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2月25日,蔚來與合肥市政府正式簽約合作,其中蔚來中國總部將落戶合肥,啟動蔚來EC6量產專案,新車繼續由江淮代工。另外合肥市政府還表示本次合作計劃融資超百億元,此舉或將舒緩蔚來的“錢緊”問題。

◆ 蔚來一直很缺錢

自蔚來成立以來,關於它在資本方面的爭議就從未停止過,例如其組建蔚來電動方程式車隊、耗費8000萬元的新車釋出會、在各大城市繁華中心開設NIO House等,這些大筆花費對於一家2014年才成立的全新品牌來說絕對算是奢侈。

此外蔚來與不少造車新勢力有著明顯區隔的是,前者並沒有自建工廠,而是選擇以實力一般的江淮汽車來代工,此舉與其慣有的大筆燒錢行為並不相符,一度使外界對其產品實力充滿了懷疑。另一方面,有關造車新勢力“圈錢”的新聞亦不絕於耳,可見無論是自身的高調行為還是外部壓力都使得蔚來極具爭議。

在接連大手筆花費以後,2019年蔚來的資金流開始亮起紅燈。蔚來於去年3月釋出了2018年度財報,資料顯示該年蔚來實現營收49.51億元,淨虧損則高達233.28億元人民幣,於是官方也在財報裡宣佈了終止上海建廠計劃,繼續走代工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全球總部位於上海,原本上海政府有意支援蔚來發展,但之後還是選擇了支援特斯拉,最終導致蔚來不得不四處奔走尋求融資,其中還一度和北京、浙江兩地傳出緋聞。

去年5月份,蔚來與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框架協議,宣稱將拿到100億元融資,同時宣佈進入北京後,將與上海公司實行“雙總部戰略”,不過後來雙方再無新進展;10月,網傳蔚來與浙江湖州市吳興區政府在洽談一筆超過50億元的融資意向,但最終也是無疾而終。

在難以引入外部投資的情況下,蔚來的現金流問題也反映在其股價上,其去年10月創下上市至今的歷史最低價——1.19美元/股,一年內跌幅高達91%。與此同時,蔚來開始節衣縮食,先是出售蔚來電動方程式車隊,然後放緩NIO House的擴張計劃,改以力推佔地100~200平米的NIO Space,可見蔚來的自救行動相當迫切。

◆ 合肥市政府成蔚來靠山

節衣縮食的本質是省錢,然而蔚來要想活下去只能一直融資,其中不久前官方宣佈完成兩筆累計2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專案,蔚來聯合Quattroporte秦力洪對此評論說,“這2億美元只是為了補充短期現金流,確保公司不會在寒冬中猝死。”於是尋找長期、穩定的投資者成為了近來蔚來的聚焦點。

早前傳出集團將以10億美元入股蔚來,不過前者很快作出澄清,表示即使參與,入股資金總額也不會超過1.5億美元,這般額度與傳言的10億美元相差甚遠,基本可以斷定蔚來與之間難以再有後續。

此後又傳出吉利將出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並可能對後者進行產能整合。不過該傳聞才興起不到一週,蔚來便與合肥市政府簽約,宣告蔚來中國總部將落戶合肥,蔚來EC6量產專案啟動,顯然蔚來在車企與政府資本之間選擇了後者。

簽約當天,合肥本地媒體曾就此事發過兩版報道,其中第一版對雙方合作事宜有著更為明確的說明,包括“蔚來預計今年營收達148億元;2024年擬上市6~8款車型,營收達1200億元;計劃在2025年前登陸科創板”等內容,但該版本很快就被刪除,隨後的第二版只是簡略說到本次專案計劃融資超百億元,5年內將打造一個千億產值的龍頭企業,說法模糊了不少。

參照第一版報道可見,蔚來要想持續取得合肥的支援,還需要在營收方面有明顯發展,可以說蔚來與合肥政府之間或有對賭協議。而關於之後要模糊第一版內容,原因大概是目前蔚來與合肥簽訂的只是框架協議,具體細節仍存變數,因此刊發具體數字並不合適。

不過從短期來看,隨著蔚來EC6確定繼續由江淮代工以後,蔚來與合肥的利益將得到有力捆綁,因此蔚來的短期資金流大概是不成問題。此外蔚來在本次新聞稿上寫到了安徽省委書記等領導共同見證EC6量產專案啟動,可見本次合作規格級別之高,此舉也可以說是給蔚來的發展信心做背書。

◆ 吉利還有可能入局嗎?

在與合肥市政府完成簽約後,蔚來開始就吉利入股一事發聲,其中李斌依舊隱晦說到,“我們一向不對傳聞做任何評價,還是以公告為主,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被緋聞了。”至於秦力洪則說,“到了可披露的階段,我們會用公告來披露,目前不能也不便提前說任何事。我們不排斥其他融資,這些之間也不會相互排斥。”這番表態多少是給吉利入股留下了可探討的空間。

反之從吉利角度來說,有訊息透露其在收購Aston Martin失敗後,需要新專案來完善戰略佈局,因此確實是有意投資蔚來,但最終能否成事還不好說。此外吉利至今也未正式表態,大概是因為有了合肥對蔚來的強勢入局後,使得整個局面複雜了起來。

之所以吉利考慮入股蔚來,前提必然是認可其價值,其中儘管蔚來存在不少爭議,但它通過高舉高打的方式的確打出了高階品牌認知度,像ES6、ES8分別能在各自級別裡取得不俗銷量表現,且捕獲到眾多高階使用者的認同,這大概是目前眾多傳統汽車品牌所為之羨慕的一點。

此外從現實角度考慮,雖然吉利推出了全新幾何品牌來進軍純電動汽車市場,且上市了幾何A,另外新品幾何C也將推出,但從外觀不難分辨,幾何A是基於EMGRAND EC7GL而生,幾何C則是在EMGRAND EC7GSe上改造而來,這兩款產品都難給幾何品牌有力撐起場面。

至於和富豪聯合研發的PMA純電動架構,參照之前CMA架構的應用次序來看,領克和富豪率先得到了使用,最後才輪到吉利推出CMA架構車型,這樣的次序或降重現於PMA架構,此舉也將難免拖累幾何品牌的發展,因此如何快速填補幾何品牌高階車型的空缺成為了吉利的當務之急。

參考此前蔚來的做法,對其旗下的Aion LX純電動SUV進行換標和調整設計後,使其變為了蔚來HYCAN 007。反之吉利則可以通過入股合作,將蔚來ES6/ES8匯入幾何品牌,撐起品牌高度之餘還能與蔚來一同生產整合,從而助力後者降低生產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秦力洪曾表示,“關於蔚來ES8形成的純電底盤和平臺,合作車企都可以拿來進行復制和使用。”可見蔚來早有與合作伙伴共享平臺的打算。再者,李斌在今年初的內部信裡說到要儘快提升毛利率,顯然蔚來與在供應鏈上更有談判實力的吉利展開合作、甚至是共享平臺等做法都是值得考慮。

進一步來看,在合肥媒體已刪除的第一版報道里,其中“計劃在2025年前登陸科創板”這點也是充滿了想象空間。目前蔚來在美國上市,如果要回歸科創板則需要先完成私有化,這其中必然需要有強大資本來提供支援,因此外部投資者的角色不可或缺。

考慮到吉利多年來善用資本的能力,只要李斌願意在控制權方面有所妥協,吉利或將助力蔚來完成私有化,再將其帶回歸科創板取得更高市值。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李斌在談到迴歸科創板時都只簡單迴應了“那個都是規劃性的東西”,之後蔚來要如何選擇、李斌還能否可以把握住選擇權,這些還要看蔚來能不能靠自身“造血”成功活下來。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手握7萬真沒必要買EMGRAND EC7,這合資車四個缸,油耗5.5L,比Lavida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