就能開,想狠狠的跺一腳電門絕塵而去就跺,開TA遠比純電車任性且自由的多;相比燃油車,在電量充足情況下,TA的效能和行駛品質屬於更高層級,且綜合使用成本更低,但高低電量下,NVH和效能表現還是有差距的。

如果你所在的地區有補貼,需要且僅有一臺車來滿足出行,不希望有電動車的富貴病,那麼這臺理想ONE或許是最理想的選擇!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BMWi4概念車全球首發 齊普策:明年底新能源車銷量將達百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