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就在國內因疫情緊張致使汽車產業近乎停滯發展時,各大車企的新聞卻在近期被頻頻爆出。日前,日產汽車對公司在2019年底曾提出的成本削減計劃又作出了進一步的披露,而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新政策確立後日產已經將中國的規劃納入調整範圍內。

2月1日,有外媒報道日產汽車正在積極推進成本削減計劃,以應對此前由於銷售額驟跌所引發的利潤危機。同時該報道指出,此次成本計劃將主要對美國和歐洲總部進行裁員,並在全球範圍內減少品牌的廣告和營銷支出、關閉兩座工廠。此外,日產將在去年計劃裁員的1.25萬人的基礎上,增加裁撤4300個職能崗位,這其中將涉及對中國業務的崗位調整。

事實上從去年5月,時任日產汽車CEO的西川廣人就曾為提振業績主動提出過深化日產的重組計劃,並將裁員、減產作為主要重組方式,但改減的內容卻從未涉及中國市場。當時,日產汽車對外聲稱要到2022年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2500人,同時進行10%的產能削減和優化,來扭轉未來四年獲利銳減的局面。

這源於日產此前曾不斷對自身盈利能力持懷疑態度。總部曾主動縮減公司盈利目標,最終確立計劃在2022年將營業利潤率達到6%,而不是之前設定的8%目標;營收目標設定為14.5萬億日元(合1,308.4億美元),低於此前16.5萬億日元(合1488.9億美元)的目標。

此次裁員在波及中國市場後,意味著日產汽車削減舉措的目的將不僅僅只為改善美、歐市場的經營狀況。但為何短短數月後,新計劃就把對中國市場的人員調整納到了改組範圍?據了解,新調整的確立與現任日產汽車CEO內田誠本人有巨大聯絡。

不同於此前兩任日產汽車CEO,內田誠在中國市場有著為期十個月任職經驗,因此他對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有著自身的理解。這位有著豐富車企管理經驗的管理者在2003年加盟日產公司後曾在日產汽車公司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採購部門工作多年。直到2018年4月,內田誠取代關潤正式出任東風有限Quattroporte一職,開始在中國地區開展相關業務,並於隨後升任日產汽車高階副Quattroporte;同年5月,內田誠正式升任日產中國的管理委員會主席。

正是在中國的工作經歷讓內田誠發現,中國的市場需求與其他地區存有一定差異。因為在內田誠任職期間,日產汽車總部曾下令,讓中國市場的汽車必須遵循日產汽車的全球智慧聯網技術標準,但這一要求得到中國地區員工的反對,甚至有員工諫言應該讓總部的標準向中國市場靠攏。

儘管這一事件最後沒有得到總部方面的明確迴應,但卻讓內田誠意識到遵照日產汽車傳統的分層機制很有可能限制日產在中國地區的自由度甚至是發展,如果適當給予中國管理者的決定權有可能讓這個日產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能夠帶來驚喜。

至於為什麼沒有選擇對崗位安排增設而是選擇了裁撤。一位曾任職日產中國的工作人員給出了他的猜測:“目前聯盟內部關係緊張且“減崗保利”是日產目前的主要趨勢,因此對於剛剛上任不久的這位新CEO而言,先裁撤中國員工或成安撫其他地區情緒的政治手段;另一方日產總部可能對目前中國區職能部門的機制存在疑慮,不過是否會先裁撤後增設目前還不得而知。無論最後形式是什麼,都將是日產對重新規劃中國區業務的一個訊號或開始。”至於是否會影響有關日產合資關係,這位訊息人士給出了耐人尋味的回答:“一切皆有可能。”

幾乎在精簡計劃被爆出的同一時間,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日本橫濱舉行了運營委員會,並在會議上確立了新框架協議。儘管官方披露的意義在於三家成員公司為增強競爭力、提高業績所制定,同時重申聯盟對各自公司發展的重要性。但仍有聲音指向此次三方會面的目的仍是為了面談並協商聯盟下一步的權益分配。

訊息人士分析,此次三方新框架協議書聯盟確立了全新的夥伴式的合作模式,並將三家公司的重點市場利益進行了分配:聯盟在中國市場的標杆公司為日產,在歐洲市場的標杆公司為雷諾,在東南亞市場的標杆公司為三菱。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15萬預算,都有哪些車值得考慮?